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大豐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次會議之後,劉峯把一個現代政府的框架基本搭建起來了,只不過這些官員仍然叫原來的名字,但是卻專事負責一件事情。改變了責權不明,誰都可以管誰都可以不管的局面。
這樣劉峯就把自己解放出來了,整天視察工作即可。當然鄴城學院的教育工作,鋼城的建設工作,軍隊建設工作,是劉峯抓的重點。
鄴城學院出來的人才都是劉峯的寶貝,那都是經過劉峯教育制度教育出來的,馬上就能用的人才。所以這個教育基地必須牢牢掌握在手裏。劉峯常常去學院親自講課。現在經濟系已經建立起來,劉峯不僅親自講課,還讓自己的夫人孫瑛去講課。
女人拋頭面去給男人們當老師,這當然又是一個轟動一時的新聞。然而由於孫瑛出
的表現,讓那些男人們都很佩服。她本身長期從事商業,在她手裏的資金能把人嚇死。她講的課都是很實際的課程,完全可以拿到市場上用,所以她的課程甚至有時候比劉峯的課程更受歡
。
漸漸的,劉峯已經通過各種手段讓孫瑛這個女人站在了前台,這在大漢朝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現在冀州的人們大多認可了孫瑛這個女人的能力。質疑她的聲音越來越小了。
孫瑛就像一個楔子,打進了女人是男人附庸的社會里,雖然現在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縫,但是這個縫隙會越來越大,女子的地位會慢慢的提高。也許到女子能頂半邊天的地步還不知道猴年馬月,但是可能從現在就開始潛移默化了。
鋼城的建設已經到了後期,規模比黃縣的作坊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一旦投產,即使劉峯的軍隊再擴大幾倍,也能支持。
農業方面,劉峯把自己發明的簡化式水車,教給了張彥,要求他大力推廣,這樣農業小型灌溉設施、磨坊都可以建立起來。還有一些人力或者畜力推動的新式鋼犁,播種機械,收割機械,粒機械都給了張彥圖紙和樣品,要求他大力推廣。這樣的機械的運用,必將大大降低農業的勞動強度,使得人均能耕地面積增加,也使得更多農田得以開墾出來。
當然化學分院正在按照劉峯的指示研製化肥和農藥,只不過暫時還沒有成功。不過假以時,必然會把化肥和農藥提前幾千年帶入漢朝,到時候,糧食產量將成倍增長。
工業方面,除了鋼城的建設,鄴城學院機械系在劉峯的指導下,已經開發出許許多多的機械設備,包括農業方面要用的先進鋼犁、播種機械、收割機械和離機械。當然這些機械都建立了各種作坊,這些作坊由劉峯投資,而那些開發出機械的師生做經營者,佔有股份。在推廣期間,雖然不怎麼賺錢,但是到了大規模使用之後,前景是非常廣泛的。
大炮的實驗仍然在進行,由於現階段的冶煉技術不過關,最後接近成功的仍然是銅質大炮。不過仍然在實驗階段,已經出現了多次炸膛事故。要製造出實戰的大炮還要一段時間。
軍事方面,劉峯仍然保持六萬軍隊,並沒有增加,但是訓練一天也沒有放鬆。經過這麼長時間,黃縣的鋼鐵作坊生產的所有鋼鐵都製作成武器裝備,用來裝備軍隊了。雖然還沒有完全裝備完畢,但是已經有四萬多軍隊完成了換裝。
騎兵隊伍已經擴大到了二千騎,其中一千重騎兵和一千輕騎兵。趙雲已經升任騎兵副都尉,指揮輕騎兵,王狗子仍然是騎兵都尉,指揮重騎兵。王狗子依然喜歡重騎兵那刀槍不入的覺。所以趙雲只能去指揮輕騎兵,不過以趙雲的武藝和指揮能力,自然是指揮輕騎兵這種需要技術的兵種,比較合適。
雖然劉峯的軍隊並不算太多,但是這軍隊從戰鬥力來説已經是大漢朝頂尖的。
到了元和二年秋天,由於水利建設在劉峯的督促下,建設得比較好,加上元和二年,冀州沒有發生什麼天災,加上農業水車的大規模運用,和農業機械的推廣,以及人口增加,新開墾農田增多,造成了冀州糧食大豐收。
這一年糧食產量超過元和元年產量一半還多。
劉峯在高興的同時,為了防止糧食豐收,糧價降低傷農的事情發生,立刻召開會議。吩咐張彥務必保證,各地商人不得低價收購,而州府、各地郡縣則按照往年的糧價敞開收購。要求各地必須建立大型糧倉,來儲存收購的糧食。劉峯知道糧食在亂世是多麼重要的資源,到了災年,就是手上捧着黃金也不如一個大饃管用。
所以把糧食捏在手裏,在這個年代是無比正確的做法。
冀州人口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五百多萬。冀州大地到處都是建設工地,道路建設如火如荼。而各商家的投資實實在在投在了冀州,變成了建設道路的材料,變成了建築民工的工錢,變成了各種物資。這些投資大大繁榮了冀州的經濟,為滿足冀州突然增加的各種需求,各種作坊和店鋪如雨後筍一般冒出來了,這些又是新的投資。各種商人,紛紛來到冀州。
冀州的各行各業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農業的豐收,使得劉峯先期墊付的各種資金,得以大量回收。當然這裏面主要還是糧食,劉峯並沒有把這些糧食變成錢,而是建設糧庫,進行儲藏。
州府的税收工作也完成得非常好。其實大漢朝的税收非常低,三十税一,各種人頭税也不是很重。只不過天災**加上地主階級的貪婪才讓農民活不下去,發生黃巾之亂。由於劉峯以武力作保證降低了地租,冀州的人口增加很多,加上豐收,所以税收工作完成相當好。
而由於冀州實現了三成地租,農民的耕作積極大增,加大了耕作的力度,在
完地租和税收之後,每家每户留下口糧之後都有不少餘糧。這些餘糧賣給各商家之後,由於劉峯不得降低糧價的法令當前,所有的冀州百姓家裏都有了餘錢。
有了錢,自然百姓就會想到要添件衣服,買點好吃的,好喝的,修修房子,添件農具,傢什什麼的。一家一户增加點消費,沒什麼,但是五百萬人口都增加了消費,那就是了不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