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回到下榻的飯店,李石曾問道:“你跟斯大林都聊了什麼?”

“就15分鐘時間,能聊些什麼?説了些廢話而已。”周赫煊吐槽道。

李石曾慨道:“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我倒想在蘇聯四處看看,更加深入的瞭解蘇聯的教育模式。”周赫煊笑道:“我勸你還是別深入了,看得越多,就越會到失望。”李石曾不解道:“明誠何出此言?我覺得蘇聯現在很好啊,各方面都在快速發展,特別是國民的神面貌尤為積極。”

“我們這幾天看到的,都是蘇聯讓我們看的,”周赫煊拿出金筆,無聊把玩道,“任何國家,都有光鮮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恰好,蘇聯在這兩個方面都走了極端。”

“也許吧。”李石曾不置可否。

周赫煊説:“我們趕快回國才是正經,國內的接待都安排好了嗎?”李石曾道:“大致安排好了,先走瀋陽,再去天津、北平,接着是上海、南京。不過具體情況難以確定,北大和清華已經吵起來,都想要在自己的學校接待愛因斯坦。上海那邊同樣如此,聽説幾所大學的校長,都已經鬧到教育部去了。”周赫煊想了想説:“北大還是省省吧,就那幾棟破建築,實在太寒酸了。還是清華有錢啊,前清王府擺在那裏,環境優美又上檔次。”

“我也是這麼考慮的,幾年前泰戈爾來北平,也是下榻在清華工字廳。”李石曾説。

周赫煊道:“其實在哪兒接待都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把國內物理學的頂尖學生找來。如果有誰被愛因斯坦看上,不説做學生,隨便單獨指點一下也是好的。”

“這怕是難囉。”李石曾苦笑。

周赫煊説:“對了,留學庚款不是已經用完了嗎?我想個人出資設立留學基金,每年資助10到20個學生留洋。英美方面要找蔡元培先生,至於留學法國,就得石曾先生你多多幫忙了。”

“這是好事,我一定竭力相助!”李石曾拍脯道,絲毫不介意周赫煊跟蔡元培合作。

第342章【表情包】冰天雪地,白雪皚皚。

西伯利亞鐵路從莫斯科出發,穿越遼闊的松林雪原,跨過險峻的烏拉爾山脈,橫穿西伯利亞凍土帶,最終抵達太平洋岸的海參崴。

愛因斯坦雖然已經50歲了,但格卻不顯得沉悶。當火車飛馳在無邊無際的凍土層時,他驚喜得像個發現新玩具的小孩子,趴在窗後眼都不眨的眺望。

“這真是一條神奇的鐵路,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它比美國的西部大鐵路更加壯觀,”愛因斯坦忍不住慨道,“不得不説,俄羅斯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周赫煊指着外邊的冰雪,不鹹不淡地説:“這條鐵路在修西伯利亞路段時,俄國在中國的山東、河南及東北地區,前後招募了幾十萬工人。西伯利亞鐵路東段的橋樑和隧道工程,絕大部分都是由中國工人完成的。不管是美國西部大鐵路,還是這條西伯利亞鐵路,每一枕木上都淌着中國人的鮮血。”愛因斯坦起初是驚訝,隨即默然,緩緩説道:“或許,我應該更多的瞭解關於中國的一切。”柯布西耶作為一個建築師,他聽到周赫煊所説的話後,忍不住評價道:“中國的工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工人。不管是在俄國、美國,還是法國,他們的表現都是那樣出。或許,這種工匠傳承一直淌在民族血中,所以才會有萬里長城。”李石曾不知該説什麼才好,中國的工人修建了美國西部大鐵路、修建了俄國西伯利亞大鐵路。當今世界最雄偉的兩條鐵路,其最難的路段都是中國工人修出來的,而中國自己的鐵路卻少得可憐。

中國的工人,何時才能修築一條屬於中國的世界級大鐵路?

李石曾到很茫然,內心的憋屈難以言喻。

周赫煊望着遠方的冰川雪原,耳畔依稀響起韓紅的那首《天路》。

西伯利亞鐵路的終點站是海參崴,晚清時候還屬於中國的土地,現在卻成為蘇聯的遠東第一大港“符拉迪沃斯託克”,意為“鎮東府”。

即便拋開海參崴不説,此時的西伯利亞鐵路也是要途經中國的,大搖大擺地穿過哈爾濱。

火車在哈爾濱站停下,眾人下車轉乘支線鐵路,路過長,前往瀋陽。

這條西伯利亞鐵路的支線,是1903年建成通車的,當時名為“東清鐵路”。李鴻章作為清朝特使,跑去莫斯科祝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被俄國人誘迫簽署《中俄密約》,並決定修築這條“東清鐵路”,實質上是在加強沙俄對中國東北的控制。

東清鐵路,在民國時候叫做——中東路!(起點哈爾濱,終點大連)中東路事件的影響已經蕩然無存,周赫煊等人在長站,看到無數蘇聯鐵路職工,正在井然有序的工作着。只有野外不時出現的彈坑,以及被炸燬後還未修復的建築,提醒着人們這裏剛剛爆發過戰爭。

瀋陽車站。

“嗚嗚嗚~~~~~”火車汽笛拉響,黝黑的鋼鐵巨獸慢慢停下,周赫煊起身對愛因斯坦和柯布西耶説:“兩位先生,請吧,歡來到中國瀋陽!”

“請!”柯布西耶讓愛因斯坦走前面。

愛因斯坦當仁不讓的走在最前邊,當他下車的瞬間,站台外猛然爆發出瘋狂的吶喊聲。

馮庸作為張學良的代表,帶領瀋陽社會各界的名人,還有自發前來的學生和記者,已經在車站等候多時。

愛因斯坦笑着朝眾人揮手,用剛從周赫煊那裏學來的簡單中文説:“歇謝,膩悶耗!”

“轟!”聽到愛因斯坦説中文,車站裏變得更加熱鬧,動的學生不要命地往前擠,把維護秩序的警察都撞翻了。

好不容易安撫好現場情緒,馮庸帶着政要名人們走上前來,與愛因斯坦握手道:“愛因斯坦先生,你好!”

“你好,”愛因斯坦開玩笑道,“你的英語,比我的中文説得更。”

“哈哈哈哈!”這個小小的幽默,讓現場歡聲大笑。

周赫煊上前介紹説:“這是馮庸先生,他是一所免費私立大學的創辦者。”

“免費私立大學?”愛因斯坦驚訝道,“太不可思議了。”周赫煊笑道:“馮庸先生為了創辦大學,把父親留下的遺產都變賣了。”愛因斯坦握着馮庸的手説:“馮先生,你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紳士。”

“多謝誇獎,不敢當。”馮庸連忙謙虛道。

周赫煊生怕冷落了柯布西耶,連忙又介紹:“五哥,這位是歐洲頂尖建築設計師柯布西耶先生。”馮庸立即上前握手:“柯布西耶先生你好!”

“你好,年輕的校長先生,很高興認識你。”柯布西耶笑道。

隨後,馮庸又介紹了幾位瀋陽的政要名人,大家簇擁着愛因斯坦準備離開車站。愛因斯坦完全成為焦點中心,別説柯布西耶,就連周赫煊都變成了陪襯。

瀋陽《申報》的記者攔着眾人大喊:“等等,大家先來合影留念吧!”馮庸從善如,對兩位老外説:“愛因斯坦先生,柯布西耶先生,請!”愛因斯坦和柯布西耶站在最中間,周赫煊、馮庸分站他們兩邊,更外邊和後面,則站了不少瀋陽的名人政要。

“大家注意看鏡頭,茄子!”

“咔嚓!”

“咔嚓!”柯布西耶拍照時很有紳士派頭,表情嚴肅、一絲不苟。愛因斯坦則要調皮得多,就在記者按下快門的瞬間,他突然歪腦袋、吐舌頭,瞪大雙眼活像一條小狗。

而周赫煊明顯注意到愛因斯坦的舉動,斜乜着眼睛看向這位科學家,表情似笑非笑——頗有些“滑稽”的味道。

這張照片後世傳很廣,有網友發帖調侃説:“整張照片的畫風,從中線一分為二。左邊的馮庸和柯布西耶太嚴肅了,就像是在拍證件照。右邊的周赫煊和愛因斯坦,則已經不屬於拍照範疇,他們明顯是在鬥表情包,一個‘逗’,另一個‘滑稽’,都欠揍的。”第343章【再會】愛因斯坦和柯布西耶來到瀋陽的第一天,都是在吃喝玩樂中度過。畢竟旅途疲憊,得花時間休息休息,聽京劇、逛大街、出席晚宴,順便還空接受了報社採訪。

第二天,眾人前往東北大學參觀,張學良作為校長親自率隊接。

章士釗、梁簌溟、羅文幹、馮祖恂、劉先州等人,如今都是東北大學的教授。至於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去年夏天就已經辭職了,因為林徽因要回天津生孩子。

張學良表情有些複雜的看了周赫煊一眼,隨即熱情地和愛因斯坦握手道:“歡,歡您來中國東北!”周赫煊介紹道:“這位是中國東北三省總司令張學良先生,他同時也是東北大學的校長。”

“你好。”愛因斯坦對張學良不興趣,在他看來,這只是個地方軍閥頭子而已。

愛因斯坦那不鹹不淡的語氣,讓張學良有些尷尬,連忙介紹其他人:“這位是東北大學理學院院長孫國峯教授。”

“你好,愛因斯坦先生。”孫國峯上前握手道。

愛因斯坦笑問:“你説的是美式英語,在美國學習的嗎?”孫國峯説:“我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理學博士。”

“我訪問過那裏,那是一所好學校。”愛因斯坦道。

張學良介紹完文、理、工、法四大學院的院長後,才開始介紹章士釗和梁簌溟等人。

本不用周赫煊做翻譯,從張學良到梁簌溟,不管有沒有出過國,都是一水兒的利英語。特別是羅文幹那標準的倫敦腔,説起來抑揚頓挫,跟愛因斯坦聊得很起勁。

周赫煊最興趣的是章士釗,這位老先生前些年屬於被口誅筆伐的對象,因為他強烈反對新文化運動,屬於進步青年眼中的封建老頑固。

可就是這麼個老頑固,卻一直是堅定的革命派。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