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個大義凜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於皇帝一直實行的世家平衡之策將是一個大大的破壞。皇帝為何要如此做?他又是打的什麼算盤?韓玄道眼眸子深處很是冷峻,在他的下意識中,自然是覺得這皇后非蕭貴妃莫屬。實際上朝中幾乎所有人都這樣認為。
無論資歷和在後宮的地位,蕭貴妃就差這一個名號而已,只是坐在羣臣之首的蕭太師眼眸子裏卻是閃過怪異的目光,老人家並無絲毫興奮喜悦之,那放在膝蓋上的蒼老幹枯的手。
甚至有些不安地握了起來,蕭太師對於皇帝的制衡之策,那是看的很透,他一直很清楚,皇帝不希望蕭家強盛,卻也不會希望韓家強盛,在皇帝的心中,是要將朝中世家當做棋子一樣玩而已。
在韓家風頭正勁之時,皇帝突然來了太子大婚一手棋,將勢頭正近的韓家上升勢頭一下子壓住,朝中許多的臣子在一個月之前,得知太子要娶蕭家的小姐,便有不少從韓家這邊又投到了蕭家的門下。
之前韓家那種門庭若市的熱鬧場景,也因為太子與蕭靈芷的親事,一下子靜下來不少。蕭太師心中很清楚。
這一次太子大婚,又讓朝局趨於平衡,此種情況下,皇帝應該不會再做出太大的舉動來,但是太子大婚不過三,皇帝突然拋出立後的話題來,這讓老人家心中震驚之餘,在瞬間便警惕起來。
他並不與其他人那般下意識地以為皇帝要冊封蕭貴妃為後。蕭太師微微抬頭,那一雙看似渾濁實際上卻是犀利無比的眼眸子,盯在了蘇觀涯的臉上,而蘇觀涯此時竟然也恰好盯在蕭太師的臉上。兩人四目接觸,四道犀利的目光碰撞過後,吏部尚書蘇觀涯卻是率先微微一笑,蕭太師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出微笑來。不錯。
原來是這樣!蕭太師心念一動,心中終於想到,朝中除了蕭派和韓派,還有一個強勢的派別蘇派。
在韓家崛起之前,朝堂上的爭鬥,一直是蕭蘇兩家的對峙,但是隨着皇帝蓄意扶持起韓家,韓家在朝中愈發地顯眼時,先前的老對手蘇家卻是在一點點地沉寂隱藏下去。
如今朝堂之上,通常都是蕭派官員和以韓家為首的韓派官員的對決,曾經在朝堂上活躍無比的蘇派官員,卻是變得越來越沉默。蕭派與韓派忙着互相打擊,雙方也確實將對方打落了大批的官員,鬥爭如火如荼。
而蘇家卻漸漸成為坐山觀虎鬥的角。蘇觀涯外表為質彬彬,看起來温和斯文,但是作為蘇觀涯的老對手,蕭太師清楚這個對手的能力,知道在蘇觀涯那斯文充滿笑容的面孔下,是一顆極其狡猾冷厲的心。
怎能忽視這樣一個強大對手的存在?皇帝立後,如果不是自己的女兒蕭貴妃,那麼有沒有可能是蘇家的蘇麗妃?
皇帝是不是覺得韓蕭兩家鬥得還不夠烈,所以要以此方式,將蘇家再一次拉到枱面上,
着蘇家參與朝堂的混鬥?皇帝不希望韓家強勢,不希望蕭家強勢,自然也不會希望蘇家坐山觀虎鬥!
想到此處,蕭太師眼中更是顯出笑意。皇帝坐在金黃的龍座之中,望着朝中臣子們千奇百怪的表情,知道這下面那都是存着萬般心機千分詭計,抬起手,輕輕撫着自己的鬍鬚,緩緩道:“朕這幾
思來想去,要想統領後宮,定要聰慧伶俐,睿智淑德…
朕已決定,立韓淑妃為我大燕皇后!”就這麼突如其來,皇帝向羣臣宣佈了自己的想法。
“韓淑妃”三字清晰無比地傳遍在朝中每一位臣子的耳朵裏,當着三字傳入到大家的耳朵裏,便是再淡定的臣子,臉上也終於顯出吃驚之,蕭太師的拳頭握的更緊,原來不是蘇妃,而是韓妃。
但是卻如自己所料,並不是自己的女兒蕭妃!朝堂一時間寂靜一片,死一般的寂靜。空氣如同凝固一般,大家都到一股極其壓抑的氣氛籠罩在整個朝堂,詭異無比,壓抑得讓人幾乎透不過起來“聖上…不可!”終於,一個明亮的聲音打破了朝堂的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過去,在朝臣之列中的韓漠也是望過去,皺起眉頭,微顯吃驚。第一個出來反對的,不是別人,卻是自己的父親韓玄昌。
***若説皇帝宣佈立韓淑妃為皇后讓朝中大臣們大吃一驚,韓玄昌第一個出來反對,那更是讓所有人震驚,沒有人會想到,第一個出來反對立韓淑為後的,竟然是韓玄昌,便是連韓玄道也是皺起眉頭。皇帝顯然也是很為吃驚,皺眉道:“韓愛卿,朕…方才説過,朕意已決,不是與你們商量!”韓玄昌上前去,跪倒在地,恭敬道:“聖上,臣雖知有罪,卻還是要向聖上諫言,聖上立後乃是國之大事,然則…淑妃實在不適合立為皇后。”皇帝冷聲道:“朕倒要聽聽,淑妃有何不適合?”韓玄昌直地跪在朝堂之上,朗聲道:“淑妃有德,卻並無統御後宮之才能,而且淑妃入宮甚晚,資歷太淺,無才幹無資歷,實非皇后最佳人選!”朝臣譁然。誰也想不到,韓玄昌竟然當朝職責自己侄女無才,一時間竊竊私語,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韓玄昌的腦子是不是出了問題。
朝中反對立淑妃為後的大有人,怎麼着也輪不上你韓玄昌出來反對啊,立韓淑為後,韓家上下該當是欣喜萬分才是啊。
韓玄昌這樣一,不但將韓派許多敵對之臣
得目瞪口呆,便是韓派自己人,那也是糊塗不已,範雲傲和胡雪辛都是望着韓玄昌,眼眸子充滿疑惑。韓漠在朝列之中,看到韓玄昌第一個出來,與所有人一樣,也是吃驚不小。
但是他對父親極其瞭解,知道父親做事,向來都是極為謹慎,今出列反對韓淑為後,定然有其深意,只是一時間卻是想不通父親究竟是如何想的。
“有德無才?”皇帝冷冷一笑,身體微微前傾“韓玄昌,你莫忘記,淑妃可是你的侄女…你這做叔叔的,就這樣評價自己的侄女?而且…淑妃乃是朕的愛妃,你這樣評價,那可是犯了大不敬之罪!”韓玄昌正道:“臣不敢褻瀆淑妃,只是聖上立後,乃是國之大事,關乎我大燕國運。臣身為聖上臣子,承蒙聖上隆恩,明知不敬,卻也要斗膽直言!”便在此時,一名御史已是上前跪倒,大聲道:“聖上,臣御史台侍御史張慎附議韓大人所言。立後乃是國之大事,不可輕率!”
“張慎,你大膽!”皇帝怒道:“朕立後,難道是輕率之舉嗎?”這張慎乃是蕭黨中人,韓漠對於這個人,還是很有印象,當初第一次上朝之時,第一個出列奏事的便是這個傢伙。
他既然是蕭派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底氣是有的,那嘴皮子更是有的,皇帝一動問,張慎便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道:“聖上,微臣不敢。
只是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後宮立後,都是重大無比的國事,皇后之選,更是要賢良淑德,有統御後宮之才,如此方可穩定後宮,母儀天下,國泰民安。
正如韓大人所言,淑妃淑德出眾,情謙和,然則並無統御後宮之才,實非皇后最佳人選!”皇帝眼中顯出憤怒之
,瞥了蕭太師一眼,隨即向張慎冷笑道:“張慎,你當朕不會殺人嗎?”張慎卻是
着脖子道:“臣一心為國,犯上直諫,不畏生死。聖上便是砍了微臣的腦袋,微臣也要直言上諫,臣不畏生死,只是盡職諫言!”他話聲剛落,從兩列又嘩啦出來十多人,一起跪在朝上,紛紛道:“臣等願死諫聖上。”更有一人道:“蕭貴妃統領後宮多年,更是很早入宮服侍聖上,如今後宮安寧,蕭貴妃功不可沒,無論資歷才幹,蕭貴妃遠勝韓淑妃!”皇帝握着龍椅的金把手,青筋暴起,似乎是要將那金把手捏碎,厲聲道:“朕若非要立淑妃為後。那又如何?”那張慎還真不愧是幹御史的料,慷慨
揚道:“臣為大燕國,願死諫!”竟是在金鑾殿上連連叩頭,四周一片寂靜,那頭皮與大理石板直接撞擊發出的聲音竟是極其響亮。
只是片刻間,這傢伙的額頭竟然冒出血來,那樣子,似乎皇帝若真要立韓淑妃為後,他便要撞死在金鑾殿上。張慎這是下足了本錢,心中清楚,自己越是賣力,出的血越多,背後必定會得到太師的大加器重,金銀財物,那是滾滾而來。所以他演戲真,那是強忍痛楚,也要多冒一些血出來。
張慎一動作,後面的一些官員互相看了看,也開始在朝上叩起頭來,一時間,朝堂上響起“砰砰砰”的頭皮與大理石板撞擊之聲。皇帝惱恨無比。
立韓淑為後,當然不是他真的一時衝動,一個忍十足的皇帝,絕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做出有壞整體大局的決策來,他有自己的考慮。今
當朝宣佈立韓淑為妃,更先明言不須商議,那也是他要做出一個試探,看看自己這個皇帝是否能夠決定某些大事。
但是結果令他很失望,這一年來,皇權重,在朝堂內外都發展了不少忠於皇族的勢力,而世家在爭鬥中大有消耗,但是皇帝終於還是明白,世家依然強盛,皇權依然沒有強大到能夠左右朝局,朝堂上那“砰砰砰”的叩頭之聲。
就如同正在錘擊皇權的鐵錘一樣,敲打着依舊沒有穩固強大起來的皇權。跪在朝堂上的大臣,除了韓玄昌,一個個大義凜然,似乎要以死阻止皇帝立後。
就在這十幾名大臣頭破血,鮮血染紅大理石板,幾乎要堅持不住的時候,蕭太師終於顫巍巍地起身,躬着身子道:“啓奏聖上,老臣有事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