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喜歡外人叫自己公公,但和其他太監打照面的時候,卻又很喜歡叫對方公公。這不是雙標,而是很簡單的“嘴上微笑,心裏罵娘”。
“哎喲喂,瞧這熱鬧的,都在聚着幹什麼呢?”王富貴一開口,所有人都不自覺地渾身一震,公公們説話,總是莫名地帶着陰陽怪氣、話裏有話的味道,“不介意咱家先把臨臨借走吧?老孃娘還等着呢。”池寧的名字叫池寧沒錯,但他在宮中的“藝名”,更為人知的是“臨臨”。
這名字不是為了賣萌,而是師父張忠的狡黠智慧,張太監給自己最看好的三個弟子,分別都起了個疊字名,好叫各宮主位方便記憶。
“你們可別小瞧這個。名字就在陛下娘娘們嘴邊上,才容易被提到,提得多了,你們的好子就到啦。”張太監就是個標準的又
明又滑頭的老太監,一輩子只琢磨了一件事:如何更得聖心。
他成功得很徹底,他的徒弟們也因此受了不少實惠。
池寧更是因為“臨臨”這個順嘴好記的叫法,而在天和帝和太后有琴氏心中,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主要的是,因為太后、天子對他這樣好像很是親暱的叫法,其他宦官也會不自覺地覺得池寧深得上心,不好招惹。
狐假虎威就是這麼用起來的。
聽到太后身邊的王富貴,還願意這麼親暱地叫“臨臨”,在場的人幾乎都已經明白了這件事所代表的含義。
沒了師父、天和帝又怎麼樣呢?太后還在呢。
池寧一邊對尚爾、錢小玉表達了先一步離開的歉意,一邊飛速跟上王公公,加快步伐,逃離了現場。兩人一胖一瘦匆匆離去的背影,總帶着那麼點攜手跑路的味道。
事實也確實如此。
太后在這個時期,是不會見池寧的,她甚至連自己唯一的皇孫聞宸都不敢去見。王公公單純就是見池寧被困在尚爾和錢小玉的戰爭裏,這才拉了他一把。
王公公説:“人心易變的道理,不用我教你吧?”原君開啓在線翻譯功能:【尚爾和錢小玉都不可信。】王公公又説:“你當年在無為殿的‘壯舉’可謂一鳴驚人,看上去莽撞,實則不知道讓多少公公羨慕你師父收了你這麼一個好徒弟。”原君在線翻譯:【人傻權大愛出頭,誰不樂意拉攏這麼一個好利用的小可愛呢?】王公公最後説:“靜王世子的婚事好好辦,你的福氣還在後面呢。”原君在線翻譯:【辦好了,太后就重用你;辦不好,哪兒涼快哪兒待着去。】王富貴説完就走了,走之前把代表了他的玉拂塵,到了池寧手上。原君又給翻譯了一句:【這是定金。】池寧全程只説了一句話:“但憑您老吩咐。”原君習慣
地把這話也翻譯了:【你吩咐你的,我聽不聽那就是我的事了。】説完,原君還好心給評價了一下:【你們太監説話可真有意思。】池寧在心裏也給原君的話翻譯了一下——誰不喜歡看小貓咪打鬧呢?
第10章努力當爹第十天:在正式領了為靜王世子選親的皇命之後,池寧的身份裏,就少了“江左守備太監”的頭銜,多了一個“內官監總理事太監”的新職稱。
內官監負責的方面很雜,大到軍營火藥,小到給皇帝刮鬍,其中也包括了皇室成員的婚事。
事實上,在大啓剛建立起來的幾十年間,內官監一直是大內第一署。但風水輪轉,花無百
紅。今時今
,已有不少不懂典故的小內侍,會問出“太祖、太宗年間的名權宦,為何只在內官監供職”這樣的話了。
池寧知道這個,是因為他剛出皇宮,正準備去內官監報到,就在路上遇到了兩個小內侍吵架。
一人着藍,一人褂青,年歲看上去都不大,也就是該在內書堂上學的年紀。
看上去不諳世事的小小子,坐在堂口的門墩上,作兩小兒辯狀吵着架,聲音大得每個路過的人都能聽見。他倆吵架的內容還
稀奇,是有關於宦官祖師爺鐵柱他老人家,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首先開腔的是穿藍衣的小童,長得眉疏眼斜,不大好看,説話也不怎麼中聽:“鐵柱太監不過是糊小孩的,若確有其人,他怎麼會出生在大啓年間?先秦就有宦官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師爺。制炮的求祝融,唱戲的拜明皇,宦官自然也有自己的祖師爺。
無祖不立嘛。
本朝宦官捧起的祖師爺,名字很直很男人,姓鐵名柱,號鐵錘,據説有開國護駕之功。後世的宦官集團為紀念表彰鐵柱太監的功績,而在褒忠護國寺成立了赫赫有名的丁山會。
穿着綠小褂的小童坐在門檻右邊,容貌清秀又養眼,哪兒哪兒都好像故意長在了池寧的審美上,説起話來也是口齒伶俐,思路清晰:“祖師爺不是隻有開山立派之人,為行業做出重大貢獻,對歷史有積極影響的名人,也可以是祖師爺。織孃的祖師爺是宋代的黃道婆,難不成在大宋之前大家就都不紡織,不穿衣了嗎?”池寧駐足,站在一邊聽了起來,搭配時不時地點頭品評,一會兒覺得藍衣小童有理,一會兒又覺得綠褂小童不錯。
“那鐵柱太監的傳説自然也是假的。”藍衣小孩不受影響,立場十分堅定,再次拋出了一個全新的論點,“他若真有開國護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