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民國時期沒有自媒體,廣播電台的影響力也不大,真正掌握話語權的就是各大報刊雜誌。報紙的巨大力量,就連蔣介石這種獨裁者都深深顧忌,正在籌劃着暗殺史量才。
跟周赫煊玩輿論攻勢?
呵呵,想多了。
《大公報》、《申報》、《晶報》、《中國時報》、《良友》畫報、《北洋》畫報、《品報》、《益世報》、《東方報》、《新民報》、《新天津報》、《晨報》、《京報》、《上海
報》、《南京晚報》……這個名單可以列很長,周赫煊一通電話打過去,就有全國40多家報紙願意幫忙。
當然,有些報社趁機索要好處費,周赫煊給錢就是了。
用錢可以解決的事兒,那就本不叫事兒。等過兩天,全國幾十家報紙一起發力,保準讓輿論風向瞬間反轉。
有損名譽?不可能的。
周赫煊甚至還有閒心管其他事,他低聲説:“量才兄,你要當心,最好去北邊避避風頭。”
“你聽到什麼風聲了?”史量才頓時嚴肅起來。
周赫煊點頭説:“我在國黨的特務系統有些朋友,老蔣已經下了必殺令,由戴笠親自策劃對你動手!”史量才氣得拳頭緊握:“獨裁武夫,誤國誤民!”周赫煊勸説道:“在報道方面,你還是緩緩吧,別太進了。”《申報》這幾年一直堅持報道進步新聞,積極呼籲民主憲政和抗
救亡,已經徹底把蔣介石
怒。而且,史量才還跟民權同盟、左聯走得很近,許多不能在《申報》刊發的進步文章,史量才也想方設法安排在其他刊物發表。
《申報》的某個副刊,此時已經成為左聯大本營,光是魯迅換馬甲寫的文章就發表了20多篇,這種事蔣介石怎麼能忍?
史量才着香煙苦苦思索,終於他説:“我會考慮方式方法,不會刻意
怒當局。但有些事情不能妥協,有些新聞不能不報道,這是原則問題,是一箇中國報人應該有的擔當。”
“我敬佩你的人格。”周赫煊只能這樣説。
歷史上,再過兩個月,史量才就要被國黨特務暗殺了。
“我有百萬大軍!”
“我有百萬讀者!”這是史量才和蔣介石針鋒相對的威脅,毫無疑問,拿槍桿子那個勝利了,拿筆桿子的只能留下傳世美名。
就此而言,周赫煊深汗顏。
同樣是報人,史量才因國事而自身難保,周赫煊卻因污事而焦頭爛額。
史量才笑道:“不管如何,還是謝明誠的提醒,我打算去天津避避風頭。”
“那就好。”周赫煊非常開心。
楊杏佛當初被周赫煊數次提醒勸阻,但依舊不願收斂隱忍,結果逃不被暗殺的下場,可悲又可敬。史量才就要圓滑得多了,他也是惜命的,在明知有危險的情況下,可不會伸着脖子等特務來暗殺。
能夠救下這位報業大王的命,周赫煊還是很滿足的。《申報》在史量才的主持下,可以有力的推動民主鬥爭,可以有力的宣傳抗
思想,這於國於民都有極大幫助。
相比而言,周赫煊那點破事不足一提。
當然,破事兒也是事兒,輿論方面周赫煊毫不擔心,他現在要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
按理説,以民國地方法院的辦事效率,周赫煊至少要等一兩個月才會收到傳票。事情的乎就在這裏,法院發傳票的速度太快了,背後肯定有人給法院的頭頭
錢。
阮民只是個小角,周赫煊一
指頭就能摁死,他想要揪出幕後黑手。
周赫煊以為是唐季珊在搞事,但唐老闆確實冤枉啊,使壞的傢伙還另有其人!
第610章【低調俱樂部】南京,西灣8號,花園洋房別墅。
在別墅的花坊下邊,有一個巨大的地下室。這間地下室不但寬敞,且通風乾燥,裝潢華麗,有沙發、電燈、風扇、桌椅、茶几等一應物品,甚至還有一個大書櫃和一個大酒櫃。
別墅的主人周佛海親自為客人倒酒,熱情招呼道:“來來來,法國進口的紅酒,正宗的21年波爾多。”
“那可真是好酒啊!”梅思平立即讚歎。此君寬額長臉,顴骨高聳,眼睛賊小,笑起來帶着猾之相,嚴肅時又給人一種滑稽之
。
跟後世裝要説82年紅酒不同,此時的極品紅酒是00年的,次一級則是21年的,一口就抵普通工人一年的薪水。
陶希聖端起酒杯輕輕一呷,大笑道:“我喝不來這味道,還是中國的白酒更合口味。”楊肇熉是巴黎大學的法學博士,他笑道:“希聖兄,這洋人的紅酒,得慢慢品才有味道,你剛才喝得太急了。”
“慢品太過無趣,大丈夫喝酒就該一口乾!”陶希聖説着就仰脖子,把小半杯紅酒全灌進肚子裏,看得周佛海這個主人直心疼。
暴殄天物啊!
周佛海捂住血的小心肝兒,順着話説:“這國事就如喝紅酒,不能太急,一急就沒滋味,一急就要壞事!”梅思平附和道:“周兄説得在理。現在全國上下都鬧着要抗
,那些高呼抗
口號的,要麼是莽夫,要麼是別有用心者。他們偏
、執拗、誕妄、幼稚,較之義和團時代並無進步。依我之見,中國
本沒有做好抗
的準備,一旦爆發戰爭,就是國家民族的末
。凡高呼抗
者,皆乃國賊也!”
“思平所説,真乃金石之言!”周佛海拍手讚歎。
説白了,在座的四人都屬於“主和派”。
中國“主和派”是在長城抗戰失敗後興起的,他們認為中國的軍隊戰鬥力低下,與軍作戰純屬以卵擊石,近乎於毫無意義的犧牲。
此派人物以汪兆銘為首,剛開始主張“一面涉、一面抵抗”;《塘沽協定》簽署後主張“困守待援”,希望得到歐美列強的支持;現在則高呼“中
提攜”,主張與
本建立友好關係。
持此觀點的人還很多,不止有汪兆銘、周佛海這類今後的大漢。跟周赫煊
情很好的胡適、張君勱,以及名聲極好的顧維鈞,此時都屬於“主和派”。
他們對中戰爭的前景是悲觀的,看不到絲毫勝利的希望。特別是在全面抗戰爆發的初期,這些人經常在周佛海的地下室聚會,
自己對戰爭和政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