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岐伯曰:主勝逆,客勝從,天之道也。
帝曰:其生病何如?
岐伯曰: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咳;主勝則脅痛,舌難以言。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少氣,發熱耳聾目暝,甚則胕腫血溢,瘡瘍咳
;主勝則心熱煩躁,甚則脅痛支滿。太陰司天,客勝則首面胕腫,呼
氣
;主勝則
腹滿,食已而瞀。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熛瘡瘍,嘔逆喉痹,頭痛嗌腫,耳聾血溢,內為瘛瘲;主勝則
滿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熱。陽明司天,清復內餘,則咳衄嗌
,心鬲中熱,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太陽司天,客勝則
中不利,出清涕,
寒則咳;主勝則喉嗌中鳴。厥陰在泉,客勝則大關節不利,內為痙強拘瘛,外為不便;主勝則筋骨繇並,
腹時痛。少陰在泉,客勝則
痛,尻股膝髀(月耑)(骨行)足病,瞀熱以酸,胕腫不能久立,溲便變;主勝則厥氣上行,心痛發熱,鬲中,眾痹皆作,發於胠脅,魄汗不藏,四逆而起。太陰在泉,客勝則足痿下重,便溲不時,濕客下焦,發而濡瀉,及為腫,隱曲之疾;主勝則寒氣逆滿,食飲不下,甚則為疝。少陽在泉,客勝則
腹痛而反惡寒,甚則下白溺白;主勝則熱反上行而客於心,心痛發熱,格中而嘔。少陰同候。陽明在泉,客勝則清氣動下,少腹堅滿而數便瀉;主勝則
重腹痛,少腹生寒,下為鶩溏,則寒厥於腸,上衝
中,甚則
,不能久立。太陽在泉,寒復內餘,則
尻痛,屈伸不利,股脛足膝中痛。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折之,不足補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適其寒温,同者逆之,異者從之。
帝曰:治寒以熱,治熱以寒,氣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從之,餘己知之矣。其於正味何如?
岐伯曰: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鹹。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其補以甘。金位之主,其瀉以辛,其補以酸。水位之主,其瀉以鹹,其補以苦。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少陰之客,以鹹補之,以甘瀉之,以鹹收之。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少陽之客,以鹹補之,以甘瀉之,以鹹軟之。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之。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鹹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開發腠理,致津
通氣也。
帝曰:善。願聞陰陽之三也何謂?
岐伯曰:氣有多少,異用也。
帝曰:陽明何謂也?
岐伯曰:兩陽合明也。
帝曰:厥陰何也?
岐伯曰:兩陰盡也。
帝曰: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願聞約奈何?
岐伯曰: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補上治上制以緩,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緩則氣味薄,適其至所,此之謂也。病所遠而中道氣味之者,食而過之,無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氣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遠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少則二之。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温涼,反從其病也。
帝曰:善。病生於本,餘知之矣。生於標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病反其本,得標之病,治反其本,得標之方。
帝曰:善。六氣之勝,何以候之?
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肝病生焉。熱氣大來,火之勝也,金燥受
,肺病生焉。寒氣大來,水之勝也,火熱受
,心病生焉。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
,腎病生焉。風氣大來,木之勝也,土濕受
,脾病生焉。所謂
而生病也。乘年之虛,則
甚也。失時之和,亦
甚也。遇月之空,亦
甚也。重
於
,則病危矣。有勝之氣,其必來複也。
帝曰:其脈至何如?
岐伯曰: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鈎,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濇,太陽之至,大而長。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
帝曰:六氣標本,所從不同,奈何?
岐伯曰:氣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者也。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
帝曰:脈從而病反者,其診何如?
岐伯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
帝曰:諸陰之反,其脈何如?
岐伯曰: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於本者,有生於標者,有生於中氣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標而得者,有取中氣而得者,有取標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逆,正順也。若順,逆也。故曰:知標與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此之謂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診,足以亂經。故《大要》曰:工嘻嘻,以為可知,言熱未已,寒病復始,同氣異形,
診亂經,此之謂也,夫標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標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與標,氣可令調,明知勝復,為萬民式,天之道畢矣。
帝曰:勝復之變,早晏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