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學院長相當於教育部長,下設教育行政委員會(9人),委員們共同商討國家教育事務。
如今的大學院長正是蔡元培,他之所以邀請周赫煊開會,是因為周赫煊乃北洋教育部參事,同時還是北大校長。
周赫煊這個破校長,他是不準備繼續當的,煩心事太多,乾脆還給蔣夢麟算了。
上午十點。
周赫煊正在審閲《大眾》副刊稿件,哈雷特·阿班突然前來拜訪。
“周,你猜得太準了!”阿班見面就驚歎道。
“什麼猜得準?”周赫煊問。
哈雷特·阿班佩服地説:“你在山東時説,本人會暗殺張作霖,而且就是在他退回東北的途中。居然真被你猜中了!”周赫煊道:“這不難猜,從濟南事件,就能看到
本人的真實意圖。”
“不不不,這個非常困難,”哈雷特·阿班問,“你那本《菊與刀》寫完了嗎?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後面的內容。”周赫煊好笑道:“你這次來天津,就是專門找我要書稿的?”
“當然不是,”哈雷特·阿班笑道,“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等高級將領,馬上就要來天津了,我在這裏等着採訪他們。”(注:馮玉祥並未隨行,7月份才會動身北上。)“哦,那正好,我也有事想找蔣介石談談。”周赫煊説。
“到時候一起去吧,”哈雷特·阿班道,“對了,你的《菊與刀》呢,到底寫完沒有?”周赫煊從屜裏拿出一本書,遞給阿班説:“這是《菊與刀》的樣書,正式出版還得等下個月。”
“噢,太了!”哈雷特·阿班翹着二郎腿,坐在周赫煊辦公室就讀起來,還説道:“你忙你的,不用管我。”周赫煊無奈地笑了笑,繼續審閲稿子。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這天的《紐約時報》頭版,卻是做的張作霖專題。大題目叫《一位中國地方實力派被暗殺——關於本人的野心》,下面還細分了各種小標題,將張作霖遇害的前因後果都詳細講述,最後的內容居然跟周赫煊有關。
哈雷特·阿班在報道的最後寫道:“我在中國的山東,遇到了一位東方著名學者,他叫周赫煊。相信喜歡研究歷史的美國人,應該對這位周先生很悉,他就是《大國崛起》的作者。周最近還寫了兩本書,一本叫《槍炮、細菌與鋼鐵》,是關於人類歷史學的;另一本叫《菊與刀》,是
本民族
研究書籍。
我跟周在山東有過一番談,他從濟南事件得出驚人的結論,説只要張作霖退回東北,途中必然遭遇
本人的暗殺。當時我不以為然,可就在前些天,張作霖的死訊讓我驚呆了……周先生不僅是位學者,更是個預言家。他的預言並非基於神秘學,而是經過科學的研究和分析。他在《大國崛起》中還預言美國即將爆發經濟危機,但願他這次會出錯吧。關於周的詳細事蹟,請下轉第六版……”《紐約時報》的第六版,有半個版面都是周赫煊專題。
一份美國報紙,如此濃墨重彩地報道中國新聞,也只有哈雷特·阿班有這個能耐了。
周赫煊專題的大標題叫《辜鴻銘第二》,好吧,或許是因為美國人更悉辜鴻銘,阿班在報道新聞時,居然將周赫煊比喻為“第二個辜鴻銘”。
新聞分別講述了周赫煊的身世經歷,又詳細闡述了他的學術和文學成就,最後把周赫煊在天津和山東賑濟災民的善舉講出來,對他進行了高度的讚揚和評價。
《紐約時報》此時的銷量,高達35萬份,就連美國高層政客都每必讀。
這篇新聞專題一發出來,再度讓周赫煊揚名,許多美國人都對他有了良好印象。
在美國賣得不好的《神女》,也被出版商趁機出來炒作,可惜反響還是不怎麼熱烈。
事實上,自從《大國崛起》在美國獲得小範圍轟動後,出版商就順勢推出了《神女》。結果很糟糕,4個月累計銷量不足1萬,算上校對、編輯、印刷、運輸和宣傳等費用,這本書其實是有點小虧本的。
如今藉着《紐約時報》的新聞一炒,《神女》銷量總算小範圍提升,累計起來快突破1萬2千冊了。
沒辦法,《神女》的背景是東方式的,神話也是中國獨有的,再加上敍事結構和寫作手法太過詭異,普通美國讀者特別難以接受。
當然也有個別文學愛好者喜歡,而且喜歡到腦殘粉的程度。
今年的普利策獎獲得者、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民族戲劇奠基人尤金·奧尼爾,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公開表示:“中國的周赫煊,是繼卡夫卡後最偉大的現代派文學家。他們的作品,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極強。這或許就是《神女》在美國不受歡
的原因,因為普通讀者很難理解其中的寓意。但只要你堅持讀下去,就會領略到其中的美妙,那深刻的批判、獨到的見解,以及入木三分的刻畫,將帶你進入一個夢幻離奇的世界。在讀完《神女》後,我又專門找了許多關於中國社會狀況的書籍研究,然後再來讀這本書,體會就更加深刻了……這是一部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我強烈推薦閲讀。”第224章【校長】張作霖死訊公開後的第五天,蔣介石終於動身北上。
他從南京出發,先是去了一趟武漢,隨行人員有吳稚暉、張靜江等人。沿京漢線一直往北,途中又接見了李宗仁、馮玉祥等將領,然後折道天津,最終目的地是北平。
蔣介石在天津要停留好幾天,這涉及到北伐軍各系的權利鬥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北伐部隊自然也不例外。如今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地盤劃分,都是經過各種妥協的產物,也為今後的中原大戰埋下伏筆。
如今河北、山東還盤踞着不少直魯聯軍殘部,為了收編這些軍閥,各方真是煞費苦心。
那些殘餘軍閥勢力也痛苦啊,他們想投降,問題是不知道該向誰投降。
就拿最近來説,蔣介石來天津後,便密令手下與徐源泉(奉軍旁系將領)、孫殿英接觸。
徐源泉和孫殿英兩人,當即答應接受第一集團軍番號,但閻錫山也來勸降他們,而且閻錫山的部隊就在附近。於是乎,徐源泉、孫殿英又改投第三集團軍(閻錫山系),生怕惹怒了閻錫山會被攻擊。
蔣介石知道此事後,立即許以各種好處,徐源泉、孫殿英隨即反悔,再度投降了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
説穿了,蔣介石這次來北方開會,開的就是分贓大會,收編北洋殘部只是個開始。
“娘希匹!”利順德飯店內。
蔣介石讀完電報罵了一句,惱火地説:“這些兵頭子,有便是娘!通知雪竹(何成濬),讓他再許諾給徐源泉、孫殿英每人5萬元軍費。我們是中央政府,肯定比閻老西大方!”
“是!”傳令官敬禮退去。
侍從副官陳修和敲門進來説:“校長,美國記者哈雷特·阿班,以及周赫煊求見!”蔣介石一聽是美國記者,立即整理衣袖,身子站得筆説:“世爵,幫我看看,還有哪裏不對的?”陳修和笑道:“特別
神威風。”
“請他們進來吧。”蔣介石滿意地説。
當週赫煊跟阿班進屋時,蔣介石已經端坐在沙發上,手裏捧着一本《土耳其革命史》。由於閲讀太“專心致志”,連有人進來他都不知道。
“校長,阿班先生和周先生來了。”陳修和走過去提醒道。
蔣介石這才放下書籍,笑着站起來跟客人握手:“兩位請坐!”哈雷特·阿班笑道:“蔣司令你好,我希望能給你做個專訪,談談你對中國革命的想法,以及對中國未來的展望。”
“可以,”蔣介石見阿班脖子上掛着相機,建議説,“我們先拍照吧。”哈雷特·阿班看了看屋裏的光線,他拉開窗簾説:“司令閣下,請你面朝窗户,這樣覺更自然。”蔣介石從善如
,又把那本《土耳其革命史》拿在手裏,擺出個看似很隨和的微笑。
“頭再往上抬一點,很好,就是這樣!”
“咔嚓,咔嚓!”那邊不停地拍照,周赫煊閒來無事,盯着陳修和多看了幾眼。嗯,這位也是社會主義信徒。
事實上,20年代的中國,有很多進步人士都是社會主義者(非共產主義)。他們認為當下的首要任務,便是建設國家,發展國力,主張整個社會應該作為整體,由社會擁有、控制並管理產品、資本、土地等,再將利益分配給國民。
周赫煊在《槍炮、細菌與鋼鐵》中的政治思想,也是有很多贊同者的。只不過這些贊同者,通常屬於實幹派,不喜歡、也不想參與筆仗罵戰。
哈雷特·阿班給蔣介石照完相,很快就進入了採訪階段。他沒有直奔主題,而是説起閒話,看了眼對方手裏的書問:“蔣司令平時喜歡讀什麼書?”蔣介石笑着説:“我讀書不拘一格,政治、軍事著作當然是首選,社會、經濟類作品也有涉獵。我喜歡中國傳統的四書五經,也對西方哲學、心理學興趣。”
“你現在讀的是什麼書?”哈雷特·阿班問。
蔣介石揚了揚封面:“《土耳其革命史》,是我國學者蔡元培先生今年主編的。我特別喜歡這本書,土耳其在基馬爾的領導下取得了獨立運動勝利,實現了土耳其的民族復興,他勵着全世界的革命者。”哈雷特·阿班笑道:“你現在也快統一中國了。”
“還差最後一點點。”蔣介石謙虛道。
哈雷特·阿班又説:“歐美國家常常有一種擔心,覺得你們會有過的行為。比如去年的南京事件,又比如強行收回租界,以及取消一切以往的條約。”蔣介石表情嚴肅地説:“南京事件,並非北伐軍將士所為,那都是赤黨的陰謀!妄圖離間南京政府和列強的關係。至於條約,這方面需要區別討論,不是一句話能説清楚的。但我承諾,絕對遵守國際規則和法律,不會做出任何野蠻無禮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