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3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北宋積貧積弱,王安石變法只是只進行了一部分,那一部分只改變了北宋貧困的局面,‘積弱’那一塊兒卻還沒有涉及。

魏拾遺也不記得王安石變法裏的‘法’具體有哪些,是不是隻有對財政上的改革,而沒有對軍隊上的改革,但是他知道,如果只改革財政,放任軍隊,北宋覆滅的結局仍舊不會改變。

北宋的軍隊太多,軍隊裏的體制有很大的問題。北宋預防武人造.反的體制就已經抑制了軍隊變得強大,軍隊的建立不是以進攻,而是以防禦建立的,這樣的體制,怎麼能發揮出軍隊本來的力量。

北宋變得富有了,人民變得富有了,絕對不能改變軍隊弱小的局面,説不定還會引來更多的敵人。北宋現在看起來安樂祥和,很大的原因是北宋向西夏,遼國繳納歲幣的原因,北宋富有了,那些國家會更加肆無忌憚,得寸進尺的索要財物。

似乎在變法期間,年輕氣盛的也曾宋神宗任用名將收復失地,並駐軍於此,那一次是否成功魏拾遺不記得了,他記得是北宋和西夏開戰,但現實卻狠狠的打了宋神宗的臉。

所以,想要從本上杜絕北宋滅亡,那麼就只能從本上,體制上進行改革。

想到這裏,魏拾遺忍不住站起來想去搖着皇帝的腦袋讓他改革,但下一刻他就忍住了。宋神.宗會讓王安石改革,也會支持王安石改革,這是歷史的進程,無法避免。

魏拾遺早就發現了,這裏雖然是平行世界,但是大多還是和他原來的那個歷史一樣,唯一不一樣的是,在這裏改變了歷史,他原有世界的歷史不會有任何影響。

所以,他需要關注的就是竭力幫助王安石變法成功,當然,他只是一個平民,平民不可能影響政治,可是他現在能接觸到王安石,那麼他就會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忙。

還有就是,他覺得王安石變法裏面肯定也包含了軍事上的改革,只是由於一些原因沒能實施。魏拾遺沒在朝廷當官,他也清楚自己的腦子不比那些在朝廷裏打滾的人聰明,甚至腦袋也沒他們轉得快,所以他想改變軍事也無能為力。

如果他和王安石接觸,知道了改革內容,發現沒有關於軍事的,或許他也能提提意見,這樣一來改革的內容就沒有了缺陷,接下來需要注意的就只有讓改革成功了。

改革期間遇到的問題,他們極力解決,改革中有人反對,他們就拿出不讓他們反對的東西。要是這樣,那些人應該就沒有反對的理由,宋神宗也沒有打退堂鼓的理由。

現在想起來,宋神宗之所以年紀輕輕的就去世,王安石之所以在變革失敗,被貶之後也跟着去世,似乎就是因為變革失敗,抑鬱而亡。

所以,從本上來説,想要北宋不滅亡,就得要改革成功,神宗不死。

不過想要接近王老先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周府大堂,俊美冷冽的少年坐在凳子上,手裏拿着書,垂着眸靜靜看着,間或端起旁邊的茶杯抿上一口,大堂裏很是安靜。就在這時,外面傳來輕巧的腳步聲。

周浦是習武之人,走路沒有多少聲音。但聽在周贇的耳朵裏,那聲音卻是不小。

“虞候。”周浦進來向周贇行了個禮,他的表情有些奇怪。

周贇輕輕抬眼,道:“什麼事?”想了想,周浦道:“虞候,魏小哥來了,説有事和你商量。”

“魏拾遺?”周贇微不可查的愣了一下,隨即他遮住了臉上的表情,問道:“他説了找我什麼事嗎?”周浦搖頭,説不知道。正是因為魏拾遺不説他為什麼來找周贇,所以他才覺得奇怪。

周贇放下茶杯,對周浦點頭,説:“帶他進來。”

“是。”周浦應下,就轉身出去了。周浦走後,周贇把手裏的書也放下了,心裏忍不住想到魏拾遺為什麼會來找他。魏拾遺來過周府兩次,但是每一次都是他去找魏拾遺來的,之前他倒是主動過一次,但那次是為了報恩道謝。

那這一次呢?

周贇忍不住思索道,他對魏拾遺的觀還是不錯的,他有能力,格也不錯,做事也認真。最重要的是——他不怕他。

周贇是一個孤兒,自幼被王府撿回去收養,後來老爺少爺相繼當了皇帝,他的地位也水漲船高,這就使得周圍的人不敢和他走進,不敢和他説話。

其實他的格也自幼不是這樣的,但是這樣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身份地位,都註定了讓其他人不能把他當朋友,不能和其他人平常相處。

久而久之,他也就習慣了少言寡語,冷漠待人。

可魏拾遺卻有些不同,周贇記得魏拾遺見到他的所有反應。

第一次見面,是他救了落水的魏拾遺,兩人沒有任何談,他只以為他是一個沒有膽氣,跳河自殺的人。

第二次見面,魏拾遺看見他,那一雙黑的眼睛裏只有驚訝而沒有害怕,周贇記得那時他對魏拾遺很冷淡,那個少年也只到尷尬,也沒有害怕,然後他知道少年並不是自殺,而不是一不小心落河。

第三次見面,魏拾遺的眼中仍舊沒有害怕,只有他錯了一個稱呼而導致的尷尬,他還是對他很冷淡,但那個少年卻自己主動找話題聊天説話,然後周贇覺得那個少年還健談。

第四次見面,那一次見面破滅了他對少年的特有印象,那個少年侃侃而談起現在大宋的形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