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仙風道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俗語説得好,“遷墓動墳,清明、中元、大小寒”這句話説得是最適宜遷墳的子。如果沒有像李想老家這種有遷墳限制
期的話,一般要遷墓動墳的話,選擇這三個節氣附近的
子最好。清明遷墳,指的是清明節前十天到後八天這段期間;中元節,就是陰曆的七月十五,俗稱的‘鬼節’,是上墳掃墓、祭拜先祖的
子;至於大小寒,説的就是在大小寒期間遷墓動墳也是合適的。
當然,在這三個時期之內,最好的遷墳時期無疑就是前兩個了,一個清明一箇中元節。可惜的是,李想老家的祖墳動遷是有期限制的,無奈之下,老李家這才選擇了在小寒和大寒之間進行遷墳。
當然,具體的遷墳時間是必須要請專門的地師算過的。其計算過程非常複雜,要計算先祖的亡期、後背子孫的生辰八字等等,只有相符的子才可以動遷。而且李想老家的祖墳眾多,據六爺爺將,光是有名有姓能找到直系後輩的就有四十多座墳,至於那些老祖宗的墳頭,有的是已經找不到直系後輩了,有的乾脆連墳頭上的封土都找不到了。
反正像這種集體遷墳,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不僅村裏的李姓人家全部出動,就連其他姓氏的鄉親們也主動出來幫忙,而且政府還特意派了七八十個人前來免費幫忙,為的就是平平安安的將這些祖墳遷走。
遷墳可不是鬧着玩的,尤其是這種集體遷墳,更是重中之重。人家的老祖宗們原本在這裏睡的好好的,你政府部門非要讓人家挪窩,這要換在古時候,那絕對是可以起民變的事情。換成是你政府的一把手,人家説要動你家的祖墳,恐怕你丫也得瞪眼着急。
也就是小城村在天子腳下,老百姓還是比較通情達理的,要是換了個民風彪悍的地方,你想動我們家祖墳,一邊玩兒蛋去吧,你憑什麼啊?你要是得狠了,老子不揍你個鼻青蛋腫的,老子就不算是個站着
泡的爺們!
正是因為如此,當地政府部門才對這個事情非常重視,並且早就和六爺爺説好了,等破墳的那一天,會過來七八十個人免費幫忙,而且相關領導也會過來親臨現場進行指揮。
六爺爺找的那個地師,是六爺爺孃家的一個親戚,而且輩份奇高,就連六爺爺都得叫人家一個舅姥爺,當然,如果李想的爺爺活着,也同樣得稱呼人家一個舅姥爺,因此這位地師和李想一家也算是遠房親戚了。
這位地師在當地是一個相當有名的地師先生,都八十多歲了,卻是眼不花耳不聾,走起路來一般的小夥子都趕不上。據説這位地師在解放前就遊歷過大江南北,後來歲數大了,這才落葉歸,回到了老家。這個地師的老家就在距離小城村五里地的崖河村,也是六爺爺孃家的老家。
地師先生定的破墳的子就是在陰曆的臘月二十一,據六爺爺説,這是他這位舅姥爺連算了六七天才定下的
子,絕對可靠。而且新墳的選址,也是這位地師先生親自拿着羅盤爬走了小城村附近的山山水水,才選出來的這麼一塊墳地。
這塊墳地李想元旦的時候看見過,確實不錯,雖然李想不懂這方面的事兒,可六爺爺卻將當時那位地師先生選墳地時説的話原原本本的告訴過李想的老爸,當時李想在一旁聽得清清楚楚。
遷墳可以改變家族的氣運,使家運及子孫興旺發達。但是遷新墳地需要擇生旺的龍脈鳳地,要視野寬闊、前案後山、山環水抱的生氣之地遷祖墳,這樣才能起到“山管人丁,水管財,伸手摸到案,秀才、貴人門前站”的效果。
而這位地師先生選擇的這塊墳地,雖説達不到那種極致的龍脈鳳地,但在周圍方圓幾十裏之內,絕對算是最好的一片地兒了,老李家的先祖遷到這裏,絕對會讓老李家的後人氣運大旺的。
這話是真是假李想不知道,不過李想可是很清楚,前世也是這個時候遷的祖墳,結果遷完墳之後,大部分都住在小城村村西頭的李姓,藉助着龍慶峽的旅遊項目,一個個的都發了家。要真這麼看起來,這老祖宗的墳遷到這個新墓地來還就真是遷對了。
因為是臘月二十一破墳,因此李想一家人必須要提前一天到,不僅是要把做法事的大師父拉過去,到了老家之後,還要做很多準備工作,有些準備工作還就必須是子孫親自動手的。因此在提完車的第二天一大早,李想就出門去西山接那四位大師父去了。
本來李想還以為去靈光寺這種正兒八經的寺廟去求大師父給做法事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呢,結果沒想到的是,這改開的
分不僅吹拂了普通老百姓,連深藏在寺廟中的大師父們也
受到了温暖,因此當李想前段
子見到靈光寺的住持大師並且説出了自個兒的想法和要求,又捐贈了一些香火錢之後,住持大師笑眯眯的答應了李想的請求,並雙手合十的告訴李想,寺裏會按照施主的要求,出動四名法力高強的大師父,為老李家的遷墳做足七天七夜的法事。
説實在的,李想不信這玩意兒,可奈不住老家的老人們講究這個,信這個啊,於是李想只好乖乖的掏出了香火錢把大師父請出來——足足五萬塊錢的香火錢!
這年頭,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是二百出頭,整個靈光寺不過才二十來個大師父,五萬塊錢足夠這些大師父什麼都不幹,白吃白喝一年多了!
幸虧李想現在手裏有錢,否則的話還就真請不動這些大師父。
李想開的是那輛寬敞的奧迪v8,畢竟要拉四個大師父,還有一些必要的法器,因此開個大車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至於那輛奧迪200,李想就送給老爸了,到是把老爸樂的不輕,直誇兒子懂事了,知道給他老子送舒心了。
李想一家兵分兩路,李想的老爸拉着老媽和李藝直接回老家,而李想則苦的起個大早,天沒亮就到了西山靈光寺,將已經拾掇利索的四位大師父接上了車。
到達老家的時候不過上午八點半,在六爺爺的家裏,李想見到了那位傳説中的地師先生。
話説回來了,這位連六爺爺都得叫舅姥爺的老先生,真的是長了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雪白的頭髮雪白的眉,雪白的鬍鬚足有一尺半長。身穿一身青
的道袍,腳蹬一雙登雲靴。別的不説,光是這身打扮,李想就先給老先生點了一個贊。
對於李想請來的四位大師父,老先生並沒有什麼意見。通過六爺爺,這位老先生早就知道李想這一家子在修新墓園的時候出錢出的最多,按道理來講,李想這一家子就是最大的東主,他當然也知道李想這一家子多少和自個兒也有些關係,因此在見到李想的老爸之後,老先生直接開口説出了必須要做的準備工作以及明天一大早破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一點兒都不客氣。也是啊,要論輩份的話,連李想的老爸都得稱呼人家一個老舅姥爺,至於李想,在人家老先生面前絕對的灰孫子輩兒的!
門門道道的非常多,以至於老爸不得不拿個本子將老先生所説的那些事兒都記了下來。這些東西可不能搞錯,一個搞不好那就可能影響到後背子孫的氣運,即便是老爸這個高級知識份子,也不得不重視這些事兒。
當然,也不光是老爸自個兒一個人聽,包括六爺爺在內的一大批幾十口子老李家的家主都在仔細的聆聽老先生的話,生怕漏下什麼重要的事情。
動祖宗的墳,怎麼小心都不為過,寧肯事前多費點心,也絕不能在遷墳的時候出亂子,這是原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