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7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貫所在的河南洛陽應舉,而是由轉運司送往別處參加別頭試。
更巧的是,被送去的不是別處,正是密州。
對方也正愁愛子遠行,無法照顧之事,李夫子一主動開口,兩人一拍即合,就定下這事了。
一切順利,李夫子心情頗好,立馬將陸辭召來,一番諄諄叮囑後,假作忽然想起地建議道:“你雖離及冠之歲還遠,但既然將要應舉了,也不必太過死板遵循,為便於際稱呼,都宜有個表字才是。”陸辭聞絃音而知雅意,從善如
道:“先生所言在理,如蒙不棄,還請賜字。”成功搶先一步的李夫子,心滿意足地捋了捋稀疏的長鬚,將早已琢磨好的二字
口道:“聽之不聞名曰‘希’,聞之不釋名曰‘文’,我贈你表字希文,你以為如何?”
“……”陸辭的微笑僵在了嘴角。
這,恐怕。
不太好吧。
作者有話要説:註釋:1.別頭試:應舉人有親戚在本州島仁官,或者擔任發解官,都由轉運司選官另行考試。解額另立,不佔用州軍解額。不過這個規定是確定於宋仁宗1044年的,這會兒還沒明文確定,但的確有這類行為啦。
2.公卷制度的弊病如文中所説,並且於1041年被廢除,其中范仲淹居功至偉。
柳開那位了無數公卷的牛人,被沈括後來吐槽了……
3.陸辭列舉的那些行徑都會導致應舉資格被永久取消。
4.雙下駝峯角子,小吃,出自《假裝生活在宋朝》5.封彌:即糊名制度,開始於1007年第三十八章見陸辭面難
,原頗為自己所取的這一表字
到滿意的李夫子,也察覺到幾分不對了:“可是有何不妥之處?”陸辭無奈一笑:“實不相瞞,學生兩年前返蘇州探望大翁翁時,偶得一友,其字非是別的,正是希文。”這話説得半真半假——表字希文的不是別人,正是史上及冠後的范仲淹。
李夫子可惜道:“原來如此。”表字相重的情況雖不罕見,但大多還是儘量進行避免的。
尤其對方還是同陸辭相識的友人……更是該能避則避了。
陸辭向他歉然小揖一禮:“謝先生體諒。”李夫子快地擺了擺手,略作思忖後,看向陸辭,口吻温和道:“‘攄羽翮兮超俗,遊陶遨兮養神。’我知你懷傲世之才,亦盼你有守志之心,現贈你‘攄羽’為字,願你從此‘乘六蛟兮蜿蟬,遂馳騁兮升雲。’”陸辭莞爾一笑,再無推辭之理,而是不假思索地長揖一禮,不疾不徐道:“學生定以此
夜自勉,不敢稍忘師長期許。”李夫子捋捋長鬚,心滿意足地笑了。
他始終堅信,自己這位得意門生,五年後不知身在何處,成就幾許,但想必是不可能差到哪兒去的。
要真等到陸辭能行冠禮,加表字的時候,定然就輪不到他了,自然是先下手為強的好。
陸辭不知這位恩師難得讓人幼稚得哭笑不得的小心思,在得了師長所賜表字後,他也未刻意去人跟前宣揚過。
畢竟都是認識的人,再鄭重其事地告知對方自己新得了夫子專程賜下的表字,總有多此一舉或是炫耀之嫌。
陸辭是習慣低調了,心裏得意的李夫子,卻不容他低調。
在次開課時,頗有心機的這位先生,就假作無意地頻頻點出陸辭表字,讓他起身回答問題。
自然而然地,就讓整個學院的人知曉了。
楊夫子越是氣得拍桌,李夫子就越是哈哈大笑。
陸辭無可奈何,也只有默默配合夫子的炫耀行徑了。
得知‘攄羽’二字為李夫子親口所取之後,易庶面上神,就從好奇轉至羨慕,又至佩服了:“不愧是陸兄,能得夫子主動賜字!”陸辭笑了笑:“那是先生們憐我家父仙逝久矣,方賜下表字,你則當尋令尊去,先生們如何好越俎代庖呢?”易庶聽了這話,也覺頗有道理,不好意思地笑笑,心裏則定下今晚也要父親為自己賜字了。
鍾元將‘攄羽’翻來覆去地默唸幾回後,竟莫名生出點敬畏來。
他趕緊搖了搖頭,猶猶豫豫道:“我是不是也該去整個?”真説起來,他比陸辭還長上兩歲,又已成家,過陣子亦要一同應舉去……也該有了。
陸辭笑眯眯道:“你説呢?”以鍾父的文化水平,顯然不至能為鍾元取字的地步,要能求得夫子們賜字,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就不知夫子們會選擇將鍾元直接打出門去,還是勉為其難地答應下來了。
“得去。”鍾元本不想被自家老爹起些類似於‘鍾發財、鍾富貴’的表字來鬧出笑話,儘管一想到要去尋那幾個古板夫子就忍不住有些頭皮發麻,還是假裝
快地宣佈了決定。
鍾元在夫子那堪稱劣跡斑斑,最近又無諸如山嶽正賽之類的加分項在,當然不是一樁易事。
陸辭知道夫子們多半會給他一些教訓和苦頭嚐嚐,但不會當真刁難他,便未為其出謀劃策,而是心安理得地忙自己的事去了。
解試之所以又被稱為秋闈,自是因為它通常都在秋天舉行。
加上防止舞弊的鎖院制度,陸辭按照往年的貢舉時間進行推算,發現莫説是趕上中秋了,怕得九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