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21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的票擬內容,幾乎會全部直接轉換為最後的硃批結果。但也有時候內閣寫的意見,司禮監會一字不取,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説,內閣有議政權,而司禮監有決策權,皇帝是最後一個環節,他會負責審閲一定量的票擬和硃批,在池寧看來就是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也就是傳説中的自由心證。

奏摺被天子看到了,你的處理結果到底有沒有夾帶私貨,一目瞭然。

當然,有些天子明明看到了不對勁兒的批奏結果,也有可能會聽之任之。好比上輩子的聞宸,因為他看不懂這裏面內閣和司禮監的博弈,索就選擇了眼不見心不煩,不管了;也好比對宦官或者對某閣臣更加信重,明顯存在偏愛情緒的皇帝。

總之,整個程差不多就是:內侍先負責接收各地方的奏摺——送到內閣票擬——再送到司禮監硃批——最後皇帝可看可不看地宣佈執行。

看出問題了嗎?

一旦內閣無法壓制住司禮監,或者皇帝給予了司禮監更大的權力,那麼司禮監是完全可以架空內閣,成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一言堂的。

當然了,如果皇帝給予了內閣更大的權力,那麼他們也是有可能架空司禮監,把司禮監變成一個沒有情的抄寫機器的。

尚爾對於池寧和自己在人事調動上的作,基本就是直接越過內閣,獨立完成的。

這裏倒不是尚爾監守自盜,省略了票擬的一步,而是在奏摺剛被送入宮裏的時候,就會進行第一步的略篩選。宦官們會把奏摺按照不同的內容分出個輕重緩急,好比池寧回京時對天子的拜帖,也好比各地單純的請安折、上報祥瑞的摺子,這些就完全沒有必要經過票擬。而人事變動,也在司禮監的特權範圍內。

外朝官員的升遷降職,好歹還有吏部的共同參與;內廷宦官的調動,那就完全是司禮監的私事了。這也是為什麼同為十二監,司禮監的掌印可以成為所有人的頭的原因,他掌握着你未來的升遷之路,你説你怕不怕?

池寧現在掌握着的,就是這樣可以一念決定別人在天堂還是地獄的龐大力量。

皇帝不能上朝,也就沒有了監督的環節,司禮監和內閣直接就是最高的權力機構。人人都想巴結上池寧,讓他動動神奇的小手,同意了自己的某個奏摺。

但大人物的生活,和池寧當初想象的,卻有那麼一點點出入。

是,池寧現在是大權在握了,每天也生活在了他一直嚮往的權力爭鬥之中,但……沒有人告訴過他,有些權力鬥爭不僅不刺,還特別地雞蒜皮啊!

首先,池寧需要機械地處理一堆又一堆的重複工作,池寧現在已經練掌握了一遍看奏摺,一遍下達任務的一心二用技能:“告訴鎮南巡撫,他要是再上這種一個奏摺裏有八成內容都是在請安、拍馬的摺子,就讓他給我從他的位置上滾下去!!!”一天一封,沒話找話,是想死嗎?!

如果這位大兄弟摺子裏都是請安的內容,那池寧完全可以把這摺子給別人處理,再不去看。但,他不是啊。他在一堆話裏,還真的會夾雜一些很重要的工作彙報,而想要從密密麻麻的館閣體裏,找到這些比珍稀動物還稀有的有用之言,真的很費腦力和眼力。

內閣倒是給圈出了重點,也寫出了批閲的參考意見,但池寧不相信啊。他生怕內閣擺他一道,藉此攻擊司禮監的辦事能力,進一步壓榨司禮監的權力。

池寧必須得自己看,這還是原君陪着他一起看,才有了足夠的效率。

其次,每天,幾乎是每一天,不分早午晚,總會有太監吵架,吵到不可開後,就來找池寧評理。

是的,太監!

不是少監、少丞,或者其他什麼低品級的內侍宦官,就是來自十二監或者同級的其他職廠,得到了太監之稱的人。他們永遠像是活在話本里的小女生,嘰嘰喳喳,陰陽怪氣,又記仇又刻薄,掐了這個,掐那個。

這種大佬級別的人你陰我,我陰你的,旁人是肯定沒有辦法出手管教的。

事實上,哪怕是作為司禮監二號人物的池寧,其實也不夠格,真正能做得了主的只有掌印太監。

但偏偏掌印尚爾他跑了啊!

池寧嚴重懷疑,他尚叔離京的理由裏,也包括了他真的受夠了這些人的小學雞行為!你們整天都沒有什麼正事要乾了嗎?吵架就這麼開心?明爭暗鬥就這麼好玩?!

“他覺得你看他的那一眼,是在嘲諷他?”

“是的,臨大人,我本沒有啊,你覺得他是不是很無理取鬧?當年入宮的時候……”這一羣太監吵架,最煩人的地方就是他們很喜歡翻舊賬,一翻就能翻到他們剛入宮的時候,師父多給了誰一塊,賭錢耍酒誰多佔了什麼便宜,哪個小宮女多看了對方一眼,都會比着,一一列數。恩恩怨怨,掰扯不清,每天都是又開始互相扯頭花的一天。

“哈,你兇我?”

“我怎麼兇你了?”

“你聲音這麼高,你還不是兇我?”如果説一個太監等於十隻鴨子,那麼兩個太監就絕對是十乘十——一百隻鴨子在叫。無所不用其極的攻訐,沒玩沒了的陰謀陽謀。

池寧忍不住會想,自己當東廠督主的時候,也是這樣嗎?

仔細想想……他和馬太監之間的兩廠鬥爭,還真特麼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