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1845》公告代後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代後記《1839》自發書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年了。

幾乎所有者都知道,這部書是《恃國而戰》的前傳。

但這個表述是不準確的。

《恃國而戰》的前傳是讓所有的變革勢力進行較量,而《1839》的任務是把各種勢力的舞台架構出來。

到1844年底,基本的力量已經都成型了,《1839》的任務也就完成了,真正的前傳《1845》就要開始。

《太平天國卷》寫得很彆扭,原因是整個這一卷,包括康股瑞斯的設定,本來是另一部書的設定。

就是假設,除了“農民的階級侷限”這一點以外,克服了其他所有弱點的太平天國,能夠發展成什麼樣子。

這些克服的弱點包括:、神權天國招人反,放棄了民族主義旗幟。

、權力結構的失衡,猶以馮雲山死為最,最終導致天國內亂和分裂。

、中外統治者的勾結,即太平天國的孤立和缺乏外援。

、戰鬥指揮上的一系列失誤。

但可惜的是,在《1839》中,太平天國不是主角,所以大量的事件都只能一筆帶過。

如果哪位有心,掉共和的部分,將“柳葉飛”這個角換成石達開(或洪仁玕),將太平天國起義時間從1849年左右開始推,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説回到本書,接下來的《1845》,將會主要探討除了“階級侷限”以外,克服了其他缺點的滿清,進行洋務運動和同光變法將會如何。

這些克服的弱點包括:、洋務派是地方官僚自起的行為,缺乏整體的規劃和遠見、滿清的少數人口,不能採取某些政策、戊戌變法中的變法派沒有實權,也不掌握軍隊。

、康有為等人的威望和行政能力的低下。

、長達三十年的洋務運動中,缺乏壓力,邊疆危機並不能提供合適的參照,來檢驗洋務派的成績,也就缺乏調整和追趕的動力。

如果清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些弱點,又會如何呢?請大家靜候《第一年度《天子旌旗分一半》《1839》全書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