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8弟弟送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青陽正在練槍,洛小榮站在一旁空手學青陽的樣子比劃着。青舒在另一側,手拿青陽平裏練習用的弓箭,正在瞄準六十米開外的一個木頭墩子。
周伯彥沒有出聲,只是站在那裏,視線掃過青陽和洛小榮,最後落到背對他的青舒身上。
頭上沒有任何飾物,頭髮只簡單的編了一條大辮子垂在身後。身上的青練功衣,上身的裙裾及膝,在晨風中漾起波紋。練功衣的束帶將她纖細的
肢展
無疑,雖然她正在彎弓搭箭,從背面看,仍給人一種惹人憐惜的柔弱之
。
或許是周伯彥的目光太專注,或許是青舒太,她回頭,對上週伯彥落在她身上的視線,愣了一下,馬上又轉過身去。不過,無論如何,當知道有人不錯眼地盯着自己時,總
覺不自在,怎麼站怎麼不對,連手裏的弓箭都變得不稱手。青舒微惱,不練了,將弓箭放到一邊,準備離開。
青陽不明所以,停下舞槍的動作,“姐姐,還沒到時間,不舒服嗎?”
“嗯,姐姐先回去了。”青舒説着,白了周伯彥一眼。
周伯彥似乎心情不錯,眼中帶笑,“哪裏不舒服?要不要叫大夫?”青舒掐站定,“我看你傷的太輕,要不然也不能跑出來到處閒逛,外加管閒事。既然死不了,趕緊該上哪兒上哪兒去,別在本姑娘眼皮子底下晃悠,本姑娘看着礙眼。”周伯彥不惱,但,他一下走的太多,帶着傷的身子很容易疲累,臉
很不好,聲音比剛才更低了些,“還是老樣子,説話總是那麼衝。”顧石頭終於沉默不下去,“公子,您沒事吧!小的這就扶您回去。”説着話,從旁邊扶住周伯彥。
不等周伯彥説什麼,青舒那邊接過了話去,“別管他,他能耐着呢!別説口打出一個窟窿,就有打出兩個窟窿、三個窟窿來,他都能跟常人似的到處走,順便指揮別人做事。放心,死不了,由他折騰去,疼也是疼他身上,沒我們什麼事兒。”準備上前關心周伯彥的青陽愣住了。
顧石頭瞪大了眼睛,“你,你,你…”小娟往前一站,擋在青舒身前,對着顧石頭瞪眼睛,“你什麼你,不許對小姐無禮。”周伯彥對着青陽一招手,“過來,扶哥哥回去。”青陽這才上前,一臉擔憂地抬臉問,“哥哥疼不疼?”
“自己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疼死活該,不要管他。”青舒沒好氣地説道。
周伯彥意味不明地看了青舒一眼,由青陽和顧石頭一左一右地扶着,轉過身,一邊慢慢走,一邊説道,“口是心非,關心人的話都要説的那麼衝,一點都不討喜。”顧石頭猛點頭,表示贊同他家公子的話。青陽咧嘴笑,還回頭看了姐姐一眼。
而青舒,決定不跟傷患一般見識,對呆住的洛小榮招了招手,“走,和姐姐吃飯去,不理他們。”周大夫一早來給周伯彥換藥,卻發現周伯彥這個病號不見了,於是在房中坐等。等到被送回的周伯彥,注意到周伯彥的臉,周大夫一邊為他檢查傷口,順便換藥幷包扎傷口,一邊對亂走的他好一頓數落。離開時,還三令五申只讓他在屋中或院中走上一走,絕不允許再邁出院門一步。
等到耳清淨了,周伯彥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把青陽叫到身邊説悄悄話,兩個人嘀嘀咕咕半天,不知道説的什麼事。
吃過早飯,青陽對青舒説想上街逛集市,因為他聽人説最近鎮子上來了耍把式的,很好看。他要帶了洛小榮一起看。
青舒答應了,卻也待了很多注意事項,並迅速安排了隨行人員出來。洛府丫鬟一個、護衞一個,自己府上的小娟一個,丁家寶一個及其他三個壯丁。
出門哪能沒有銀子,青舒在青陽和洛小榮的荷包裏了碎銀和一些銅板,讓小娟帶了一吊錢,
給丁家寶十兩銀子。然後青舒親自送他們出門去。沒想到,周伯彥的兩個護衞等在外邊,説是周伯彥派他們出來保護兩位小少爺的。
青舒沒有拒絕,看他們走遠,這才返回內院去。她前腳進屋,蘇媽媽後腳就趕了過來。
蘇媽媽一臉喜地進門,笑的都合不攏嘴,“見過小姐。”青舒挑了挑眉,“高興成這樣,這是遇到什麼好事了嗎?”蘇媽媽越發的高興,“小姐,真讓您説着了,老奴是遇到喜事了,大喜事,呵呵…元河的婚事,有眉目了。”青舒眼一亮,“真的,是哪家的姑娘?”
“小姐見過的,就是阿琴姑娘,模樣好,能幹,子直,沒壞心。哎呦,昨晚老奴得了準信兒,高興的一晚上翻來覆去的睡不着覺。”蘇媽媽説着,自顧自在樂了起來,樂了一會兒馬上又回過神來,悄聲説,“元河自己看上的,讓老奴趕緊遣了媒婆去提親呢!”青舒跟着笑,“喜事,大喜事。蘇媽媽,還等什麼,趕緊請程娘子。”蘇媽媽高興壞了,“對,對,請程娘子,這就去請。”説話間,走路帶飄的出去了。
小魚捂嘴笑,“蘇媽媽高興的走路都快腳不沾地了。”青舒看了小魚一眼,“我家小魚也是大姑娘了,也不知道是哪個有福的會娶走我家小魚。”小魚臉一紅,羞澀地跺了一下腳,出去了。
青舒壞笑着看向鈴蘭,鈴蘭意識到不好,紅着小臉也跑出去了。
青舒覺得無趣,這還沒逗呢,人就害羞的跑了。
再説程娘子,一聽古府有請,馬上放下手邊的事情過來了。不過半個時辰,她出了古府,立刻讓程牙人趕車,夫兩個去了小古家村。
阿琴姑娘,即陳琴正在菜園子裏摘四季豆,聽到動靜,她從菜園子裏出來,看到停在門前的馬車及站在籬笆門外的婦人,走上前,“這位嫂子是要問路,還是喝水?”程娘子打量幾眼,笑問:“是阿琴姑娘嗎?”阿琴疑惑,“是,這位嫂子認識我?”程娘子搖頭,“阿琴姑娘,你爹孃可在家?”阿琴答,“不在,我爹在地裏,我娘去了舅舅家。這位嫂子若有事找我爹孃,我可以去叫他們回來。”程娘子笑道,“好,姑娘快去快回,我們就在外邊等着。”阿琴答應一聲,先是請程娘子進院子坐,還請了鄰居的大嬸幫忙陪客,自己去叫人。
不多時,阿琴的娘回來了,程娘子便説明來意。阿琴的娘聽了,把旁邊伸長耳朵聽的婦人派出去請自己的大哥大嫂,即古大樹夫。
不多時,阿琴的爹孃、古大樹及陳氏都到了。不明所以的阿琴被鄰家大嬸拉走了。不過半個時辰,陳家人一臉喜
地送走程娘子這個媒人。
下午,程娘子到古府回話。陳家應下議親的事,而且沒有提什麼特殊要求,只説一切按規矩來。這個規矩是指婚嫁所涉及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
納采,即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若女方家同意議婚,則男方家正式向女方家求婚。正式求婚時須攜活雁為禮,使人納其採擇之意。
現在才進行第一項納采,女方家已經同意議婚,接下來只等男方家帶活雁過去求婚了。當然,活雁不是誰都能打到的,除了富貴人家必須用活雁,多很地方、很多人都以其他活物來代替,平民百姓一般有能力的拿兔子、鵝、魚等代替,沒能力的直接略過不提,一切從簡。
蘇媽媽高興地和程娘子討論着求婚所要準備的禮品之時,青舒不聲不響地起身出去了。青舒説過要讓古元河風風光光地娶娘子的,她自然要努力做到最好。她來到前頭,示意小魚去叫人。
不多時,護衞長跟着小魚過來了,後頭還跟着顧石頭。
對顧石頭的不請自來青舒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只是對着護衞長鄭重地行了一個女子禮,“小女子有一事相求,不知大人能不能答應?”護衞長後退兩步,回禮,“古小姐有事儘管吩咐。”顧石頭拉長了耳朵聽。
青舒直言,“聽説大人練就了百步穿楊之術,恕小女子冒昧,懇請大人抓一隻活雁回來。”護衞長納悶,“古小姐要活雁何用?”顧石頭卻一臉動地
了進來,“小姐想要活雁,簡單,等公子的傷好了,自會親自打來送與小姐。”他覺得不可思議,古小姐這是明顯在提醒他家公子趕緊上門提親不是,太好了。
青舒了
嘴角,不理他,對護衞長解釋説,“管家之子近
正在議婚,需要活雁作禮。不知大人能不能成全?”顧石頭聽了,這才明白是自己
錯了,立馬蔫兒了。
護衞長沒有任何遲疑地答應下,回去後報告給周伯彥聽,並請示周伯彥他該何時去。
周伯彥不假思索地發話了,讓護衞長帶上兩個人,明就去打兩隻活雁回來。青舒要的一隻,他要給兩隻,很是重視。納采用的活雁,是不能殺的,女方接了,也是要放生的。
下午古元河關了鋪子回來,進門便聽大家不時向他道喜,他很不好意思,急忙躲開了。
青陽和洛小榮看過雜耍,逛過幾家店面,便去了自家鋪子裏玩耍,直到關了鋪子,才和古元河一道兒回來的。倆個人帶着買的一些小玩意兒跑去找青舒,一一拿給青舒看。最後的時候,青陽讓洛小榮留在外間,自己拉了青舒進裏間,並一臉神秘地拿出自己的青錦帕,打開,將一樣鵝黃
的東西放進青舒手裏,“姐姐,給你的。”青舒一臉驚訝地看手中之物,原來是兩條鵝黃
的漂亮髮帶,用手摩挲了一下,質地柔軟且看不出用是什麼料子做成的。既不像錦,也不像綢子、緞子。她挑眉,“這是…”青陽一下抱住青舒的胳膊,小小聲説,“姐姐丟了一條喜歡的髮帶,一直沒有找到。這個,這個,送姐姐。”青舒看不出它的料子,自然不知道它價值幾何,只是想着這是弟弟送的呢,高興的不得了,捧住青陽的小臉左右各親了一口。
青陽不好意思地笑,把身上的荷包出來,“姐姐,小陽用掉了八十七個銅板。”青舒推回去給他,“這是姐姐給小陽的零花錢,小陽要自己保管。若是花沒了,再找姐姐要。”青陽拒絕,“我不要零花錢,我什麼也不缺,姐姐都有給買。”青舒聽了,笑眯了眼,“拿着。小陽也是當哥哥的人也,身上有了零花錢,可以給小榮弟弟準備生辰禮物了。”青陽想到今
請洛小榮吃東西時洛小榮高興的樣子,同樣笑眯了眼,“嗯,給小榮弟弟買生辰禮物。”他收好荷包,從青舒這邊出來,跑去了周伯彥那邊,而洛小榮留在青舒跟前吃東西。
周伯彥沒有睡,正靠在牀頭坐着,讓顧石頭翻書給他看。見到青陽進門,他讓顧石頭出去,然後問道,“集市上好玩兒嗎?”青陽點頭,“嗯,雜耍的大叔很厲害,嘴裏會噴火。”然後左右瞅了瞅,確定屋裏沒人,捱到周伯彥耳邊迅速説道:“姐姐很喜歡。”周伯彥微笑,“小陽送的,她一定喜歡。”兩個人説着只有他們自己才懂的話。
第二一早,護衞長帶走了兩個手下,打活雁去了。
青舒高興,將昨新得的髮帶用上,讓小魚梳了俏皮的髮髻出來,並一臉驕傲地告訴身邊人,這是弟弟送的。
青舒到前院的時候,古強見了青舒頭上的髮帶愣了一下,忙轉過身去掩飾一些情緒。青舒也沒注意。
晚上的時候,蘇媽媽笑着告訴古強,説少爺上街玩兒時買了髮帶送小姐,小姐高興的都合不攏嘴,姐弟親厚等等的説了半天。
古強面古怪地沒吱聲,他雖然不懂女子的飾物,可小姐今
頭上用的髮帶他確信不是尋常之物,哪是少爺上個街便能買到的,不用想都知道是誰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