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奉天南門乃是凱旋門,只有打了勝仗,或者舉辦慶典才能走。自明末大將李成梁後,馮德麟是幾百年來第一個從南門出殯的。

事實上,馮德麟死於北鎮老宅中,為了風光大葬,遺體才運到奉天城來出殯。

張作霖親自主持葬禮,做了幾天水陸道場,又開了隆重的追悼會,這才把遺體送往城外安葬。

馮德麟蓋棺入土後,張作霖父子連夜返回天津,但葬禮卻還沒結束。

張作霖説了要風光大葬,按照他的意思,葬禮必須辦足七七四十九天。所以在北鎮老宅那邊,接下來幾十天都要擺水席,還要開白事堂會,請戲班子來唱大戲。

台上咿咿呀呀唱着,台下的客人吆五喝六吃飯痛飲。這場面不像喪事,反倒像在辦喜事。

周赫煊默然坐在飯桌上,看着熱鬧的堂會,突然覺很荒唐詭異。

這個葬禮靡費無度,估計要花十多萬大洋。而在馮家莊園外,農民們卻艱難度,馬上就要鬧荒了——秋糧將盡,夏糧未收,正所謂青黃不接。

而農民們的態度也值得深思,他們很多借過馮家的錢,被馮家佔過地,被馮家催要過租子,按理説應該怨恨馮家才對。

但喪宴的水席卻沖淡了仇恨,因為不要錢,大家可以來敞開肚皮吃,一吃就是四十九天。附近的農民莊户一個個吃得紅光滿面,嘴裏念着馮老爺的好,似乎馮德麟生前是個大善人。

“赫煊,照顧不周,你不要介意。”披麻戴孝的馮庸走過來説。

周赫煊道:“你重孝在身,就別管我了。以後有什麼打算?”馮庸説:“我已經辭去軍職,以後就留在東北辦學校。不但要辦免費小學,還要辦免費大學。”果然歷史還是回到原來的軌跡,馮庸那個大學,幾年下來就能讓他散盡家財,不過也為中國培養出一批理工科人才和抗義勇軍。

水喪宴開到第三天,就在周赫煊即將返回天津時,馮庸突然召集方圓十里八鄉的農民。

馮庸站在開堂會唱大戲的舞台上,腳邊是幾個大箱子。他掀開箱子説:“這裏都是大家的借款欠條和未收的佃租憑據,以前我老馮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還請諸位父老鄉親不要計較。從今往後,咱們兩不相欠。來人,把火盆拿來!”在周赫煊驚訝的目光中,馮庸把那些借條和佃租全部點燃,扔進鐵盆一把火燒掉。

“我草,牛!”周赫煊不低聲自語。

莊户佃農們也驚呆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狂喜。突然有農民跪地磕頭,大呼道:“馮老爺仁義,馮老爺長命百歲!”呼啦啦跪倒一大片,誠心誠意地給馮庸磕頭,好多人是一邊哭一邊笑。這把火對馮庸而言無足輕重,對他們來説卻關乎身家命,有人可能因此不用賣兒賣女。

周赫煊好笑地搖搖頭,他在想如果換成自己,會不會有馮庸那般氣魄。

燒的都是錢啊,幾大箱子!

農民們長跪不起,馮庸燒完債據就離開了,他不願接受這種朝拜。

周赫煊追上去,豎起大拇指説:“五爺,你是這個。”

“別叫我五爺,我都不當官兒了,以後叫我五哥,”馮庸無所謂地笑道,“千萬別把我想得多高尚。農民那麼窮,賺苦哈哈的錢有什麼意思?我以後要實業救國,賺錢就賺辦工業的錢!”好嘛,周赫煊這才想起來,馮家還自個兒開着礦山工廠。那才是進斗金的大買賣,完全可以不把農民的幾個租子當回事兒。

周赫煊説:“那就祝五哥辦學校、開工廠馬到成功!”

“借賢弟吉言!”馮庸掏出他的配槍,拍在周赫煊手上説,“我估計兩三年內不會離開東北,這個留着防身。”

“多謝五哥。”周赫煊抱拳道。

馮庸拍拍周赫煊的肩:“一路保重!”周赫煊坐着馮庸派來的汽車返回奉天,然後又乘火車去天津。

車上,孫家兄弟還在討論馮庸的義舉,都説馮五爺是仁義豪傑,比他們老家的地主強上百倍。

周赫煊卻玩着馮庸送他的槍,這是把朗寧M1900,俗稱“槍牌擼子”,時下中國人最喜歡的手槍。

咔嚓咔嚓的聲音很快引到孫永浩,這小子看得眼睛發亮,忍不住説:“先生,給額玩玩唄。”周赫煊把槍扔過去:“改天我幫你們兩把,遇到突發意外也好反擊。”

“那可好。”孫永浩高興道。他的功夫不如哥哥孫永振,但槍法卻更勝一籌,在天津靶場練槍的時候,經常打出好成績。

孫永浩繼續玩着槍,周赫煊懶得管他,躺在牀上倒頭大睡。這趟是長途,周赫煊選擇坐一等車廂,有牀有桌子,還有專門的餐廳吃飯,不用坐着受罪。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