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0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年前,織田先生曾經寫過一本書,書名為《十二夜物語》。這本書的內容也是構成《子守歌》的基調。很有趣的是,這本書在三年前冬末,織田先生寄給他的責任編輯河合編輯時,明確收到“這份文稿不行”的短信,但是當時河合編輯因為在忙各大出版社編輯聯會,並沒有收到那份文稿,雖然,現在錄像也找不到——”
“不過,按照織田先生所説的,有習慣用練手文來作為靈的基礎,在三年前的練手文裏面,我和助手們發現《風中童話》多處和三年之前練手文的內容相似。”上次赤司和中原兩個人哀痛着手稿丟失的時候,織田作之助很自然地補上一句:“但是,我練手文的底稿都在,我寫文的靈
有時候也記在上面”。
織田作之助從一開始就底氣很足,他自己寫文的時候會把用上的素材打個星號和期,表示自己用過了,這樣方便自己不會用重複的素材,這是在港黑做底層工作時養成的習慣——把材料都歸檔保存管理。他可以自己證明他就是自己寫的文章內容。
但,赤司和中原很在意三年前那本書的話,其實織田也有底稿。如果翻找的話,可以看得到《十二夜物語》的文稿。兩個人聽完,同時又好氣又好笑地拍了織田一下,但是赤司還怕拍疼了,拍了一下之後,幫忙了
。
如果《風中童話》是完完整整地抄襲《十二夜物語》的話,哪怕織田也記不太得文章的全部內容,但他還記得當時在文中藏了一個東西,就藏在標題裏面,所有的標題第一個字連起來可以成一句話——「晚安,貴志君。
お休みなさい、たかし君(oyasiminasayitakashikun)。」這就是為什麼那本書叫《十二夜物語》的原因,《子守歌》為什麼也是十二週完結,全是因為這個故事是給夏目貴志的。不過《子守歌》得更隱蔽一些,不像《物語》那本放在標題裏面的。
因為語裏面沒有n開頭的字,所以改用英文形式的「night(夜晚)」。這裏還有引用
語發音中「night」與「light(光)」同音,依舊是織田作之助喜歡的文字遊戲。
雖然之前不抱希望説汐見美實連標題都用了,但是細綱上每個標題還保留着原來的標題。再加上,她趕在開庭前就把文章全部發表了,像是在證明自己的清白和滿心苦怨一樣。赤司把文章每章都打印下來,也發現了她雖然擴寫改變了一些內容,但偏偏題目可能太適合意境了,也是用在文中一個字都沒有改。也就是説,現在全部的網民都可以看到她的題目串起來就是在對一個叫做貴志君的人説晚安。
這可以猜想一件事,汐見美實可能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贏官司,只是單純地想用「抄襲」噁心織田作之助。一個作家無論是不是真的涉嫌抄襲,在全網攻擊下絕對會深受影響。
也説明了,從一開始做這件事,汐見美實就是打從心底就討厭織田作之助,也許是嫉妒才能,或者是更多複雜的原因,反正就是想噁心他。……妃英理出微笑道:“
謝汐見小姐提供了細綱和在網絡平台上發表了全部的內容,我們也再次看到了這句話。請問汐見小姐身邊也有一個人叫貴志的嗎?”現在情況轉向太快,更引向了汐見美實抄襲的方向。
汐見美實更沒有想到突破口會是在這裏,她雖然知道織田作喜歡玩文字遊戲,但完全沒有想到會在這裏,虧她把所有名字都改了,地名、人名、甚至原本的動物都改成另一種類似的動物,生怕裏面又藏了什麼東西。沒想到她洗稿之後,最簡單的標題把她給暴了出去。
不,她還沒有輸。
她不能慌!
汐見美實把尖鋭的指尖掐進了手心裏面,試圖利用痛覺一點點讓她恢復冷靜。
原告律師立刻為汐見美實提出異議:“抗議,庭上,辯方律師並沒有提過這些新資料的申請。我要求暫時休庭,重審資料。”法官瞥了一眼咬牙切齒,眸光暗沉的汐見美實,目光平直,口氣淡淡地説着。
“抗議無效。”細綱和文章內容都是由原告自己提的,只是從中發現了新線索,並不算新資料。
“辯方律師請繼續。”話音剛落,妃英理出從容的微笑。
第四十四章本有關於侵犯着作權的案例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個是「
據
」,另一個是「類似
」。所謂的「
據
」其實指的是,抄襲作品是否由被抄襲作品的基本構架創作出來的。要證明這一點的關鍵,在於對方是否以前就看過被抄襲作品。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開始妃英理會問織田作之助,以前是否看過汐見美實的作品。
而織田作之助很肯定地説過自己沒有看過。
如果對方沒辦法證明這一點的話,原告律師會陷入苦戰,畢竟抄襲作品中要有百分之五十的相似點才能證明,《子守歌》雖説沿用了《十二夜物語》的故事框架和部分人設內容,但是已經過了三年,織田作之助重新寫必然出現了很多的不同,思想也發生了變化。更何況,《風中童話》明顯洗稿了一遍,汐見美實很謹慎地換做自己平時那種優美華麗的文風。
普通民眾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