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番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若是老三知道他二嫂的想法,肯定能氣得背過去。她真真是頭髮長見識短,掉錢眼裏去了,完全不明白這扁額的好處。護身符啊,有了它,別人想動宋家都得掂量一下自己的斤兩再説的。

宋家更上一層樓的事,讓周扒皮生生氣病了一場。再想到被誤了一年棵粒無收的土地,他就一陣疼。他拼命按奈着自己的怒火,決定蟄伏一陣子,不再去招惹宋家。

羅雲初見二郎已經漸漸能獨當一面了,便漸漸丟開了手,全讓二郎挑起養家的擔子,退居幕後相夫教子去了。他們家如今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是殷實之家了。這一輩子,她和二郎頂多就守着這些田地作坊了,後若説宋家有什麼大出息大發展的,必然是指望他們的兒孫輩了。遂兒孫的教育一定得抓牢了,不能調以輕心。

宋銘承起於微末,儘管有餘家的幫襯,但仕途估計就止步於四品大員了。想更進一步,估計很有難度。不過若後宋家的子孫們要走官場,也總算有個借力的地兒了。

只花了兩年時間,青河縣及周邊漸漸形成了棉花和苧麻的產地,不少商户陸續在青河縣內開有分號。而宋家的麻棉作坊由於抓住了先機,在別的商號匆忙來分食的時候,已經領先一步,打好基礎,打開局面,形成了規模。而宋家棉麻作坊需要用到大量的女工,更為廣大的農村婦女提供了掙錢貼補家用的機會。青河縣更是漸繁榮,####“娘,能不能別叫我飯糰啦?人家都長大了。”八歲的飯糰臉紅紅的,站在那,扭捏地説道。

羅雲初捏了捏他的臉,笑道“小傢伙,害羞了?呵呵,你長得再大在孃的眼中也是小娃娃。”飯糰結結巴巴地説“可是,可是,娘能不能別當着外人的面叫我小名?”上回小夥伴來家裏玩,回學館後他被取笑了好久。

“好,飯糰,娘答應你,只私下叫,當着外人的面一定不叫。”兒子長大了啊,都不可愛了。

飯糰無可奈何地看着他娘,算了,私下叫便私下叫吧。希望等他再大點時,娘能喚習慣他的大名吧。不過飯糰恐怕要失望了,直至他娶生子,他娘都沒有改口過。

####當飯糰十三歲,湯圓九歲時,豆包七歲時,羅雲初又生下個女兒,名叫宋語嫺。

“宋老弟,不是我説你啊,你在青河縣也是鼎鼎有名的人了,這些年賺的銀子也不少,怎麼家中只有一位黃臉婆呢?不添些嬌美的小妾咋行呀?罷了罷了,前兩我剛得了兩個揚州瘦馬,送你一個吧。”二郎聽了,微微皺了下眉,笑道“謝謝林兄,可小弟不耐煩家中人多,恐怕要辜負林兄的美意了。”林之煥同情地看了一眼二郎,拍拍他的肩膀“宋老弟,咱們男人要拿出氣勢來,重振夫綱,莫要被家中的婆娘拿捏住了。”二郎越聽眉頭越擰越緊“宋兄,不是你想的那樣,是我自個兒不想要的。”在老家時大哥沒少為兩個大嫂煩惱,搬到縣上後,更是見多了後院女人爭風吃醋之事,他本就沒什麼娶妾的心思,只想守着他家媳婦好好過子。

林之煥一副深知你心的樣子拍拍二郎,嘴上一個勁地道“明白明白。”真看不出温温柔柔的宋家弟妹竟然這般厲害。

二郎苦笑,這回又連累自家媳婦名聲受損了,唉。

李重武倒是知道一些宋家的情況,當下幫二郎轉移話題“喝酒喝酒,咱們今晚可要不醉不歸啊。”

“回來了?”羅雲初放下手中的活兒,讓下人打來一盆温水,親自伺候二郎擦了把臉。

二郎舒服地鬆了口氣“累了?”羅雲初輕聲問道,雙手張弛有度地給他按着太陽,儘管如今家裏奴僕成羣,但關於自家丈夫和孩子的活計她都不假他人之手。

年關是他們最忙的時候,老家那頭正在點收糧食運送過來,米鋪布店作坊都要做一翻大清點,運算今年的收益,查賬對賬什麼的。二郎這段時間也累得夠嗆。

“嗯。”二郎放鬆地閉上眼睛,懶懶地靠在羅雲初香軟的身子上。

“忙和了近兩個月,總算能口氣了。對了,今年的銀子給老三送去了嗎?這是給他作打點之用的,莫要遲了才好。明年就到考績年了,老三可千萬得打點好咯。”羅雲初白了他一眼“早送過去了,一共三千六百兩。料想應該差不離了吧?”

“嗯,老三在淮楊幹得不錯,打點只是為了不失禮數,不讓人使拌子而已。”明州青河縣及周邊的幾個縣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儼然成為了全國有名的棉麻產地。青河縣發展至今,轄八個鄉鎮,轄七十三個村民組,總面積四十六平方公里,耕地六百三十一公頃,兩千零三十户,一萬零一千二百四十七人。每年產棉約一百二十萬斤(籽棉),即四十萬斤皮棉。

如今他們的麻棉紡織廠經營了七年,有五百多名工人,這些全是職業質的。這幾百名工人大多都是女工,負責的工種不一,有的負責紡線有的負責織麻布有的負責織棉布。自已老家那頭每年都有兩萬斤左右的皮棉產出,加上在青河縣裏收購七八萬斤的皮棉,如今每年織出的棉布總額是三萬匹左右,麻布也有近萬匹。棉布白布的價錢這些年一直在四百文上下襬動,棉布花布則在八百文每匹。

女工手腳若快的的話,織白布的話,一天能織三丈三尺,三天能織一匹,每匹布約摸能得錢百文。若織花布,功夫在設計圖案和顏搭配上,則五天才出一匹,不過花布的價格高,每匹能得錢兩三百文左右,若圖案複雜的話,價錢還能更高。可惜,並不是每個女工都能織花布的。不過為了作坊的發展,二郎對織花布的女工給出的福利很好。當年,二郎還專程到外地請了個有名的師傅來指導染布配線之類的。作坊裏有近半的女工都樂意織花布。

每年作坊的總收入大約是一萬八千兩銀子,扣除五百名女工的工錢(約五千兩一年)還有收購皮棉的成本(以及一些其他的開支,每年淨利潤大概有一萬兩出頭。

如今的米鋪已經不是隻單賣米了,像米和一些豆類都有賣,而且也不單單賣自家產出的糧食,還會適時收購一些。每年的營利也可觀的,有三四百兩銀子的收入。對比作坊,米鋪這點錢就顯得少多了,不過螞蟻腿再小也是啊,羅雲初可捨不得關掉。米鋪的銀子可是全進了她的包的。

青河縣蓬發展了,這裏的人們也安居樂業了。幾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名以上的女工在廠裏幹活,女工們每天下工回家幾乎可以説是被當成老佛爺似的供起來了,每天都有人做好熱騰騰的飯菜,下工回來就能吃,丈夫也體貼入微,一派和諧。可不是麼,一個女工一個月有一兩銀子的收入呢,怎能不受到夫家的重視?

“老家那頭,我也讓人送了五百兩回家,全當明年的用度了。”這些年老家那頭見二郎老三發展越來越好,許氏和宋大嫂沒少鬧騰,好在大郎沒有暈了頭,一直壓着兩人。三年前,老里正去世了,村民們一直念着宋家的大恩,遂推舉了大郎擔任新的里正。這些年大郎在二郎和老三的支持着實為村裏做了不少事,修橋鋪路,資助貧困想念書的孩子上學館等等。宋家在古沙村及附近的幾個村子威望都不錯。鄰村有些念不起書的孩子有時也會求到宋家,大郎查實之後,都會給予一些幫助。

羅雲初對大郎這種做法是贊同的,現在才三年,還看不出什麼,待這些孩子長大了,有了出息,就能看出好處來了。遂每年他們都會送幾百兩銀子回老家給大郎調度。

二郎讚賞地看了羅雲初一眼“對了,飯糰來年二月就要下場考童生試了,你得上心點。”

“這個你就放心吧,飯糰一向是個乖的,而且他的學問他三叔和天孝都誇過的,料想不會有什麼問題。”提起飯糰,羅雲初倍

又過了三年,已是秀才的飯糰剛和他老爹鬧了一場。他志在教書育人,他老爹希望他走官場仕途,這和他的志願是相悖的。雖然他只有十六歲,但他已經想好了以後要做什麼。他不想做官,不想過那種爾虞我詐的生活。他只想在學館裏或書院裏過清清靜靜的生活。這或許很任,但他的確志不在此。

“娘~”飯糰見羅雲初進來,忙收拾起沮喪的心情,強顏歡笑。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