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烏龍長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不怪你。即使道家弟子也不盡知。傳説東晉時東海嶗山青靈祠有一位廣靈散人,立下鴻志,要發揚光大我道教絕學,遍遊天下名川仙山,翻閲各種道佛經章,集一生所學,歷時三十年寫出這本道經,號稱是通往仙界之經。
公子飽讀史書,應該知道彭祖和赤松子兩人吧?”別玉寒點點頭:“彭祖乃是道家氣功養生導引術的鼻祖。
莊子<逍遙經>上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心久特聞’。
赤松子乃漢相張良之師,氣功辟穀術之祖師。張良隨師赤松子學導引辟穀術於天門山。”無為大師點點頭:“公子果然博聞強記,讓人欽佩。不知廣靈散人如何找到二人遺失千年的著作,又參閲<老子>等道佛經章,完成了這本經書,卻被青靈祠觀主紫雲道長否定。
廣靈散人一氣之下離開嶗山,前往蓬萊一帶遍訪仙靈之地,最後臨海建造了逍遙觀,改稱逍遙散人,要廣收弟子,開山立派。雖招了些弟子,但卻被眾道家視為魔之説。廣靈散人為證實自己的乃是真經,苦心修煉。
終於有一天他向天下宣佈要飛昇仙界。雖被道學大家哼之一鼻,但仍有很多人前往觀看。據説廣靈散人以百歲之齡在萬人面前真的白飛昇了。”長嘆一聲:“由此,逍遙真經被遵為昇仙真經並引發道教各門各派的爭奪。道家從此無寧
,爭了近百年以真經不知所終而告終。沒想到後來還是有人得到真經,修煉成仙。”
“那大師怎麼知道我練了逍遙真經呢?”
“貧道也是猜測。八年前貧道觀你氣度非凡,英俊瀟灑,面相很特別。是桃花面容有多之福。
公子筋骨奇佳,是練武奇才,但當時公子印堂發暗難逃近災,所以寫下那四句偈言。可造化人,公子無緣看到偈言,卻因此得到奇遇。哈哈,無緣即是有緣,一切都是天意。
今次公子再來,變化甚大,更為英俊瀟灑,苗條無力的書生變得健美結實,武功不凡。這些都可由練功而改變,但公子舉止格改變卻如傳説中逍遙真經的描述。
由此推測的令師逍遙子能將一部道經延伸至一部武學秘技,可見必是我道教中不為人知的高人啊。”
“我怎麼沒有覺到什麼變化?”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公子變得對任何事都所謂無所謂,説在意不在意,説不在意你比誰都在意。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一切順其自然,任其逍遙自在。舉個簡單的例子:八年前你一意功名,大有不入三甲就無顏見江東父老之勢。今來此,貧道發現公子對名利看得薄如雲煙。貧道説得可是?”
“弟子現確實對功名看得無所為,但弟子一直以為是在山呆的時間太長,再無心求上進的緣故,原來如此。”
“道家之人,修行就是練功。貧道雖在氣功上很有造詣,但卻不會一招一式,強身而已。”
“要不弟子將逍遙心法口決授給大師如何?”
“謝謝公子美意,但俗話説佛渡有緣人。貧道無此厚緣飛昇仙界,練武年紀不饒人,別把兩老骨頭拆散了,還是這樣半仙半俗的好。”
“至於貧道拒絕給洪施主相面,到了京城公子自知,貧道不便多言,但請公子路上對洪施主多加照顧愛護才是。慎記,慎記。”無為大師不願告知真相,見已近三更,便起身要告辭,突然想起無為大師之言,臉一紅問道:“不好意思,難道弟子真有多之相?能娶多少?”
“哈哈。”無為大師哈哈大笑:“何為多?何為少?只有公子知道,老夫如真能算出每人能娶多少老婆,這居雲觀不就成了男人們的聖地了?”頓了一頓:“據説逍遙散人當初除山海經等真經外、也將玄子十三經、素女真經等真經真髓匯入逍遙真經中,講究陰陽調和,這也是當初被眾道家視為
魔之説的一個原因。
公子練了此心法,陰陽協調,必利房中之術,不過”注目凝視別玉寒半晌,搖頭道:“公子身具九九重陽之軀,貧道未聽説逍遙真經有此功用。”別玉寒想起吃了龜膽龍丹後身體上的變化,紅着臉將副食陰陽果,殺龍龜巧服龜膽龍丹的事講給無為大師聽。
無為大師聽後哈哈大笑,連道:“原來如此,明白了,明白了,好在公子知書達禮,能分善惡,辯是非,也算是江湖之福。希望公子能控制自己的慾望,那必是女兒家之福啊。”離開無為大師練丹房時,別玉寒反有更多疑問:無為大師真的不會一招一式嗎?為什麼不告訴拒絕給洪友劍相面的原因?自己練的真是能飛仙界的真經?想想廣靈散人和逍遙子的遺言,看來有可能。
如自己真有多之相,豈不要
妾成羣?如真是嬌花環繞,還是留在人間好。只羨鴛鴦不羨仙嘛。第二天清早,大家告辭了無為大師,開始遊覽泰山。
泰山為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名山,也是唯一受皇帝封禪的名山,代表着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的象徵。
因此,歷代帝皇都以御臨泰山向天下告示自己的帝位鞏固,國泰民安。也有了“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説。
蒼松巨石,山巒重迭,雲煙變幻無常。雄渾中透着秀麗。碑刻更是林立不暇。一行人順着山路爬上南天門,遊覽碧霞祠、仙人橋,到了唐摩崖。
唐玄宗貼金御書‘經泰山銘’在西斜的光照耀下金光閃閃,神聖輝煌。別玉寒再次注意到洪友劍異樣的表情,正想開口問上兩句,阿嬌叫了起來:“表哥,阿嬌累了。”回頭見阿嬌坐在石階上,隔着繡鞋
着小小金蓮。
杜雋、碧兒也都一股坐下,用絲絹擦着香汗。
“阿嬌,加把勁,前面就是玉皇頂。看過玉皇頂,咱們就下山,如何?”哼哼唧唧、老大不高興地站起來。
大家來到了玉皇頂。俯瞰千峯萬巒,愈覺泰山氣勢非凡。眾人慷慨不已“孔子云:登泰山而小天下。聖人誠不欺我。”洪友劍嘆道。
“是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別玉寒回道。
“表哥,這麼多石刻碑林,你怎不留詩一首於後人?”
“笑話,留詩詞碑刻在泰山的哪一個不是天子,就是名家,我別玉寒怎敢攀比?
再説,有了聖人和杜工部這兩句千古名言,再寫就是畫蛇添足。喂,阿嬌,你是不是在暗罵你表哥有眼不識泰山?”眾人大笑。
唯有阿嬌見別玉寒堅拒,老大不高興。一行人沿石階緩緩而下,來到了五松亭。洪友劍在張岱等人的護擁下在秦始皇封為五大夫巨松前逛來逛去。
阿嬌、杜雋幾個女的趁機坐在亭裏歇息。別玉寒無聊,便與沈巖一起去看飛來石。未到飛來石,別玉寒一聲驚叫:“哎呀,山中竟有如此美景,快看,快看。”
“哪呢?哪呢?”沈巖聞言四處張望。
“如此秀,你怎麼視而不見,真是在泰山卻有眼不識泰山,朽木不可雕也。”用指一指。
馬上捅了捅沈巖:“噓,別驚走仙子。”火紅的晚霞下散飄着幾朵白白如棉花團似的白雲,不停的變幻着姿態。
一顆蒼松自山崖上伸出,蜿曲的松枝盤繞在飛來石周圍。飛來石上,一白衣少女背對着亭亭玉立,拖地紗裙得體地襯出修長曼妙的身材,烏黑的長髮瀑布柔軟光滑地散披在肩上。
晚風將山谷裏的雲霧不斷地吹起,飄灑在少女腳下,裙袂飄飄,也輕拂起紗裙一角,出潔白滾圓、無瑕嬌好的一雙赤足,真如赤足下凡的仙女。
少女緩緩轉過身,沈巖正大了眼,張大了嘴巴,呆在那裏,好象這輩子第一次看見女人。白衣少女連二人看都沒看一眼,輕飄飄下山而去,一晃不見。
“我的媽呀,仙女下凡了,仙女下凡了。”沈巖只到此時方過氣,開口講話還有點口齒不清。
“太白五嶽覓神仙,駐足絕頂望青天。雲起空谷嘆無路,卻見仙娥貶泰山。”別玉寒運足內力,朗朗的誦聲穿過雲霧,飄下山谷。長長的餘音迴旋在羣山中,帶着一絲驚歎,一絲
動,一絲失望。
“是啊,此女只應天上有,相見疑處廣寒宮。好一個美妙女子,冰肌玉骨,清新無雙。泰山此行不虛矣。”洪友劍搖着他那總也不離手的扇子走過來,眼中出一絲熾熱,一絲嚮往,也有一絲失望:“別兄好才氣,將李太白的廬山謠用到這兒來了。”
“不是才氣好,是看到漂亮女人就來靈,哼,真
。”阿嬌氣得唧唧咕咕的,眾人都已過來。
“看他們幾個臭男人那眯眯的樣子。”杜雋兩眼瞪着別玉寒,衝沈巖喊道:“沈巖,口水
出來了。”
“是嗎?”沈巖趕緊用袖口去擦,眾人哈哈大樂。沈巖窘得滿臉通紅,狠狠地地瞪了杜雋一眼。眾人在歡笑中下了山,天已幾乎全黑下來。取了馬匹,繼續北上。
別玉寒早已向無為大師打聽過駐龍店在泰山腳下往北五里處,決定到那裏去住店,並看望一下曾細心照料自己的王嬸和小蘭。
望見遠處幾點風中搖曳的燈光,別玉寒的心莫名的跳了起來,甩開眾人,加鞭向前奔去,突然,烏龍一聲長嘶,高高地揚起前蹄,停在一堆廢墟前。望着廢墟,別玉寒呆住了:“客店怎麼了?王嬸和小蘭呢?”眾人來到他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