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6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萄牙、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的商船隊和商人,洶湧而至。不過這時候的中國已非馬可波羅時代的中國,西洋也非馬可波羅時代的西洋,東方和西方互不相識,互不瞭解,各懷着跟對方相異的觀念和相異的價值標準。

對於西洋的通商貿易,中國所表現的是一種憐恤的態度。中國始終是一個農業社會,一切自給自足,基本上不需要外國的產品。尤其是一些鄰國的文化程度相當落後,面積又小人口又少,中國不僅是萬王之王的天朝上國,而且也是物產豐富的世界中心。所以中國沒有西洋那種因小國林立而產生的狹隘的國家觀念,更沒有西洋那種因同樣因素而產生的貿易觀念。只有對藩屬國和進貢國,中國必須負起宗主國的責任,才准許他們前來中國貿易。如果他們對中國有重大的冒犯或拒絕中國的要求,好像不肯出中國的逃犯之類,中國即停止貿易,作為一種懲罰,這懲罰通常都會使對方屈服。

中國對西洋的白種人,有一種離奇的印象——猶如白種人對中國人有一種離奇的印象一樣。雖然中國人也曾有一小部分見過歐洲人,並跟他們打過道做過生意,但這少數人並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意見,上自皇帝和統治階級士大夫,下到小巷子擺地攤的窮苦小民。他們都堅信西洋人是一個沒有文化的野蠻民族,鼻子特別巨大,皮膚像死人一樣的蒼白,長着貓一樣奇怪顏的眼睛,鬍子跟眉都是紅的,腳長有三十五釐米(一尺二寸)而且身上發出一種奇臭。這種長相已夠使中國人驚駭失措了,更可怕的事還有:英國王位竟可以由女兒繼承,女王逝世後,再由女王的子女繼承,這種改姓亂統的現象,使一向提倡忠於一姓,提倡宗法正統的儒家系統的知識分子,認為英國顯然是無父無君的蠻夷之邦。而法國國王長髮披肩,常常烹食兒童,顯然是一個女扮男裝的活妖。俄國女皇更糟,經常更換情夫,幾個月或一年,就把情夫砍頭,再換一個接替,也屬於人妖之類。據這些認定,中國悲哀地發現,西洋人跟犬羊沒有分別,具有犬羊特有的格,不知道禮義廉恥仁義道德是何物。

在上述認定的基礎上,中國人更進一步的認定西洋人既然有犬羊的本質,他們又以牛作飲料,證明他們非吃牛、酪漿就不能維持生命。牛、酪漿不容易消化,膠結在肚子裏,必須吃大黃和大量飲茶,才能使它化解。假如幾個月不吃的話,雙目就會失明,腸胃就會雍。所以西洋人宴客時,最貴重的食品,莫過於大黃,即令最貧苦的人家,也都在前掛一洶袋大黃,時常用舌頭去舐一舐,或用鼻子去嗅一嗅。而大黃和茶葉,只有中國才出產,因之,野蠻的西洋人,必須依賴中國。中國只要拒絕通商,那就是説:中國只要拒絕賣給他們大黃茶葉,就能立即致那些西洋鬼子於死命。

最初,西洋商人對東方龐然大物的中國,深懷敬畏,奉命唯謹,並不在乎做出低三下四喪失尊嚴的事。以跪拜禮來説,這個在以後不斷因它而鬧僵的最尊敬的禮節,西洋人開始時完全順從。一六三七年,英國貿易團代表約翰威特,到了當時還沒有闢為商埠的廣州,就用雙膝着地的跪拜禮,晉見中國官員。一六五五年,荷蘭使節戈義爾,晉見中國皇帝福臨,也行三跪九叩重禮。上世紀(十八)一七二七年,葡萄牙使節亞勒散,晉見中國皇帝胤礻真,同樣下跪。不僅如此,西洋人自己不爭氣,他們互相排擠,互相使用醜陋的手段,向中國官員打小報告,甚至誣陷傾害對方,目的只在博取中國的歡心,以謀取多賺幾個錢。中國官員高高在上,當然也無法把他們瞧得起。

廣州既闢為商埠,西洋商人獲准進入廣州,中國稱他們為“夷商”對他們有很多限制,諸如:夷商必須住在他們自己的“商館”之內,不準跟中國人接觸,一切由中國商人組織的“洋行”(代理店)代理。夷商把貨物全部給洋行,由洋行付給貨款。——這仍是古老的傳統制度;回溯十六世紀起倭寇事件的“市舶司”對“洋行”就可有一個概念。不過市舶司是政府經營,洋行是商人經營。

上世紀(十八)一七五九年,中國清政府頒佈了一項對西洋商人的管制條例,有下列重要規定:一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廣州貿易,過期就要回國或回澳門。

二夷商在貿易期間,必須住在商館之內,不準攜帶武器,不準僱用中國僕婦。

三夷婦不準進廣州。

四在貿易期間,夷商每月八、十八、二十八,才可到公園遊玩。

五夷商不準坐轎。

六夷商不準直接晉見中國官員,有所請求時,應寫妥呈文請洋行代轉。

七夷商不準到街上購買東西,不準探聽物價,不準買中國書籍。

這個條例顯示出自十四世紀到本世紀(十九)約五百年之久,中國對西洋的畸形觀念,和商業上的畸形關係。

三英國勢力的東進所謂畸形觀念和關係,這是二十世紀的觀點,在當時的中國,卻認為十分正常。

西洋自上世紀(十八)發生工業革命,帝國主義條件成,通商貿易成為各國的主要生存條件。各國在中國的商業,英國迅速地超過葡萄牙而居第一位,所以對中國跟西洋各國間的畸形狀態,不能滿意。上世紀(十八)一七九三年,英國派遣馬甘尼率領一個六百餘人龐大的使節團,攜帶價值高達一萬三千英元(鎊)鉅額的禮物,前來北京,希望跟中國達成下列協議,建立充份的外關係:一英國派遣駐中國使節。

二准許英國在舟山、天津貿易,並仿效澳門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個小島,居留商,人和存放貨物。

三允許駐在澳門的英國商人,居住廣州。

四請對英國商品在內河運送時,免税或減税。

馬甘尼的使節團到達天津後,中國清政府的官員不分青紅皂白,就把一面“英(口吉)(口利)貢使”的旗幟,到他們的船隻上,宣稱馬甘尼前來朝賀皇帝弘曆的八十壽誕,其實弘曆的八十壽誕,於三年前(一七九o)已經過去了。

英國的國力在上世紀(十八)已夠強大,所以英國人的膝蓋也就比從前尊貴。馬甘尼到北京後,拒絕雙膝跪地,認為如果跪地,就等於承認英國是中國的受保護國——藩屬。馬甘尼的堅決態度,對中國皇帝的傳統權威,是一種挑戰。不過弘曆的虛榮心不願這場晉見告吹,因為還沒有從萬里外那麼遙控遠地方來過的貢使,所以特別准許馬甘尼用覲見英王時一膝下跪的禮節。但對馬甘尼所提出的要求,卻全部拒絕。弘曆的目的只在滿足自己的大頭症,不在為一個番邦解決問題。為此,他特地向英王頒發了兩件詔書,説明中國不能答應他的請求的理由。

第一件詔書上説:告訴國王:你遠隔重洋,傾心中華文化,特派使節,恭恭敬敬,捧着表章,航海前來,叩祝我的萬壽。我披閲奏章,見你詞意懇切,足以證明你恭順的誠意,深為嘉許。你表奏上請求派你國一人居駐天朝,照管你國買賣一節,跟天朝的體制不合,絕對不可。西洋國家很多,非只你一國,如果都請求派人留居北京,豈能一一準許。又豈能因你一國的請求,而破壞天朝制度。天朝託有四海,對奇珍異寶,並不重視,你此次進貢各物,念你誠心遠道呈獻,我已下令,命有關部門收納。其實天朝的恩德和武威,普及天下,萬國來朝,任何貴重的東西,應有盡有,這是你的使節親眼看見的,所以不需要你國貨物,特此詳細示知。

第二件詔書上説:告訴國王:昨你的使節,又以你國貿易之事,呈請大臣轉奏,無一不是要求變更以前所定的制度,不便批准。自來西洋各國,跟你國夷商,來天朝貿易,都住在澳門。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本不需要跟外夷互通有無。只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巾,是西洋各國所沒有的必需品,所以特別開恩憐恤,準你們在澳門開設洋行。而今你國使節在原規定之外,多作妄求,懇請在舟山、天津登岸貿易,此事不能允許。又懇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島存貨,此事尤不可行。又請撥給廣州城附近一處地方,居住你國夷商,自應遵照往例,仍在澳門居住。又稱英吉利夷商要求免税減税,查夷商貿易,往來納税,都有一定規章,自應遵照舊章辦理。至於你國所奉的天主教,天朝自開闢以來,聖帝明王,教化四方,中華與夷狄之間的分別,甚為嚴格。你國使節之意,請放任炙人傳教,更絕對不可。我對進貢的外國,只要它誠心向化,無不特別體恤,表示懷柔。你國在遙遠的海外,誠心進貢。我所賞賜的優待,也倍於他國。現在再明白曉諭。你當上體我心,永遠遵奉。

這兩件詔書所表示的中國的立場,並沒有誇大之處。像自稱為“天朝”並不是中國自己捏造出來的光采,在本世紀(十九)之前,所有的藩屬國,如朝鮮、越南、暹羅,上自國王,下到農夫,他們對中國一向稱為天朝。朝鮮人越南人絕對不説:“你是中國人,我是朝鮮人越南人。”而只説:“你是天朝人,我是朝鮮人越南人。”馬甘尼雖受到盛大的優待,卻毫無所獲。馬甘尼回國時,弘曆命他縱穿中國本土,從陸路南下,目的在使“英夷”震驚於中國的富庶和強大,以嚇阻他們的念。

然而,那時大黑暗已經反撲,政治的腐敗已經使社會潰爛。馬甘尼是一個具有鋭觀察力的外家,他沒有被北京豪華的排場所惑,反而對他所接觸的事物,作出一一中肯的判斷。

馬甘尼首先發現清政府的貪污產,已深入肺腑,而貪污和強大是不能並存的。弘曆批准使節團的招待費每天銀幣五千兩,這是一個駭人的鉅款,但大多數被經手的官員剋扣中飽。一位負責招待的趙大人告訴馬甘尼説,某一年廣州附近的縣份被大水淹沒,皇帝頒發銀幣五萬兩作為救濟金,但在北京就先被中央官員剋扣三萬五千兩,只剩下一萬五千兩發到廣州。發到廣州後,再被省級和縣級官員剋扣,難民所得到的不過象徵式的數目。其次,馬甘尼發現中國的科學極度落後,而科學落後和強大也是不能並存的。當趙大人煙時,馬甘尼從口袋中拿出火柴代為點燃,趙大人對這位夷人把火藏到身上而竟毫無傷害,大為驚訝,馬甘尼就送他一盒,以表示並非巫術。再其次,馬甘尼發現中國社會上普遍的貧窮和不安定——這跟弘曆希望他發現中國富庶的目的,恰恰相反,因為沿途他看見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蕪了的建築,以及大多數中國人所過的水準以下的生活。馬甘尼還發現中國的武裝部隊如同一羣叫化子,不堪一擊。清政府沿途特地為使節團舉行了很多次示威的檢閲,以向英夷展示武力,但馬甘尼看出那些可笑的寬衣大袖的國防軍,並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用的又都是西洋早已拋棄了的刀槍弓箭之類落伍的武器。

最重要的是,馬曾尼發現清政府官員和中國知識分子的冥頑不靈。馬甘尼對中國社會上太多的盲人和四肢殘廢的人,非常同情,向清政府提議英國願派遣醫學人員前來中國。又提議在北京設立一個氫氣球,作為科學研究之用。官員們聽到這些提議,對英夷有這麼多奇才異人,大大地震驚稱奇,但在一陣震驚稱奇之後,就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閉口不再談及。當馬甘尼厭倦了那些不夠水準的示威檢閲,而要求同行的一位福大人檢閲一次使節團的儀仗隊以開開眼界時,福大人傲然回答説:“看也可,不看也可,這種火器法,沒有什麼稀罕。”馬甘尼的結論是:“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負有關,它很想凌駕各國,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進步。”他預言韃靼王朝將繼續壓制人民,並將發生變亂。

馬甘尼返國二十三年後,本世紀(十九)一八一六年,英國作第二次試探,派遣第二位使節亞墨爾斯出使中國。清政府仍把他當作貢使看待,船隻上懸掛“朝貢”旗幟如故。亞墨爾斯也拒絕下跪,經過無數次談判,最後還是同意跪一條腿。但是當皇帝禺頁琰坐在金鑾殿上召見他的時候。藩屬事務部長(理藩院尚書)和世泰,卻通知亞墨爾斯説,非雙膝下跪不可,亞墨爾斯就拒絕晉見。禺頁琰又召見副使,副使也不肯雙膝下跪,和世泰只好報告禺頁琰説,他們都病了。在中國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發生的奇事,禺頁琰覺得他大大的沒有光采,下令把使節連同他們“進貢”的禮物,一併驅逐。

亞墨爾斯被趕走,使英國瞭解,靠談判的方法無法改變中國加到英國商人身上的不平等的待遇,必須使用談判以外的方法。馬甘尼對清政府的印象,在以後的子裏,遂成為英國對中國外政策的主要參考資料。

於是,二十四年後的一八四o年,爆發鴉片戰爭。

四鴉片戰爭鴉片,是一種供食用的麻醉毒品。

八世紀時,鴉片便經阿拉伯人之手,輸入中國,一直作為藥物使用。大概到了十六世紀,聰明的人才發現它可以被燒成煙霧到肚子裏,明政府斷頭政治皇帝朱詡鈞,據説就是著名的毒犯之一。當時葡萄牙是最大的販毒國。十七世紀末,英國征服印度後,把鴉片專賣權授給治理印度的東印度公司,遂大量向中國傾銷。據統計,每年增加的數字,十分驚人,我們用下表列出:當時的鴉片價格,每公斤約值白銀五兩,所以進入本世紀(十九)三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