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6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佔全五甲中總人數的比例為3%,基本是定律。(《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第一名狀元獨列一班,第二第三名為一班。

第二甲比第一甲人數多一些,有5.8%,第三甲11.2%,第四甲第五甲人最多,第四甲是37%,第五甲43%第七十五章要不是官家趙恆忽然提起,陸辭幾乎快將之前賭約給忘記了。

現冷不防地被一臉興致的皇帝御口提醒,他在到很是哭笑不得之餘,心裏那點始終縈繞不去的淡淡緊張,也被這一打岔給驅散得無影無蹤了。

官家玩心忽起,宰執王旦不皺了皺眉。

然而官家心情正好,也在興頭上,實在不好開口勸誡掃了對方的興,唯有暫時忍下了。

趙恆笑着對着這位自己親手提拔的青年才俊看了又看,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覺得合乎心意。

陸辭角含笑,身姿帶着舒展和從容,儀態又不失得體大方,就這麼坦坦蕩蕩地皇帝打量,絲毫不見不安和躲閃。

眼見着皇帝盯着這好模樣的新科狀元看個沒完,王旦實在忍不住了。

他故意清清嗓子,在第二份卷子的卷首上,輕輕地敲了一敲。

趙恆這才回過神來,不免有些意興闌珊。

他只點完了狀元,外頭可還有三百多登科士人站着,焦慮地等着呢。

官家一移開視線,就有內心如釋重負的衞士上前,將這位炙手可熱的新貴客客氣氣地領到廊角,容取敕黃。

卡在這步許久的唱名賜第儀式,這才能繼續下去。

在陸辭看來,這大概就是北宋的文憑了。

敕黃亦名敕牒,為兩幅連粘的厚實麻紙,上頭寫着的陸辭在大中祥符八年三月進士科,唱名第一,得賜進士及第的字樣。

質地上雖然平凡無奇,摩挲起來還很是糙,可其記錄的內容,卻是所有讀書人夢寐以求的。

憑此可赴部銓注,給誥授官,從此就不再是一介布衣,而是入仕簪紳了。

陸辭將敕黃取到手後,衞士們再將他簇擁到幕次中,請他在此稍候片刻,便回到殿中,準備引領一甲二三班的人了。

儘管狀元享受着獨班謝恩,先領敕黃等殊榮,在受賜宴席時,還是得等第一第二甲都唱畢後,一同受此恩典的。

陸辭眸光微微一亮。

他還是頭回品嚐御膳,不知御廚手下的赤焦餅,天花餅和羊飯,滋味究竟如何呢?

陸辭在對只曾聽聞,不曾見過的佳餚到幾分悠然神往時,還焦慮地等在崇政殿外頭的舉子們,心態卻越來越亂了。

怎麼陸狀元都進去這麼久了,還沒傳下一位的榜眼進去?

他們不免亂七八糟地猜測起來:是陸辭身上發生了什麼,還是在榜眼的人選上臨時又有了爭議……

好在也沒讓他們等上太久,隨着殿內宰執的唱名,衞士們的呼喊,就喊出了榮光滿身的榜上第二人的名字。

正是蔡齊。

在經歷過大落大起後,蔡齊一顆懸着的心瞬間落了地。

他的預果真沒錯。

那篇為他靈雲集的心血之賦,雖是終究不敵勁敵陸辭的文章,但也讓他成為了這五百多人中的第二人!

蔡齊不想自己顯得太不沉穩,便竭力仿效陸辭的雲淡風輕,將自己滿溢的喜意勉強押下,旋即於其他人或真或假的恭賀聲中,隨衞士入內謝恩。

然而在殿內的,可都是世故老辣的人,哪兒瞧不出他和陸辭心態上的不同?

不過他們也很能理解蔡齊的動,反倒是陸辭的淡定從容,渾然不符他的輕輕年紀。

王旦向他淡淡地笑了笑,再向衞士們對過他的鄉貫名姓後,就讓人將蔡齊領到軒下了。

趙恆隨意地看了眼緊張萬分的蔡齊,倒覺這位榜眼也稱得上是儀表堂堂,頗有神氣。

不過有眉目如畫的狀元珠玉在前,趙恆的目光就被帶得苛刻許多,這位榜眼,也就只能稱得上順眼了。

然而連蔡齊這樣出的氣貌,被養叼了胃口的趙恆都只肯給個‘還算順眼’的中上評價的話,接下來的人,簡直只能稱得上歪瓜裂棗了。

趙恆越看眼皮耷拉得越下,察覺到他的不耐煩後,王旦也默契地加快了唱名的速度。

喜不自的登科進士們一個接一個地進來,趙恆態度越來越敷衍,只隨意地點了點頭,人便走的也越來越快。

這些之前在殿外等候的登科進士們,本不知道官家對陸辭是怎麼個和顏悦,甚至開起玩笑來的親熱態度,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心理落差。

可殿內的大小官員,卻是對此一清二楚的,心裏頓時就有些微妙。

直到一甲三班,榜上第七名的柳三變進來時,趙恆對這名字略微有些印象,依稀記得是陸三元的好友,便稍微抬了抬眼皮,給了個正眼。

果真是人以羣居。

與陸三元情甚篤的這人,樣貌端正,身量修長,也是個算順眼的。

柳七多年來夙願得償,現在還有幾分不真實本沒注意到官家正默不作聲地打量着他。

他面上雖還撐着禮貌的笑,輕輕顫抖的手卻暴了內心的盪,謝恩時更是一個沒穩住重心,差點把躬身硬生生地成了拜禮。

險些失儀,柳七不臉上通紅,趕緊在衞士的引領下,往軒下去了。

軒中人漸漸多了起來,但最早來到軒下的陸辭,自然就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