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屢平波揚名蕃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之後幾天,王子書帶着朱鴻等人逛了吐蕃各個角落。現在王子書已是吐蕃名人,每個百姓都知道,解決飲水難也有此少年一份功勞,自然對他恩帶德,以禮相待。孫君為和朱鴻都屬商人,除了領略吐蕃民情之外,還不忘藉此之機,賺些銀錢,幾天下來,收穫頗豐。
朱鴻、柳兒和孫君為臨走之時,赤德祖贊還親自相送,千叮萬囑要讓二人再運茶至吐蕃,這樣一來,朱鴻和孫君為也就開闢了一條茶道!
王子書並沒有隨同二人返回長安,而是選擇和江採萍仍然留在吐蕃。因為他知道,現在大唐格局不穩,宮闈鬥爭最為烈,即使自己現在再怎麼受到重視,説白了,在其他人眼裏始終都是少年之軀,
本對現在朝局起不到關鍵作用。與其身臨險境,不如在吐蕃逍遙快活,等李隆基登位之後,憑藉自身優勢,想必更會有所作為。
送走故人,王子書就開始着手繼續寫他的《三國羣英志》,金城公主主動把王子書和江採萍遷至“金城”一來三人同屬大唐,來蕃路上,相互照應,情已非同一般,再加上二人都利用自身奇能,為大唐爭了面子,替她把納朗喜登完全壓制下去,金城公主自然十分喜歡二人。
“金城”竣工之後,吐蕃百姓都奮湧而至,在金城附近建造屬於自己的房舍。一年之後,帕不多力草原之上已有數百仿造“金城”而建的房舍拔地而起,一時稱之為“金城”後改為“拉薩”這就是之後的拉薩城。從此,金城公主在吐蕃百姓心中地位不可動搖,全國百姓直呼金城公主為“上天聖女”就算是當之文成公主都沒有如此待遇。
最重要的是,金城公主這一年為赤德祖贊喜添王子,更增二人之間情,大妃納朗喜登雖懷恨在心,但現在金城公主一得民心,二又博得赤德祖贊歡心,再加上赤桑雅拉和明海兩位相國都屬明臣,誰為百姓多做事,他們就支持誰,自然金城公主一時無二,手中大權漸超納朗喜登。
郎星切和末西漢舍雖都是納朗喜登近臣,但郎星切被王子書和江採萍輪番羞辱之後,鋭氣大減,心中憤恨,但卻始終找不到二人把柄。而末西漢舍只管赤德祖贊安居飲食,也就是所謂“讒臣”但赤德祖贊和金城公主情深意濃,兩人形影不離,他也只能站在旁邊乾瞪眼,不上一句話去,現在心中已有傾倒之心,想着怎麼好攀附金城公主,以保自己地位。
和煦陽光透窗而入,照在王子書臉頰之上,他正爬在窗前撰寫《三國羣英志》,為替王子書解悶,江採萍還在旁彈奏樂曲。這時,大門一開,只見赤松德贊滿頭大汗闖了進來,手中拿着一封信遞給王子書説道:“安達,這是長安來信,想必是你母親寫來的。”王子書和江採萍一聽,滿臉歡笑,急忙拆信而閲。王子書一年前把信寄出,夜苦等,終於等到了回信。王子書展開信箋,只見一席
美小楷映如眼簾,王子書知道,這正是王帆手跡。
信上每一字每一句都真情,發自肺腑。王子書讀着讀着不
熱淚盈眶,江採萍也跟着
泣起來,除了一些噓寒問暖,就是提到了王昌齡等人情況。
孟浩然和雪兒今年喜得一個男孩兒,王昌齡成為進士,準備三年之後科考,希望王子書那時能趕回來,一同科考。張姝一直都很掛念王子書,有時還會埋怨王子書一去不歸。義淨已退隱長安佛寺,潛心翻譯佛經著作。最使王子書心痛的是,王張氏因為過分想念王子書,一時病卧在牀,但現在已經痊癒,讓王子書不要擔心,最後希望王子書早些歸來。
赤松德贊看王子書哭的傷心,心中也無比難受,王子書看完書信,折起來,收藏好,看着赤松德贊笑道:“安達,你幹什麼去了,為什麼滿頭都是汗!”赤松德贊説道:“我隨父王一起在帕不多力草原山下的農地視察,之後,父王就把書信於我,讓我給安達帶來,我知道你等的很是着急,所以就趕快跑上來給你。”江採萍笑道:“子書,你看王子多麼關心你,之前你還説王子擊鞠沒你打的好!”王子書閒下之時,就和赤德祖贊一起擊鞠,不僅可鍛鍊身體,還可增進騎術。
赤松德贊努着嘴説道:“採萍姐姐,其實安達説的沒錯,這擊鞠我還真不如安達。”
“哈哈…採萍姐姐,看到沒有,我可沒有吹牛。”王子書看着赤松德贊説道:“安達,農地情況怎麼樣?”赤松德贊説道:“自從百姓把家園遷至‘金城’之後,換供給方便很多,飲水難問題也得到解決,但是,那些靠農家維持生活的百姓就不得不重開僻壤,以保餬口。”江採萍擔心道:“那不是很辛苦,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這個倒是好辦。”王子書皺眉説道:“安達,現在贊普陛下在哪裏?”赤松德贊説道:“就在金城。”又問道:“安達,你是不是又想到什麼辦法了?”王子書笑道:“等一會兒你就知道了。”自從金城修建好之後,赤德祖贊就很少會去布達拉宮安寢,一般都會在金城和金城公主同枕而眠。金城公主和赤德祖贊正在喜逗剛出生的王子,這時,末西漢舍傳道:“贊普陛下,王子書和王子殿下求見。”赤德祖贊説道:“讓他們進來吧!”王子書和赤松德贊進宮一一行禮,赤德祖贊笑道:“子書,家中書信可曾收到了?”
“王子殿下已經給了草民。”王子書説道。
金城公主現在看待王子書就和親弟弟一般,笑着問道:“家中一切都還可好吧!”王子書拱禮道:“多謝公主掛懷,子書家中一切安好。”
“那就好,那就好!”赤德祖贊問道:“子書,那你前來找本王有什麼事嗎?”
“贊普陛下,今子書聽王子説百姓現在雖解決了飲水難問題,但百姓重開僻壤,每每灌溉都要上山背水,路途頗遠,極是不利。可有此事?”王子書説道。
赤德祖贊向金城公主看了一眼,笑道:“確有此事,怎麼?你又有什麼想法?”赤松德贊迫不及待笑道:“父王,剛才安達就説他有辦法,可使百姓擺背水之苦?”金城公主笑道:“子書,那你就快快説來,贊普陛下正為此事發愁呢!”
“成與不成,子書還不知道,這只是子書的一點想法。”王子書説道:“贊普陛下,挖渠引水方可解決這等問題。”赤德祖贊問道:“挖渠引水?怎麼個挖,又怎麼引呢?”
“贊普陛下,‘金城’所處地勢偏高,而百姓農地盡數都在其山下。‘金城’旁邊有一邏些河,我們就把那裏的水引向地勢偏低的農地,這樣一來,百姓就不用每上山背水。”吐蕃那個時候
本沒有挖渠引水一説,直到赤松德贊當成贊普之後,赤桑揚敦才提出這一觀點,而王子書並不知道吐蕃有這麼一人,只是這個技術對他來説過於簡單,他就不明白當時之人為什麼就想不到呢!
赤德祖贊細細想了下,笑道:“好個挖渠引水,虧你能想的出來,哈哈…公主,子書又立一功啊!”江採萍和赤松德贊心中齊為王子書到高興。赤德祖贊當場下令,就讓王子書全權負責這個挖渠引水的工程,全國上下徵收壯丁,修好之後,每人都會付於勞役金,以示褒獎。
“金城”山下土地廣袤肥沃,最適合種植青稞,但是吐蕃百姓的農田大多都雜亂無章,不成系統,王子書站在金城俯瞰,一派錯綜複雜的模樣。所以,王子書又建議盡數百姓都把農地分為“多田形”青稞農道旁邊都挖幾道分水渠,使青稞能更好收水分。然後,負責挖渠引水的壯丁就從農地挖向邏些河河尾,渠道在用石板修整,使河水
起來更加暢通無阻。
因為距離很遠,吐蕃技術落後,勞動力稀少,工程頗大,所以花了兩年時間,挖渠引水才算真正完成。
在此期間,有更多吐蕃百姓前來定居,廣闊的帕不多力草原上,新建房屋鱗次櫛比,街道、寺院和小巷順其而成,吐蕃百姓更加聚集,換和飲水都極為方便,就是靠農家吃飯的百姓,依靠王子書想出的“挖渠引水”生產總值和生產效率都大幅度得到提高,隨着市場經濟的繁榮,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在雪域高原出現。
吐蕃百姓非常謝金城公主和王子書,特地為二人鑄建了兩尊金身,放在“金城”新建的寺廟之中。這一下,王子書不僅成為大唐知名人物,就是在吐蕃蠻國,他也是除了釋迦牟尼以外,擁有金身最小的少年,現在王子書才整整十歲。…ps:剛到家,第一更!稍候繼續!∩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