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一子解雙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子解雙徵高舉和曹瑋推了一番,就得到個結論,極有可能,到最後他會被牽扯到成都戰局去聖旨下詔徵求意見,他當然免不了把自己的想法給樞密院和趙元佐各抄一份隨後便帶了劉霞趕回邠州與和張齊賢商量下一步的計劃,有個經驗老到的前輩指點,也能少些彎路不是信安軍兵權拿下清遠軍城收復跑馬川大捷三公原大捷這一連串的好消息讓張齊賢樂的都快合不攏嘴了一聽説高大人回來了,喜的老臉就像燦爛綻放的‮花菊‬一樣,親自出了城門,一路與高舉説説笑笑回了府邸“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何況李繼遷這個老狐狸呢切切不可大意啊”張齊賢聽高舉對收復夏州宥州等地很是樂觀,不由的出言提醒:“這個李繼遷,與朝廷爭較了二十幾年,很是滑呢每次眼瞅着他就要被攥到手心了,一不心就又讓他開溜並且一次比一次鬧騰的歡實這次雖然燒了他的糧草輜重,可説到底那些東西原也是他搶了朝廷的,他自家損失並不多重摺了兒子,丟了兄弟,這些在他眼裏只怕都算不上什麼大事,只要他手上還有人,還有馬,他就絕不會死心”高舉道:“張相所言極是不過以前造成李繼遷不斷坐大的主要原因還是朝廷內憂外患,多面受限,騰不出手來對付他導致的如今,正好契丹人那邊能騰出空來,一定要抓緊這個機會,將他一次打的永不翻身否則,一旦等契丹人緩過神來,契丹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坐視一個可以牽制大宋的勢力就此消失的從作梗是少不了的因此,這次機會難得,一旦錯過可能將再無消滅這老傢伙的可能”張齊賢點頭道:“朝諸公有遠見者少,可恨當此千載難逢之機,居然連遠近攻的老把戲也不記得非要着給李繼遷找條後路有甚者,還有言李氏本我朝臣,偶有過亦不失臣節,若有悔過之意,切不可窮追不捨,壞我上國風範云云,真是氣煞人也也不知這幫人是做大宋的官,還是給李繼遷當了探子”張齊賢説的遠近攻,高舉倒是知道一些早在張齊賢剛到邊關,就給朝遷上了個摺子,意思是為了達到消滅李繼遷的目的,不妨採取分化拉籠周邊勢力的作法來孤立他,使他少了支持多些敵人,這樣大的消耗他的實力,然後尋機將他殲滅其,張齊賢提出一個可行很高的方案,讓朝廷冊封潘羅支為親王潘羅支,這是靈州西北方吐蕃六穀部的酋長自從唐朝以來,吐蕃人的勢力一直長盛不衰,進入唐末五代再到大宋時期,六穀部展成為他們最強的一個支,時盤踞在西涼府今甘肅武威一帶張齊賢的意思很明顯,吐蕃人對漢人的物資總是很稀罕,對漢人的官職也很眼紅有了這麼個親王的帽子往頭上一扣,就算他不戰戰兢兢為朝廷出死力氣,起碼也不會再和李繼遷打的火熱了這就和契丹人為了分化李繼遷和朝廷的關係,拼命的給他封官許願,甚至嫁個公主給他是一樣的道理可是朝裏諸位分析了之後認為,老頭這個作法明顯不合適吐蕃人從唐以來與原人就搞的很不愉快,而且這些遊牧民族的人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前面有個李繼遷,只不過封了個節度使的名就鬧的要割地為王了,你這裏再封個王出來,要是明天他也學李繼遷怎麼辦?還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給自己添堵?

遇到這種問題你讓張齊賢説什麼好?他只好一表不準再上一表,打算用鍥而不捨的神和全方便的闡述來向大家講解結果卻等來了個讓他哭笑不得的安排,朝廷不是沒冊韓封,但刪封的名號實在是有些囧,連高舉聽了都覺得有些莫名其妙:“涼州防禦史”親王那種虛銜雖説只是個稱呼,可怎麼着也是一品,這防禦史,連個正四品都算不上,勉強夠得上個從四品,這差距也忒大了些這官職拿出去都不夠噁心人的,張齊賢還真擔心給人家這麼個官會不會讓人誤以為是大宋在噁心他不過幸好潘羅支這些年也被李繼遷欺負的不善,已經有心想要和大宋聯手,苦於找不到機會如今大宋主動伸出手來示好,他哪裏顧得上挑三揀四,馬上就笑納了,而且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還主動上了個表,意思是如今我們六穀部和夏州李繼遷部都是宋臣了,大家自己人,能不能請朝廷出頭做個和事佬,讓李繼遷別這麼坑人了還好,人家這裏算是體會了意思知道官職什麼的都是浮雲,實力和安全才是王道聽着老頭牢騷,高舉也一陣慨,看來朝裏這些呆頭鵝有時候是真的傻的可愛呀連人家那些吐蕃人都不如這就加堅定了他執行堅壁清野戰略的決心只要將李繼遷展的勢頭遏制住,才掐斷他掠奪的念頭,那麼步步蠶食將他併就是遲早的事高舉和張齊賢討論的時候,趙恆正在和李沆討論高舉遞上來的兩個方案關於夏州李繼遷的,雖説聽起來多少有些損害禮儀之邦的正義之名,但只要能將李繼遷這個禍害去掉,什麼名聲,對於這些上位者來講,其實也是可有可無的事當然了,這個事情正如高舉在摺子所説的那樣,做,不妨放手去做,但卻不能將其行頒行天下名聲還是要顧忌一些的,否則那些學了一肚子禮儀廉恥的夫子們要跳出來指責此舉有違天和,有失體統了只要在這方面,皇帝那裏不要過分追究,給下面人一個機會就行了這樣的事,皇帝和宰相當然是舉雙手同意的話題一轉,又扯到成都的局勢上來“觀雷有終等人行事,可謂得意忘形、人得志”李沆擲地有聲:“堂堂正義之師,進城之後居然一鬨而散四處搶奪,這隻怕于軍對蜀地之印象有關自蜀地納土歸國以來,屢平屢反,素有惡名在外諸軍皆將蜀民視為刁民反賊卻不想若非官,何至民反?高大人所言正要害,臣以為可以採納”趙恆道:“話是如此不錯,但張詠入浙尚未滿一月,又調他返回蜀,豈不有失朝廷體面?使人有朝令夕改之?”話剛一出口,就看到李沆的表情有些古怪,知道他是看出了自己這話多少有些太過顧忌面子了因為當初張詠離開之時曾勸過他“牛冕非撫民之才”等語,當時自己固執己見,並未聽他的如今果然被他説,無奈之下,又要請他轉來,豈不是自己伸手打自己的耳光?剛才還在議論這個面子問題只是末節,國家安然才是要之事,怎麼朝廷的臉面都可以暫時不要,這一説到自己的面子時就這麼放不下呢?

被李沆的表情看的有些不好意思,趙恆趕緊改口道:“舉所言雖切其弊,然其解決之道卻未免太過費時,方今契丹內亂,正是朝廷騰出手來全力對付李繼遷之時,若蜀之亂懸而未決,難免使得軍心震盪,影響全局啊朕的意思,是否能想出個能快解決叛軍之法,至於撫民之事,不妨隨後再使張詠入蜀便是”不容易呀,能讓皇帝做出這麼大的讓步,的確算是了不得的成就看來這個高鵬還真是有兩把刷子李沆心目高舉的形象頓時高大了起來,一看趙恆如此説話,早已瞭解皇帝心思的李沆趕緊接過話頭:“臣以為高大人允允武,當可擔此重任”趙恆託着下巴喃喃道:“自打年前處理了邊境之警,這大半年來,為了江山社稷,他已經太過勞累了大婚次,便趕赴前線,一波方平,一波又起如今又讓他去成都,是不是太過苛刻了?”李沆應聲道:“自古道,能者多勞高大人年少有為,實乃上天賜給我大宋的棟樑之才,當此國難之際,正是彰顯英雄本之時以高大人之才,當可體會陛下深意”趙恆又嘆息道:“只怕朝有其他人會有微詞啊這傢伙辦事是有一套,可總是離經叛道,每回做事都會捅出一大堆的蔞子,惹一串的麻煩出來,讓人很無奈呀若是有人以此為由,彈劾於他,豈不要寒了天下人進取之心?”李沆長身一禮道:“陛下且放寬了心,此事着落在微臣身上明廷議,便有分曉”趙恆點點頭:“如此,有勞先生了”李沆連連謙讓,心裏總算了口氣可算是討到這位爺了,為了解決成都的事,樞密院這幫平趾高氣昂的大頭兵都向自己遞了好幾回軟話了因為眼下看來看去,似乎除了高鵬,再無別人能解成都這個困局,除了他來的摺子所提的幾條方案尚有可行之外,其他人的全是一套陳詞舊調,哪有一點可取之處?再者如果高鵬入川,即使成都的問題一時半會的解決不了,官家也不至於再這麼大面積的火了,有他前面那多功勞在那頂着,又有摺子那個長遠之計為由,多少能為大家換回一點顏面和時間來大家都是明白人,自己好不容易等到軍方諸位大佬低頭,如何能不把握機會?可自己在這裏遞了好多次話,官家就是不願意放人,卻當如何?李沆也清楚,官家之所以不願意讓高鵬入蜀,絕非像他所説的擔心高鵬太勞累,而是對於朝諸臣在高鵬做了那麼多事後,還是對他處處排擠、事事指責的態度深為不滿今天總算是了話,願意讓高鵬入蜀了不過卻要換大夥對高鵬的接受,這也算是大家能接受的條件做為羣臣之的李沆哪裏敢錯過,當然要應下來了誰要敢再拿高鵬行事不合禮數來説事,就讓他去成都平判不信了還李沆告退之後,趙恆臉上出個古怪的表情,沉思了一會,這才興沖沖的直奔德妃劉娥宮而來,那裏,擺着兩人昨未曾下完的半局殘棋一進門,趙恆便笑呵呵的説道:“朕想到了一招妙手,愛妃你來看”説着,輕輕落了一隻白子這一子落下,原本被黑棋兩條大龍步步緊,眼看就要全面崩潰的白棋突然就連成了一片,前後呼應,整個局勢頓時為之改變劉娥看了看,笑道:“臣妾費盡心思佈下這雙殺之局,卻被陛下如此輕易便破了去,再下去,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好轉了,臣妾認輸不知陛下此招,可有什麼名堂?”趙恆微微一笑:“這一招,叫做鎮神頭,一子解雙徵”謝書友【莫玄飛】【cmju】【黼投影】的張月票謝書友【鬱悶之死】【嶺南孤月】【一班人我不告訴他打賞】的慷慨打賞,小説網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