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黃帝問於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於其
泆離髒則
失、魂魄飛揚、志氣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
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歧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
;兩
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
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不至,長生久視。
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而不止。因哀悲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
而不行。盛怒者,
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而不收。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胭,
悴
夭死於冬。
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悴
夭死於
。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不
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
悴
夭死於秋。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悴
夭死於夏。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脊不可以俛仰屈伸,
悴
夭死於季夏。
恐懼而不解則傷,
傷則骨酸痿厥,
時自下。
是故五臟主藏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是故用針者,察觀病人之態,以知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傷,針不可以治之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不利,少氣,實則
喝,
盈,仰息。
腎藏,
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
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
譯文黃帝向岐伯問道:針刺的法則,必須先以病人的神氣為依據。因為血、脈、營、氣、,都是五臟所貯藏的。如果失常,離開了貯藏之髒,五臟的
氣就會失掉,出現魂魄飛揚、志意煩亂,本身失去思想,這是什麼原因呢?是自然的病態呢,還是人為的過失呢?為什麼説德氣能夠產生
、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希望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説:天之生我的是德,地之生我的是氣,天德地氣搏擊就生成了人。因此,演化成人體的原始物質叫做
,陰陽兩
結合而產生的生命運動叫做神,隨着神的往來活動而出現的知覺機能叫做魂,跟
氣一起出入而產生的運動機能叫做魄,可以支配外來事物的叫做心,心對外來事物有所記憶而留下的印象叫做意,意念積累而形成的認識叫做志,
據認識而研究事物的變化叫做思,由思考而產生遠的推想叫做慮,依靠思慮能抓住事物發展規律處理得當叫做智。
因此,明智之人的養生方法,必定順應四時寒暑氣候的變化,調和喜怒而安定起居,節制陰陽之偏而調諧剛柔,象這樣,才不至被虛賊風所侵襲,可以長生不老。
所以過度的驚恐思慮,會傷神氣,傷了神氣會使陰氣失而不能固攝。悲哀過度的,會使氣絕而喪命。喜樂過度的,會使氣散而不能收藏。憂愁過度的,會使神氣閉
而不能
暢。過分的惱怒,會使神志昏
,失去常態。恐懼過度的,會由於
神動盪而
氣不能收斂。
過度的驚恐思慮,會傷神氣,神傷就會恐懼自己控制不住,久則內耗傷,肌
消,皮
憔悴,顏
異常,必死於冬季。
過度的憂愁而得不到解除,就會傷意,意傷就會苦悶煩亂,四肢無力,不能舉動,皮憔悴,顏
枯槁,必死於
季。
過度悲哀影響到內臟,就會傷魂,魂傷會出現神紊亂,致使肝臟失去藏血功能,陰器收縮,筋脈拘攣,兩脅骨痛,
髮憔悴,顏
枯槁,必死於秋季。
過度的喜樂就會傷魄,魄傷就會神亂髮狂,對意識活動失去觀察能力,其人皮膚枯焦,髮憔悴,顏
異常,必死於夏季。
大怒不止會傷志,志傷則經常忘掉自己從前説過的話,脊不能俯仰屈伸,
髮憔悴,顏
異常,必死於季夏(即夏末之月的六月)。
過度的恐懼而解除不了,就會傷,
傷就會發生骨節酸楚和陽痿,常有遺
現象。因此,五臟是主藏
氣的,
氣不可被損傷,如傷就會使
氣失守而形成陰虛,陰虛就不能氣化,那樣人就不能生存了。所以使用針刺的人,首先要觀察病人的形態,從而瞭解他的
、神、魂、魄等
神活動的旺盛或衰亡,假若五臟的
氣都受到損傷,針刺就不能治療了。
肝是藏血的器官,魂又是依附於血的,肝氣虛就會恐懼,肝氣盛就會發怒。脾是藏營氣的器官,意又是依附於營氣的,脾氣虛就會使四肢活動不靈,五臟也不安和,脾氣過實就會發生腹脹、月經及大小便不利。心是藏脈氣的器官,神則依附於脈,心氣虛就會產生悲傷情緒,心氣太盛就會狂笑不止。肺是藏氣的器官,魄是依附於氣的,肺氣虛就會發生鼻
、呼
不利,氣短,肺氣太實就會發生大
、
滿甚至仰面而
。腎是藏
的器官;人的意志是依附於
氣的,腎氣虛就會四肢發冷,腎氣太盛就會有脹滿、五臟不安之狀。因此,五臟如患病,一定要審察其病形,瞭解元氣的虛實,從而謹慎加以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