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像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都如此,更遑論中國,戰爭真不是那麼好玩的。

好吧,美國是個例外……

眾人下車來到鎮上的一家小旅館,離此3英里的地方有個布萊切利園,建築風格非常獨特,糅合了維多利亞哥德式、都鐸式和荷蘭巴洛克式的多種風格。

這裏是個度假的好地方,周赫煊打算在戰後把園子買下來。

現在購買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是英國的戰時情報基地,歐洲戰場所有截獲的情報都在這裏分析彙總。

搞笑的是,這園子乃是私產。

英國軍情六處的長官辛克萊爵士,建議政府出資買下,居然遭到拒絕。辛克萊只能自己掏了7500英鎊買園子,然後把情報人員都接進來工作。

等戰爭結束,周赫煊出資1萬英鎊,估計是可以買到布萊切利園的。這園子總佔地面積235公頃,非常大,到時候再修繕一下,建個小型騎馬場,每年夏天都可以帶着家人來這裏避暑。

第953章【理想與現實】自從德國對倫敦進行大轟炸以後,偏僻冷清的布萊切利鎮就變得人滿為患。

因為這裏距離倫敦不太遠,鐵路通便利,而且物價低廉,沒有軍事和工業設施不易遭轟炸,是倫敦市民躲避戰爭的最好選擇之一。8月到10月期間,小鎮上已經湧來一萬多人,周赫煊他們差點沒找到旅館的空房間。

“先生,你們真幸運,今天剛剛搬走兩家人。”旅館老闆笑着説。

這話剛説完,又有幾個人下樓,説要辦理退房手續。

周赫煊頗為好奇地問:“你們這是要去哪兒?”那家的男主人説:“回倫敦。”

“為什麼?”周赫煊道。

那男人説:“我寧願回倫敦被炸死,也不願在這裏被無聊死。小鎮上什麼都沒有,沒有電影院、沒有咖啡廳、沒有足球比賽、沒有……就連像樣的小學都沒有,這裏的老師教學質量太差了。”好吧,這個理由很強大,因為小鎮無聊,所以大家選擇回倫敦去挨炸。

兩相對比起來,中國百姓對生活的需求也太低了,他們只要有飯吃、能活命就心滿意足。

説起來非常搞笑,湧入布萊切利鎮的一萬多倫敦人,半年時間不到就會全部跑個光。因為小鎮的生活跟倫敦比起來太LOW,他們生活得很不愉快——這哪像戰爭難民?簡直就是來集體度假的。

那一家子辦完退房手續,便提着箱子哼着歌兒離開了,歡歡喜喜猶如結束假期的遊客。

馬珏覺頗為好笑:“這些英國人也太樂觀了吧。”

“他們是還沒有見識到戰爭的殘酷,畢竟,上一次世界大戰沒有打到英國本土。”蕭乾突然話説。他一路上都跟在周赫煊身邊,包括周赫煊參加淡墨社聚會,蕭乾也在外邊候着,準備寫一篇關於周赫煊的報告文學。

周赫煊説:“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蕭乾好奇道:“還有什麼原因?”周赫煊説:“第一,不落帝國帶來的強大自信,雖然英國早就開始衰落,但大英帝國的神聖光環還對每個國民起作用。第二,自20年代以來,英國經濟高速發展,工黨又帶來民權和福利,英國人的氣神很足,他們已經擺了對温飽的基本要求。”馬珏説:“可英國還是有很多無家可歸者。”

“那不是主,”周赫煊道,“在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諸國列強都在發生着劇變。英國最明顯的就是工黨兩度組閣,每次上台都大力推行社會主義改革,這給英國中下層民眾帶來強大的凝聚力和認同,甚至於社會福利成為一種思想共識。所以在工黨第二次組閣的時候,英國失業率雖然高達10%,但其民意支持率卻居高不下。若非經濟危機讓工黨被迫削減福利政策,工黨政府本不會倒台。”蕭乾疑惑道:“這跟戰爭有什麼關係?”周赫煊解釋道:“社會主義改革帶來的國家認同啊,這個國家提高平民福利,並且這種福利成為社會共識,那麼自然有無數國民會選擇愛國。別看幾年前英國和平主義氾濫,但戰火真的燃燒到英國本土,英國人肯定會選擇保家衞國,因為這個國家讓他們覺有奔頭。”馬珏問:“那中國呢?”周赫煊苦笑道:“中國只剩下國仇家恨和民族凝聚力了,大部分底層民眾其實不願為國打仗。甚至對某些矇昧小民而言,本的統治跟國民政府的統治沒啥兩樣,都生活得艱難困苦。”蕭乾掏出小本本,問道:“周先生似乎對中國的經濟福利政策很不滿意?”

“你覺得呢?”周赫煊沒好氣道。

蕭乾繼續問:“周先生對《五五憲草》怎麼看?”周赫煊説:“看起來很美好,但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

“為什麼?”蕭乾極為驚訝。

自從全面抗戰以來,老蔣迫於糟糕的國內局勢,不得不開始推行所謂的憲政改革。特別是去年9月份的國民參政會第一屆四次大會,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提出了7個提案,督促國府進行憲法修正和憲政改革,並由一幫子學者制定出《五五憲草修正案》(即“昆明憲草”)。

這一系列事件,得到中國朝野的一致稱讚。有人認為它代表了同仇敵愾和各方誠團結的神,是國家之大幸事;也有人認為中國政治雲初展,正在走上一個新的階段。

但在明眼人眼中,《五五憲草》及其修正案只不過是空中樓閣。

馬珏本就是學法律的,她也非常疑惑:“對啊,先生。《五五憲草》我仔細研究過,各個條款都很完美啊,怎麼可能完全無法實現?”

“因為太完美了。”周赫煊説。

蕭乾一邊記在小本本上,一邊問道:“完美也是錯?”周赫煊解釋道:“《五五憲草》的核心是‘直接民權’,這是個非常高尚的政治理想,但作起來卻未必有效。英法兩國有着久遠的憲政歷史,但到現在都不可能做到直接民權。美國部分州偶有采用直接民權的,但也沒取得什麼好的效果。進行直接民權最早的國家是瑞士,這是個小國,人口土地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其直接民權的行政區也不足五分之一。中華民國連鄉鎮都無法有效控制,還想搞什麼直接民權,這不是個大笑話嗎?”馬珏和蕭乾頓時默然無語,他們並不傻,只是沒有朝壞的那方面想而已。

周赫煊繼續説:“制定《五五憲草》的那些學者們,肯定也知道這個事實。但他們依舊選擇這樣做,無非是想從國黨那裏分權,打破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他們太急切了,也把目標定得太高了,以至於這份憲草失去了實際意義。若蔣介石真的通過這部憲法,肯定鬧出很多笑話,並且把現有的行政系統給搞亂。”馬珏畢竟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法學博士,被周赫煊一番話點醒,立即想清楚許多問題。她説:“我打算寫一篇相關論文。”

“可別!”周赫煊連忙制止。

“為什麼?”馬珏問。

周赫煊苦笑道:“現在全國的進步人士都對《五五憲草》推崇無比,你若發表反對意見,必然千夫所指,成為獨裁的幫兇、民主的罪人!”馬珏瞬間啞口無言。

周赫煊嘆息道:“走吧,把行李放好,在小鎮上到處走走散心,還是別考慮那些國家大事了。”第954章【雨中】這個小鎮離倫敦並不遠,但卻好似世外桃源,見不到絲毫戰爭的影子。

鎮外是一片一片的新耕土地,冬大麥剛剛種下,農民正在使用傳統灌溉方式給水。周赫煊和馬珏漫步在小鎮邊緣,抬眼望去盡是忙碌景象,這在一年前還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曾經的不落帝國,如今面臨着和中國一樣的問題——戰爭期間糧食嚴重不足。

早在1914年的時候,英國的殖民地面積比本土面積大111倍,大部分糧食都必須依靠殖民地提供。那時英國本土生產的糧食,只夠養活36%的英國人,到處都是拋荒的土地。這種情況不僅沒有改觀,反而愈演愈烈,二戰初期英國本土耕地面積比一戰時期又下降了45%。

當英國的海岸線被德國飛機、潛艇封鎖,尷尬局面就出現了,英國的糧食儲備很難支撐到明年底。

於是,英國政府開始獎勵開荒,大幅提高農產品價格。這導致農牧民們紛紛改種糧食,甚至一些城鎮居民都自發到郊外開荒,估計明年英國的糧食不足狀況能夠得到一定緩解。

但自耕自足是肯定不夠的,英國在二戰後花了15年的時間發展農業,才終於扭轉國內農業的衰敗跡象,並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足足比美國晚了半個世紀。

周赫煊指着鎮外的新耕土地説:“被德國封鎖海岸線的英國,許多情況甚至比中國更糟糕。英國本土的很多農牧民,甚至已經不知道怎麼種糧食了,他們只會種棉花和養牛羊。如果德國能夠實現海上全面封鎖,不出一年,50%的英國人都要餓死。”

“那麼慘?”馬珏非常驚訝。

周赫煊笑道:“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德國還沒有徹底封鎖英國的能力。但這也足以讓英國政府焦頭爛額了,每個月都要被德國炸沉幾艘運糧貨輪。”馬珏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周赫煊:“先生,你怎麼什麼都知道?呃,我是説,也沒見你在圖書館裏查資料啊,居然連英國糧食生產狀況都瞭解。”

“這可以通過看報紙來推測。英國政府最近頒佈了一系列振興農業的法案,農產品價格的增長遠超其他商品,那些炒糧食的投機者全都賺大發了。僅從農產品的漲價速度來看,英國比中國漲得還誇張,至少中國在全面抗戰的第一個半年還能勉強平穩糧價。”周赫煊隨便解釋了幾句。

“那我以後該多看看經濟新聞。”馬珏莞爾一笑。

馬珏少女時代的夢想是當作家,遵從父命在大學本科讀了政治,到英國留學又拿到法學博士。按照父親的本意,是中國的女地位太低,希望馬珏姐妹倆可以為爭取女權做些事情。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