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楊國昌臉陰沉,一言不發。

“俟敵虜入境,軍機處全無大用!那時縱不撤去,存在一,也會淪為朝野笑談一!”楊國昌心頭冷哼,不以為然。

大漢邊事,豈是設什麼樞密、軍機,能夠挽回頹勢的?

韓癀面淡漠,雖意識到邊事漸為楚黨所把持,實有些不妥,但以大局計,只能隱忍。

“接下來就是廷推閣臣了。”韓癀目光深深,餘光掃了一眼楊國昌。

這時,六部尚書、侍郎或者説在京五品以上官,幾乎屏住呼,靜待下一個議題。

不同於廷議,由六部尚書、都御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共參議政。

據隆治年間修訂《大漢會典》所載:舉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或奉特旨。

推舉閣臣,一般由九卿會同僉都御史、國子監祭酒,進行廷推,其他的人則沒有資格。

崇平帝沉默了一會兒,道:“自內閣賀閣老告老還鄉,李大學士赴北鎮邊,內閣缺員,人手不足,於朝政多有怠忽,亟需補額,諸卿應推舉賢能幹才,入閣預知機務,佐理陰陽。”此言一出,大明宮含元殿中,眾人心神一動。

然而未等通政使程信出班沒,拱手而奏,從六科給事中班列中,躍班而出一人,開口道:“臣,禮科給事中胡翼,彈劾華蓋殿大學士楊國昌,該員昏聵無能……”好似一個政治信號,這一下打亂了議事程,羣臣面面相覷,蠢蠢動。

可以説,當初賈珩在熙和殿中詰問楊國昌,餘波未散,反而醖釀出更大的暗,在這一刻,集中爆發。

原本就有串聯,事先準備奏疏的科道,紛紛出班陳奏,彈劾楊閣老。

而為楊閣老辯解的朝臣,聲音則顯得稀稀落落。

南安郡王、北靜王等武勳,則是冷眼旁觀這一幕,軍機處設立,武勳逐漸主導邊事,這已是大獲全勝,他們坐看風雲即可。

崇平帝面淡漠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一言不發。

賈珩在班中站着,事不關己。

趁着朝堂混亂,瞥了一眼楊國昌,卻見其人當真是沉得住氣,恍若置身羣蠅嗡嗡,眼皮耷拉,充耳不聞。

“楊閣老,諸卿所劾,可有其事?”過了一會兒,收上一沓奏疏,崇平帝並未閲覽,而是沉聲問道。

楊國昌手捧象牙玉笏,躬身一拜,顫聲道:“老臣為朝廷首揆,如今國事維艱,羣僚沸議,罪止唯在老臣一人,老臣請乞骸骨。”説着,跪將下來,玉笏橫舉。

這番應對,直接將攢勁兒輸出的浙黨中人,愣在原地,宛如一拳打在空氣上。

崇平帝面淡漠,不置可否,轉而看向下方的韓癀,道:“韓卿以為何如?”韓癀面平靜,朗聲而言道:“既百官共議,閣老當需自辨,聖上英睿天成,燭照萬里,自有決斷。”崇平帝拿起書案上的奏疏,翻閲了下,轉而看向賈珩,問道:“憶旬月之前,賈卿在熙和殿中,首劾楊閣老,如今滿朝文武俱在,眾人舉劾,賈卿緣何不發一言?”賈珩這會兒被點名,羣臣皆是側目而視。

賈珩拱手道:“臣昔所劾已具抒心意,如今廟堂袞袞諸公所劾,臣唯附議,頓首謹拜,恭聽聖裁。”政治立場,最忌首鼠兩端,否則,好不容易打出的旗幟,就自此而倒。

崇平帝:“……”默然許久,看着羣情洶洶的朝臣,徐徐道:“華蓋殿大學士老邁瀆職,但念其於部務財貨度支,兢兢業業,向而疏漏,罰俸一年,以觀後效。”韓癀面淡漠,心頭輕輕一嘆。

果然如此嗎?

賈珩凝了凝眉,在思量着崇平帝的用意。

崇平帝只怕已生出換相的心思,但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這位天子似並不想讓浙黨如願。

“這是天子心,其對朝局若觀火,那麼自然不想被韓癀牽着鼻子走,楊國昌雖在邊事上與天子心意不合,漸漸跟不上步子,但還未到完全厭棄的程度,況且李已赴北,再逐楊離,浙黨真就一家獨大,無人難制了。”賈珩試着代入崇平帝的視角。

身為一個皇帝,不可能由着子來,不用齊黨以北抑南,然後讓浙黨秉政,最後江南税賦漸漸收不上來,那時候惡名可直接就由天子承擔。

現在是江南士人大罵齊人,鄉野亭裏不乏“國昌老賊”蔑稱,等楊一走,那時候罵的就是天子。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