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63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忽然見幾騎馬飛馳而來,張無忌望去,見下馬者是李善長和胡惟庸,正向山門走來。

張無忌不知道他們又追來幹什麼?他真想在家鄉安靜地住幾天。

郭山甫猜測他們是來勸進的,擁戴他當皇帝。

張無忌卻無可如何地嘆了口氣。

他非但沒顯得怎麼高興,反倒是一副心事重重的神態。

第337章、吳王遺妃李善長説:“張士誠真不識抬舉,好言相勸,他卻出口傷人,罵不絕口,給飯也不吃。我怕他尋短見,讓士兵把他褲帶都搜走了,他用扯碎的衣服擰成繩,還是上吊死了。”張無忌説:“死就死了吧,這才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啊。下面,稱得上對手的已經沒有了,可以計議北伐,打到大都去了。”李善長這才説到正題,道:“百官讓我來,是勸殿下於北伐前稱帝登極,順應人心。”胡惟庸説:“大家都是這個意思,已在分頭準備,希望殿下莫傷大眾之心。”

“你們比我都急。”張無忌笑笑,説:“等我回去再議吧。”

“不能再等了,連韓林兒都已經在中原稱帝了,而且也是號稱明王!”李善長説道。

“什麼?他竟然公然稱王?而且還稱明王?他想做什麼?”張無忌心想當年這小子不過是明教一個小分舵主,自己還從陳友諒手中救了他,沒想到他竟然大逆不道的要稱王稱帝了,看來權力真讓人失啊!

李善長等人注意到張無忌臉極不好看,張無忌拿着茶杯,隨手一擲,那茶杯“當”的一聲,當場碎成粉末。

“回金陵!”張無忌説了一句。

胡惟庸這個時候上來,道:“殿下,攻打張士誠的時候,他皇宮當中有三位皇后連同上百的妃子都要自殺,卻被徐達全部救下,你看如何處理?”

“難不成她們想跟着張士誠一起死?”張無忌恨恨的道:“我就看不出這個張士誠有什麼好的!把她們都給我關起來,改天我空去見見她們,如果她們見了本王之後,還是認為張士誠比我張無忌好,那就隨她們去!”

“是,殿下!”胡惟庸知道張無忌氣在當頭上,所以不敢多説。

張無忌在返回金陵的路上,在他的龍艦之上召集了一次文武重臣的軍事會議,這一次會議拉開了最後推翻元朝統治的戰爭序幕。

面對文武臣僚,張無忌發出北伐的動員令:“我們平定了徐壽輝、張士誠兩大勁敵後,東南面的方國珍已不足畏了。現在,我們的主要敵人元朝已腐爛透頂,稍加打擊,便會完結。”停了一下,張無忌分析局勢,認為近年來龍鳳皇帝的紅巾軍雖然力量削弱了,但這幾年的征戰已把元朝勢力切割成南北兩半,漕運受阻,南方糧食無法北運,連大都都鬧糧荒,已無實力。第二,當今元朝皇帝荒無恥,又與太子派、丞相集團明爭暗鬥,互相傾軋,人心渙散。他略計算了一下,元朝宮廷所能直接控制的地盤只有河北、河南、山東、陝西而已。第三,在對付紛起四方的起義過程中,元朝各大將只顧擴充自己力量,中央已無法統一調動,容易各個擊破。第四,元朝輕視漢人、南人,讓蒙古人、目人高人一等,一村人一把菜刀,蒙古里長對新娘有初夜權……這已經深深地傷害了人民的心,人心向背,這是元朝註定滅亡的本所在。

李善長説:“殿下所説,切中要害。”常遇擁護北伐,説道:“我們現在兵多將廣,所佔之處讓百姓休養生息,深得民心,現在正是元朝上下喪膽之時,我們可乘勝長驅北進,直取大都。”張無忌告誡部下説道:“雖然我們已經今非昔比,但是絕對不可以驕兵之態北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直搗元都,不是不可以,但難度大。元朝經營大都已近百年,城池堅固,守備森嚴,如果懸師深入,不能及時破城,時間一久,糧餉一旦接濟不上,敵人援兵從四面八方而至,那就很危險了。這次圍攻蘇州就看出我們攻城其實是不足的……而且蒙古人一旦頑強起來,也是非常可怕的,要不然當年也不會以區區幾萬之眾,橫掃整個歐亞大陸……”

“歐亞大陸!?”劉基等人都莫名其妙起來。

張無忌想起這個時候的人還沒有歐洲、亞洲的概念,不由解析的説道:“就是橫掃中原、西域和天竺,遠達羅剎國和大食那邊……”

“嗯,的確如此,蒙古人建立的帝國疆域之大,是歷朝歷代都不能比擬的!”劉基説道:“而且殿下分析高瞻遠矚,我建議可先取山東,後攻河南,翦其羽翼,使大都成為一座孤城,那就可以甕中捉鱉了。”張無忌説:“正合我意。兵法説,廟算者勝,得算多也。”李善長説:“殿下説的是。”張無忌當然也不想傾全力北上,還要兼顧福建、兩廣等地。他隨即呼叫徐達、常遇

二將起立。

張無忌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為徵虜副將軍,率二十五萬甲士,由淮入河,北取中原,以攻佔大都為終極。馮國勝、藍玉、傅友德隨徵。

二將洪亮答道:“得令。”張無忌又叫:“胡廷瑞、何文輝!”

“末將在。”胡廷瑞站起來。

張無忌命令胡廷瑞為徵南將軍,何文輝為副將軍,命他二人率安吉、寧國、南昌駐軍,還有袁州、贛州、滁陽、和州等衞軍由江西向福建進軍,並令湖廣參政戴德隨徵。

胡廷瑞、何文輝大聲喊:“遵令。”張無忌又叫湖廣平章楊、左丞周德興聽令。

二人起立:“到。”張無忌命他們帶湖廣和武昌各部南下徵廣西,剋出征。

二人也道了“遵命”。

張無忌環顧左右,命其餘各地守將暫不動,守土盡責。他再三申明,我們是奉天命弔民伐罪,平禍亂、安民生是我等歷來所遵循,所以必在得人。他説眾將當中,徐達識大體,從來讓他放心,攻無不克。常遇不愁不能打仗,是他的趙子龍,不過有輕敵的病,切記。

常遇説:“我原來有兩個病,一殺降卒,二輕敵,現在改了一個了。”眾人都樂了。

張無忌視北伐一路二十五萬眾為英,他放心的是馮國勝、藍玉、傅友德已都能各擋一面,徐達可專主中軍運籌帷幄。

徐達等人起立:“謹遵教誨。”張無忌上溯前史,慨良深,十年之前,中原之內,有三個皇帝兩個王,豪強四起、羣雄割據,天下不能總這樣亂下去,百姓不能總在戰亂中痛苦地活着,總有一天,天下歸一,這一天終於快到了,他鼓勵大家共勉。

李善長帶頭起立,高呼:“大家共勉!”眾人複誦:“大家共勉!”聲音豪邁有力。

張無忌決定在返回金陵之後,就在應天北門七里山設壇為祭,他要親自送徐將軍大軍北上。

吩咐了一切,張無忌回到自已的房間,翻來覆去的怎麼都睡不着,他又坐了起來。

張無忌顯然有點焦灼,手裏拿着一本書,卻看不下去,不得不站起來走動。

門外人影一閃,張無忌叫:“胡惟庸。”胡惟庸進來,低聲説:“殿下,你叫我?”張無忌説:“你進來,陪我坐會兒,或者下盤棋。”胡惟庸説:“微臣可不跟殿下下棋,微臣輸不起。”張無忌説:“是呀,這和人生一樣,輸不起呀,不好會一着不慎,滿盤皆輸。”胡惟庸説:“沒事我下去了。有事叫人喊我。”

“好啊,你成氣候了是不是?”張無忌説,“你學會躲清淨了?”

“哪敢啊!”胡惟庸説,“吳王那些妃子麻煩得很,一個個想着自殺跟隨張士誠去,為了不讓她們自尋短見,這些子我可是費勁了腦筋,就怕誤了大事!”張無忌皺起了眉頭:“又是這一羣女人的事情,豈有其理!”張無忌哼了一聲,臉上的怒容瞬間消失了,他對胡惟庸説:“她們當中有為首的王妃嗎?”

“有啊,為首的王妃有三個,其中又以那個劉氏為首!”胡惟庸説道。

“你去把那個劉氏帶來見我!”張無忌命令的説道。

胡惟庸沒想到張無忌半夜三更要見劉氏,也不敢違拗,便去把劉氏給帶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