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7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延遲到一八五六年,法國才採取行動,海軍少將魯約裏到順化呈遞國書,要求越南履行一七八九年跟嘉隆王阮福映簽訂的條約。越南政府理也不理,原封退回。魯約裏就在土倫(硯港)登陸,摧毀越南炮台。越南政府等法國艦隊撤退後,把在越南傳教的法國傳教士,屠殺淨光,作為報復。

三年後,一八五九年,英法聯軍在中國大沽口挫敗,但對越南並不放鬆。法國艦隊再度光臨越南,攻陷趾的首府西貢(胡志明市)越南只好屈膝,於一八六二年,跟法國簽訂《西貢條約》把趾割給法國。

法國政府對於佔領越南三分之一的國土,似乎已經滿意,但法國商人卻垂涎被稱為“北圻”地區的越南北部,商人久闢酉在北圻首府,趾古都東京(河內)發現一條可以通往中國雲南省的通新道,就是紅河。他利用這條河道販賣軍火到雲南省,賣給正在作戰的伊斯蘭教變民和清政府的軍隊。但軍火在越南卻是違物品,越南官員無法阻止他,就要求駐在西貢的法國總督召回這位商人。一八七三年,法國總督派遣海軍官員葛爾裏前往調查,葛爾裏率領兩艘軍艦到達東京(河內)後,竟被久闢酉説服,建議總督派兵併越南北部——北圻。越南官員對葛爾裏痛恨入骨,就跟山區的黑旗軍秘密聯絡,葛爾裏遂在黑旗軍一次狙擊戰中,中伏被殺。

黑旗軍的領袖劉永福,是中國廣東省人,在五十年代中國遍地民變時,劉永福是其中的一支,但他不像太平軍那些領袖有政治理想。太平天國失敗後,清政府逐漸恢復秩序,劉永福在中國無法立足,就率領他的部眾逃到越南,在中越邊境北圻西北部山區一帶屯墾,當然也免不了種種不法的勾當,自成一個獨立王國。越南一向把中國人當作天朝人,所以對劉永福的侵入,既無力驅逐,也不想驅逐。劉永福這批約二千餘人的綠林豪傑,使用黑顏的旗幟,越南人因之稱他們為黑旗軍。當劉永福把葛爾裏等五顆法國人頭呈獻給越南國王阮洪任(二任王阮福皎的孫兒)時,阮洪任大為高興,認為法國已經喪膽,就任命劉永福當三宣兵團副司令(三宣副提督)葛爾裏之死,引起法國更大的壓力。明年(一八九四)越南政府再次屈服,跟法國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一法國承認越南是獨立國。

二越南外由法國代理。

三開放紅河自由航行。

法國駐中國公使把條約副本,通知清政府,清政府正式覆函聲明:“條約中有承認越南是獨立國條款,中國大惑不解,越南自古就是中國的屬邦,所以對此條約,中國不能承認。”越南對這種連外權都喪失了的屈辱條約,也本不準備履行。可是中越兩國別無他法,只把希望寄託在黑旗軍上,希望黑旗軍能對紅河通航發生阻撓作用。越南政府告訴法國説,因為來歷不明的黑旗軍盤據保勝城(中越邊界上紅河東岸的重鎮老街城)的緣故,紅河無法通航。一面不理會法國代理外,繼續向中國派遣朝貢使節,法國用武力阻止貢使出發,貢使卻提前一天動身,使法國軍隊撲了一個空。

法國當然不肯罷休,一八八二年,海軍司令李威利由西貢率艦隊北上,在北圻登陸,攻陷東京(河內)要求越南履行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向宗主國中國乞援,中國向法國涉,兩國代表在天津簽訂《天津草約》在草約上,法國同意紅河以北是中國保護區,中國承認紅河以南是法國保護區。但這個草約呈報給兩國政府時,立即受到反對,北京認為這樣做等於瓜分越南,而且堅信黑旗軍是法軍的剋星;巴黎認為法國必須全部佔領越南,不能讓中國分一杯羹。

次年(一八八三)中法兩國同時宣佈草約無效。法國大軍即進攻越南首都順化,越南國防軍瓦解,國王阮福升(阮洪任的兒子)投降,跟法國簽訂《順化條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內政外,全歸法國管理。越南政府高階層拒絕承認,把阮福升罷黜,另立他的兒子阮福吳當國王,一面派急使到中國求救。清政府的反應十分迅速,立即派遣援越遠征軍進入越南,在東京(河內)附近的北寧府、山西府、興化府一帶佈防。可是等到法軍發動攻勢,援越遠征軍和被估計過高的黑旗軍,全部潰敗。清政府只好再跟法國談判。

第二年(一八八四)中國代表李鴻章,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李福協定》(或稱《天津簡明條款》一中國軍隊從越南撤退。

二中國仍是越南宗主國,但不再過問法國和越南間所訂的條約。

三中國不向法國索取賠款。

然而,這草約再度受到兩國政府的反對,中國政府認為這樣等於出賣越南,法國政府認為中國仍保留宗主國名義,可能引起後患。法國首先突擊越南東北邊境城市諒山,被中國援越遠征軍擊退,法國駐北京代辦謝滿祿就向清政府提出最後通牒,限中國在兩天內承諾賠償法國軍費八千萬法元(法郎)清政府拒絕,謝滿祿逾期得不到回答,即下旗回國。中國皇帝載湉下令各省備戰,而法國艦隊已開始攻擊。清政府的軍隊腐敗如故,停泊在福建福州閩江口的艦隊和號稱固若金湯的馬尾炮台,被闖進來的法國艦隊全部摧毀。法國艦隊再攻擊台灣,在基隆登陸,佔領滬尾(台灣淡水)封鎖台灣海峽,切斷中國南北海道。

明年(一八八五)法國軍隊再在台灣海峽中的澎湖羣島登陸。法國艦隊司令海軍中將孤拔,就死在澎湖。他的死,中國説是被中國擊斃,法國説是害病逝世。但法國的陸軍從東京(河內)向北進攻時,在中越邊界上的鎮南關(友誼關)被一位因這一次戰役而成名的中國將軍馮子材擊敗,並乘勝追擊,重佔諒山,進東京(河內)這對於一向習慣於勝利的法國,是一個人心震動的打擊,消息傳到巴黎的明,法國內閣倒台。

就在這種情況下,中法接受調停,簽訂《越南條約》承認《李福協定》但取消中國是越南宗主國的條款,越南從此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中國雖然被迫放棄越南,但中國已盡了宗主國應盡的力量,沒有逃避。——當時,越南的嘉隆王朝政府,跟中國的清王朝政府,同等的腐敗和同等的無知,對外國只一味的閉着眼睛。這時候距鴉片戰爭已三十年,清政府應該瞭解通商貿易的本身,並不是一件罪惡,應該鼓勵越南接受。不去這樣做,卻去幫助越南利用烏合之眾的黑旗軍阻撓紅河通航,即令阻撓成功,對於已經土崩瓦解的越南危局,實質上也沒有補益。幸而中國乘着諒山的勝利,立即和解,否則法國非常有可能繼續佔領台灣、澎湖,造成割讓的事實。

十三自強運動本世紀(十九)四十年代的鴉片戰爭,是一個劃時代的戰爭,然而清政府的皇帝和官員卻把它當作歷史上跟外國作戰的一個普通戰役,勝敗乃兵家常事,算不了什麼,中國雖然打了敗仗,只不過一時的挫折,格言上説過,有小屈必有大伸,一旦具有無限權威的皇帝赫然震怒,大展雄威,重張天討,那些夷狄醜類,仍將匐匍在王師腳下。可是緊接着六十年代英法聯軍攻進北京,滿洲權貴們親身捱到巨,尤其是簽訂《北京條約》的奕訢,這位青年親王首當其衝,受的刺更大,這促使奕訢處於領導一項發奮圖強運動的地位。英法戰爭結束的次年(一八六一)皇帝奕囗逝世,六歲的兒子載淳坐上皇帝寶座,載淳的母親那拉蘭兒以皇太后的身分臨朝,由奕訢主持政府(官銜是“恭親王·議政大臣·軍機大臣”他遂得以實行他的主張。

沒有人反對發奮圖強,問題是如何發奮圖強。鴉片戰爭時,英國只不過出動軍隊二千餘人;英法聯軍時,兩國也不過出動軍隊一萬餘人,竟把擁有四億人口,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大國打得落花水。奕訢跟漢人中若干掌握實權的官員曾國藩、李鴻章之輩,恍然大悟,認為西洋人的政治不如中國,唯一比中國高明的,不過“船堅炮利”罷了。中國只要也船堅炮利,就可以制服英法諸夷。至於如何才能船堅炮利,則只要採取下列三項措施就能達成目的:一向西洋購買軍艦大炮。

二中國自己設立工廠製造軍艦大炮。

三派遣留學生到西洋各國去學他們的本領。

唯一的問題是,深恐西洋那些夷狄對軍艦大炮的建造使用方法,秘密不肯傳授;但當發現那些夷狄不但肯傳授秘密,而且還熱心的傳授時,不大為驚喜。於是,自強運動就在上述的理論基礎上,積極推動。從六十年代英法聯軍戰爭結束,到九十年代中甲午戰爭爆發,三十五年之間,我們用下表説明清政府的主要措施:自強運動最重要的是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它是英法聯軍打進首都北京後的新生事物。過去各國只能跟清政府指定的邊疆地方官員涉,像俄國只能跟庫倫(蒙古烏蘭巴托)的辦事大臣,歐美各國只能跟廣州的兩廣總督涉。清王朝中央政府只有一個藩屬事務部(理藩院)處理藩屬國的事務。即令在鴉片戰爭之後,仍然如此,所以英法修約之議初起時,兩廣總督葉名柢不見面,英法連談話的對象都找不到,才決定改用武力。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表示清政府終於在心理上承認世界上尚有平等地位的國家。它等於現代的外部,但外不過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主要工作之一,事實上它是自強運動總司令部,奕訢是最高統帥,稍後出任北洋通商大臣兼直隸(河北省)總督的李鴻章,則是總執行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推動的幾乎是包羅萬象的各種前所未聞的嶄新業務,諸如:一教育自強運動需要通曉外國語文的人才,同文館(外國語學校)不僅培植語文人才,除了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四個學系外,同時還培植科學人才,有天文系、化學系、地質學系、格致系(物理學系)、醫學系,是近代國立大學的雛型。

二海關這本應是財政部(户部)的事,現在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持,聘請英國人當海關的首長,稱“總税務司”沿海沿江口岸和沿邊商埠,所有對外貿易的税收,留下十分之三作自強運動的經費,其他十分之七繳入國庫。

三海陸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又是海軍部兼陸軍部。海軍艦隊、船隻、軍港,和海軍附屬單位,如軍械局、造船廠、海軍軍官學校,全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陸軍軍官學校、炮台要,新的陸軍訓練,以及海陸兩軍一切向外購買武器事務,也都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當時的國防部(兵部)幾乎成了一個不重要的機構。

四其他不僅僅上述的那些而已,其他像礦產開發、鐵路、電線、輪船、國內和海外航線、工業工廠之類,凡是跟船堅炮利有關的,甚至雖然無關,但只要跟外國有關,就都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主持。

因為自強運動主要的形態是軍事的西洋化,和跟東西洋各國的洋人打道,所以也被稱為“洋務”大量金錢投下來,中國不久就在外貌上呈現出一種金碧輝煌的場面,新式海軍陣營堂皇,戰鬥力強大的北洋艦隊最先成立,另外還有三支比較小的艦隊,即南洋艦隊、粵洋艦隊和1884年在閩江口被法國全部擊沉的閩洋艦隊,擁有號稱世界第七位海權大國的鉅艦巨炮,本世紀(十九)七十年代之後,中國在世界上雖已不是超級強國,但仍保持一等強國的尊嚴。

然而,政治腐敗和官員的貪污無能,使新建立起來金碧輝煌的軍事力量,不過是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被擊敗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師,在觀察強大對手的優點時,不歸功於對手的強壯如牛,反而歸功於對手有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比湖南兵團司令官楊芳歸功於對手有妖法,已是很大的進步了。老拳師認為只要他也有這麼一副漂亮的手套,就可發生同等的威力,甚至更大的威力,因為自已的身體(政治的和社會的)比對手降得多。清政府的自強運動目的就是要那麼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現在他們已經到。

只有少數人發現問題並不這麼簡單,其中一位就是駐英公使郭嵩燾,這位科舉出身的官員,卻有時代的見解,他在英國寫信給李鴻章,警告説:西洋立國兩千年,政治和教育,都非常修明。跟遼金崛起的情形,絕不相同……西洋富強,固不超過礦業、輪船、火車。但它們所以富強,自有原因……我們必須風俗敦厚,人民家給户足,作為基石,然後才可以談到富強。豈有人民窮困不堪,而國家能富強之理。現在談富強的人,把國家大事,看作跟人民無關。官員貪污,盜賊橫行,水災旱災不斷,上下困,每天都在憂患禍亂。這時輕率的追求富強,只不過費金錢……船堅炮利(“兵事”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國的本……中國之大患,在於士大夫沒有見識。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曾把郭嵩燾的各種報告,彙集出版,我們所引的不過其中一小片斷,但可看出他的真知灼見。然而,他的真知灼見不但不能在當時引起正面反應,反而被全國沸騰的士大夫階層的衞道輿論,痛詆他是數典忘祖的漢賣國賊。

一八九四年,中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戴上這副漂亮的拳擊手套出場。

十四第二次保衞朝鮮第七、第八世紀二百年間,中國文化大量輸入本,使本跟在朝鮮之後,成為世界上採用中國文字為本國文字的兩個國家。十三世紀時,中國跟本同時受到蒙古帝國的侵略,中國被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國政府統治,而本靠台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