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謊話捏來瞞俠女災星得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江海天與子在山下分手,分手之處,正是他那遇見楊梵的地方。江海天想起那之事,不又後悔一番,心道;“真想不到楊梵那布袋裏裝的是軒兒,眼睜睜的讓他走了!”江海天對徒弟並無偏心,但在三個徒弟之中,李光夏未曾正式拜師,暫且不算。林道軒一來是年紀最小,二來是和他相處的子較長;三來又由於他的父親是天理教教主林清的關係,林清生死未卜,江海天自覺對林道軒多了一重責任。江海天沒有兒子,他對於林道軒是有着如同父子的情的。

江海天心裏想道:“連記名弟子李光夏在內,這兩年來我接連收了四個徒弟,想不到如今卻只剩下了葉凌風一人。而葉凌風又不可靠。”武林中人最重視衣缽傳人,江海天想起這幾個弟了各有各的不幸遭遇,心中好生慨。

江海天又再想道,“竺尚父雖然答應給我索回軒兒,但楊鉦的真面目已經顯,他還怎敢再見襟兄?而且楊鉦詭計多端,竺尚父還未必能應付他呢。我可不能完全依靠於他,自己也得留心尋找。”江海天是三天之前在這裏遇見楊梵的,這三滅天氣晴朗,江海天小心尋找,找到了幾個還未曾湮沒的蹄痕,辨明瞭方向,正是指向北方,江海天心道:“我此次北上京華,正好沿途打聽。

想來楊鉦父子拿了軒兒,十九也是要解上京師報功的。”江海天念念不忘要尋回徒弟,他怎知道,林道軒此際也正在急尋他。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江海天北上京華,暫且按下不表。且説林道軒那被楊梵用獨門點手法,點了道之後;便即不省人事。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忽地似在睡夢之中,矇矇矓矓的聽得師父的聲音,林道軒慢慢睜開眼睛,只覺黑漆一團,不知身在何處,而師父的聲音也聽不見了。

黑漆之中但聽得呼呼風響,便似騰雲駕霧一般。林道軒張口想喊,喊不出聲,想轉動一指頭,都不能夠。林道軒心道:“我這是在做夢麼?”好不容易才漸漸恢復了記憶,想起昨晚的遭遇,知道是着了楊梵的道兒。

楊梵的獨門點手法十分厲害,林道軒被點的是“昏睡”已經過了四個時辰,本來還要再過十二個時辰才能醒來的。

只因林道軒練的是最上乘的內功,雖然火候還差得遠,但氣息已能自行運轉,所以只不過四個時辰便醒來了。但也只是有了知覺而已,道依然未解,還是不能動彈。

林道軒學過運氣衝關的解方法,可是他功夫還淺,所受的又是重手法點,要把真氣一點一滴的凝聚起來,談何容易。

且説楊梵見江海天將他的同伴擒了,嚇得心驚膽顫,生怕江海天會來追他。於是急急忙忙的催馬飛奔,他那匹坐騎乃是青海進貢的御馬,有行千里之能。林道軒在布袋中有騰雲駕霧的覺,就是因為快馬疾馳之故。

楊梵一口氣跑出了數十里,回頭一看,並無追兵,方始放下心上的石頭。可是同伴已經被擒,怎麼辦呢?

他這個同伴本是御林軍的一個軍官,奉命接應他的。他的父親楊鉦因為要給他抵擋追兵,而且事成之後,又還要去另一個地方,不能與他同路,所以早就吩咐過他,叫他跟着那個人走,一同把林道軒押上京師。

楊梵是有幾分小聰明而又喜歡逞能的小夥子,危險一過,逞能之念油然而興,心裏想道:“江湖上的第一高手差不多都已集中氓山了,一些尋常的小腳我還怕對付不了嗎?好,我正好一個人把林道軒押上京師,揚名面!到了京師之後,御林軍的統領我總是找得着的。”但儘管他有幾分膽量,也還是害怕氓山有人追來,總是要離開氓山越遠越好,一路上他馬不停蹄,餓了就啃乾糧,經過市鎮也不敢停下進食。

他是清晨時分碰着江海天的,人不離鞍地跑到將近黃昏時分,估計已跑了四五百里,危險的可能是越來越小了。此時他早已疲累不堪,餓還好受,渴更難堪,於是就在路邊的一個茶店歇腳。這茶店是兼賣酒食的。

他把裝着林道軒的那個布袋擱在座頭,心裏想道:“還有四個時辰,這小子才能醒來,料想不至於有甚意外.但我得替他準備一些食物,待他一醒,就喂他吃,免得餓壞了他。”店小二見楊梵一個公子哥兒模樣的人,隨身卻帶着一個“大米袋”不免多看了兩眼。楊梵喝道:“你老瞧着我幹嘛?怕少爺沒銀子給你嗎?這錠銀子拿去,緒我先泡一壺好茶,然後配幾樣小菜。”店小二心道:“這小子脾氣倒大。”應了一個“是”字,便去沖茶。

店小二端來了一壺熱茶,給楊梵倒茶,眼睛卻不盯着他那個“大米袋”楊梵怒道:“少爺不用你伺候,給我走得遠些!”作勢便要一掌將他推開。那店小二嚇了一跳,一杯熱茶都傾瀉在那布袋之上。

林道軒經過了大半天的努力,漸漸凝聚真氣,道雖然還未能夠解開,身體已是稍稍可以動彈。給這杯熱茶一淋,本能的生出反應,在布袋裏動了一動。

店小二倒瀉了茶,慌忙用袖子揩抹,忽見布袋會動,手觸處已到一團軟綿綿的體,只不知是人或是別的生物,這一驚當真是非同小可。

楊梵大怒,喝道:“你敢亂摸我的東西,我殺了你!”正要一掌擊下,忽聽得有個清脆的少女聲音叫道:“咦!梵哥,你怎麼會在這兒?什麼事情生這樣大的火氣?”楊兒愉忙縮手,那店小二也慌忙躲過一旁。

只見進來的是一男一女,都不過十五六歲年紀。楊梵見了這兩個人,不由得暗暗叫聲:“苦也!”原來這少女不是別人,正是竺尚父的女兒竺清華。跟在她後頭的那個少年,則是李文成的兒子李光夏。

楊鉦父子本來商量好了一個陰險的計劃,由楊鉦到竺家去把竺清華與李光夏騙出來,只要一出了竺家,就可以任由楊鉦擺佈了。楊鉦準備迫竺清華與楊梵提早成親,同時把李光夏押往京師領功。

這是一石兩鳥的計劃,在楊鉦的想法是,竺尚父本來要招他的兒子為婿的,成親之後,竺尚父愛屋及烏,料想不致和他翻臉。另一方面,他把天理教兩個最重要的人物的兒子都捉到京師,這功勞當然不小。他是希望當上大內總管或御林軍統領的,有了這個功勞,説不定就可如願。

楊梵與上官泰的女兒上官紈年紀相當,他一向也比較喜歡上官紈,兩人雖沒海誓山盟,亦早已心心相印了。竺清華比楊梵小差不多三歲,今年還是個十六歲未足齡的姑娘,楊梵過去與她相處,不過是小孩子玩耍的同伴而已,竺清華固然未解風情,楊梵對她也談不上有什麼愛意。

但楊梵一向聽父親的話,他自己也想得到大姨父的武功,所以還是同意了父親的計劃。楊鉦也正是因為要往竺家行騙之故,故此不能和兒子一道同往京師。

他們父於的算盤打得如意,不料竺清華並不是在家中等待楊鉦行騙,她私自出來了,而且還帶走了李光夏。又無巧不巧的,恰恰在這裏遇上了楊梵。

這一來不僅是他們的計劃落空,楊梵還得擔心給他們發現布袋的秘密。

楊梵忙把布袋挪動到身邊,用自己的身子擋住他們的視線,説道:“沒什麼,這店小二腳,倒瀉我一杯茶,我罵了他兩句。竺表妹,你怎麼又私自離家了?”竺清華道:“爹爹本來是不許我下山的。他大約怕我搗蛋,連他出門的原因也沒告訴我。可是他不告訴我,我也有辦法打聽,他一出門,第二天我就知道了。原來他是趕氓山參加英雄大會,還要與江大俠相會呢。你想有這樣難逢的盛會,我怎能還待在家中,不趕來瞧瞧熱鬧?”楊梵笑道:“我知道一定是大姨告訴你的。”竺清華道:“不錯,我媽纏不過我,只好讓我出門。怎麼,你不是也要跟你爹爹參加氓山之會的嗎?卻怎的獨自一人在這小店裏亂髮脾氣?”楊梵道:“我的事慢謾再談,華妹,你的膽子可真不小,但你一人出來也還罷了,怎的把你的書童也帶出來。你不知道你的爹爹曾有嚴令,不許童僕私自下山的嗎?不如讓你的書童跟了我吧,我替你設法遮瞞。”楊梵深知竺清華任的脾氣,此時若要攔阻她前往氓山,她定然不肯答應。只好不得已而思其次。希望把李光夏騙到手中。

竺清華聽了這話,很不高興的樣子説道:“你知道光夏是誰?

他是江大俠的記名弟子,我爹爹對什麼人都看不起,就只是對江海天有幾分佩服,所以當他知道了光夏的身份之後,早已對他另眼相看啦!他現在雖然和我讀書、練武,但卻並非我的書童。我們現在是以姐弟相稱,他是我的小弟弟,你可不能欺負他!”原來竺清華因為那次在山神廟遇險之事,她和那姓安的老僕.受到祁連三獸的圍攻,李光夏不顧危險,曾仗義執言,幫助了她。所以,她從第一次見面起,就對李光夏極有好。到了兩人作伴之後,她和李光夏的情,就更是益增進了。

十六歲年紀的小姑娘,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因此,雖然相處不過一年,李光夏在她心中所佔的位置已漸漸超過了楊梵了。女孩子成得較早,天中又有“保護弱小”的情,喜歡將年紀相若的男孩子當作“弟弟”保護,因之竺清華也總是以李光夏的“大阿姐”自居,親呢地稱他為“小弟弟”其實,李光夏雖然比她小一歲,但骨骼大,卻比她高半個頭。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