1061-107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久之後,這位當年的小教諭竟然當上了都察院僉都御史(正四品),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高級官員。
海瑞能夠飛黃騰達,全靠徐階,在徐首輔看來,海瑞是個靠得住的清官,是應該重用的,臨退休前把他提拔起來,將來還有個指望。
然而事實證明,這正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錯誤的任命,很快,一次致命的打擊就將向他襲來。
但此時的徐階依然是幸福的,他看着自己親手創造的一切,微笑着離開了這裏,離開了這個帶給他痛苦、仇恨、喜悦和寬的地方。
隆慶二年(1568)十一月,徐階回到了松江府華亭縣,他又看到了悉的風景,和他離棄多年的家。
四十多年前,他從這裏出發前往北京,一切就此開始,而現在,是結束的時候了。
他推開了家中的那扇門。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我回家了,終於。
明朝那些事兒5[1068]你的命運,在我的手中世界上的事情實在是説不準的,短短兩年,高拱和郭樸走了,徐階也走了,原本甩尾巴的張居正一下子排到了第三,當然,這只是看上去很美,因為甩尾巴的依舊是他。
所謂老實人不吃虧,李芳現在有了充分的心得,像他這樣的好好先生,從來不爭不鬧,居然也成了首輔,而陳以勤則當上了次輔,這兩位老好人脾氣不大,才能不高,以一團和氣為指導思想,整天就忙着和稀泥,勸架,從不惹事,看起來,和平終於來臨了。
不過終究只是看起來而已,很快,一場新的狂風巨就將掀起,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個極為神秘的人物。
隆慶三年(1569),賦閒在家的徐階突然接到了僕人的通告,説有人來拜會他。作為朝廷前任首輔,地方上那些小芝麻官自然要經常上門拜碼頭,為省事起見,但凡遇到這種情況,僕人會直接打發他們走人。
但這一次,是個例外,僕人告訴他,來訪的這位雖不是官,卻比官還牛,口口聲聲説有緊急機密的事情要找徐階,且口氣極大,極其囂張。
於是徐階也好奇了,他把這個人叫了進來。
這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自稱姓邵,別號“大俠”沒有官職,沒有身份。然而他進來之後,只説了一句話,就讓久經沙場的徐階目瞪口呆。
他説的這句話是:我能幫助你再當上首輔,你願意嗎?
等徐階確定自己的耳朵沒有問題後,便大笑了起來,他沒有説話,只是不停地笑,在他四十多年的執政生涯中,遇到過無數怪事、怪人,但眼前此情此景,實在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我在內閣混了十幾年,九死一生才當上首輔,天下到處都是我的門生親信,皇帝都要服我管,你既無官職,也無名望,也就算個二子,竟然要扶持我當首輔!
差點笑岔氣的徐階揮了揮手,讓人把眼前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趕了出去,在他看來,這是退休生活中一次有趣的娛樂曲。
但他並沒有注意到,在他放聲大笑之時,這位邵大俠並沒有絲毫驚慌與尷尬,在他的眼中,只有兩種情緒在閃動:失望、以及仇恨。
明朝那些事兒5[1069]於是被趕出徐家之後,他立刻調轉了方向,前往另一個地方——河南,在那裏,他將會見第二個人,並兑現自己的諾言。
十幾天後,高拱在自己的家中見到了這位邵大俠,也聽到了他的承諾,但與徐階不同的是,他相信了眼前的這位神秘訪客。而一個傳奇也就此開始。
我最早是從一些雜談筆記中看到這一記載的,當時只是一笑了之,從古至今,像邵大俠這樣的政治騙子一向不缺,拿着幾份文件,村長就敢認部長的,也不在少數。
一個無權無勢的無名小卒,怎麼可能把高拱扶上首輔的寶座?打死我也不信。
然而打不死,所以我信了。
因為在後來的查閲中,我發現,有許多可信度很高的史料也記載了這件事,而種種蛛絲馬跡同時證明:這位邵大俠雖然是個騙子,卻是騙子中的極品。
邵大俠,真名不詳(一説名邵方)、具體情況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個混混。
這位仁兄自小就不讀書,喜歡混社會,一般説來,年輕人混到二十多歲,就該去找工作娶老婆了,但他卻是個例外,對他而言,混混已經成為了一種事業,從南混到北,從東混到西,最後混到了京城。
正是在京城,他圓滿完成了轉型,成功地由一個小混混變成了巨混混。因為在這裏,他認識了一個人,這個人雖不起眼,品級不高,也不是內閣成員、六部部長,卻有着不亞於內閣首輔的權勢。
他的名字叫做陳洪,時任御用監掌事太監。
前面曾經説過,在太監的部門中,司禮監權力最大,因為他們負責批紅,任何命令沒有他們打勾都不能算數。而這位陳洪兄雖也幹過司禮監,此時卻只是個管用品的御用監。
但事實上,這位陳兄是當年最牛的太監之一,究其原因,那還要謝嘉靖同志。
因為嘉靖不信任太監,加上當時的內閣過於強悍,都是夏言、嚴嵩、徐階之老
巨滑的人物,所以司禮監的諸位仁兄早就被廢了武功,又練不成葵花寶典,每天除了在公文上打勾外,
都不敢放一個。
明朝那些事兒5[1070]於是御用監穎而出了,你再威風再囂張,吃喝拉撒總得有人管吧,
常用品總得有人送吧,這就是關係,這就是機會。所以不起眼的陳洪,卻有着極為驚人的能量。
但太監是不能自己隨意出宮的,有錢沒處花,有勁沒處使,於是邵大俠就成為了陳太監的聯絡員,而高拱,就是陳洪的第一個同盟者。
絕頂聰明的徐階趕走了高拱,安了張居正,在他看來,高拱已經永無天
,事情已經萬無一失,卻沒有想到,還是留下了這唯一的破綻。
於是隆慶三年(1569)十二月,經過無數説不清道不明的內幕易與協商,高拱又回來了,此時距他離去僅僅過了一年。
得意了,翻身了,憑藉着一個太監的幫助,高拱以十倍於胡漢三的神狀態回到了京城,在他看來,天下已盡在掌握。
但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三年後,他將沿原路返回老家,而趕他回家的,是另一個太監。
所謂人走茶涼,有時候也不靠譜,聽説高拱回來了,隆慶十分高興,親自接見他,並刻意叮囑好好工作,天天向上。
説是這樣説,但畢竟人走了一年,原先在內閣排老四,現在也只能去甩尾巴了。朝廷的規矩,就算天王老子,也不能隊!
但皇帝大人實在很夠意思,為保證高老師不至於被排在前面的幾位熬死,他玩了一個小小的花招,而正是這個花招成就了高拱。
在下令高拱為大學士進入內閣的同時,隆慶兄還悄悄地送給他的老師一個職務——吏部尚書。
這是一個非同小可的任命,據歷朝的慣例,為保證皇帝大權在握,內閣大學士不能兼管吏部,因為吏部是人事部,是中央六部中權力最大的部門,如果把人事權和政務處理權都
到一個人的手中,不出鬼才怪。
但咱們誰跟誰啊,戰火中結,鬥爭中成長,是鐵得不能再鐵的兄弟,不信你高老師還能信誰?
於是大權在手的高拱準備行動了,為了得到那最高權力的寶座,為了實現自己報國救民的抱負,必須先剷除幾個敵人。
高拱黑名單上的第一個目標,不是一個,而是一羣。
那羣嘰嘰喳喳的言官們終於要吃苦頭了,高學士不是隆慶皇帝,説整你就整你,絕不打折扣,於是短短几個月中,二十多名言官不是撤職,就是調任,反正當年只要朝高先生吐過口水的,基本都被罰了款。
這些小魚小蝦都在其次,高先生最惦記的,還是歐陽一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