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韓族本裑力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此一來,出海的耗費也會大大降低…”他話聲剛落,立刻有人站出來道:“聖上,萬萬不可。”眾人望去,那是吏部侍郎韓信策,乃是韓族在朝堂上頗為重要的一位官員,除了韓氏兄弟,便是這位韓信策手頭上最有權勢了。

“聖上,削減軍餉,卻也不能如此削減。”韓信策正道:“鎮撫軍將士上萬,若按蕭侍郎所説,每年每人只能領十五兩銀子的軍餉,那是每月連一兩五錢都達不到,每年比城守軍還要少五兩。

如此一來,微臣只怕將士們心中有怨言啊。兵乃國之利器,豈可如此輕待?”當下便有不韓派官員出聲附和。

“若是不願削減軍餉。那隻能裁軍了!”蕭同光毫不猶豫地道:“如今海防無患,國庫也吃緊,難不成每年還要花上百萬兩銀子養着鎮撫軍?當兵的不打仗,還要他們做什麼?”向皇帝一拱手:“聖上,微臣為國庫考慮,懇請聖上下旨,裁撤鎮撫軍!”蕭同光將最終心思亮出來,蕭黨官員立刻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兒,一時間數名御史從臣列中出來。

附議蕭同光之議。更有一名御史一副慷然模樣,號稱大燕如今已經是非常之時,削減軍費開支迫在眉睫,更是關乎大燕中興的大事,那語氣説出來,就如同若不裁撤鎮撫軍,大燕國便要亡國一般。

一時間蕭黨官員紛紛出列,黑壓壓地跪滿朝堂,此時此刻,蘇觀涯以及蘇派官員卻是冷眼旁觀,淡定自若,都老實地站在朝列,不發一言。

而大理寺卿胡雪辛與兵部尚書範雲傲對視一眼,二人眼中都劃過一絲怪異的光芒,站在朝列中,也未輕舉妄動。

韓派官員見到蕭黨勢大,都不住皺起眉頭來,不少人心中都有些驚慌,畢竟東海鎮撫軍是整個韓家的基,若是東海鎮撫軍真的被裁撤,韓族那可是遭受到重大一擊,等於是要了韓族大半條命。倒是韓玄道如同泰山一般,站在朝堂之中,鎮定自若,面無表情。

***朝堂上黑壓壓地跪滿了蕭黨官員,那已是對韓族進行了全力的一擊,在這朝堂之上,有六部九卿的主要官員,亦有御史台的言官,文物兩列,加起來也有一百四五十人,那都是有着上朝資格的燕國重要臣子。

而蕭族在這其中,便要佔上兩成,以蕭懷金為首的二十多名朝官黑壓壓地跪在朝中,那是要請旨皇帝裁撤東海鎮撫軍。皇帝神情淡定,終是向韓玄道問道:“韓愛卿,蕭侍郎所言,你有何看法?”韓玄道躬身道:“啓稟聖上,臣以為蕭侍郎所言,言之有理!”眾人頓時都愣住,皇帝亦是也有些出乎意料,微皺起眉頭,而端坐在大椅子上的蕭太師眼中劃過一道怪異的光芒,神情卻還是頗為平靜。

“哦?”皇帝撫須道:“韓愛卿莫非贊同蕭侍郎的裁軍之意?”韓玄道恭敬道:“回聖上,蕭侍郎的裁軍之意,那是為了壓縮國庫開支,是為了大燕的整體政略考慮,乃是老成謀國之舉,臣卻也是深表贊同的!”不少人頓時都有些吃驚,更有人心中暗道:“韓玄道這傢伙莫不是發瘋了?裁撤鎮撫軍,那可是斷了他們韓家的手臂,他怎會贊同?”朝堂上下,出現這不可預料的一幕。

一時間所有人都沒了聲息,太平殿上,頓時籠罩着壓抑的氣息。蕭太師那蒼老的聲音終是打破了僵局,聲音有些嘶啞:“韓大人是户部尚書。

他既然贊同裁撤鎮撫軍,那自是考慮到了户部的開支問題,乃是公忠體國之舉…既然如此,老臣請旨聖上,可着兵部立刻擬定裁軍事項…”皇帝似乎有些不相信,裁軍之事怎可能如此順利。

一時間撫着鬍鬚,並沒有説話,就在羣臣大詫異之時,卻聽韓玄道忽然道:“聖上,臣贊同裁軍,只不過…卻不知蕭侍郎所諫裁軍事宜,要裁撤多少將士呢?”此話一出,朝臣們頓時明白,韓玄道終究是沒有發瘋,人家的對策,這才剛剛搬上台面呢。蕭同光立刻道:“照如今東海防務看來,保留兩成鎮撫軍,有個三千將士,便足以鎮守東海一線了!”

“兩成?”韓玄道臉上現出輕蔑的笑意:“蕭侍郎説出這樣的話,只怕是對東海防務並不瞭解。

東海海岸線那是有數百里之長,三千將士便想守住東海海岸線,這是兒戲之語了!”蕭同光也聽出韓玄道話中的輕蔑之意,不由很是惱怒,沉聲道:“那蕭尚書還想留下多少兵?”

“並非是本官想要留多少兵。”韓玄道正道:“不過是要從東海防務考慮而已。東海海岸線綿延幾百裏,要想做到萬無一失,鎮撫軍最多隻能裁撤三分之一,若是裁撤過多,東海一線的防務力量必然不夠!”

“三分之一?”蕭懷金也道:“你的意思是,鎮撫軍還要保留萬人的編制?”

“這已是最低限度。”韓玄道毫不猶豫地道:“為節略國庫之開支,裁撤一批鎮撫軍勢在必行。

但是要想保住吳郡和東海郡兩郡沿海周邊的安危,必須要有萬人的鎮撫軍編制方可…”蕭同光大聲叫道:“韓尚書,東海已無患,何須那麼多兵力守衞?要那麼多人,用來對付誰?”韓玄道冷笑道:“東海無患?蕭侍郎,卻不知你憑什麼在朝堂上放出此言?”

“這乃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蕭同光大聲道:“東海海盜已被招安,慶國水師更是不堪一擊,鎮撫軍哪裏還有什麼敵人?這不是東海無患,那又是什麼?”韓玄道站直身子,如同泰山般鎮定,淡淡道:“眾所周知?

蕭侍郎的意思,那是朝中所有的官員都知道東海無患了?”蕭同光正要答應聽韓玄道這樣問,一時間不明白韓玄道究竟是何心思,畢竟這朝上可不都是蕭家的黨羽,只能道:“不管他們是否知道,本官卻是一清二楚。

本官年前奉旨隨同昌德候前往東海,更是被海盜脅迫,後來令公子與海盜達成協議,海盜這才放了本官。本官事後本要鎮撫軍派兵剿匪。

不過令郎和韓總督俱説東海海盜已有大半被招安,這可是他們親口所言,難道有假?若是沒有被招安,令郎與海盜卻能走得那麼近,甚至能夠讓海盜放出本官…這卻有些耐人尋味了。”蕭同光在東海遇險,那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情,蕭同光回京之後,大談自己虎口險之事,將自己描敍的臨危不亂,每次説起,這位侍郎大人不以為恥,反而滿臉得意。

他此時在朝堂上這番話説出來,許多人便都聽出,他話中可是影韓家與海匪有勾結。韓玄道上前一步。

也不理會蕭同光,向皇帝拱手道:“聖上,蕭侍郎所言,確有不妥,他聲稱東海無患,但實際上…東海如今之患,反而比以前愈發地嚴峻!”朝臣們頓時面面相覷,其實大家都知道東海鎮撫軍如今確實是安享太平,並無太大的敵手,此時聽韓玄道這樣一説,都不知道韓玄道所言的“東海之患”出自哪裏。蕭太師微皺眉頭。

以蕭太師的明,實際上對於朝中幾位敵手的情是很為了解的,此時韓玄道面無懼,侃侃而言,鎮定自若,表現的極是正常,但是這種正常瞧在蕭太師的眼中,那便是大大的不正常了。蕭太師本以為自己看出的這一刀犀利無比,韓家十有八九接不住。

但是此時卻隱隱覺得,韓玄道今的反應,卻像一個穿了甲冑的戰士,防護的極好,準備的也極好。這種反應,卻是蕭太師鋭地察覺到,今朝堂上就裁撤鎮撫軍的議題對韓族突然發難,只怕在韓族方面看來---至少在韓玄道看來,並不突然。

韓玄道似乎已經做足了應對的準備。蕭太師的內心深處,立刻覺是不是裁撤鎮撫軍的消息已經了出去?

實際上在今之前,裁撤鎮撫軍的事宜都是暗中籌劃,哪怕是蕭族的重要官員,知道的那也是極少,事先知道這消息的,蕭族內除了蕭太師自己。

不過蕭懷金和蕭同光二人而已,雖然這兩位至親之人能力平庸,但是蕭太師卻也知道,如此大事,這兩個人便是再愚蠢,也不可能絲毫消息。除此之外。

那便只有當今聖上知道這件事情了。蕭太師那進宮與皇帝商議此事,無非是想看看皇帝對此事的反應而已。

畢竟這件事情如果沒有得到皇族的支持,僅憑蕭家的勢力,裁撤鎮撫軍如此大事卻也是很難辦到,即使皇族不支持。

但是隻要皇族不反對,那麼此事卻也十有七八可成,正因如此,蕭太師才事先試探皇族的反應,而皇帝表現出來的態度,也確實如同蕭太師預料,皇族雖然並不想直接手此事。

但是皇帝表現出的態度,顯然還是樂於看到韓家的鎮撫軍被裁撤。只要稍有政治覺悟的人便能看出來,如今的韓族,就是皇族拿來平衡燕國整治形態的一把利器。只不過這把利器似乎太過扎手。

在皇族看來,既能傷敵,卻也有可能傷己,所以皇族一直都是小心地使用。皇族提拔韓族,給予韓族一些可以對抗蕭蘇兩派的權勢,但是卻又小心翼翼,因為韓族本身也有着不小的力量,權勢太盛,那反倒有違皇族的本意,給皇族帶來威脅,而蕭家的自身力量,自然就是在東海。

韓族在東海郡棲息上百年,基深深紮在那裏,而且韓族在東海之境一直是以仁善治理,深得民心,在東海有着強大的動員能力,另外更有一支名為國屬實為私家的強大水師,這都是韓族的立足之本。如果有機會削弱韓族的力量,皇族自然是非常樂意看到的。

皇族最希望看到的,便是韓族自身的實力被大大削減,然後只能依附於皇族之下,藉助着皇族給予的權勢和力量,像瘋狗一樣去咬其他世家。皇族給予韓族的權勢,可以隨時收回,但是韓族本身的力量,皇族卻是控制不住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