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冤家宜解不宜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與若華的哭不同,沅珊是笑着望着她,沅珊早已經在結丹期的時候渡過了仙凡情緣的劫數,對於這些早就看得很開。當年若不是千面救了自己,自己也不可能重生,更不可能走上修仙之路。

所以説沅珊的路是註定的,與若華不再有集。但是沅珊想到若華上輩子對自己忠心耿耿,所以一時念起才來看看她。既然她過得那麼好,沅珊也就放心了,即便是她過得不好。沅珊也只會再幫她最後一次。

但是事實證明,若華過得很好。聽着若華絮絮叨叨的跟自己説了很多,沅珊幾乎能夠想象得到,當年的若華是靠自己留下來的這一筆錢發家致富的,還找到了一個疼愛她的相公。兩人一起做生意,然後供兩個兒子讀書。

最後兩個兒子都當了官,女兒也嫁入了官家。可以説若華這一輩子除了小時候被買進了阮府,跟着沅珊的那一段時間吃過一些苦頭,後來的子幾乎是沒有受過什麼苦。

“看到你過得好,我就放心了。”沅珊笑着説道。

“小姐,您還要走嗎?”若華臉上已經有了皺紋,年輕時拼命的掙錢,年紀大了之後也落下了不少病,沅珊微微皺了皺眉頭,卻見若華一臉的不解。

“傻瓜,你家小姐我可是去成仙的,怎麼可能一直留在一個地方?”若華聽了臉上不由出一絲失望的表情。若是其他人出失望的表情,沅珊可能還會以為她巴不得自己不能得成正道。但是若華有這樣的表情。沅珊卻不會那麼想。而若華卻很快也想通了,是她年紀大了,所以想左了。

此時再看沅珊。若華心中不由有些嘆,當年離開的時候,她也不過比小姐大了幾歲,正值青年少,而小姐的年紀更小,但是沒有想到現在的她兒孫滿堂,臉上長滿了皺紋。小姐還是十幾歲的模樣。

若華雖然心裏羨慕,卻由衷地為沅珊高興。

“小姐,那您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沅珊望着她。笑着説道:“你放心吧。倒是你,不好好照顧自己。”沅珊説着,袖手一揮,從自己的儲物袋裏取出一些低階的丹藥。

這些丹藥只對練氣期的修士有用。但是對於凡人來説卻已經是仙丹妙藥了。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能夠起死回生。並不是沅珊不想給若華更加高階的丹藥,而是因為若華只是凡人,若是給了高階的丹藥,能量太強大,凡體本無法收,反而會害了若華。

“若華,你的身體情況不容樂觀,這裏有一些丹藥。你拿去,可保你消除百病。活過百歲。”若華連忙從牀上下來,卻被沅珊一把按住。

“你放心,這些‮物藥‬對我來説已經沒有用了,但是對凡人來説卻是傳説中的仙丹妙藥。你收下便是。”

“只是…”沅珊遲疑了一下,“只是這些丹藥是我早年煉製的,早就用不上了,所以數量也不多,只有三枚。你好好保存,還可保你子孫兩人的命。”

“多謝小姐。”縱然是沅珊極力阻攔,若華還是規規矩矩的給沅珊磕了頭,這對沅珊來説只是舉手之勞,但是對若華一介凡人來説卻無異於得到了神賜。所以沅珊也沒有再阻止若華,沅珊瞭解她的格,若是一定不讓她行禮,説不定她就會犯倔,死活不肯收下這些丹藥。

到時候反倒會更加的麻煩。所以沅珊的坦然受禮果然讓若華好過了許多,就在若華抬起頭來想再跟沅珊説説話的時候,眼前哪裏還有沅珊的身影。

“你我仙凡有別,以後恐怕不會再見面了。你已經得到了世俗界的繁華,我就放心了,若華,你好好保重。”若華就像是二十多年前的那次沅珊離去一樣,呆呆的望着遠處,與上次相同,她再次得到了小姐賜予的寶貝。上一次是世俗界的金銀,幫助她發家致富,這一次是傳説中能夠長命百歲,救人命的仙丹妙藥。

若華不知道沅珊是從哪個位置離去的,所以她恭敬的向每一個方向都鞠了躬,行了禮。然而沅珊並不知道,她這一時興起拿出來的三枚丹藥若華一枚也沒有自己用,而是留了下來,用在了她的子孫上面,成功的救了三個人。

因為在若華看來,她這一輩子該受的苦,該享的樂都享過了,而且又再一次見到了沅珊,此生已經是沒有遺憾了,又何必去費這樣的仙丹妙藥呢?還不如留給子孫後代。

沅珊離開這蓮花城之後就開始尋找小林氏一家,當年小林氏一家住在蓮花溝的半山上,但是現在的蓮花溝已經成為了蓮花城。小林氏一家到底搬到哪裏去了呢?原本沅珊就是想去看看她們過得好不好。

其實小林氏在沅珊心中還不如若華,若華縱然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上一世一輩子都為了自己而活,事事以自己為先。而小林氏因為種種變故只是生了自己並沒有養自己。沅珊小時候該享受母愛的時候小林氏本就不在身邊。

不得不説是一種遺憾,所以説其實在沅珊心裏,對若華的情還比小林氏要深,但是畢竟血濃於水,她見到了若華,自然也想看看小林氏過得好不好。沅珊找到了原來小林氏一家住在的那座小山。

那小山緊緊挨着蓮花溝。也就是現在蓮花城的蓮花河。找了一圈,終於在一個悉又陌生的地方找到了一處很像當年的楊家的地方。同樣的山坡上建着差不多的房子,只是這房子比當年的楊家的房子要大。此時有一箇中年婦人帶着一個孩子,手裏挽着一個笊籬,笊籬裏面放着一些新鮮的蔬菜,還有幾個野雞蛋。正往那房子走去。正好看到沅珊望着自己家發呆。不由好心問道:“這位女道長,請問您在找誰呢?”沅珊回頭,見那婦人一臉的好奇。那婦人生得美貌,以至於沅珊還發現了周圍跟着不少的漢。

那婦人見沅珊不回答她的問題,卻去注意那些討厭的漢,心裏有些尷尬,畢竟這些漢都是衝着她來的。婦人知道他們垂涎自己的美貌,但是卻沒有一點辦法。因為家道中落,她已經不是那個少夫人了。

而沅珊的出現也算是多了一個人。使得婦人多了一絲底氣。畢竟多了一個人就是多了一分力量。所以婦人故意大聲説道:“若是女道長不嫌棄的話,不如到我家去坐坐,我家公公夫君。和小叔都快要回來了。”這話是故意説給那些混,混聽的,畢竟家裏有男人,他們也會忌憚一些。不會太囂張。而且似乎婦人這樣一説果然起到了作用。畢竟這蓮花城只是小城,這些混,混,漢大多數都是有心沒有膽的。

沅珊不由為這女子的機智而有些欣賞她,但是沅珊心裏明白,這些混,混之中恐怕有個有點本事的也盯上這個婦人了。沅珊望着那個方向扯了扯嘴角。那人頓時覺後背一寒,但是一想到這小娘子的美是自己垂涎已久的。頓時將這股寒意給忽略了。

所謂字頭上一把刀,這人後來也為他的決定付出來慘重的代價。而對沅珊來説。這些人都只是小蝦米,就連蝦米都不是。所以她並沒有放在眼裏,只是她也因此決定了跟這婦人打聽算了,順道也幫幫她。

當然不是沅珊善心大發,而是她已經幾乎找遍了整個蓮花城,還是沒有找到,而且這婦人有勇有謀,想必不是普通人。沅珊又看了看她手裏牽着的男孩子,那孩子頓時害羞的躲到了婦人的身後,婦人摸了摸他的頭,沅珊這才點了點頭,“也好,貧道正想跟施主打聽幾個人。”説着又望了望那房子的方向。

畢竟做戲要做全,套,既然穿上了道袍被人認作了女道士,那就做女道士好了,修真一道上雖然不盡是太虛陰陽之道,但是殊途同歸,她也算是半個真道士了。

而那婦人雖然心裏有些害怕,這女道士有些陰陽怪氣的。但是畢竟人家是女人,不可能把自己怎麼樣。

而且若是回到了家裏,她大不了可以關門不讓她進來。婦人覺得這樣是很安全的。所以也就放心大膽的領着沅珊就往那房子去了。

“你們家以前就是住在這裏的嗎?”沅珊問道。

“是啊,住在這裏快十年了。”婦人答道,“那你可曾聽説過這附近曾經有一户人家姓楊?”沅珊明顯的覺到那婦人眼中飛快的閃過什麼東西,繼而笑着説道:“沒有聽説過。我們家住在這裏快十年了,可從來沒有聽説過姓楊的人家呢。”沅珊將她的表情收入眼底,卻點了點頭,“沒有聽説過嗎?我明明記得二十多年前這裏有一户姓楊的人家,他們家還有一位漂亮的媳婦兒。”沅珊發現説道漂亮媳婦兒的時候那婦人好像是鬆了一口氣,説道:“哦?那麼久遠的事情,那我們是不知道了。要不找時間我幫你問問?”沅珊覺到了那婦人的情緒變化,因此她肯定這婦人肯定是知道母親和繼父一家的,但是為什麼她不肯承認呢?難不成還要什麼隱情不成?此時就聽見那房子裏傳來了一箇中年婦人的聲音。

“阿芙,你回來了?”婦人連忙推開了門,沅珊發現那中年婦人手裏拿着笤帚,但是似乎眼神不利索的模樣。雖然年紀大了許多,但是沅珊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是前世對自己的死不屑一顧,更設計捧殺自己的大林氏。

沒有想到竟然會在這裏見到她,沅珊只是有一刻的微微愣神。因為這軟面膠是沅珊後來慢慢完善的,所以大林氏並沒有認出沅珊來。畢竟這人一分開久了必然是會有變化的,而且大林氏的眼神似乎是不大好。

此時再面對大林氏,沅珊百集,但是偏偏就沒有了恨意,若是説恨意,那便是剛剛重生得知真相的時候,那時候是沅珊最恨大林氏的時候,恨她假惺惺的給自己奢望的親情,又親手將其摧毀。

若是説當時不恨,就連沅珊自己都不信,但是在修仙界那麼多年之後,沅珊是真的不恨了,恨是一種極端的情緒,若是帶到修煉之中去,很容易就會走火入魔,這也是沅珊必將要渡過的心魔劫之一。所以説遠此時已經將其看得很淡。換個角度看,若是沒有當年的大林氏,那就沒有現在的自己,所以沅珊此時的情十分的複雜。

“阿芙,一會兒你拿幾個雞蛋給你姨家送去,雖然説他們家不缺這個,但是咱們這些年欠了他們那麼多,總是還上一點是一點。”而當大林氏説這句話的時候,沅珊發現那婦人一直在偷看自己,而且神情緊張。

沅珊心裏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按照阮沅瑛的説法,當年的阮天擇也就是自己的父親捲入了皇位繼承人的戰爭之中,但是因為後來勝利的人並不是阮天擇當時支持的人,作為異黨,必然是要遭到排擠。而若是輸的一方的肱骨之臣,對於贏家來説無異於叛臣逆賊。

而阮天擇當年只是被判了放,並不是斬首,由此可見阮天擇這個人的格,並不是喜歡孤注一擲之人。但是即便是如此,作為輸家的舊臣,三代之內都不可能得到新朝廷的重用。

那麼在之期結束之後在此地隱居倒是很有可能的。畢竟現在已經見到了大林氏,那麼基本上就已經可以確認這房子一開始肯定是楊家的,但是由於阮家人無處可歸,所以就成了阮家。

沅珊見實在是問不出什麼,只好告辭了,但是她並沒有真的走,而是將自己的身形隱匿了起來,果然等她一走,就聽見那婦人説道:“娘,剛才的那個女道士一直在跟我打聽姨他們家的事情,在打聽楊家。”

“什麼?那,那…”大林氏頓時慌了手腳,當年丈夫只是站錯了隊,但是卻不至於太嚴重,畢竟丈夫這個格不可能孤注一擲。但是當年的楊樹生,也就是妹妹小林氏的繼子在成為了將軍之後卻因為自己求了妹妹,為自己的丈夫求情被判了意圖不軌之罪,只是楊樹生這個小子潛逃了多年。

而妹妹一家也跟着東奔西走,好不容易十多年過去了,他們兩家這才安家落户下來,但是原來的楊家,楊家人是不能住了,所以就給了阮家人住,而原來的楊家人則改了林姓。大林氏想起自己與二妹妹的這一生。真是冤家宜解不宜結。(未完待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