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汴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切搞定之後,赴京趕考的大軍便要上路了。

這年代,通之不便,能把人活活折磨死,就算參加‮試考‬馬上回來,下次見面也得一年半以後了。小妹雖然不捨,但兩個新婚燕爾的嫂嫂都沒説什麼,她自然也得忍住…

對將小妹留在蜀中,陳恪深歉意,無奈沒成親之前,蘇洵堅決會不答應小妹跟他走的,只好寄希望於,到京城能把問題解決了…想到這,他不要狠狠鄙視那個無能的老爹,怎麼連這點事都搞不定?

這次出川,他們沒走三峽,而是從旱路赴京,穿劍閣、越秦嶺,迢迢萬里,為時兩月有餘,方抵達京師地界。

出川的時候,還是至和三年,抵京時,卻成了嘉佑元年…大宋朝又改年號了。

算一算,陳恪來到這個世界十年時間,年號已經改了三次:第一次,因為李元昊掛掉,改為了皇佑…謝皇祖保佑;第二次因為平定了儂智高叛亂,改為現在的至和…期待世界和平;才和平了兩年多一點,又改成嘉佑了。

這次改年號的原因,是因為當今官家病了…不是小病,而是大病。

事情發生在一個喜慶的子、正月初一,大宋朝的新年大朝會上。

這一天,百官齊集大殿,盛裝排列,準備向敬愛的皇帝陛下拜年。當內侍捲起明黃的幃簾,一身隆重裝束的大宋官家,便端坐在龍椅上。

羣臣正要參拜,誰知皇帝先拜倒了,片刻的錯愕後,尖叫聲響起…皇帝昏倒了!下面的畫面,外臣不宜,太監們趕緊閉上帷幕。

諸位大臣面面相覷,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在不一會兒,簾子又拉開,大臣們看到皇帝,又好端端的坐在那裏。

看來只是虛驚一場,大臣們勉強壓住心裏的恐懼,向皇帝行禮退下。誰知這只是個開始。

正月初五,朝廷上班第一天,自然又是大朝,而且遼國的使節也會上朝給皇帝拜年。

開始一直好好的,就在遼國使者上殿時,皇帝突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兼語無倫次。驚得遼國使節一愣一愣,好在宰相文彥博反應快,對遼使説,皇帝節期間,飲酒沒有節制,昨晚喝的宿醉所致…

得虧遼國人實在,沒忘別處想,大宋朝的臉,這才沒丟到外國去。

之後幾天,官家的病情愈益加重,天天披頭散髮,在宮裏大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等等。皇后,是曹皇后,開國大將曹彬的孫女,情慈愛、謹慎守禮。而張茂則,則是她宮裏的總管太監。

到底怎麼回事兒,誰也不知道,總之可憐的張公公被得沒辦法,只好上吊自盡…

之後,宰相文彥博、富弼等人負責全權處理朝廷內外大事,並組織京城百官在寺院、道觀進行祈禱。總之整個京城,雞飛狗跳折騰了一個月,等陳恪他們進京時,官家的病體逐漸康復,又重新開始處理政事…

~~~~~~~~~~嘉佑元年二月,北國大地仍是寒料峭。

經過兩個月的長途跋涉,陳家兄弟和蘇家父子,終於抵達了汴梁城。

其實沒看到城池,便早已到了汴梁,之前在京畿,一路走來,到處是屋舍田園、雞犬相聞。而越是靠近汴梁,道路便越寬闊,道邊有磚石甃砌的排水溝水,據説其中盡植蓮荷。雖然季節不對,沒有看到蓮荷,但近岸的桃李梨杏、雜花相間,便足矣讓人們想象,夏之間,望之如繡的美景了。

官道兩旁,則皆是園圃,百里之內,並無閒地,到處粉牆細柳,飛檐重閣,有紅妝按樂於寶榭層樓,有白麪行歌近畫橋水,景如畫,昇平歡樂至極…蘇洵為後輩們指點,粉牆黛瓦的平民百姓家、高牆飛檐的是官紳富商的園林、如宮舍一般的琉璃瓦屋頂的,則是寺廟和道觀…陳恪算是走南闖北了,他所見過的那些所謂大城市,竟沒一個能趕上這汴梁郊區的。

更別提頭一次出門的蘇軾兄弟了,都跟土包子似的東瞅西瞅,隔一段便發個慨:“瓜娃子滴,這裏是仙境麼?”得蘇老泉老臉發紅,勒令他倆目不斜視閉上嘴,不要給四川人民丟臉。

寬闊的官道上,足以容納二十輛馬車並駕而馳,熙熙攘攘的全是東來西去的車馬…有馱着圓滾滾糧袋子,成隊絡繹而來的驢隊,有滿載鮮花、木炭的獨輪車、有裝着豬羊的大車。除了這些來自郊區的物產外,還有從蜀中來的布清茶、筆墨紙硯;從西北來的羊、從洛下來的黃醅、香藥…

又何止是這條路上,在通往汴京十三座城門的各條水路通道上,都在上演着同樣的畫面。像輸血一樣,將四面八方的薑桂藁谷,絲布縷,鮐鯫鮑鯉,釀鹽醯豉,米麥雜糧…無所不有,不可殫紀,一一輸入大宋東京汴梁城,,這才使東京變得無比鮮活。

就這樣走到中午,看見道左出現一個波光粼粼的大湖,周圍約方圓十里,湖邊廣植垂柳,殿樓台亭與古松怪柏、奇石異橋相輝映…蘇洵告訴他們,這裏便是大名鼎鼎的金明池,皇家四大苑之一,每逢節,會對民間開放,便有無數畫舫遊船,又有賽舟、玩水…百姓爭相前來觀看,絕對熱鬧非凡。

就在後輩們心之嚮往時,他又一指道南,那是一片紅的宮牆,牆上黃的琉璃瓦:“知道那是哪裏呢?”

“不知道…”

“瓊林苑,據説裏面瓊花如雪,端得是人間勝景。”蘇洵一臉神往道:“這也是皇家四大苑之一,卻不會對等閒人開放,你等只有中了進士,官家賜宴瓊林,才有機會一睹裏面的景觀。”把後輩們忽悠地一愣一愣,蘇洵才一指前方道:“汴梁城,到了!”眾人抬頭望去,便見在晨靄薄霧中,汴京城那深青的城牆,彷彿高聳入雲!

他們從汴梁外城西偏南第一個城門,順天門,俗稱新鄭門進城。

一進城門,如畫般的園林美景便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撲面而來的濃郁生活氣息。

街道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盡是各商鋪店面。如針鋪、顏鋪、牙梳鋪、頭面鋪、刷牙鋪、頭巾鋪、藥鋪、七寶鋪、白衣鋪、帶鋪、絨線鋪、冠子鋪、傾錫鋪、光牌鋪、雲梯絲鞋鋪、絛結鋪、花朵鋪、摺疊扇鋪、青篦扇子鋪…幾乎是每一類商品,都有專營專賣,品種繁多、任君挑選。

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包羅萬象。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兩三層樓高的綵樓歡門,懸掛彩鮮豔、華麗多姿的市招旗幟,奪人眼球招攬生意。

街市上,歡門下的行人,摩肩接踵、川不息,有牽着駱駝的西域商賈、有搖着摺扇的風書生、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揹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説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盡彙集於這開封城內的街道上,共同演繹出一副太平盛世的繁華圖畫。

~~~~~~~~~~~~~~別説蘇家兄弟,連陳恪也被這副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動到熱淚盈眶,來到、看到,受到,便覺着不虛此生了。

就在幾人爭相搜腸刮肚,用最華麗的辭藻來描繪眼前的景象時,煞風景的老蘇咳嗽一聲,對陳恪道:“我們便在此處分開吧?”

“唉…”陳恪嘆口氣道:“伯伯還是家去吧,雖然不大,但好歹是個窩。”

“不去!”蘇洵斷然搖頭,對蘇軾兩個道:“我們走…”只要一想到,那宅子裏有**亮,他就恨不得提劍斬了那混賬!

“看來,不利索了,他倆是沒法見面了。”蘇軾嘆口氣,拍拍陳恪,嘿然一笑道:“你家地址我知道,改安頓下去,便去尋你,咱們得把這汴梁城好好玩玩。”

“嗯。”陳恪笑道:“那是自然。”兄弟們便唱個喏,各奔東西了。

“咱們也走吧。”陳恪看了看宋端平,四郎、五郎和六郎,笑道:“去看看咱們家到底是個啥樣子?”

“小心…”宋端平話音未落,便聽遠處一陣驚叫聲,一匹無人騎乘的棗紅烈馬,從人羣密集的街市上狂奔而來。

--------------分割--------------為了把汴梁城寫得靠譜,我足足查了一天資料。我是鬱悶了,發現保證質量的話,只能一天三更,多了就沒工夫想,也寫不出讓人開心的字來…哎,先把債還上再説吧。(。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