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懸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130章懸疑“公子,公子…”眾人連喚幾聲,楊悦才回過神來。她沉思的時間有點長。

看了一下裴炎等人,這些人可以説是這個時代的英。然而他們為什麼沒有五四時代英們的痛苦?

“愛情不能自由”幾乎鬱悶了五四時代所有的英、才子。

能離婚的,離婚另娶。如徐志摩、如孫中山;不離的直接棄另找“愛人”如魯迅;不能離也未能另找的,也是萬分痛苦。如胡適、梁啓超。

這個時代的男人為何沒有這種痛苦?

楊悦略一思索,不由又啞然失笑。五四時代的英了接受了西方“一夫一”的文明觀點。然而自己的“一”又是在父母之命下的“一”不是自己“自由變愛”的愛侶,因而才會到痛苦。

而這個時代卻還是“一夫多”制。本沒有“一夫一”才是文明的概念。他們完全可以一面因為政治聯姻,一面再找一個“如夫人”以譴懷。所以才會沒有痛,也覺不到沒有情的苦。

這還真是男人的天堂時代啊。楊悦不由笑了起來。如果自己是個男子,來到這個時代大概便不會到沒有自由戀愛的“悲痛”了吧。

楊悦不由看了一眼喬知之,心下更加了幾分敬佩。這種純情男子大家太少見了。還有豫之…想到豫之,楊悦心下大痛。

“公子,要不這篇報導,等到豫之的案子落定之後再發?”蘇味道見楊悦一直走神,試探着問道。

楊悦抬頭看了看他,想了想説道:“味道的報道照發。還是那句話,我們的報導要站在旁觀者角度,兼容幷蓄,各種論調都要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會寫一篇文章一齊發上去。”

“好”見楊悦果然秉公處理此事兒,眾人紛紛點頭。大家對楊悦的論調原本已有幾分贊同,見她如此處置,都暗暗佩服。

“不過,豫之到底如何殺的人?你們誰知道?”楊悦想起楊豫之一向愛玩兒,殺人的本事不大。那個郭孝慎聽説是個武將世家出身,身手應該不弱才對。

眾人紛紛搖頭,具體情況如何都不是十分清楚。

“聽萬年縣縣尉説,有人看到豫之在樂遊原與郭孝慎以及武照三人在一起,不知怎麼起了衝突。豫之拔劍刺死了郭孝慎。後來,豫之又強行去搶武照,武照不從跳水自殺了。”蘇味道説道。在楊悦的指點下,天下書詩報刊編輯部的人,已有了“記者”氣質。知道“採訪”是什麼。打聽消息到也是好手。

“強搶?武照不從?”楊悦搖了搖頭,顯然這個縣尉加了自己的想象“豫之痴情於武照,怎會褻瀆於她。平二人在一起,豫之一向對她禮敬順從,不可能產生念,這個我能打包票。”蘇味道也點了點頭,説道:“嗯,我也如此認為。因而在報導中沒有像縣尉説的那樣寫。”其實蘇味道已經説的很委婉了,那個縣尉直接説的是楊豫之殺了郭孝慎之後,想非禮武照,武照不從,才跳水自盡…

蘇味道這樣説一是出於對楊豫之的“同門”之義,二是武二孃是長安公子的妹子。

如果楊悦知道只怕要氣得七竅生煙。好在她並不知道。

見楊豫之殺人過程如此簡單,楊悦十分詫異地問道:“豫之打架一向沒什麼本事,郭孝慎怎會如此不經打?目擊證人又是什麼人?”

“聽説是青龍寺的僧人。”蘇味道補充道“案發現場距離青龍寺不太遠。”

“青龍寺?”楊悦沉片刻,想不出所以然來,搖了搖頭自語道“豫之一直處於糊狀態,也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麼。”想了想又問道“照妹的屍首可曾打撈上來?我怎麼在武府沒有見到。”

“一直在打撈,卻沒有找到。或許飄到了外河也説不定。”

“外河?”

“曲水通向渭水,也許順飄到了渭水…”

“渭水?那豈不是有可能再也找不到?”楊悦心中一痛,武照死後,竟然連屍首都沒有。

“那郭孝慎在的什麼地方?”過了片刻,楊悦強壓悲緒問道。

“應該已經移到大理寺。”唐代中央司法部門有三個,一個是大理寺,一個是刑部,一個是御史台。三個機構分別執行審判、複核、監察功能。京師的一般犯罪和關押由長安縣或者萬年縣分片負責。大理寺審查和關押皇親國戚以及高級官員,斷獄後再報刑部審核。

“豫之拔劍刺他,那郭孝慎沒有武器?”楊悦又問道。

“應該有吧,不太清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