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村裏和家裏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孫少平卻陷入了極大的苦惱之中。

三年的教師生涯結束了,他不得不回家當了農民。

他倒不僅僅是為此而苦惱。迄今為止,他還不敢想象改變自己的農民身份。當農民就當農民,這沒有什麼可説的。無數象他這樣的青年,不都是用雙手勞動來生活嗎?他,農民孫玉厚的兒子,繼承父業也可以説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他不能排除自己的苦惱。

這些苦惱首先發自一個青年自立意識的巨大覺醒。

是的,他很快就滿二十二歲——這個年齡,對於農村青年來説,已經完全可以獨當門户了。

可是,他現在仍象一個不成事的孩子一樣生活在一大家人之中。父母親和大哥是主事人,他只是在他們設計的生活框架中幹自己的一份活。作為一個已經意識到自己男尊嚴的人,孫少平在心靈深處到痛苦。這決不是説他想在家裏“掌權”不,在這一大家人中,父親和大哥當然應該是當家人。説實話,即便是現在讓他來主持這個“集體”他也幹不了…

由此看來,他無法從這個現實中掙

但他的確渴望獨立地尋找自己的生活啊!這並不是説他奢想改變自己的地位和處境——不,哪怕比當農民更苦,只要他象一個男子漢那樣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滿意足了。

無論是幸福還是苦難,無論是光榮還是屈辱,讓他自己來遭遇和承受吧!

他嚮往的正是這一點。

其實,我們知道,這種意識在他高中畢業時就產生了,只不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他內心這種要求表現得更為強烈罷了。

按説,要做一個安份守己的農民,眼下這社會正是創家立業的好時候。只要心頭攢勁,哪怕純粹在土地上刨挖,也能過好光景。更何況,象他們家現在還有能力辦起一個燒磚窯,那前程不用説大有奔頭。發家致富,這是所有農民現在的生活主題。只要有飯吃,有衣穿,有錢花,身體安康,兒女雙全,人活一世再還要求什麼呢?

誰讓你讀了那麼些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裏出而作,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象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一會成為一名相當出的莊稼人。

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既然周圍的人不能理解他的苦惱,少平也就不會把自己的苦惱表現出來。在常生活中,他儘量要求自己用現實主義態度來對待一切。

毫無疑問,對孫少平來説,在學校教書和在山裏勞動,這差別還是很大的。當老師不必忍受體力勞動的熬苦,而且還有時間讀書看報…雖説身在雙水村,但他的神可以自由地生活在一個廣大的天地裏。如今,從早到晚天天得出山,再也沒有什麼消閒的時光看任何書報了。一整天在山裏掙命,體的熬苦使神時常處於麻痹狀態——有時乾脆把思維完全“關閉”了。晚上回到家裏,唯一的嚮往就是倒在土炕上睡覺,連胡思亂想的功夫都沒有。一個有文化有知識而愛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神生活,那痛苦是無法言語的。

這些也倒罷了。最使他憋悶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很羨慕村中那些單身獨户的年輕莊稼人,要累就累得半死不活,畢了,無論趕集上會,還是幹別的什麼事情,都由自己支配,這一切他都不能。理約束着他,使他不能讓父親和哥哥對他的行為失望。他儘量做得讓他們滿意,即是受點委屈,也要竭力剋制,使自己服從這個大家庭的總體生活。

農村的家庭也是一部複雜的機器啊!

他一個人在山裏勞動歇息的時候,頭枕手掌仰面躺在黃土地上,長久地望着高遠的藍天和悠悠飄飛的白雲,眼裏便會莫名地盈滿了淚水,山裏寂靜無聲,甚至能聽見自己鬢角的血管在哏哏地跳動。這樣的時候,他記憶的風帆會反覆駛進往的歲月。石圪節中學,原西縣高中…儘管那時飢腸轆轆,有無數的愁苦,但現在想起來,那倒是他一生中度過的最美妙的時光。他也不時地想起高中時班上的同學們:金波、顧養民、郝紅梅、田曉霞、候玉英…眼下這些人都各走了各的路。金波正在黃原跟他父親學開汽車。紅梅和他一樣,回村後當了小學教師,聽説現在仍然當着。候玉英的情況他現在不很清楚——他和跛女子早已斷絕了“關係”顧養民和田曉霞如同學們預料的那樣,去年秋天都考上了大學。養民如願地考進了省醫學院,曉霞進了黃原師專中文系。

每當想起田曉霞,他總是到一種惆悵和苦澀。自她進入大學後,他就再也沒給她寫信,主動斷絕了關係。有什麼必要再聯繫呢?歸結底,他們走的是兩條道路,而且是永遠不會叉的兩條路。曉霞給他的最後一封信寄自黃原師專,他沒有給她回信,也就沒有再收到她的信。他們的關係隨之結束了。對於他來説,這也是自己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他一個人獨處這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種強烈的願望就不斷從內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雙水村靜悄悄地生活一輩子!他老覺遠方有一種東西在向他召喚,他在不間斷地做着遠行的夢。

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他難以想象。當然,有一點是肯定的——一切都將無比艱難;他赤手空拳,無異於一叢飄蓬。

唉!有時他又動搖了,還是順從命運的安排吧!生活在家裏雖説神不痛快,但一三餐總不要自己心;再説,有個頭疼腦熱,也有親人的關懷和照料。倘若落在它鄉異地,生活中的一切都將失去保障,得靠自己一個人去對付冷酷而嚴峻的現實了…

可是,到外面去闖蕩世界的想法,還是一直不能從他心靈中勾銷。隨着他在雙水村的苦悶不斷加深,他的這種願望卻越來越強烈了。他內心為此而熾熱地燃燒,有時動得象打擺子似的顫抖。他意識到,要走就得趕快走!要不,他就可能喪失時機和勇氣,那個夢想就將永遠成為夢想。現在正當年輕氣盛,他為什麼不去實現他的夢想呢?哪怕他闖蕩一回,碰得頭破血再回到雙水村來,他也可以對自己的人生聊以自了;如果再過幾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腳就會永遠被束縛在這個“高加索山”了!

經過不斷的內心鬥爭,孫少平已經下決心離開雙水村,到外面去闖蕩世界。有人會覺得,這後生似乎過於輕率和荒唐;農村的生活已經開始變得這樣有希望,他們家的事業也正在發端之際,而且看來前景輝煌,他為什麼要去不屬於自己的世界自尋生路?那個陌生的天地會給他帶來多少好處?這恐怕只有天知道!

但是,寬容的讀者不要責怪他吧!不論在任何時代,只有年輕的血才會如此沸騰和盪。每一個人都不同程度有過自己的少年意氣,有過自己青的夢想和衝動。不妨讓他去吧,對於象他這樣的青年,這行為未必就是輕舉妄動!雖然同是外出“闖蕩世界”但孫少平不是金富,也不是他姐夫王滿銀!

少平已經暗暗把自己外出的目的地選在黃原城。原西縣對他來説,已經不算“大地方”而更大的地方他還不敢去涉足。黃原是合適的。對他來説,那地方已經是一個大世界;再説,離家也不遠,坐汽車當天就能返回。

到黃原去幹什麼?他將在那裏怎樣生活?

別無選擇。他只能象大部分落異地的農民一樣去攬工——在包工頭承包的各種建築工地上去做小工,扛石頭,提泥包,鑽炮眼…

不管怎樣,他是非去不可了。

孫少平把他外出謀生的一切方面都想好以後,決定先和父親談這件事。

這天吃過午飯,父子倆到山上一塊坡地種玉米。

馬上就要立夏,正是玉米和蔓豆大播種的時候——家家户户都在忙這兩大科莊稼的耕種。如今不象往年。四山裏幾乎看不見人在勞動,其實,哪個莊稼人也要比往年幹得兇!只不過現在一家一户分散在各處,誰也照不見誰的面。

少平家大部分玉米和豆子都已經種完,現在只留下一些零碎土地,也用不着動用牲畜。

父親在前面拿钁頭掏土坑,少平手裏端個升子點籽種。兩個人都赤腳片,一前一後,來來回回,也顧不得説話。

父親挖坑就象母親納鞋底,行行道道,疏密有致,遠看如同工藝美術家心設計的圖案。少平耐着子,儘量把籽種不偏不點在土坑中間,再補一個不輕不重的腳印。終於休息了。父親蹲在地上煙,少平就湊到他跟前,也學着他哥的樣,捲了一支旱煙

他用父親的打火機點着煙了幾口,然後才鼓起勇氣,和父親談起了他走黃原的打算。

孫玉厚老漢驚得目瞪口呆。

他“吱吱”地用勁着煙鍋。思謀了好一陣,才説:“你還小哩!出那麼遠的門,人生地不,我和你媽怎能放心?你怎猛然想起要出門哩?”少平一時難以給父親説清楚自己的心思。

“我呆在家裏不痛快,想出去跑一跑…”父親低傾下頭,手指頭摳着腳指頭,説:“我能想來哩。你從學校回來勞了動,心裏難過。沒辦法啊!世事就是這樣。爸爸看見你一天灰土滿面的,心裏也難過…不過,而今政策寬了,勞動雖説熬苦一些,但吃飯不要再受熬煎。你剛開始出山,爸爸曉得你不習慣。過上一兩年,也就習慣了。外面的世界不是咱們的,你出去,還不是要受苦?再説,有個什麼事,也沒有人幫扶你…”

“爸爸,這你不要心。我二十幾的人了。自個兒能管得了自個兒,你就讓我出上幾天門!你年輕時不是也吆牲靈跑過山西嗎。我不到外面闖蕩一回,一輩子心裏平不下來,你就讓我走吧!咱們家現在有你和我哥,這點土地你們能耕務過來。我出去,也不是去瞎逛!我也長兩隻手,興許還能給家裏賺幾個活錢,爸爸,你放心…”孫少平幾乎要哭了。

父親看出兒子為他的行動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顯然很難再説服他放棄這種冒險念頭,他只好猶豫地説:“那這事你要和你哥商量哩!唉,我老了,世事要看你們鬧。不過,爸爸生怕你們有個閃失…”少平嚴肅而動地對父親點了點頭。

玉米地半後晌就種完了——種完就回家,不必象生產隊,只要不磨到天黑,就收不了工。

父子倆回家後,離吃晚飯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於是他們又收拾了一下,趕到後村頭燒磚窯那裏給少安兩口子幫忙。孫少安夫婦正忙得不可開。第三窯磚正燒到緊要關頭,少安既要加炭漏灰,還要刁空搶着打下一窯的土坯,還不到熱天,他就光穿了件小布褂,臉燻得如同戲裏的包公,秀蓮頭上攏着的巾也象煙囱里拉出來的——她正拿着鐵鍁和泥。

少平和父親一到,四個人上手,活路很快就鬆寬了。父親接替少安燒火,讓他集中打土坯;少平和泥,讓嫂子去溜土。這是一個多麼和諧而富有生氣的勞動集體!瞧,已出的兩窯青磚,約摸一萬多塊,齊齊整整碼在土場邊上,象兩堵藍的長牆。雙水村的人面對孫家的這派興旺景象,誰不眼紅?啊呀,不得了!孫少安這小子竟然辦起了“工廠”!

天黑以後,少安讓家裏人回去吃飯。他自己的飯照例由秀蓮吃完飯後送到土場上來——他要照看爐火,不能離開。等父親嫂子先後走了以後,少平卻磨蹭着沒有急忙回家。他一邊在和哥哥添炭,一邊吐吐對哥哥説出了他的心事。

少安驚訝得都有點反應不過來了。他生氣地對弟弟説:“你胡想啥哩!家裏現在這麼忙,人手缺得要命,你怎麼能跑到外面逛去呢?”這個“逛”字刺傷了少平的心。他也有點生硬地對哥哥説:“我不是去逛!我是要出去乾點事!”

“幹什麼事?無非是去攬工!你又不是匠人,當個小工,一天掙一兩塊錢,連自己的嘴都糊不住!你何必要之受這罪呢?你在家裏,咱們父子三人,加上你嫂,一邊種地,一邊經營咱們的燒磚窯,這不好好的嘛!”

“我已經二十幾的人了,我自己也可以乾點什麼事!”少安一時不能理解弟弟是什麼意思,難道你現在沒事可幹嗎?

但少安猛然到,弟弟已經長大成人了!他已經不能再象過去一樣在他面前以老大自居了!是啊,弟弟大了…本來他應該為此而高興,可是此刻心裏卻有一絲説不出的傷

他早已看出來,弟弟是一個和他想法不太一樣的人…現在,少安已經明白,儘管他不情願弟弟出走,但看來已經很難勸阻他了。

兄弟倆圪蹴在土場邊上沉默了一會,一人嘴裏噙着旱煙,使勁地着。天已經黑嚴,遠處村子裏亮起了模糊的燈光。在金家灣那邊,不知誰家婆姨正拖長聲音呼叫孩子回家睡覺。東拉河水聲朗朗,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孫少安已不再和弟弟爭辨。他傷地對少平説:“那你看着辦吧,你已經長大成人了,我…”他到語,竟不知説什麼了。

這時候,孫少平的心情也沉重起來了。他對哥哥説:“我走了,你和爸爸的負擔就更重了…”少安輕輕嘆了一口氣,説:“既然你一心要出去,也就不要牽掛家裏,你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無依無靠,倒要好好心哩!家裏的事你放心,有我哩…”黑暗中,兩團淚水湧滿了少平的雙眼…幾天以後,少平就決定走黃原了。

母親着淚為他把那點破被褥拆洗了一遍,少安從手頭擠出五十元錢,硬往弟弟手裏——少平只接了十五元;他知道家裏現在需要錢,他不願拿這麼多;再説,既然他要出門,就得靠自己的雙手去謀生了!

臨走的前一天晚上,他打捆好了自己的行李。一條開的黑羊氈;被褥是早年間姐姐出嫁後留下的,已經綴了許多補釘——三斷麻繩續在一起,便扎住了這出門的全部行囊。

晚上,他和衣躺在土炕上,一直半睡半醒。明天他就要走了,走向一個前途未卜的世界,他現在才到了一片令人心悸的渺茫,由不得手心裏捏出兩把汗水…睡夢中,他覺有人輕輕地摩挲他的頭髮,他知道這是父親的手。他一直等洶湧的淚水通過鼻孔管進肚子裏,才睜開眼睛。

父親立在炕邊,手裏拿着當年他上學時用過的那個爛黃提包。説:“我出去叫田海民把壞的拉鍊修好了。海民説,以後用的時候,拿肥皂擦一擦…”他剋制着哽咽,對父親説:“嗯…”第二天早晨,從米家鎮開往黃原的第一輛長途汽車過來後,擠在公路邊上為少平送行的全家人,都舉起胳膊攔擋車。

車一停住,少平就立刻提起那捲破爛行李擠了上去。他儘量笑着揮手向親人們告別。而並不知道兩顆淚珠早已從他的臉頰上滑落下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