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9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然地發生了。

在晚陸辭一步,通過公榜得訊的其他人猶在震驚中時,當事人已平復好心情,淡定地趕着上任前剩下的這三裏跑了趟牙人處,雷厲風行地在上班地的附近買了一處不大不小的房屋,立馬收拾好行囊,找房東退租之後,就帶人入住了。

最早的館閣官署位於右長慶門東北,但因太近市井而過於嘈雜,房屋亦然狹小,設施破舊而難蔽風雨,很快就引起了重視藏書的太宗的注意。

在宋太宗的親自督工和設計下,新三館僅用了一年,就在左升龍門東北地建成了,之後更是屢屢擴建和修繕。

單就工作單位的條件來看,館閣就比地方上那些破敗不堪也不敢動手修的官署,要好上不知多少。

當然,汴京本就寸土寸金,更何況是位於左升龍門一帶的房屋了。

陸辭揣着三千貫的子進的門,出門時竟只剩了一半,就這才買下一處夠五人居住的小院落,不由嘆汴京房價之貴。

等他忙完搬家的事務,時間也一晃眼地就到了入職的五月二十八

哪怕只是個清貴閒職,陸辭自知有不知多少雙眼盯着自己的一舉一動,就等着揪他錯處,自是無比鄭重地起了個大早,穿上發放的綠油油的原諒官服,再戴上烏官帽,腳踏墨官靴,手中持笏,就騎馬出發了。

儘管買房時挑得近,也還是隔了段並不適合靠走來過去的距離。

尤其臨近市井,陸辭更不想地還沒到,就讓簇新的官服沾上清道司尚未來得及洗去的路上塵土。

騎着良馬,不一會兒就到了地方,陸辭無疑是來得最早的人之一了。

他安心翻身下馬,將繮繩給了吏人,讓其牽去馬廄拴好後,便輕咳一聲,走入其中了。

頭一件事,自是要去找直屬上司,直集賢院的院士蘇嵩報道。

因陸辭來得太早,足足等了近一個時辰,蘇嵩才慢地掐着點來了。

“你便是陸辭?”蘇嵩漫不經心地接過陸辭的敕黃一觀,聽得陸辭有禮的回應,也毫無反應。

等看完敕黃,他才抬起眼來,定睛看了陸辭一陣,眼底迅速拂過一抹憤怒和嫉妒,輕輕哼了一聲,就算核對過身份了。

“去吧。”蘇嵩身上還有揮之不去的酒氣,往座椅上懶洋洋地一坐,就打發陸辭去了:“不懂的事情就問同職的宋家父子。”陸辭早在等候的時候,就觀察過集賢院中的環境。

書是放得整整齊齊,卻有不少在上頭積了灰,顯是許久不曾動過。

陸辭微微闔眼,頷首應下,就安靜地領命而去了。

蘇嵩眯眼看他瀟灑好看的背影,不由又哼了一聲。

誠如陸辭所料的那般,館職雖清貴而引人憧憬,但也非所有官員都會認真投入到職責之中的。

尤其在枯燥且毫無盡頭的校書方面,除非有朝廷下達任務,不得不在一定期限內完成的緊急校書工作,在這清貴地方,也存在着‘不恤職事’的敷衍責者。

畢竟在這館閣裏,有後逢雲化龍、備受恩寵的天縱之才,名揚天下的名臣賢相,但絕大多數,還是籍籍無名地埋首於書卷中,在三館間來來回回的小官。

尤其還是以藏書為主,不似史館還有顧問等諸多職能的集賢院,就如老潭枯井,連人走路的步履彷彿都要慢上一些。

既是嗜學好古者的夢寐之所,也是鹹魚的划水盛地。

陸辭抬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古籍,他卻毫無閲讀的慾望,只耐心尋覓起方才蘇嵩提過的‘宋家父子’了。

宋皋與宋綬皆任館職,曾為一時佳話,陸辭在上任前那幾做過一些調查瞭解,當然知道甚詳。

現二宋同為集賢校理,連子宋綬進入館閣的時間,都已有七年之久了,完全稱得上是老資歷。

陸辭找到三樓去後,才在靠窗的一個書架邊,找到了正捧着本書,看得如痴如醉的宋綬。

聽得陸辭聲音後,他猛一靈,差點沒把手裏的書摔下去,好險接住了,才心有餘悸道:“哦哦!你便是陸辭陸攄羽,三元及第那個?”陸辭:“……”看來這三元及第的頭銜,一時半會是洗不掉的了。

宋綬嗜書如命,雖在館閣中多年不見升遷,也心滿意足,對陸辭也很是友好,還玩笑道:“前幾院士説起你時,還沒人肯信呢。誰還不知曉,要入館職,需人舉薦不説,還得一任替回再試?誰知官家對你如此厚愛,還真將這事辦成了。”陸辭莞爾:“如此聖眷,我亦覺愧不敢當。”

“館中會來到三樓的,通常就我一人,尋常人也不會上來此處,你不必太過拘束。”宋綬卻笑道:“不怕與你説,官家素愛少年俊才,由陛下親手破格提拔到這館閣中的,你也不是頭一人了,不必這般誠惶誠恐。”説話間,宋綬將讀了小半的書小心翼翼地放到一邊的案桌上,就領着陸辭在這樓中走來走去,權當參觀。

又因難得遇到個能説得上話的,他竟滔滔不絕了起來:“你年方十七吧?其實你這年歲,還不是館中最小的了。兩年前的李淑,就得了官家親試,被賜童子出身,試秘書省校書郎,可謂轟動一時。不過他也就這點動靜了,這一兩年都沒任何變動,也不見官家問起;還有……”陸辭認真地聽着宋綬分享憋了一肚子的八卦,不時點頭作為回應,可算是讓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