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妹子不要這麼暴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遷都的喜訊是四月底傳來的。官家四月十五詔告天下,將曲池府清涼山一帶劃為新京城。

此信一出,朝野震動。遷都的事舉國皆知,都猜是遷都曲池府城,便是八賢王也跟風在曲池府城外買了幾個莊園,誰都沒有料居然是離着曲池府城一百多里之外的清涼山。

清涼山在富縣治下,草木葱蘢清泉處處,原是曲池府有名的避暑佳地,山上的溪水合成一道道清澈的溪,在山腳下的平原匯成清溪河,蜿蜒六十里過富縣城,再四十里和曲江匯合。

隨着一隊一隊紫衣虞候揹着文具盒,帶着長繩長杆在富縣裏來回亂躥,富縣裏半信半疑的百姓緩過神來了,歡喜者有之,恐慌者有之。歡喜的,多是家無幾畝田的讀書人家,天子腳下吶,錄取的人數多吶,趕考不用來回大半年吶。恐慌的,多是地主,慌什麼,大家都懂的。

是以緊跟在虞候們後面來的幾大富商以高出市價半成的價格收購清涼山一帶的田地,富縣就亂了。耀祖帶着黃氏並幾個孩子回黃家省親,一住五六都不回家。人都曉得王翰林才從京裏回來,舉城士紳不是今攜子來討教學問,就是明帶着文章指翰林大人指點。

王翰林因為分家的事鬧得心裏不快活,晚上睡不好,白裏還要來送往,第三就病倒了。似這般,遠親近戚又藉着探病的由頭一來望好幾趟。柳氏不勝其煩,閉門謝客,和李家商量,在第五進開了一個小門,家裏的買辦都從那個門由李家後門出入,這才得幾清靜。

李知府和王翰林多年好友,又在緊鄰,開得這個小門出入方便,他每常過來走走,尋王翰林講講話兒,有時候帶兒子,有時候就是芳歌或小青陽一同過來。英華得便也去芳歌那邊走走。

這一午睡起來,梨蕊在樹蔭底下秀花,繡一針嘆一口氣,又託着腮看院門。英華叫梨蕊鬧的也甚是想念哥哥,便尋思去尋芳歌説話解悶。梨蕊不肯去,偏常跟着出門的小海棠又病了,英華思量橫豎兩家是走了的,便獨自一人過來。

兩家之間這道小門因兩邊主人常來往,白裏都是敞開的,只得一個老婆子坐在門邊做針線,攔着不叫陌生人進來罷了。那婆子見是小姐,自然不攔。英華信步走到絲瓜架,就見李知遠大步過來。英華想到上回在李知遠面前失態,人家還沒有到面前,她就先臉紅了,忙忙的讓到一邊,面朝牆壁。

李知遠乍一見英華,卻是喜歡,又見英華是一個人,越發歡喜了。他大步經過英華身邊,丟一下句:“等我,就回來。”便將長衫的下襬扯起,大步跑遠了。

李知遠的聲音並不大,卻沉着有力,不容拒絕。英華捂着臉氣良久,待想走,又不忍走,待想留,又害羞。待想躲,又無處躲。五月的驕陽底下,蟬鳴處處,半尺長的小絲瓜在微風中輕輕搖晃。英華覺得自己的心也在跟着絲瓜搖來晃去。

李知遠原是送棋譜到前頭書房去,他怕英華等久了,到書房便遁了。候他滿頭是汗跑回絲瓜架。英華那個小人兒文文靜靜站在瓜架下,仰着脖兒正看瓜呢。李知遠未言先笑,抿着嘴用走到英華身邊唱諾,道:“可是來尋我大妹説話的?”

“嗯。”英華回禮畢,一陣風吹過,李知遠微帶汗味的體味襲來,英華怔了一下,把方才想好要説的話全忘了,心裏只有一個念頭:他身上的味道比二哥身上的好聞。

李知遠咳了一聲,道:“你怎麼一個人都不帶,我陪你走幾步罷。”

“哦。”英華順從的跟在李知遠身邊,低眉順眼,跟個小白兔似的。

李知遠看看她現在這個樣子,再想想那天她蹦進來的英姿,思量許久,仍然不敢問她:“你是活潑的,還是安靜的?”芳歌院裏靜悄悄的,廊下架子上新添了一隻白的鸚哥,看見人來了,撲扇着翅膀,架子盪來盪去。沈姐自東廂出來,看見自家大少爺和王家二小姐並肩站在院子裏,忙笑道:“大小姐陪着夫人在佛堂唸經呢。我陪王小姐坐會,知遠你去把芳歌喊來?”

“不要不要啦。”英華忙道:“唸經是正事,莫喊她。我也沒有什麼事,就是得閒過來走走。”

“既然這般,愚兄陪妹子出門逛逛罷。”李知遠微笑道:“沈姐,你把芳歌的帷帽取來,我陪王小姐出門走走,可使得?”

“不要。”英華聲音低的似蚊子哼哼。

沈姐為難的看着兒子微笑,她看出了兒子對王小姐的好,也覺得王小姐對兒子有好,可是她的身份不能讓她有什麼表示。

李知遠笑道:“那好,我們走。沈姐你去忙罷,回來我給你帶核桃酥,可使得?”沈姐點點頭,進東廂去了。英華沉默着,是和他一起去逛呢,還是和他一起去逛呢?

李知遠走幾步,看英華還落在後頭,拉她的衣袖,小聲道:“走罷。”

“哦。”英華偷眼看李知遠,李知遠已是收起笑容,一本正經在前頭帶路。

英華上一回出門還是去富縣城,梅里鎮還真沒有逛過,乍一出門,看什麼都新鮮,一羣鴨子從橋下游過,她都要站在岸邊看半。李知遠因她天真,好笑道:“京城裏的鴨子都是不會游水的?”英華笑道:“京城裏怕水髒,你前手把鴨子放河裏,後腳巡街的就把鴨子都捉起來,還要罰你錢的。今兒看這些鴨子自由自在嬉水,我就覺得,還是鄉下好。”

“等新京城建好,咱們就在天子腳下了。”李知遠的聲音裏帶着嚮往,“我沒去過京城,不曉得京城是什麼樣子。原來還想好好唸書將來好去京城考進士的…”

“京城南北市都有好幾個大瓦子,極是熱鬧,還有樊樓,聽講連他們自己的夥計都不曉得樊樓有多少個閣兒。”英華笑道:“我想,等新京城建好,會比老京城還要熱鬧的。我們家從前住在京裏,連草都是貴的,吃的水都是買來的。哪像咱們富,樣樣都便宜的緊。”李知遠微笑着守在英華身邊,聽她像小鳥一樣説京城的吃零,説京城的雜耍,説京城過節時的熱鬧。

出了宅門,天是高而藍的,風是帶着各種新鮮氣味的。這樣的下午,巷子裏沒有什麼行人,鎮口的那條街兩溜鋪子雖是開着門,不只沒有客人,還沒有老闆和夥計,除掉一隻大黃狗懶洋洋卧在街心,便只有英華和李知遠兩個閒人。

英華察覺到自己一直在説,很不好意思,見四下裏無人,便問:“人都到哪裏去了?”李知遠笑道:“想是在哪裏瞧熱鬧罷。要不然,咱們尋個人問問,也去瞧瞧?”

“若是有熱鬧可瞧,必定是在那邊。”英華指向碼頭那邊。

這一路走過來,穿過了大半個鎮子,都不見人,自然熱鬧是在鎮外不遠的碼頭處。李知遠贊同的點頭,和英華並肩兒朝碼頭那邊走。果然還不曾走近,就聽見人聲鼎沸。李知遠探頭見那邊人挨着人,便拉着英華反其道行之,爬上左手邊的小土坡。

下邊方才還是吵,就這麼一會功夫,已是動上手了。富百姓數百人手執槌,還有拿板凳衣板的,將一夥人圍在當中。英華看到幾紅漆面黑腿的長板凳,想到上回李公子使板凳力克那兩個無賴,抿着嘴兒只是笑。

他們兩個站的遠,聽不清碼頭邊嚷的什麼,李知遠因羣情憤,便對英華説:“我下去看看,彷彿是咱們有人被欺負了。”他滑下去幾步,拉着個人打聽幾句,臉漲的通紅爬上來,道:“他們的馬在鎮口踢傷了一個孩子,大家去攔,連攔的人都打傷了幾個。這等欺負人!”英華一聽也惱了,立刻將袖子挽起來,道:“好膽,這等濫人必要好好揍他一頓。”她的聲音不小,底下許多人都聽見。仰頭一望,上面山頭一個得掐出水來的閨女正在滿山頭找子。就有幾個好事的鬨然答應:“揍他!揍他!”須臾“揍他”之聲越來越響,梅里百姓一步一步朝前挪。那邊的人慌了神,退至水邊,渾似下餃子似,一個個撲通撲通掉下去。有會划水的,在河裏做狗刨式,更多的是不會水的,喊着救命,在水裏撲騰。站在岸上的百姓就使手裏的傢伙挨着水面一頓亂拍。英華好容易尋到小指細的竹,試了試彈尚好,正待下山。猛一回頭看見李知遠盯着她發愣,下巴都要掉了。英華忙將那細竹反手藏到身後,漲紅了臉道:“我只是説説…”她只是説説…她真的只是説説?李知遠糾結的要死,英華妹子,你那天的小擒拿手使的那樣利索,方才一副打慣了架的架勢,真的只是説説?那在船上盯着你看了一個多時辰,你一直是那麼的温柔安靜…李知遠腹內翻江倒海,面上依然笑的很平靜,“確實該打。我都恨不是上去揮兩拳。”

“啊,這個給你。我再去…”英華立刻雙手把小竹奉上,李知遠的臉瞬間黑了,英華見風使舵,笑道:“我在邊上看着。”這子,接,還是不接?李知遠猶豫着。

“表妹,”張文才捂着帽子,手足並用爬上來,“打他手髒,表哥替你揍他。”作者有話要説:英華不是小白花,李知遠會不會失望?

哈哈哈。今天六斤很給力,跟爺爺出門到晚飯才回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