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4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陸含之這幾天一直在忙着造橋,他對浮橋的認識,始於一次魯地之行,黃河上的浮橋。
那浮橋可隨着水位上漲而上漲,隨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
其上行走的貨車汽車大卡車竟能穿梭自如,承重能力很旨。
而其下便是一艘一艘的浮船,橫托起浮橋的橋面。
陸含之曾在長京大河兩案問過在此行走的百姓,哪怕是漲水之時,以他所修建的浮橋的浮力,也不會被大水沖垮。
不過哪怕是漲到必須拆除橋面的地步,待水位下降後,那橋還能繼續拼上,十分方便。
浮橋不同於吊橋,吊橋的承重力太差,只能行人,不能行車。
浮橋就不一樣了,它橋面寬闊,不論行人還是行車都沒有任何問題。
陸含之拿着圖紙和尹琮指指點點着,隱字一號就站在他們身側,貼身護衞。
每次只要隱字一號出現在陸含之身前,眾人便都知道,肯定是宇文琝離京了。
安親王夫夫情好,所以每次安親王離京,他的貼身護衞隱字一號都會留在京城貼身護佑安親王妃。
尹琮是一個對於工匠手藝十分興趣的人,宇文珏走了,尹琮便成了陸含之的新小跟班。
尹琮兩眼放光,覺得陸含之簡直是個天才,難怪宇文珏一直跟在他身邊,他也要跟着他多學些東西。
重點是還能多和大師兄呆一會兒,何樂而不為呢?
只是京中風雲再起,就在宇文珏和宇文琝離京的第二天,皇帝早朝,便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建議。
皇帝看着滿朝文武,開口道:“朕,封東瀛小世子宗源為後,眾卿以為如何?”滿朝瞬間譁然。
第187章一時間,朝中出現了兩派人。
一派是以尹相為首的支持派,宗源是太子黨,他們自然是要鼎力支持的。
一派是以林相為首的反對派,作為安親王一派,在安親王離京的這段時間,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京中有大變動的。
這兩派吵得不可開,一個擺事實講道理,一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反正各有各個道理,誰都不讓,寸土必爭。
最後林相提出,去後宮請示戎妃娘娘。
一問才知道,戎妃娘娘自知對後宮難當大任,自請離宮靜養了。
這一聽就知道,是皇上她離開的。
前些子,戎妃娘娘與這東瀛小賊起了衝突,據説是把戎妃娘娘給氣哭了。
戎妃娘娘那麼好的子都被氣哭了,可見這東瀛小賊不是個什麼好東西。
那邊卻説,中宮空虛多年,這個位置本來就是尹平梧的。
可是尹平梧死了,皇上心繫之人魂歸天國。
如今既然有一個可以取而代之的,為什麼不讓皇上如意。
安親王是不在,如果安親王在,他也定會支持皇上。
正如上次皇上要納宗源為妃,安親王可是唯一一個站在皇上這邊的人。
如果説林相藉口等安親王回來,那這件事還真沒得辯了。
林相在朝堂上被氣到吐血,下朝以後跑到安親王府,衝着陸含之大倒苦水:“那封妃與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