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逐一應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八十四章逐一應驗第八十四章逐一應驗大宋帝國政壇圍繞三司的這場雖是詭譎難明,但在王景範將矛盾引導到中省頭的時候,能夠看清局勢的人就更多了——包拯執掌三司已成定局。不過結果雖是如此,但事情的發展總是要在權力人士手中有條不紊的向下繼續發展,作為大宋能夠與威嚴的皇權幾成並列的權力機構,中省是有自己的尊嚴的,三司又是如此重要的機構當然需要一定時間的運作以顯示中省的威嚴和慎重。

不過中省也算是運氣,沒過幾天便是新一屆科考揭榜,東華門外唱名頓時引了全京師乃至整個帝國的目光——這是一場權力新貴們登場的表演,也許他們在步入仕途之後數年、十數年甚至是一輩子都會默默無名,百年之後也許只能通過一些詞作、筆記才能夠找到他們的蹤影,不過眼前這東華門外唱名卻是他們人生中最亮麗的頂點。

值得一提的是現下正在家閉門謝客的歐陽修,作為殿試主考官他無法像一次科考那樣盡黜“太學體”而通過省試的考生若無犯忌之處皆不黜落,也就意味着大家都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出身藉此步入仕途。不過歐陽修依舊不會放棄進一步打擊“太學體”文風的機會,對於他而言這比彈劾包拯更重要,半個多月前他還被關在貢院中審卷的時候,便對同僚有言:“除惡務盡!諸位一定要嚴格把關,狠狠打擊那些輕薄小人,以掃除文章之害!”所謂“除惡務盡”其實針對的便是已經通過會試的劉幾,當年歐陽修用一支大號紅筆從頭至尾的給劉幾來了個“紅勒”又批了大大的“謬”字,並命人將這份試卷貼在貢院牆以示懲戒。次科考鬧出的風波對於考生而言猶在眼前,對於歐陽修也是如此,善於辨文的他自然非常自信再次將劉幾揪出來,以此樹立一個鮮活的榜樣jing示考生進一步打擊“太學體”朝廷固然不會在殿試黜落考生,並且科考的年份也增多,但相應的在會試通過數量和對新晉進士釋褐有了新的規定,仔細對比之下考中進士的前途卻比先前暗淡了不少。新的釋褐規定進士第一名才被任用大理評事,簽署兩使幕職官事,代還後才能升為通判,這樣的待遇可比王景範的仕途一下落了下乘,連進士第一人都尚且如此,剩下的就更不用説了。

正因為規則的變化使得進士及第一甲三魁和進士出身的爭奪更為烈,而歐陽修的那支判筆在殿試之時的作用對於考生的威懾力也就格外出眾。若是考生以太學體應試,其後果對於考生ri後仕途的發展依舊非常嚴重,歐陽修想要辨文將劉幾這樣太學體的領頭人物試卷認出來批倒最後一名,擠壓劉幾的仕途發展空間同樣能夠起到立威的效果。

歐陽修急於立威掃除太學體文風,這才鬧出了一場笑話——歐陽修不顧眼疾的困擾仔細審查考卷,一份卷子中有“太收jing藏也于冕旒之下”這樣生澀彆扭的語句,便興奮的對旁人説道:“我又逮住劉幾了!”其實這份卷子不是劉幾的,而是蘇州人蕭稷的。反倒是在最後一份卷子中有“動而有勇,刑為四罪之誅”這樣平實自然又貼近試題的語句不擊節讚賞,並將其評為第一——這一份卷子恰恰正是已經改名為劉輝的劉幾,而歐陽修在知曉後驚詫的好半天説不出話來。

説起來已經更名為劉輝的劉幾與王景範在科舉有着類似的共同點——王景範在會試中被歐陽修批“媚”劉幾則是身為太學體的代表人物直接斷送一屆科考,但是他們在成為狀元之後都要帶領同科進士去拜訪老師歐陽修。想來歐陽修年事已高,病體纏身,朝廷百般留他哪怕是充個閒職也要留他在京師,可想而知多半是象徵意義居多,在經過這一場三司較量之後,歐陽修的時代算是可以做個結尾了。

劉幾與歐陽修的恩怨糾葛不過是科舉‮試考‬中的一件趣事而已,這並不妨礙劉幾狀元的聲名,反倒是大家都認為劉幾有才亦有識,且善於應變,改名字、徹底改變文風,連歐陽修這樣的衡文高手都沒察覺出來,如此人物於狀元乃名至實歸。

如同王景範考中狀元的那一刻一般,整個京師萬人空巷都聚集在新科狀元們途徑的街道,爭相觀看這些幸運的考生。而更為轟動的是在大相國寺一處空曠之所,白沙院的格物科升起了巨大的熱氣球,在無數京師百姓和官員的見證下,龐大的熱氣球載着三名白沙院格物科學生緩緩升至二十多丈高,飛行時間持續了半個多時辰——格物科的三個學生並不知曉自己創造了歷史,這是人類如此穩定的在空中滯留的記錄,王景範雖然在家閉門謝客不能到場,卻也仔細叮囑過蔡恕將這三名學生的名字、籍貫記錄下來寫進白沙院年鑑錄,不只是他們三人,整個格物科的學生一同打包記載清楚。

除了在各種神話傳説中神仙鬼怪可以御風而行之外,人們從來沒有辦法在天空中穩定安全的飛行,可想而知熱氣球所造成的效果是極為轟動的,再加新課進士的榮耀光環,不到半ri整個京師城中酒肆茶店中對熱氣球這一新鮮事物的討論熱cháo就與新科進士的話題相提並論。熱氣球在興國寺空長時間滯留,並且明顯保留了繼續往高裏升的餘量——實際就是連設計製造熱氣球的格物科學生也並不知道他們自己所製造出來的熱氣球到底能夠飛多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有多長,甚至他們從來就沒有ziyou放飛過熱氣球,這也就意味着他們更不知道熱氣球在一般情況下能夠飛多快。

在空中飛行或是滯留對於所有人都是極為興奮和嚮往的,但在這種興奮和嚮往的背後亦有着對天空的敬畏。如果王景範的父親還活着的話也許早就進行熱氣球ziyou放飛的嘗試了,但是王景範卻只能如同嬰兒學步一般,寧可多花錢多費時間也要保證熱氣球的安全xing——到了空中一切都不受控制,先前在ziyou放飛熱氣球的時候就有動物掉進冰冷的河中事故,一旦出了人命對於王景範和白沙院都是重大的打擊,興許一次就可以讓王景範的“大學夢想”化成影。

熱氣球所引起的轟動自然讓蔡恕喜出望外,這也就意味着王景範所提出的熱氣球尚未開始正式經營就有了很好的開頭。格物科的學生更是欣喜若狂,尤其是登熱氣球飛行的那三個學生,他們並非是熱氣球的升空第一人,在研製熱氣球的過程中進行的試飛次數難以計數,後期載人升空也有數十次之多,格物科學生幾乎人人都乘坐數次之多,甚至是地面纖繩的苦力都有幾個乘坐過熱氣球。

格物科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會被載入史冊,當他們三人從熱氣球籃筐中走下來的時候,周圍人羣對他們都投來敬意、豔羨的目光,這使得他們明白自己已經創出了大名氣。格物科所收的學生早期因為王景範的因素有不少“投機學生”後來這些人逐步退出,目前剩下的這十幾個學生絕大多數人都志不在科舉做官,他們就讀格物科多是出於興趣。今天在大相國寺放飛熱氣球一下將他們的聲名傳遍京師,讓這些學生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王景範覺得熱氣球成功的在京師獲得了巨大的聲名,一些相關計劃也要跟着推進——蔡恕所關心的以熱氣球盈利補充院經費;向樞密院推介熱氣球的戰爭用途;讓格物科的學生對熱氣球進一步的測試,包括ziyou放飛和製造運載能力更強大的熱氣球以嘗試其運輸方面的潛力…

之所以這麼急的推進各種計劃,也是全因王景範覺得自己不可能在京師留多長時間了——原本從蔡州回京述職進入館閣,按照慣例怎麼也要呆兩三年才有機會外放或是獲得其他實職,他也計劃好了在京師的時間要經營好白沙院,不過歐陽修讓他看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這樣一來固然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卻也將自己先前的計劃失去了存在的基礎,這也就着他在離開前早做安排免得手忙腳亂。

事件的推進程度遠在王景範的估計之,在東華門唱名後的第五天,朝廷詔令:“以三司使宋祁為端明殿學士、知鄭州,權御史中丞包拯為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因包拯在歐陽修之後便在家迴避任命,中省封駁兩次皇帝堅持己見依舊不同意,這一次副相韓琦親自前往包拯府邸,説服了包拯就任。

除了宋祁和包拯的任命之外,隨後也傳來了朝廷批准歐陽修免除知開封府事,卻不同意其出知洪州,而是任命他為給事中,同提舉在京諸司庫務。這項關於歐陽修的任命對於所有人而言並不意外,歐陽修請辭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只是他的名望太高,若是驟然放他赴外任會引來中外議論,朝廷不願意擔當這樣“不容人”的罵名,便按了個給事中提舉在京諸司庫務的閒職。

大宋帝國沿襲前唐體例亦有三省六部,給事中真正的叫法便是“門下省給事中”專門審讀奏案、駁正違失,不過大宋的權力中心都集中在中省,門下省的功能早就被中省侵蝕乾淨已是名存實亡,給事中無非是文臣遷轉寄祿官階。

對歐陽修的任命一下,王景範也就明白下一個就要輪到自己了,這場三司亂局中出頭的人都有人事變動,就剩下自己一個尚未處理。到了這一步他也知道自己的去向其實已經被安排好了,只不過中省被自己一子打得有些突然,多少讓中省重新審視這個年輕的有些過分的翰林侍讀。

最為重要的是王景範是韓絳的侄女婿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泥人,就算把王景範趕出京師也要與韓絳磋商後才能最終決定,若是將韓絳惹了也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這一屆科考已故刑部員外郎、知制誥韓綜的兒子韓宗道考中進士,韓氏一門自韓億以下至此已是一門六進士,也許論淵源比不同為河北豪族的韓琦家族,但進士就是家族興盛的保證,一門六進士這等興盛家族似乎在大宋帝國政治版圖的各方豪強中還是頭一家。

不過在歐陽修辭去知開封府事的第二天緊隨而來的一項任命,讓原本就不是很好處理的王景範更加難以對付——翰林學士韓絳除御史中丞!韓絳一下接替了包拯的空位成為下一位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之有御史大夫,但御史大夫乃是檢校官所帶憲銜且實不除人,是以御史中丞便是御史台的實際長官,且必須是皇帝親擢。

皇帝對韓絳的突然任命固然有些讓人摸不着頭緒,不過韓絳的官聲一向不錯,履歷中言官部分亦是異常出彩,包括龐籍、李仲昌等人都倒在他的筆下。更為重要的是前年皇帝在茅山祈禱子嗣,韓絳草寫祝詞之時規勸皇帝減少宮人,並且冒險將後宮劉氏與請謁者通jiān告訴了皇帝,皇帝按照他的建議將所有不謹慎者全部逐出宮中。

韓絳的仕途資歷是足夠的,但被任命為御史中丞還是頗為出人意料。對於韓絳的這一任命王景範先前也只是靠推測,畢竟他手中的《全宋詞》人物履歷非常簡略,諸如包拯等赫赫有名之人都尚且如此,更何況韓絳?《全宋詞》中可是未曾收錄韓絳詞作,倒是王景範的老丈人韓縝的一首《鳳蕭?鎖離愁》被收入其中,韓絳憑着韓縝的兄弟關係又是當過宰相的經歷才被略微提了幾句。

任誰不敢相信王景範敢直面歐陽修,更是一竿子捅了中。只有他自己明白大宋帝國的變局已經開始初崢嶸,王安石都已經出現在京師了,只要耐心等幾年那位現在只有十一歲的孩子登基稱帝,現下中的大佬們就只能接受謝幕的結局。

年的時間對別人而言實在是太過漫長,但對於王景範來説卻正適合積累自己的政績和聲望——他現在只有二十歲,韓絳對他都有一分顧忌就在於這樣有才能和手腕的人,只需要時間便可以達到常人難以想象的地位——當過宰相的狀元不算多,但也絕對不算少,就韓絳自己心中略微估算也有兩成之多,更要命的是狀元升官一般都很快,呂蒙正、蘇易簡這樣的“妖孽”連帶丁憂、貶官到三品翰林學士也只用了六年,而他韓絳自己也是進士出身卻用了十六年,這真是讓人有些絕望的差距。韓絳沒見過呂蒙正和蘇易簡,但自己的侄女婿所體現出來令人心悸的政治,在他眼中已然與前兩人無甚區別了。

韓絳在看完王景範寫的賀信之後竟然有些失神,他升任御史中丞作為侄女婿的王景範自然要道賀的,不過他正“養病”也不可能親自去道賀,只得寫了封賀信讓夫人轉。三伯在韓慕雪的心中一直是頗有威嚴的,什麼時候都是從容不迫,看到三伯這幅摸樣還以為夫君在信中寫了什麼不恰當的話惹怒了三伯,便小心問道:“三伯可有何不適?”韓絳輕輕搖搖頭將手中的信筏折起輕輕放在桌案意味深長的笑着説道:“十九娘可是有個厲害的夫君,廟算無遺策端是厲害…”韓慕雪還以為説錯了話有些無所適從,韓絳見此擺擺手説道:“見覆所謀異於常人,然見識深遠亦是三伯也不及,他ri九娘郡夫人亦是可期!”

“啊?”韓慕雪聽後頗為驚訝,出身官宦世家自然對“郡夫人”這一朝廷對大臣母名號並不陌生,韓絳為翰林學士三伯母的外命名號便是“郡君”

“郡夫人”只有執政官以的母才可以得到的命婦名號。三伯説自己郡夫人豈不是説夫君能為執政?

這也難怪韓慕雪會到驚訝了,早先王景範拜訪韓絳兩人不歡而散歸家途中就曾私下説過包拯必為“包省主”而三伯韓絳多半是要成為御史中丞。想想這些天所發生的事情,幾乎朝廷的每一項任命都被王景範所料中,若是別人説這話韓慕雪也就當為笑談,此話從三伯口中出那分量自然是不同。

韓絳知道自己的話有些嚇到侄女,那張從來不拘言笑的臉出一絲笑容寬的説道:“十九娘莫要聲張了,讓你夫君好好在家養病,他的事情三伯自會照看…”此時就是韓絳自己也在心中暗自思量,“難道見覆敢駁斥歐陽永叔得罪中門下,就如此算定某家會成御史中丞麼?!”御史中丞這個位子雖不比三司使這等入執政捷徑相比,官品亦不過是正四品,但這個職位只有皇帝皇帝親擢才行,任你手眼通天畢竟不是皇帝獨自裏面的蛔蟲,不到最後聖旨頒出誰能知曉花落誰家?正因為這一職位的特殊才更顯清貴,與其他職位一般御史中丞也有諸多別名,最能彰顯其權位的莫過於“獨坐”——紫宸殿、垂拱殿常朝,殿門內西廡唯有御史中丞才有椅一隻,那便是御史中丞的“專座”餘者就是站着的份了。

故事:“御史中丞”正名“御事中丞”有着諸如“中丞”、“台丞”、“中司”、“司憲”、“台主”等等十餘個別名,估計這個職位的別名之多可能冠絕宋代官職系統的其他官職,就是《石林燕語》中就有五六個別名。

“三司使”的別名與御史中丞相比就差遠了,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兩個別稱“計相”和“省主”早先有些關於葉清臣的中曾有“總計”之稱,不過這哥們與執政不對頭,擔任的官職的時候平白被人壓了兩級成了“權三司使”不知道這算不算三司使的別稱。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