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國人還是很堅韌的,即便遇到天災,依然樂觀頑強的生活着。
已經有小販開始立在水中擺攤,更有些閒漢和孩童,把漫水的大街當成漁場,吆喝笑鬧着在大街上抓魚。
漸漸到了地頭比較高的街道,終於不再看到洪水蹤跡,暴雨過後的街道更加乾淨,只是偶爾能看到一些沖積的雜物。
周赫煊帶着孫永振下車步行,慢悠悠地逛了兩條街,不知不覺來到法租界的勸業場。
這裏是天津的第二高建築,集商業、娛樂為一體的大商貿區,也是此時全國的十大商場之一。
或許是暴雨剛停的緣故,勸業場的生意有點冷清,稀稀拉拉看不見幾個客人。
周赫煊一路閒逛,來到家古玩店的櫃枱,店老闆熱情地説:“這位先生,您是中意哪一類的古玩?”
“隨便看看,”周赫煊道,“你這裏有沒有好的書畫作品?”
“還真讓您遇到了,”店老闆神秘兮兮地把周赫煊請到最裏邊的角落,拿出一幅卷軸説,“我剛淘到的稀罕物,王羲之真跡《寒切帖》!”周赫煊好笑道:“你把我當冤大頭呢?還王羲之真跡。”店老闆拍脯道:“真的,絕不騙你,不信你自己看看。”周赫煊沒有伸手去接,而是讓店老闆自己把卷軸打開。他自己的書法雖然還欠火候,但鑑賞能力早已練出來,看到《寒切帖》的瞬間兩眼發光,故作冷靜道:“這應該是明清的鈎摹本。”店老闆一聽,頓時笑道:“喲,原來您是行家。”
“不對,不對,”周赫煊繼而又搖頭,“這上面有唐代留下的鈐印,要麼是唐代鈎摹本,要麼就是現代的仿品。”店老闆不遺餘力地推銷道:“當然是唐代的珍品,怎麼可能是現代偽造的?”周赫煊貶低説:“如果真是唐代珍品,放進故宮博物院都夠資格,還會放到你這破店裏來賣?我看這仿造得夠水準,拿回去耍耍還可以,你給個價吧。”
“看您説的,我這麼大的古玩店,還能賣假貨不成?”店老闆收起卷軸説,“你要是誠心買,就別説那麼多廢話。”周赫煊哈哈笑道:“要是換成‘大羅天’我還信,你這裏是勸業場,能有一分是真貨都難。”民國時候的古玩買賣非常瘋狂,各大城市都有古玩易場所,以北平、天津和上海為最。天津最初的古玩鋪,都集中於估衣街、鍋店街、北門裏,以及東馬路一代。隨着軍閥政客、民國新貴、文人墨客接踵而至,天津的古玩市場愈發繁榮,最有名的便是
租界那邊的‘大羅天’。
‘大羅天’裏不僅有珍品,還有皇宮裏帶出來的品,前清遺老遺少就靠賣文物生活。
至於法租界的勸業場,呵呵,大部分都是坑洋人的贗品。
大家都知道洋人喜歡中國文物,而且大多數鑑賞能力還比較差,不坑他們坑誰?
比如北平有個叫嶽彬的,清末從山西買進7尊北魏石雕佛頭,賣到現在20年了還特麼沒賣完。不是生意不好,買佛頭的洋人很多,嶽彬請匠人各種復刻、仿刻,早就靠着這玩意兒發家致富了。
哈哈,這些佛頭大部分賣給了西方考古學家,洋人買回去正正經經的做研究,寫出了不少有國際影響力的論文。
周赫煊覷了眼前的商一眼,不耐煩道:“賣不賣給個價,我就是看它仿得不錯才問問。”
“唉喲,看您説的,”店老闆忍痛道,“1000大洋,我進價都800塊!”
“100塊,愛賣不賣!”周赫煊沒好氣説。
店老闆痛心地説:“800塊,我原價賣給你……等等,您別走啊,實誠價500塊……300塊,不能再少了!”周赫煊拿出三張銀票,小心地將卷軸收好,樂滋滋的離開勸業場。
孫永振不解地問:“先生,你明知道是假貨,幹嘛還要買?”周赫煊笑道:“如果按王羲之真跡來講,當然是假貨。但唐代的假貨,放到現在也是品中的
品。你信不信,我拿出去吆喝一聲,1萬大洋都有人搶着要。”孫永振猛拍腦袋:“原來那個老闆才是傻蛋!”王羲之《寒切帖》的唐代鈎摹本,隨便放到哪家博物館,也特麼是鎮館之寶啊。
周赫煊哼着小曲回家,把《寒切帖》小心收藏起來,第二天出門去找袁克文,準備談一談籌款賑災的事情。
結果剛剛走到袁家,就聽到裏面傳來哭天搶地的聲音——袁二公子,死了!
而且是窮死的,家人翻箱倒櫃,只在他筆筒裏找出20元錢……
袁克文出殯那天,全城女集體出動,送葬隊伍多達數千人,更有千餘
女自願繫上白頭繩前來哭墳守靈。
嗚呼哀哉!
第434章【及時雨】賑災!
這是中國數千年來的永恆話題,即便爛到子的中央政府,當面對大規模天災的時候,也必須拿出一套賑災方案來。
古往今來,無數帝國王朝,在天災引發的民起義中走向終點。
有史為鑑,不得不謹慎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