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真話。”王博文煞有介事“我還覺得曼殊像哪個女明星呢,就是想不起來叫啥了。”説説笑笑中,時間一晃便到了中午,李嬸也不再往田間跑,而是替眾人做好了午飯。學生們雖餓,但不遠處就停着棺材,誰都沒有多少胃口。李嬸倒是不受影響,大口大口的嚼着米飯。

孟衍被這遊戲起了興趣,他知道,現在正是打聽正事的時候。

他吃着吃着就放下了筷子“嬸兒,不知道我能不能問……”李嬸放下筷子熱情道“有啥不能的,問唄。”孟衍“這棺材是?”中年女人一直掛在臉上的笑容變了變,最終還是撐不下去,出了其他的神

“我爹昨天晚上去世了,今天送到我這裏來沐浴淨身。”李嬸看起來是真的悲傷,眼睛還殘留一些紅腫,她苦笑道“雖然不住在一起,但是女兒需要為他送終,這是我們這邊的風俗。”風俗……

孟衍本該放棄這個話題,免得引起李嬸的傷心事,但直覺告訴他應該繼續問下去。

“嬸兒,您可以給我們講講您這邊的風俗嗎,您也知道我們都是民俗系的學生,過來就是為了記錄這些。”孟衍拉着李嬸的手,温聲細語道。

“居然還有人研究這玩意。”李嬸似是覺得城裏人對他們的習俗興趣長面子的,就滔滔不絕講了起來。

隨着李嬸的講述,孟衍的面漸漸沉了下去。

這邊如果死了人,女兒要負責裝棺、買祭祀品,兒子負責請殯儀師“東朗”。由於老人只剩下這一個女兒,其他人都去城裏打工了,所以李嬸要包辦一切。

最奇特的是,他們的喪葬有個傳統儀式。

這傳統儀式説來話長了,最早要追溯到逐鹿中原的時代。

苗族人的祖先是蚩尤,蚩尤與炎黃大戰戰敗後,帶領大部分的苗族人進行了遷徙,後大禹又對三苗進行討伐,在歷史上,苗族總共經歷了五次大遷徙。

這個四散的民族遍佈世界各地,而麻山望謨縣這一支,或者説斜角村這一支,保留着最為古老的傳統——“唱經砍馬”。

唱的是亞魯王史詩,砍的是識途戰馬。

孟衍很鋭的捕捉到了重點,他記得早上那個年輕人提起過亞魯王,可李嬸卻不再多説下去了,只是擺擺手道“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她的眼袋又大又深,包着一汪鄉下女人的愁苦,見眾人都不吃了,李嬸挽起袖子開始收拾碗筷。

“實在是太謝李嬸兒了。”王博文雙手合十拜了拜。

“沒事,瞧你這話説的。”李嬸擦着桌子,悲傷已經全部被隱藏起來,顯得十分和藹“對了,你們是哪個大學的呀,我們村裏從來都沒出過大學生呢。”

“首都大學的。”王博文道。

“首都人?”李嬸剛還低垂的嘴角一下子高高咧起。

“我不是。”王博文搖搖頭“我家是洛陽的,不是本地人。”聽到這裏,李嬸已經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表情了,她牙花子猛然齜了出來,無聲的笑着,像是被極度的驚喜沖刷到不知該做什麼反應,臉上的褶子都堆到了一起,顯得十足詭異猙獰。

所有人都被李嬸的笑容嚇了一跳。

王博文也被嚇得一突突,李嬸見狀立刻收斂了表情,彷彿剛才那一幕從未出現過,她抹乾淨桌子之後就哼着沒人能聽懂的小調兒離開了,看上去心情非常不錯。

學生們面面相覷。

“你們不覺得李嬸剛剛有點奇怪嗎?”王博文抹了把冷汗。

李青撇撇嘴“別自己嚇自己了行不行,人家就是太熱情。”話音剛落,梯子就傳來咯吱咯吱的聲音,反應過的王博文立刻扭頭看過去,發現是李嬸又回來了。

“忘拿抹布了,嘻嘻。”中年女人的笑容簡直就像是張面具死死糊在了臉上,王博文覺得他中大獎了都不會高興成這樣。

一頓飯不歡而散。

因為晦氣的緣故,今天沒有多少人出屋子,也沒人去外面採風,他們剛經歷了泥石,可不敢隨便亂跑。

李嬸是個勤快人,再加上她父親曾是村長,雖然這輩只剩她一個,她也不想被人看不起,一整天都在打掃屋子,有人想幫忙她也堅持要自己做。

實木桌椅上蠟,房梁舊灰一掃而空,同父親一樣年邁的吊腳樓隱隱煥發新的光彩。

孟衍等人聽着叮叮噹噹的掃除聲直到黃昏。

胖子縮在牀榻上瑟瑟發抖,問道“孟哥,你就不害怕嗎?”

“害怕有什麼用,這裏是大山深處又逃不出去,你就老老實實等過兩天的客車。”孟衍嘆了口氣“我以為你會嚇得失去方寸,但你這不是想出辦法了嗎,你可是我們唯一的希望啊。”説罷,他看了眼倒計時。

生存倒計時06:15:00時間還早。

王博文給自己打氣,連連點頭“我肯定會把你們救出去,這地方太乎了。”孟衍挑挑眉,話鋒一轉“誒,胖子,你和睿深嗎?”王博文起初茫了一下,但立刻就想起來了“睿深啊,誰不認識他啊,我們的學霸學長啊。”胖子掰着手指道“人長得帥,脾氣又好,能力還強,這樣的人想不認識都難吧,簡直就是天神下凡了。”孟衍牙酸道“行了行了,不興趣了。”

“我先去放個水,梨吃多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