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敵人友方敵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貫穿無限長夜的漫長走廊的中央,伊謝爾倫要的巨大球型的軀體懸浮着。

八月二十二由十九歲的萊因哈特·馮·繆爾傑擔任其中一員的銀河帝國軍遠征部隊,繼帝國曆四八六年初之後,在此留下今年的第三次足跡。總司令官米克貝爾加元帥受到常駐於要的兩名司令官前來接。他們是要司令官修特克豪簡上將,以及要駐留艦隊司令官傑克特上將。

身材瘦長的修特克豪簡和體格壯碩的傑克特,兩人誇張地,以快速的步調,出現在元帥面前。同時敬禮倒還沒話説,連問候的話也同時開口,這在米克貝爾加元帥眼中看來,可説是近乎噁心。元帥自己以往也曾擔任此處的要司令官一職,他知在兩司令官職之間有着不小的心理暗鬥存在着。而要如何將其平撫,使其相互協助,就要看元帥的才能了。

萊因哈特進到所分配的個人房間,就看着彎曲的透明牆遠方的那片星海。他故意把照明的光量調低,站在透明壁前方,沐借在星光之下。

那些星光,是在遙遠的過去所放出來的,這是小學生都明白的事,不過反芻此知識的行為對萊因哈特而言,並不會不偷快。在自己的視界中,有着不同時間的光芒並存的這份認知,為他的心帶來了音樂的波動,使他實際地受到星星所舞出的舞蹈和所奏出的圓舞曲。茸中一顆紅的星他特別的留意,因為他在最近得知那顆星與要之間有四九o光年的距離,它送過來的是與高登巴姆王朝的誕生幾乎相同時代的光芒。萊因哈特的心很自然地回溯起時光。…建國以來,在銀河帝國中,接受“全宇宙的支配者、全人類的統治者”之稱號的高登巴姆一族的名字如下:一魯道夫(大帝)二吉斯穆特一世三利夏爾一世四奧特佛利特一世五卡司帕六優利烏斯七吉斯穆特二世(痴愚帝)八奧特佛利特二世九奧古斯都一世十耶利希一世十一利夏爾二世十二歐特·亥恩茲一世十三利夏爾三世十四奧古斯都二世(血帝)十五耶利希二世十六佛瑞德里希一世十七雷恩哈爾特一世十八佛瑞德里希二世十九雷恩哈爾特二世二十佛瑞德里希三世(敗軍帝)二一馬克亞米利安。由謝夫一世二二古斯達夫(百帝)二三馬克亞米利安。由謝夫二世(晴眼帝)二四寇爾尼涅亞斯一世二五曼夫瑞一世二六赫穆特二七曼夫瑞二世(亡命帝)二八威爾赫姆一世二九威爾赫姆二世三十寇爾尼涅亞斯二世三一奧特佛利特三世三二艾爾威·由謝夫三三奧特佛利特四世(強帝)三四歐特·亥恩茲二世三五奧特佛利特五世三六佛瑞德里希四世名為魯多維希的皇太子共有四人,但不知為何,若非在父皇之前病死,就是被暗殺,一個也沒能戴上帝冠。叫卡爾這個名字的皇太子也有三人之多,全都未能即位,因此這兩個名字成了皇室的忌諱。卡爾這個名字之不祥是起於第六代優利烏斯皇帝之死。…繼曾祖父優利烏斯皇帝之後,在帝國曆一四四年即位的吉斯穆特二世,在其十六年的治世之間,國家和社會成了權貴名門的食物。雖然他並非無能的皇帝,但吉斯穆特的情況,卻似乎是惡意地使國家受害。他因為使本來的帝位繼承者——堂弟卡爾大公放棄權利,並將其關入神病院那厚厚的牆壁之中,而由布洛尼侯爵的身份連越二級,得到原本無望的至尊之冠。先帝優利鳥斯年老而對政治沒有慾望,故由其子佛朗茲。歐特皇太子非正式地擔任攝政,統轄國政,運作着還算實在的施政。總之老皇帝若非特別重大的儀式或祭典,總深居後宮,致力於把年輕美女的生命力入他那具衰老的身體。

因此,身為政治實踐家的吉斯穆特理應擔任祖父佛朗茲。歐特皇太子的後繼人才是,但舉目所見的卻都是這位孫兒的不肖之行。他首先把擔任祖父忠實且有能之輔佐者的三位大臣一國務尚書漢伯爵、財務尚培林格帝國騎士、軍務尚書凱提拉元帥解任,接任者均由他自己的心腹就任。國務尚書華爾登培克侯爵、財務尚書倫普男爵、軍務尚書諾加爾持子爵,三人均升為公爵,而諾加爾特更被授與元帥稱號,不過在當時他也才只有指揮過五百名士兵的經驗而已。

老皇帝優利烏斯雖是個沒有身為統治者之能力與自覺的凡庸男子,但其費與奢侈,都還收斂在其子佛朗茲。歐特皇太子的容許範圍內,而在這範圍外則由皇太子致力於財政的重建,因此在吉斯穆特二世即位之時,帝國的國庫仍維持安定。而使其在一代之中就瀕臨破產的即是吉斯穆特二世。

若只單就殘而言,在帝國曆二四七年從利夏爾三世手中繼承帝冠的“血皇帝”奧古斯都二世可就更為惡名昭彰了。不過,相對於在奧古斯都二世執政時,貴族、平民都沒有人獲得不當利益的狀況,在吉斯穆特二世的執政中,得取利益的部分人,和遭受損害的多數人,有了明顯的兩極化。也就是説,他執政之特徵,就在於顯着的不公平。吉斯穆特並非智能低下,但他神的鐘擺是明顯地欠缺平衡。這是“吉斯穆特”一世與二世之間,微妙而決定的不同點。

吉斯穆持二世墜入了富裕的餓鬼界。他無法忍受把國庫的財富用之於國家或社會,財富應當是他個人的獨有物。即使做一萬步的讓步,也應當只是在他視界範圍中的人們才能共有的。雖然説開國先祖魯道夫大帝曾在即位前烈地批評“被物質與金錢污染了神”的市民,而讚美着奉仕與獻身如吧誇…。

雖然是難以相信的事,但他為了獲取自己所費的金錢,意圖將國家的徵税權賣給富裕的大貴族及大商人。再者,不只是民事訴訟的敗訴者,連對刑事犯,他也允許以金錢來彌補罪行。三位心腹不但協助皇帝的愚行,也中飽自己的私囊。皇帝要求在美女被納入後宮時,必須帶入鉅額的嫁妝,而把她們賜給臣下時則要求相當高額的聘金。在池底鋪上綠寶石、把真珠溶入醋中飲用、在活着的時候就已經用白金和鑽石造了巨大的靈柩,為了在死後的世界建立他的後宮而命人鑄造六百具純金的美女像。而最後當他把無犯罪事實的富商三oo人全族滿門抄斬而沒收其全部財產時,他所立的皇太子奧特佛利特身而出,把淪落成史上最惡劣之黃金狂的父親,從最高權力的座位上趕了下來。

首先把身為歷史上最大治產者的父王軟在一座莊園之後,奧特佛利特二世就以猛衝的鬥牛氣勢開始進行政治行政雙方面的改革。他也並沒有實行什麼獨創的政策,而是把他父親在十五年執政之間所做的事完全廢止,把時針重新轉回到曾祖父佛朗茲。歐特攝政的當時。而經由此一復古政策,大部分的不公正已被一掃而空。因此,開始背離高登巴姆王朝的民心,再次迴歸權,潛在的危機就在尚未表面化之前即已遠去了。

不過,抓着不當的既得利益不放的人也必定是存在的,為了規正這類人物,奧特佛利特二世也被迫施行某種程度的血。使國政陷入極端混亂的三個大臣被處刑,龐大的財產被沒收。在他們之下,嚐盡甜頭的二萬名文武廷臣巨及四萬名富裕的商人,被從豪邸中遂出,落在寒風吹襲的路上。皇帝在六年間為國政盡心力,或許就因為過度勞而早逝。

改革工作由次代的奧古斯都一世繼承了下來。他被稱為“後宮的凡君、國政的名君”身為統治者方面,展現出不凡的節制及察力,使王朝一片承平,但在私生活方面,則判若兩人地頹廢之至。喜歡頭髮長而美麗的女,雖然算是人各有所好,但是在牀上鋪上千人的女,而在上面翻來滾去,為之陶然,這就不能算是平常了。

有數十位寵妃裝飾了他的後宮歷史,併產生許許多多的悲喜劇。有個女人因為被發現她那長及地面的粟秀髮是假髮,而在寒冬中被推入池裏凍死。也有因為頭髮被競爭對手放火而被燒死的。而皇帝也曾哭着吃下集其寵愛於一身卻病死的妃女的秀髮,因為胃壁被那頭髮刺傷,而使醫師為之倉惶失措。

既使如此,奧古斯都一世仍被視為超水準的君主,是因其愚行都僅止於後宮,在國政方面,雖然是在專制的範圍內,卻仍保持一貫的公正而實質的統治者之風範。

而後“血皇帝”奧古斯都二世的殘化為血的羅網,籠罩全國。而此羅網由“止血皇帝”耶利希二世打破,停止皇統的破壞與崩饋,開始了重建。…高登巴姆王朝雖有着各種本質上的缺陷,卻仍能綿延三六代近五00年的歲月,其理由之一,就是因為這個不經由任何人計算所產生的絕妙排列搭配吧!有昏君也有暴君,但很不可思議的,這些都未連續二代以上,專制之毒都由次代的名君解開了。當然在水底仍有着高登巴姆家支配的本質上的缺陷一由單一血統獨佔權力、社會構造本身的不公正——在沉甸、聚集累積着,但是當水面污濁到極點之後,就會再呈現清澄,貴族、官僚及平民,也終能免於窒息。而其中的一個曲折點,就是名為自由行星同盟的“外敵”出現。在歷經幾世代都在只知道有專制主義的情況下成長的人們面前,出現了名為民主共和政治的“危險”病原菌。

第二十代的佛瑞德里希三世之所以被稱為“敗軍皇帝”這個不名譽的名號,是因為在他在位期間,於帝國曆三三一年在達貢星域慘敗於自由行星同盟手下,總司令官赫爾具爾特演出了逃竄而歸的醜態。在他死後,暫時由馬克西米利安。由謝夫這位同父異母的史長即帝位,而後由佛瑞德里希三世的長男古斯達夫即位,但正如其“百皇帝”的異名,在短期內即逝世。他雖然原本就是病弱,但此次驟死卻是被皇弟赫爾具爾特的手下所毒殺的。在臨死之前,他把帝位傳給另一位皇弟一和伯父同名的馬克西米利安。由謝夫,以那因病衰弱的手臂,在弟弟的頭上戴上了寶冠。

而這位馬克西米利安,由謝夫二世會特別被稱為“楮眼帝仍是因為他因被下毒而半盲,但卻仍在由侍女出身的皇后姬可琳蒂及司法尚書茲戰的輔佐之下,施行了足可稱為賢明的政冶,把由佛瑞德里希三世晚年以來延續數年的陰謀,瀆職及冤罪種種一掃而去。因此他也被稱為“清道皇帝”或“中興皇帝特別是把惡名昭彰的“惡劣遺傳子排除法”有名無實化,雖不充分但也為民生頗盡心力,大概是因為受到他本身不幸的遭遇,刺了他對他人不幸遭遇的共鳴所致吧。

繼承其後的寇爾涅尼亞斯一世,是先帝的堂弟兼養子,在內政方面直接繼承養父的政策,繼續採用繆茲等重臣,立下了充實的政績。但在對外政策上比先帝更加積極,為了洗雪佛瑞德里希三世時代敗北之屈辱,並完全地統一全人類社會,而企圖和自由行星同盟做最終的決戰。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除此之外,他已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凌駕被崇拜為賢帝的養父的名聲。

戰略的不徹底是前回遠征的敗因——因此,只要在戰略層次上做好萬全的準備則必然會勝利——寇爾涅尼亞斯做了以上結論。不過他仍考慮到要顯示一下有良識的君主所應有的襟,一連三次派遣使者到自由行星同盟,要求對方臣屬。

罪過該歸咎於誰呢?是不要求對等外而要求臣服的這位第二十四代皇帝呢?或者是沉醉於十多年前的勝利,而一連三次對皇帝的使者報以冷笑,給了其矜持致命傷的同盟主政者呢?

不管如何,寇爾涅尼亞斯一世決心進行“達貢的報復戰下令派遣大軍。而且是採取皇帝本身擔任總指揮官的“親征”形式。帝國曆三五九年五月,二十八歲的年輕皇帝率領凌駕於當初達貢出征時的大軍,由帝都奧丁出發。這支親征軍中,從軍的元帥人數比兵員或艦艇數更廣為人知,共為數五十八名。若要説寇爾涅尼亞斯有什麼怪癖,大概就是濫封原本應當稀少的元帥封元帥號輕!比起前代的馬克西米利安,由謝夫明眼皇帝對被他那般信賴尊敬的司法尚書繆茲都未賜封元帥,而僅止於一級上將的情況來比較,是該被批評為不夠節制。會被譏諷為“皇帝所率的是二個小隊的元帥也是無可厚非吧。

在遠征之前,司法尚書請求其中止此事的諫言不被採納,而辭去官職,遠離了宮廷。年輕的皇帝雖然要賜封這位自先帝以來就任官至今的名臣元帥封號,但繆茲堅持地回絕,在那垂老的肩上擔起無形的名譽而從政界上退場了。

至於歷史上最初的皇帝親征在怎麼樣的結果下收場,就正如史書所傳下來的了。皇帝完善的準憊,二度擊碎為前次的勝利而驕傲的同盟軍之擊。同盟軍雖讓帝國軍二十名元帥戰死,卻毫無任何效果。如果不是發生了宮廷政變,也許寇爾涅尼亞斯就真的會成為全人類的君主了。在因憤怒及懊惱而咬牙切齒之中,班師回朝的寇爾涅尼亞斯,因同盟軍的追擊又失去了十五位元帥。政變雖被鎮壓,但財政、軍事上都已經沒有再次親征的餘力。在他死後,這分概念就由歷代的皇帝繼承下去。

在這般的英雄、名君、凡君、昏君、暴君所編織成,長達十八萬,四三二萬小時的時間及空間的網目上,現在佛瑞德里希四世正佇立在此。寇爾涅尼亞斯一世所抱持的統一的執念,大概只有形式上被他所繼承。

ii打倒高登巴姆王朝——“金髮小子”萊因哈特所期望的就是此事。若回顧歷史,把魯道夫大帝的子孫們從玉座上永遠驅遂的機會已不知有多次了,卻為何每當他們墜向滅亡的深谷時,就會在千鈞一髮之際被拉了回去雖説是他們氣運旺盛,萊因哈特卻也認為五世紀以來甘於被支配、榨取的民眾們也是無用之至。

萊因哈特也許是個不馴的野心家,但為了要加以實現,他不惜花上生命及勞力。而使他想達成野心的動機,也並非是為了滿足物質層次上的慾望“那個魯道夫做得到的事,我不可能做不到”這麼一句話,若只由此來看,的確是不敬之至,不過其前提卻是出自對於掠奪者的正當憤怒。高登巴姆王朝的皇帝是法律上、制度上的絕對者,而要懲治其非道之行除了憑靠力量之外,別無他法,因而對萊因哈特而言是別無選擇的。以武力打倒暴君奧古斯都二世的耶利希二世不也受到讚賞嗎?我來做同樣的事,又有何不是?有高登巴姆家血統的人來做,就是義舉,而沒有此血統的人來做,就是惡逆之至的造反嗎?若有人真的這麼認為的話,那個人大概就是長着人臉的高登巴姆家的走狗吧。

不過,萊因哈特目前仍尚未能取得出徵全部軍隊的指揮權。雖然和第三次提亞馬特會戰比較起來,他的戰力是大幅增加了。艦艇一萬二千二百艘,將兵也達一三四萬七千名之數,但終究仍是出征軍的一部分,必須在總司令官米克貝爾加的掌心上行動。萊因哈特心想着:就算戰力少也無妨,但求能自由地行動。

由上將以上階級參加的最高作戰會議召開了數次,但對萊因哈特而言不過只是費時間罷了。若是有酒有女人,這和在帝都奧丁上貴族的園遊會本沒兩樣。一次又一次地,只是進行着有如把沒有種子的果實埋入田裏一般徒勞之事。

而會議的場所也逐次變更。當排成一列地在廣大的要移動時,每一次,萊因哈特都品嚐到被人當做觀賞品的滋味。而有一次,他則必須移足前往停泊在要內的米克貝爾加的旗艦。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