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英格蘭肯特郡多佛爾“那麼,達西,卡洛琳,旅途愉快,一路順風。”多佛爾港的岸邊,鹹濕的海風面撲來,賓利先生對着正準備登上渡輪的達西先生和卡洛琳説道。
二天前,達西先生帶着新婚子,並賓利先生一起抵達了位於英格蘭東南角的多佛爾海港。這裏是英格蘭啓程到歐洲大陸最狹窄最近的水道。雖然卡洛琳知道在很久很久的將來,英法兩國將會共同開鑿出一條貫通兩岸的海底隧道,大大縮短了從英國前往歐洲大陸的時間。但在這個時代,要到對岸去,便只能搭渡輪了,不過,其實從多佛爾海港搭客輪到法國的加萊港也花費不了多少時間。更何況,就算是在前世海底隧道打通的情況下,卡洛琳也更加喜歡搭着渡輪,慢慢悠悠的行程,若是遇上晴空無雲,風
不大的時候,還能到甲板上去吹吹海風,多愜意啊。
達西先生似乎致力於兑現他的月旅行承諾,從法國開始,周遊各國。在彭伯裏莊園耳鬢廝磨了好幾天之後,兩人終於從德比郡出發,一路甜甜
地往肯特郡而去。如果忽略掉賓利先生這盞足足有幾千瓦的大燈泡的話,真是完美極了。
一邊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一邊是疼愛的妹妹,這兩人在一起,對賓利先生來説,真是再好不過了。若不是在肯特郡恰巧有要務處理,還有…賓利先生願意發誓絕對不來打擾這對新出爐的夫婦。哦,不,沒有下次了。新婚燕爾,秀恩愛什麼的,真是太討厭了。賓利先生內心裏的小人淚成河,不知道刺
一個孤家寡人是很過分的事嗎?
吐槽歸吐槽,既然都來了肯特郡,賓利先生若是不去送送達西夫婦也太説不過去了。
多佛爾海港在此時堪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港,沒有之一。要説英格蘭有什麼的地方是讓整個大不列顛王國都認為是英格蘭的象徵的,莫過於是多佛爾那白懸崖和多佛爾城堡了。這座被稱作是“英格蘭鑰匙”的城堡就在矗立白
懸崖頂上,高大、威武,俯瞰着多佛爾小鎮和忙忙碌碌的港口。
卡洛琳對於這樣一個赫赫有名的地方早就心生嚮往。還記得前世歷史課上,多佛爾的大名可是頻頻在各重大歷史事件裏出現,英國艦隊的各大戰役中幾乎都有多佛爾的身影。更別提在將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多佛爾在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和“諾曼底登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若是沒有多佛爾海峽這道天險,想來英國早就淪陷在德國的鐵蹄之下了。
對於卡洛琳決意在多佛爾鎮上逛一逛,達西先生並無不可。在他想來,月旅行本來就是以卡洛琳的喜好為主的。作為英格蘭的地標,白崖看上去特別顯眼,垂直地j□j海里,通身白晰,陡似斧削,傲然佇立在多佛爾海岸線上,煞是壯觀。就像長城對天朝人的意義一般,多佛爾這道美麗的白崖也有着特殊的
神意義。
卡洛琳記得在原著的電影中,伊莉莎白站在巨石之巔上眺向遠方,狂風吹得她的裙襬高高揚起,畫面極具張力。而現在眺望的地點換成了白崖,近處墨藍的海水輕輕拍打崖底,稍遠處海
起伏翻卷着,就連再遠的海面也一覽無餘,絲毫不遜於記憶中的景緻。
達西先生和卡洛琳的運氣很是不錯,難得遇上了碧空無雲的晴好天氣。極目遠眺,遠在歐洲那一端的法國加萊港清晰可見,陽光照在海面上,彷彿鍍上了一層銀光,微光粼粼。對着大海,卡洛琳總不住想起前世裏海子的那首詩“面朝大海,
暖花開”只是海子描述了一個令人嚮往的生活,自己卻絕望地卧軌自殺。看着筆
地站在身邊,忠實的守護者一般的達西先生,卡洛琳面朝陽光,
着微風笑了。她與海子不會是同一種人,她甘於這種塵世的幸福
。
在白崖上隨意漫步走着,鮮花爛漫。鮮黃的花朵,舒展着
綠葉片的海甘藍,和大而
綠的葉片,在風中搖曳。踏着綠綠的草甸,一路走來,賞心悦目。
“一路順風。”從多佛爾的美景中回味過來,卡洛琳擁抱了賓利先生,便同達西先生踏上了通往客輪的通道。
賓利先生望着達西先生和卡洛琳背影,愈走愈遠。在登輪的那一剎那,達西先生體貼地攙扶了卡洛琳一把,卡洛琳回以了一個燦爛的笑容。直到他倆的身影已經沒入船艙,賓利先生才調轉過身,往自家的馬車走去。
自從同班納特小姐分道揚鑣之後,賓利先生就一直孤家寡人一個。像達西先生如此好運地找到了生命中的缺失的那個半圓,畢竟還是不多見的。嘴角上勾起一個苦笑,賓利先生算是對現在的小姐們敬謝不了,不是缺乏出身,便是缺乏內涵,又是缺乏…不用奢求十全十美,乃怕是要求個七八成,也是難尋。此番若不是姐姐赫斯特夫人耳提面命,賓利先生也不會如逃難似地藉着肯特郡有要事處理的名頭同達西夫婦出來了。
不過,看着達西和卡洛琳甜的樣子,似乎認真地找到一位太太對他這個單身漢來説,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賓利先生如是想。
*卡洛琳和達西先生這廂揮退了跟隨的僕人,走進了預定好的頭等艙,卻是不曾注意到,有一道身影錯愣地盯着他們看了一會兒,才消失在走廊的拐角處。
這位錯愣地盯着並且認出了達西先生的紳士,便是一名道地的法蘭西落迫貴族。因着與英國子的一樁婚姻,阿爾弗雷·德·維尼先生對德比郡的達西先生並不陌生。相比起達西先生,維尼先生對達西先生的表弟菲茨威廉上校更為
悉一些,畢竟同有過在軍方的背景,更容易溝通一些。加上達西先生的行蹤低調,歸
結底並不算是同一個圈子的人物,維尼先生與達西先生的相
程度可以説是點頭之
。正是如此,維尼先生才對達西先生出現在前往加萊的客輪上,身邊還攜有一位貌美的英國淑女
到十分的驚訝。
維尼先生一向相當喜歡英國的淑女,若不其然,也不會求娶了一位英國子。當然此次他來到英格蘭,不過是為了處理來自
族的事務,法蘭西才是他的依歸。維尼先生本人家境已經沒落,卻不防礙他有着結
達西先生的想法,畢竟達西家族在法蘭西也擁有許多產業和人脈,就算是英法兩國在政治層面上總是分分合合,矛盾重重,法國政壇枱面之下盤
錯結的利益關係,從來就少不了英格蘭的影子。作為一位聲名不斐的
漫詩人,維尼先生在此時的法國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即使是這樣他也不曾消卻過飛黃騰達的野心。
這個時候的法蘭西正處於拿破崙倒台後的波旁王朝復辟的時期,文學在這個時候顯示出了不遜於古代天朝的百花齊放。大革命過後,經歷了拿破崙稱帝執政和波旁王朝的反撲,舊的秩序搖搖墜,新的秩序尚在襁褓。法蘭西的文人們好似現實中的理想的幻滅,只好在夢想中尋求心靈的烏托邦。他們試圖在已被毀滅的舊秩序中,尋找記憶裂痕裏仍然保留着的
神
藉,又對新起的尚未穩固的秩序,抱有某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期望。他們矛盾、困惑、懷舊、憧憬,無奈之下,只好超
於現實,寄情於自然,遊蕩的生活。
達西先生對於英格蘭對岸正在發生的劇變定是瞭如指掌,卻不會過於關心到文壇上的事情。至於,卡洛琳…能夠親眼目睹到這個劇變又瑰麗的時期,能夠與那些前世只在歷史課本上出現名字的人打道,光是想着,就足以讓她渾身
動了。
於是,遠遠見到達西先生和疑似達西夫人的小姐在甲板上吹風的維尼先生,幾乎是迫不及待地上前搭訕,哦,不,是問候了。
“達西先生,安。”維尼先生在達西夫婦的面前站定,同達西先生打了個招呼。
“安…維尼先生。”達西先生微帶冷淡地朝着維尼先生點了點頭,道:“這是我的
子,卡洛琳達西。”接着又緩和了表情,對着卡洛琳説道:“這是來自法蘭西的阿爾弗雷·德·維尼先生,與我曾在倫敦的社
季上結識。”
“達西夫人,安。”維尼先生
出一幅恍然大悟的表情,微微轉向,朝着卡洛琳行了個禮。
見維尼先生如此作派,卡洛琳也微微屈膝還了一個禮。阿爾弗雷·德·維尼,這個名字聽起來怎麼有點悉?
“達西先生、夫人,你們這是到巴黎旅行嗎?”
“是的。”達西先生淡淡地回道。
“真是湊巧,我也是要回巴黎去呢。”維尼先生微微勾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