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太平盛世,繁華處處,風調雨順,百姓安居。

大街上人羣熙攘,叫賣聲不斷,熱包子、熱酪、上好的綢緞…好歲好年在秋末帶起豐收氣息。

街角,一名黑衣武士和老者並肩齊行,他們的腳步很快,趕路般一心一意往前,任誰猜,都會猜他們不是京城人士,光看那身布打扮,就知道他們是鄒國百姓。

鄒國貧窮落後,物產資源都缺乏,國家營收仗的全是武士出征掠奪而來的寶藏,百姓自小習武,個個武功高強,每回征戰必得勝利,鄰近國家一聽到鄒國二字,便嚇得渾身發抖、退避三舍。

晌午已過,高照秋陽照在身上,曬出兩人一身暖。

“義父,找個地方用飯?”黑衣武士問。

老者略微點頭,冷冷的目光依然直視前方。

一刻鐘後,他們走進福升客棧,點了兩碗麪、一壺酒,和一盤滷牛,他們沉默對飲,不多言語。

客棧里人不多,只有兩三桌客人,靠近黑衣武士與老人的鄰桌,坐着書生和一個商人模樣的男子。

“知不知道今兒個祭天,我向老天求些什麼?”穿着白衫的書生問桌邊同伴。

“我哪兒知道,又不是你肚裏蛔蟲。”打扮得光鮮的商人,口好酒後回話。

“我祈求老天爺,讓咱們隆治皇長命百歲。”

“又不當官,幹嘛求皇帝老子長命百歲?你啊,讀書讀壞了腦袋瓜兒。”

“此言差矣!若非皇帝治國有方,咱們豈有福分可享?甭説坐在這兒喝杯安穩酒閒嗑牙了,就是想賺點銀子、填飽肚子,談何容易?”書生道。

曜國政風開明,人人都能在茶館酒樓裏大聲議論國家大事,這種話,天天有人説,店小二聽也聽啦。

“聽説當今皇上有一後一妃,德淑皇后生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皇太子龍狄殘暴不堪,二皇子龍青懦弱無能,成戀女,只有三皇子龍玉飽讀詩書,堪為人才,偏又是個不良於行的殘廢。”商人説。

“不是還有個妃子嗎?她沒生下一兒半女?”坐在另一桌的農夫,聽話聽起興頭,拿起酒杯碗筷,湊過來問。

“你説昀妃呀,她生一個公主,聽説,十幾年前為這個公主,還在後宮裏鬧出軒然大波。”書生故作神秘。

“什麼軒然大波?説來聽聽。”

“這個昀妃是個勾人心魄的狐狸,偏生皇上寵她寵得不得了,唉,女禍、女禍呀!”書生搖起摺扇説。

“別吊咱們胃口,快説快説!”農夫頻頻催促。

“當時,皇上的正後是康寧皇后,而皇太子是嫡長子…龍幀太子。這個皇太子可聰明啦,兩歲識字,三歲背詩,五歲就能作文章了!要是龍幀太子還在,咱們隆治皇哪會後繼無人。”聽到“康寧皇后”四個字,坐在黑衣武士身邊的老叟手一抖,筷子落下,不顧義子眼裏的疑問,他運起內力、凝神細聽。

“不是在説昀妃,怎又扯上皇太子?”商人問。

“這你可不知道了,要不是昀妃,哪有後來一連串禍事?”

“是怎麼回事?快説,別急人吶!”農夫聲聲催。

“那年,皇上出巡帶回民間女子,回宮後封為昀妃,他對昀妃百般寵愛,冷落身邊的妃後,七月不到,昀妃產下女兒。”

“有了公主,昀妃受寵可名正言順。”商人照理推估。

“問題是,初生嬰兒健康強壯,無半分早產現象,康寧皇后懷疑昀妃不貞,將她關進牢房審問,這一審,審去昀妃半條命,皇上知道後大怒,並以氣量狹小、心狠毒為由廢后。”

“天啊,女人的嫉妒可害苦自己。”農夫説。

“錯!康寧皇后不是妒嫉,她是為咱們皇帝名聲着想,你想,偌大的宮廷,哪能讓不知打哪兒來的雜種和亂妃子,壞了法紀?”書生反駁。

書生的話贏得老叟的讚賞眼光。

“説的也是,後來呢。”商人問。

“當夜,康寧皇后上吊自盡,不多久,皇太子被強盜劫去。皇帝通令全國尋找皇太子下落,無奈數載過去,始終沒有消息。於是所有人放棄搜尋,認為皇太子已故世,最後皇帝也頒佈詔令,立淑妃為後,龍狄為皇太子。”聽着他們的討論,老叟泛起冷笑,刻板臉上更增幾分殘暴。

放下筷子,老叟對年輕武士説:“今晚,我們投宿於此。”----夜裏,年輕武士站立老者身旁,老者從懷中取出一張畫像,遞予他。

“恨兒,記清楚這個女人。”康恨端詳錦軸,畫裏是個穿着紫衫的女子,她的五官緻細膩,秀麗端雅的表情不見微笑,卻可看出她的雍容氣度。

這是個氣質良好的女子。

“恨兒,你可知我們此次前來曜國的主因?”

“知道。”

“説一次。”

“宣揚鄒國國威,要求曜國每年向鄒國進貢三十萬金、三十萬牛羊和絲布疋。”他簡扼回答。

老叟是鄒國丞相,年輕的義子康恨則是御前一品侍衞,他們此次千里迢迢前來曜國,主要目的是外

“表面上是,但真正的原因並不是這個,這次到曜國,我要你手刃兇手。”他停頓,看看義子。

聽到老叟話語,康恨沒有訝異驚惶,只是冷靜地等待義父命令。

“知不知道我為什麼喊你恨兒?”年輕男子搖頭。

“多年來我要求自己時時牢記,扶養你長大,為你的母親報仇雪恨。”母親?義父從不曾提起自己的親人,他以為義父和自己父母並不相識,康恨凝目看老人,等待他的解釋。

“你本是曜國人氏,母親是曜國貴族,當年,你母親遭畫軸中女子妒恨,她使計讓皇帝殺害你母親。前些年你年齡尚小,我絕口不提復仇,我四處為你尋訪高人授文授武,要你儲備好實力,就是期待你有能力應付敵人,因為你的對手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國國君和王妃。現今你長大,武功才智均勝你師父十倍,我相信你有能力替母親報仇。”康恨沉默,心澎湃,在心底想了十幾年、唸了十幾年的親人,一朝被提上台面,無波心湖掀起昂。

他反覆咀嚼義父的話,企圖從裏面獲得更多訊息。

“義父,請告訴我詳細經過。”康恨説。

老人心想,果然,康恨不會輕信自己,他比一般人來得深思慮,不過,沒關係,他不介意説謊話,求得康恨相信。

筆事開啓,一個胡塗皇帝丟了太子,不辦真兇卻遷怒無辜的劇情,讓他説得聲淚俱下,這違反他一貫情,於是,康恨信了老人。

這一夜,康恨決定拋開鄒國國王的使命,為親生母親討回公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