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經絡五行與練氣之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神秘人給清風留的的人體經脈中記載的十二經脈運行路線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這十二條經脈像一個環似的完美無缺。

而對於這十二經脈,王清風的記憶的竅門就是:凡是有手的經脈,那麼路線圖就是從手開始,有腳的就是從腳開始,陽就是腿或臂的外面一側走,陰就是沿着裏面走。而這十二經只是主幹,它們向外分的分支就像網狀把人體連接起來。

另外的就是王清風聽評書中經常聽到的任督二脈,而這二脈又屬於七經八脈,而七經八脈當中只有任督兩脈具有本身的位,其他六經都是寄附在十二經上。

任脈起於胞宮,出於會陰,向前循環腹裏,往上行於上半身的前正中,向上經咽喉,上到面部,然後到清眼睛下面。而督脈的脈氣起於小腹內(丹田),出於會陰,從尾骨沿着脊柱內上行,到腦後的府進入腦內,聯絡大腦。同時足厥陰肝經分支上頭頂接通督脈,然後接通任脈。

十二經循環加上任督二脈也就是十四經的經氣循環。…王清風看完經脈圖所興把陰陽五行和導氣之法一起拿起來看,相互對照相互參考。因為他發現,陰陽五行把經脈也分陰陽,把人體的各個內臟分為五行,而導氣之法又是按照人體經脈而運行。

那個銅匠的神秘女兒把這些知識分類也是怕王清風學一下子理解不了,而她沒有想到王清風從八歲開始,就已經拍打經脈了,並且還自然產生了少量內氣,也為王清風所用。

書中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而五行所對應的人體器官是:金=肺,水=腎,木=肝,火=心,土=脾。……

這些是王清風以前所不知道的,而氣的運行之法,書中説:初學者應在極靜的情況下先用意念覺氣體的存在,當氣體充盈時在用意念引導氣體行於各經脈,而在行於各經脈之必先行與於任督二脈,因為這二脈是最容易產生氣的經脈,氣終是始於小腹,也就是丹田。

而導氣之法這本書也是王清風最喜歡看的,王清風的原意就是先看完並記了這幾本書在來練功,説白了,這四本書也只有導氣之法是需要人體來練習的,其他三本本來就是純粹的理論講解。王清風這樣做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這四本書王清風還有好多不能理解,更想不明白和功夫會有什麼聯繫。但當他看到“導氣之法”一書中的功法後,就開始動了,書上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大凡武功高強都無不來源於對氣的運用,氣行於拳則拳威力大增,行於腿腳則腿腳威力大增,想要練好輕功,必須要先學會讓氣行於腿腳。這種輕功可稱之為馭氣之術。絕非一般輕功乃至上乘輕功可比擬。

一般的輕功,乃是指高彈跳能力,藉助反彈之力向上竄縱,並以嫺的技巧以減輕落地時的重力聲響,所以一般輕功乃是竄縱之術。一般的輕功練到極至,配合了一定的提氣技巧,跑更快,跳得更高更遠,即所謂“踏水而行”或“草上飛”而馭氣飛行則可不借外界實物騰空飛行,飛行之距離遠近則由修煉者自身之功力程度而定,功力高深至極者可以飛越江河山谷乃至更遠,其飛越時可全身不動馭氣飛行,亦可兩足踏空行走如履平地,神態瀟灑。馭氣飛行的修煉者之內外功夫均至高乘,能隨時知當時當地的靈氣質,從而發出與之質相同之外氣,同相互排斥,故身體能騰空而懸浮也。再向後發出外氣,似游泳一樣,身體自然向前飛行矣!

現在王清風才明白一般的輕功和馭氣飛行的差距,而王清風現在最想學的就是這種飛行之術,像飛一樣飛行可是他的夢想啊,而現在要學的就是這種飛行之術,你説他能不動嗎?

接着下面就對這種功法提出了條件:一、外功必須要達到踏水而行,草上飛的境界。

二、內功必須練到從雙腳發出強大的外氣。

對於第一個條件王清風並不擔心,因為他本身的外功雖然沒有完全達到踏水而行,但只要再通過一年外載的練習,就可達到。難就難在第二個條件,因為在這之前,王清風只聽説過氣功,本還不理解氣功是什麼,更不用説練習了,並且這種功還不單是要內氣充沛,更要可以達到外放的境界。

“看來這幾年也就是這事,希望能更早點學會吧”王清風心裏想着。再一看練習時間王清風傻眼了:“在練成外功之後還需至少十年的苦修,要是不會外功的,內功和外功同時修練者需十五年。不會吧?十年?要是我以前沒練過外功,那我不就死定了,十五年,讓我自己在光禿禿的山頂十五年,我武功沒練成,也該急瘋啦,雖然説修真之人講究的是一切順應自然,去物慾以養形,致虛靜以養神,但我可沒想什麼去修真呀,要真的那樣,活着死了有什麼區別呀“無慾”説的好,無慾還活着幹什麼?

“無慾”還整天想着長生?”這是王清風所認為,當然現在的王清風並沒有認識到“道”的真諦,在多年以後王清風瞭解“道”時,才把“道”當作終身的追求,當然了心也同樣得到改變,這是後話。

當王清風看了內練之法後更是生氣:只見書中寫道:按大小周天之練法,一、觀想下丹田之內丹急速沿小周天法輪運轉二十四圈。

二、觀想內丹沿大周天法輪運轉三十六圈。

三、將內丹沿中脈提運至頭頂百會,並收腹閉息…

四、兩手由側面上提至略高於肩,手心向上…

五、隨着呼氣兩掌緩緩下按,由四心,(即兩掌心兩足心)發出強大外氣壓向地面…

六、由地面質相同之靈氣產生的斥力作用,身體騰空而起…

七、飛行的方向或前或後,或左或右以及飛行的快慢皆可由心意而定。

八、在飛行的過程中,意念一定要隨時守住頭頂百會,功力至爐火純青時,無須任何準備功,可隨時隨地隨心所地騰空馭氣飛行…

九、…

“什麼內丹,什麼大小周天?”我都不知道呀,還説等我成年之後才能練習大小周天之法,那寫這有用呀?”清風氣的口帶話。

“書上只有一個吐納之法,讓我怎麼練飛行術呀?看來那個人不想讓我學會飛的。”情風想到這忽然眼前一亮:“我本就用不着飛,我只需沿着山體跳下去,或者沿着山體走上來就行啦,既然人家説了,我現在還不能學習大小周天之法,那以後還是可以學的呀,那就先練吐納吧,我現在連氣在哪裏都還不知道呢?還想那麼遠。”清風想完就先按照書上所寫練習吐納了。

一、先練坐式吐納。

1、兩腿叉端坐,掌心向上平放膝上。

2、吐氣,用噴氣協作呼,儘量迅速而幅度大,配合提,提,提膀胱。

3、氣時須兩眉輕輕上提,做到勻、細、深、長,用意念送入小腹,小腹緩慢向外擴張。

4、掌心翻向下放在膝上,上身緩慢前傾,與大腿成三十度,再抬身恢復原狀,同時配合吐納二十一次。

5、練習結束後,按大腿委中(作者注:膝蓋後彎曲處)二、坐吐納開始練習站吐納,簡單來説:站式,兩足分開比肩稍寬,動作與吐納相配合,即兩手活動時鼻腔噴氣,動作暫停時再勻細深長的氣,共九部分。

三、是導引。

1、拍擊臟腑,順序是中脘→丹田→小腹→左肺→右肺→左腋下→兩下。每個部位以掌心拍七次,每拍一次鼻子短促噴氣一次,然後在該位周圍輕輕拍打四十九次。

2、拍擊腿部,兩足分開高位馬步,兩手握空拳叉先捶打背後,然後腿伸直,上身前傾,兩手沿後向下拍打到小腿,再沿小腿內側向上拍打至小腹,沿部拍打至部。

三、輕頭部、面部、頸部。

四、靜坐,用腹式呼(注:小腹一起一落自然呼,而非用),靜養片刻收功。

每天早晚必須各一次,其他時間因個人而定。

當清風在看完最後一頁的時候,發現後書皮上又有幾句留言:小朋友,你或許在想為什麼我不你大小周天的法,而是等你成年之後再傳你,這是有原因的,至於什麼原因?等你修練之後你就會明白了。練習大小周天的功法我也為你總備了,就在你的石牀下面,等你能從石牀下取出功法的時候,相信你也具有下山的本領了,或許那時候你也成年了吧,到時你也可以修練了,但我不能確定你那時就一定成年,所以你就得先答應我,當你得到大小周天修煉法後,必須要等到成年十六週歲才能修煉。至於其他的功法,你以後也可憑自己的能力去探尋,但現在你最需要的就是基礎,我相信你,更是為你好,希望你不要辜負我的用心,記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道,但每個人入道的功法都不同希望你能早悟自身之道…

清風看完之後,趕緊跑到自己的卧室,一看石牀氣了,因為這個石牀,長有二米,寬是一米多,高也有一米。別説取下面的東西,就是讓這個石牀動一下王清風都做不到。

“唉!看來只能好好的練功了,還是好好聽那個前輩的吧,或許人家也是真心為我好呢!,不過“道”到底是什麼了?”清風自言自語道。

接下來王清風則是沒事就練習吐吶,因為他發現堅持練習之後身體內的氣越來越明顯,並且覺身體還很舒服,力量也越來越大…

王清風越來越越喜歡靜坐了,雖然書上還沒有引氣的路線圖及説明,但王清風現在要的就是這種氣,因為他以前聽評書中有説過,只要打通任督二脈,那麼內力就可以循環起來,從而功力大增。所以聚集內氣則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足夠多的內氣,在通過靜坐與意念,他就沿督脈從下往上去一點一點衝脈,每衝到一處王清風就覺那個地方舒服。

子還在一天天過,白天練完功以後就黑鷹一起玩。玩累了就繼續靜坐衝脈。

可是他這種沒人指點強行衝脈的方法,卻差點要了他的這條小命。

(對於這一節中的功法與經脈位,希望朋友們能給點建議,是太詳細了?還是更具體一點好?讀過本節的朋友別忘了給作者留言呀,作者很是謝,作者也會據大多數朋友們的建議在以後的章節中作出修改,同時也希望朋友們能多多推薦,多多收藏,作者也不會讓大家失望,以後會更加努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