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壯哉德意志!”李景林手不釋卷,德國篇看得他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化身為鐵血宰相卑斯麥。……“壯哉德意志!”狗將軍張宗昌治下的山東,省立六中高中部主任梁簌溟拍掌疾呼。
梁簌溟出生於書香世家,最開始崇信康有為、梁啓超的改良主義思想,後來又參加同盟會,接着又熱衷於社會主義,著書宣傳廢除私有制。他的心很軟,見不得世人受苦,遂潛心於佛學研究,幾度自殺都被救回來。他只有中學畢業的文憑,卻被蔡元培請去北大當教授,授課專業是印度哲學。
這是一個思想不斷掙扎進步的人物,他近兩年創辦了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致力於中國農村的研究,認為發展建設農村可以救中國,先後發表《鄉村建設大意》、《鄉村建設理論》等著作。
菏澤那邊買不到《京津泰晤士報》,梁簌溟是在偶然情況下讀到《大國崛起》的,立即寫信拜託天津的朋友給他定時寄報紙,如今他正好在研究閲讀德國篇。
李景林從文章中看到的是鐵血統一,而梁簌溟看到的卻是教育救國。
在遭遇拿破崙入侵時,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説:“這個國家必須以神的力量,來彌補軀體的損失。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我從未聽説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當普魯士還在向拿破崙支付鉅額戰爭賠款時,柏林洪堡大學誕生了。國王拿出最後一點家底,並把豪華的王子宮捐獻出來做大學校舍,他還提出:國家必須對教學和科研活動給予物質支持,但不得干涉教育和學術活動。
從此在普魯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樣,成為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學生每個月都有缺課登記,逃課一天要罰3個銀幣,比税收還要重。德國的免費教育從19世紀中期開始,直到德意志統一前,適齡兒童入學率已經達到97.5%。
那可是50多年前啊,到如今中國的識字率才多少?
梁簌溟不嘆,對文章裏
奇元帥説的那句話深表贊同:“普魯士的勝利早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教育,必須辦教育,教育才能救國!
歷經改良主義、自由民主、社會主義、佛家思想影響的梁簌溟,終於從《大國崛起》這篇文章中發現了救國之路。
動之餘,梁簌溟攤開信紙,給年初才回國的蔡元培寫信,闡述自己的教育救國理念,並極力推薦《大國崛起》系列文章,稱其為“濟世救民之宏文”。
他還希望蔡元培牽頭重建中國教育會,向各地軍閥和富商士紳籌款,在全國推廣普及小學基礎教育。他認為,等一大批受過基礎教育的孩子長大之時,就是中國富強崛起之。……而遠在新天津報館的孟小冬,則對法國的大革命更
興趣,
情、
漫、自由,一切都富有傳奇
彩,堪稱人間史詩。
如果截取其中的幾個故事,把它們編成一台大戲,肯定會很受歡。
孟小冬坐在窗前,玉手託着腮幫子發呆,思緒已經不知飄到了何處。
那個周先生真是奇怪啊,明明擁有驚天動地的才華,卻甘願在軍閥手下當一個小副官。而且他行事手段也極有心機,從他救助收服孫氏兄弟就能看出來,並非只會空談的迂腐之輩。
我勸他去南方,他卻讓我看《大國崛起》,難道他認為南方政府不能成事?
孟小冬收起報紙,腦子裏充滿了疑惑和好奇。她準備把後續的文章看完再説,或許還未刊載的本篇、美國篇和俄國篇當中,就藏着他真正的思想吧。……六月初,葉
獨立團攻克湖南攸縣,打響北伐勝利第一仗。
同時,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周赫煊的《大國崛起》也漸漸傳開,甚至連西南、西北地區,都已經有人在拜讀這一大作。
這是2003年中央政治局組織的集體學習內容,央視基於此背景,才推出了《大國崛起》系列紀錄片。它放在幾十年後都是極有價值的,更別説是思想茫混亂的民國。
李景林、梁簌溟、孟小冬,他們是軍閥、學者、戲子,通過文章看到了各自不同的東西。而中國更多讀者,也在閲讀《大國崛起》後開始認真思考,中國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大國崛起之路。
甚至是許多外國人,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篇連載完畢後,都愈發地對這一系列文章重視起來。英法兩國的天津總領事,還特意把報紙整理好了寄回去,提供給歐洲的學者們做參考研究。
很快就要講本篇了,估計到時候連
本間諜都要盯上週赫煊。
揚名天下,正在此時!
第036章【周赫煊吾師也】1923年初,55歲的蔡元培因“羅文幹案”遠走歐洲。
所謂“羅文幹案”,就是曹錕為了推翻當時的內閣,強行挪置罪名搞出來的把戲。司法機關一次次判羅文幹無罪,曹錕指使手下一次次抗訴。司法官員不願意胡亂宣判,曹錕乾脆把辦案的檢察官全部撤職,重新換上一批,結果還是判羅文幹無罪。
説起來,民國時期真不缺堅持原則的官員,比如那兩批頂着巨大壓力維持司法公正的檢查官。
可惜沒啥卵用,最後曹錕還是強令檢察長對羅文幹提起公訴。
蔡元培就是那個時候走的,他對北洋政府徹底失望,乾脆遠赴歐洲遊歷治學去了。
本來教育部就缺錢發不起工資,全仗着蔡元培在維持,並在動盪的時局中,竭力為全校師生遮風擋雨。他這麼一走,北大的子就更難過,都盼着蔡校長能早些回來。
1924年底,賄選總統曹錕去職,北大師生致電蔡元培:“校長你快回來吧,那個王八蛋總統已經跑路了!”1925年初,段祺瑞召開善後會議,北大師生致電蔡元培:“校長你快回來吧,老段是個講理的好人!”1925年4月,北洋政府和法國簽訂合約,北大師生致電蔡元培:“校長你快回來吧,庚子賠款有着落了,這回是金法郎哦!”1926年初,蔡元培終於回國,卻始終逗留上海不肯北上,北大師生又致電説:“校長你快回來吧,國家可以沒總統,北大不能沒校長啊!”1926年4月,張作霖派兵包圍北大,北大師生致電蔡元培:“校長你快回來吧,這些當兵的好口怕!”蔡元培不敢回去,他怕被吳佩孚給死。
吳大帥前陣子接受英文報紙採訪時説:“中國有過主義,始於孫文……北方則有蔡元培……中國年少之士被其所毒,非加遏制,則政府難安。”吳佩孚雖然向張作霖妥協了,但他在北平還是很有勢力,他認為學生鬧事都是蔡元培教唆的,這種情況下蔡元培怎麼敢回去?更何況蔡元培積極為北伐造勢,已經遭到孫傳芳通緝。
北大那邊都快哭了,由於政府不發工資,老師們過得本來就苦。當局還大肆逮捕殘害學者名人,動輒冠以赤分子的罪名槍斃,現在好多教授都往南邊跑,再這麼下去學校就只剩個空架子。
所以——校長你快回來吧,我們實在撐不住了!
…
…上海租界。
愛周峻拿來三封信和一張報紙,苦笑道:“北邊又來信了,其中一封還是登在報紙上的公開信。”
“唉,值此時局,我又有什麼辦法?”蔡元培首先接過報紙看起來。
報紙上的公開信是周作人寫的,他先在信中消除了蔡元培復職的政治顧慮,再舉出北大如今面臨的困難,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校長你快回來吧!”蔡元培掃了幾眼便把報紙放到一邊,又拆開另外兩封,都是勸他早點回北大當校長。
直到第三封信打開,蔡元培才細細閲讀起來,那是梁簌溟寫的教育救國理論,希望他牽頭重建中國教育會。
蔡元培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深知其中的艱辛。
中華民國成立之初,教育部便明文規定:小學、師範、高等師範免收學費。
《教育憲法》還規定: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預算總額的15%,在各省不得少於預算總額的25%,在市縣不得少於預算總額的35%。
然並卵!
連北大這種知名學府都發不起工資,更別提那些窮鄉僻壤的小學校。民國的各種法律法規看上去很美,然而都是空中樓閣,本就無法實現。
梁簌溟在信中寫道,他希望繞開政府和軍閥,通過社會籌款的方式辦學,把資金集中在小學基礎教育方面,辦成一所是一所,只要能多培養幾個識字的國民就算功德無量。
民國文人大多口號喊得響亮,但卻沒有實際行動。梁簌溟卻是個務實派,想到了就去研究、就去做事,他後來還寫了副對聯: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蔡元培讀罷此信,頗有些意動。他這幾年的學術研究已經告一段落,在上海除了宣傳北伐外,便沒有其他正事可做,重建中國教育會還是大有可為的。
至於信中提到的周赫煊和《大國崛起》,蔡元培對子説:“我出去一趟。”蔡元培自然是出門去找《京津泰晤士報》,他朋友眾多面子大,很快就把最近二三十期的報紙拿到手。
一篇篇文章看下去,蔡元培不到驚愕。他常年遊歷西方,對歐美學界的情況知之甚深,還真沒有哪個西方學者,能把世界各大列強興衰研究得如此清晰透徹。
這種高端歷史學術人才,隨便去歐洲哪所大學,都絕對能輕輕鬆鬆擔任教授職位。
但周赫煊到底是從哪條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怎麼以前完全沒有聽説過?
蔡元培連夜讀完《大國崛起》,先是給梁簌溟回信,接着又寫信給國民政府教育委員長、中山大學代理校長經亨頤:“吾弟子淵惠鑑:近偶得一書,名曰《大國崛起》,歷數世界列強興衰,通篇金石之言。吾觀之如醍醐灌頂,獲益良多……”蔡元培這封信是把《大國崛起》推薦給經亨頤,希望他邀請周赫煊到廣州教書,切莫放過這個人才。就算請不到人,也可以把《大國崛起》的內容,當做課外讀物給學生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