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三十章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下)芳歌雖然不似梅十五能説會道,看人臉還是會的。梅十五這樣,分明是不該和她提梅十七嫁了嘛,她真心和梅十五這樣的説不上來話,就叫使女煮茶待客。

兩位小姐沒滋沒味吃了兩碗茶,梅十五就請辭去,還非要繞到陳夫人那裏辭行。芳歌曉得梅十五的愛好,領着她去母親處見一面。陳夫人倒覺得梅十五一言一行規矩頗好,還有點替之前待人家冷淡過意不去。她老人家自律甚嚴,在梅家小娘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待梅十五娘很是親切,親親熱熱叫她得空常來玩,又叫芳歌趁着還沒嫁,多和親戚姐妹們一處玩耍,沒事也到三省草堂逛逛,尋英華和梅家小娘子一起耍。

梅十五娘聽得道學偶像叫女兒出門耍,臉上的笑容都僵了一下。芳歌卻是心裏有數,原來在富她還能由哥哥弟弟陪着出門逛逛呢,自從母親起意將她嫁回孃家,不讓她出二門,就是怕有閒話傳到陳家去。如今她和楊八郎定了親。京城人家行事又是一種規矩,女孩兒們當家理事拋頭面都很平常,她母親就捨不得拘着她了,總要叫她在出嫁前快活幾天。

芳歌心裏又酸又甜,送梅小姐到二門外,她就習慣止步。梅小姐拉着芳歌的手,親親熱熱説:“你要備嫁不便出門,臘月初九我來瞧你。”

“我得空也去瞧姐姐,”芳歌覺得也當央哥哥帶她去三省書院瞧那個滾去讀書的條幅,到時候去回拜一下梅十五娘,全了禮數人家臉上也好看。

梅十五娘回家頗為老實,足不出户不説,每早起還在梅家的小廚房轉一圈,梅四郎那裏她不上手説不上話,還有一個梅十九郎那是親兄弟,她就親自照料弟弟的衣食。梅十九郎被姐姐訓多了,這樣温柔體貼的被照顧還是頭一遭,幸福的哎,見人就説。

便是王瑤華和梅四郎兩口子説私房話,梅四郎也覺得是子把妹子罵醒了,狠狠的在牀上致謝數次,謝了還要再謝,王家大娘子自然盡數笑納。梅家內外一團和氣不提。

那一莫氏帶着兩個侄女挾氣至三省草堂,打算先找梅四郎告狀,行至滾去讀書廊,被攔一道高牆上的守門鐵將軍一攔,還説掉頭回轉去罵王瑤華,正好在大門外看到兩個女孩兒被本家長輩數落,罵的那些話兒,比起王瑤華罵她兩個侄女兒罵的狠多了,圍觀的很有幾個考生家人,俱都喝彩,還有人説:“你們這些女孩兒,打扮的跟狐狸似的在這裏晃,是生怕學生們心思都在‮試考‬上,來給人家逗悶子來了?”那人話不正經道理正經,説的那兩個女孩兒都大哭而走。本家長輩滿面通紅,還要拱手謝他。莫氏本來就是個明人,再看她兩個侄女臉上也訕訕的,二話沒説,帶着侄女就回去了。

臘月初一轉眼即至,各縣學生重聚府城州試。李知遠這回又是頭一個卷出來抄草稿。王翰林和李知府這一回沒有把他的卷子貼出去。後頭學生們陸續卷出來,王翰林和李知府把有望過州試的卷子攏到一處收起。把那八成是考不過的卷子逐條評析,又都貼牆上去了。

曲池府足足有四百多人過縣試,州試定規只取四十人,絕大部分都是要落選的。那二百多人都跑三省草堂來要看三省草堂這回能貼出多少張卷子,看到的卻是各種評卷分析。長廊上還有一堆三省草堂的學生,幾個人拼一個桌,在那埋頭抄評語呢。

能過縣試的,還真沒幾個腦子不好使的。這次州試考不過還有下次呢,沒有機會讓王翰林評卷子,看看王翰林怎麼評卷子也是學習的機會嘛,當即就有人把考籃裏的筆墨紙硯取出來,趴到長廊另一邊的美人靠上抄寫評語去了。

三省草堂的學生們也算大氣,讓出一半桌子把外來的書生,大家和和氣氣一起做考後分析。王瑤華如何不曉得這是她老子收買人心的高招,馬上就挪了兩個大爐子到長廊邊,煮一鍋熱薑湯一鍋熱茶,碗排在桌上任人自取,又叫大廚房包蘿蔔絲餡的素包子,一籠一籠熱騰騰的包子水價送到考完還不捨得回家跑來三省草堂打聽敵情的苦考生手裏。

別説這些考生了,就是那幾個閲卷的考官,都是帶着一肚子的不跑三省草堂來,在滾去讀書廊上看了半天文章,被王家的熱茶熱湯熱包子把肚皮和心都捂暖了。

這一回人家貼的是各種考不上的,有望考上的那二三十個一個都沒有貼,考官們心裏還是蠻舒服的,王翰林這回把考得起的卷子留着給考官評,尊重考官的態度擺的很端正嘛。考官們滿意的走了。考生們在三省草堂足足的抄了三,都不捨散去。

到臘月初五,杭州翰海樓送書到三省草堂來,運書的車隊第一輛車左邊着“翰林小姐指定陪嫁”右邊着“要教兒孫讀書好,先教女兒讀好書”的彩旗,車隊最後一輛車的車股上還掛着一面大旗呢,上頭寫着翰海樓現售翰林小姐陪嫁書藏書樓全套,翰林小姐陪嫁書房,翰林小姐陪嫁選書架,三款價位不同,針對土豪、大户、中等人家的消費水平。藏書樓和書房只接受訂單,書架現貨,現在買還送貨上門喲。

這個車隊從碼頭到三省草堂足足的走了三個時辰,繞曲池府並周圍兩個鎮一個大圈,從清晨走到午飯後啊,一路披紅掛綵敲鑼打鼓鬧熱非凡,順便還接了六七個土豪、三十來個大户的訂單,賣出去兩百來個選書架。

別人不論,陳夫人聽説先笑了個肚皮疼,帶着芳歌和沈姐出來看人家秀她兒媳婦的嫁妝,還很大方的掏銀子定了一個藏書樓,翰海樓的主人跟着車隊送貨,也很大方,聽説這是翰林小姐的婆家,打了八折,還説船上就帶了一套備用的,馬上就叫人裝車送到李家。翰林小姐的嫁妝還沒有到家,翰林小姐小姑子陪嫁的藏書樓已經又在府城遊街了。

這一套書一水兒的上等竹書箱封裝,大紅灑金紙壓在箱蓋上,還扎着紅綢帶,也不多,只有九十九箱,瀚海樓使了送嫁妝的抬箱送貨,前有吹打後有鼓樂,九十九抬在李家大門口下貨就搬了小半個時辰。人家頂多買一套,李家陪嫁出去一套還能照樣收一套!圍觀的人那個羨慕哎,陳夫人那個風光哎。

陳家親戚真是心肝全碎掉了。這套藏書樓,裝版賣九百九十九兩,典藏版賣八百八十八兩。不管是哪一版,折成現銀,到外府買一頃好地,還能剩四五百兩打傢俱打首飾買衣料,那也是曲池府頭一份的好嫁妝啊,就是大户人家的兒媳婦,省着點也夠一輩子了,女人們羨慕妒忌恨,個個眼睛都跟兔子似的。

陳家男人們也有眼紅的,九十九箱書啊,擱家裏能傳幾輩子,兒子孫子重孫子重重孫子灰孫子,只要識個字,請不起好先生也沒關係啊,經史子集家裏多的是,自己慢慢讀吧,自己領悟的比先生教的還好用嘛。

別説陳家現在勉強算是中等人家沒有閒錢,就是家藏幾萬銀的大户,也捨不得掏九百九十九兩買書留家裏呢。買書已經很貴,還要配套打書架,九十九箱極少也要四五間大屋子裝,還要兩個人專門照管,這個奢侈配置,絕對只有土豪才用得起喲。

便是一向在守義守拙婚事上持保守態度的陳家大舅太太,也和陳大舅嘆:“錯過芳歌真可惜,別的不論,只那套書陪嫁過來,兒孫們不只有書讀,個藏書樓,陳家人氣質都要變一變呢,外頭人説起陳家來是書香門第也好聽。”陳家大舅也甚惋惜,不過他是男人,目光還看到二門以外,陪着老嘆息幾聲,就説:“兒子和侄子肯上進,親戚們肯拉扯,總有出頭之。錯過就錯過了吧,娶進來的兒媳婦再有錢,也抵不上自家子侄考出頭做官。姑老爺昨跟我説,守義守拙州試是肯定沒問題的,就是殿試也有一二分指望。他問我討主意,部試過了也能得官,若是咱們家指望就出個官,他就託人去打點。若是指望孩子們金榜提名風光進士,明年的部試就無所謂了,咱們家這兩個再用八*九年苦功,能考上一半要看實力,還有一半得看運氣。”就做官馬上就能看到好處,等八*九年也不見得就一定能考到進士吧。姑老爺自己從十七歲考到三十來歲才考中進士呢。陳家大舅媽在心裏算了許久,不能取捨,好半天才説:“孩子們自己心裏怎麼想?”

“姑老爺説現在不能問他們。”陳大舅嘆息再三,“咱們家現在地也多了,又分了家,我們攢點錢,我和老九拼着老臉不要,帶幾個大的跑兩趟西北販牛馬,娶婦嫁女的錢就有了,叫他兩個多考幾次罷。我們家的靠山只有姑老爺一個,倆孩子就是考中進士,太年輕壓不住,得官也做不長久啊。你不記得隔壁府的胡致錫?二十五歲中進士,做了半年知府被削官回家也就算了,跟着他去撈錢的親戚們,去充軍的就十來個。現在他家親戚提起來還罵他呢。”陳家那幾房論見識都稍遜,舅太太們生的兒子沒有大房和九房的守義守拙兩個有出息,雖然各房兒子們都在府學讀書,但是縣試都沒有過。守義守拙跟着姑老爺讀書,縣試州試易如反掌,那幾房的舅太太們覺得姑太太拉撥她們沒用力,都不太淡定。大家提起芳歌的陪嫁,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書本都能掏一千兩,別的東西還能少陪送?楊家的聘禮六十八頃良田啊,眼都不眨一下就添到嫁妝裏去了,她自己的嫁妝,絕對不會比六十八頃良田少,少説也有二三萬兩銀!嫁女兒都這樣捨得,李家得有多富!李知遠這個好女婿,怎麼就半路被王翰林家截走了呢?

哪位舅太太沒有到年紀的女兒?除了淑琴的娘只剩一個小女兒才六歲,不管她們閒事,連九舅太太想起來,在心裏都恨王家恨到咬牙切齒。要不是和王家結了親,也沒有大道通楊元帥家,芳歌不了還是嫁到陳家來呀。老妯娌們希望太高太大,從半空中摔下來那個難受,有事沒事説起來,當人面不好説姑太太怎麼樣,説起王翰林家,什麼暴發户,怕老婆,沒規矩,滿身銅臭,一句好話都沒有。

這天淑琴的一個舅舅到陳家來探望姐姐和外甥們,提到守義守拙唸書出挑,又説起文才州試也考的不錯,明年到京城趕考肯定有他份兒,陳家嬸子就説王翰林家那邊已經連文才趕考的鋪蓋考籃都送到女婿家了。至親姐弟不説見外話,這位陳家嬸子心裏偏着女婿,自然是向着王家的,和弟弟抱怨陳家妯娌們説話難聽。那個舅舅也才三十歲,是個調皮的,就道:“你們大姑太太家又不是隻有一兒一女,底下那個青陽也很不錯嘛,還有才生的那個小女孩兒也還沒有定親,嫂子們還有的指望呢。”

“青陽?”做姐姐的心裏算算,那孩子過了年要喊十二歲了。鄉下地方,十二定親的也有,不過她家裏除了一個九歲一個十五歲倆兒子,只有一個六歲的女孩兒,和人家年紀差的太大,怎麼算都沒她什麼事兒。這位嬸子不只淡定,覺得自己還可以看看妯娌們的笑話。轉過背妯娌們又説王家不講規矩搶了陳家女婿,她老人家就笑道:“青陽還沒定親呢,二嫂你這回可看的緊些,雖説王親家再沒有小女兒來搶,保不準還有別家盯着。”二舅太太可不是還有一個十一歲的女孩兒,生的很不錯,人也聰明,叫她一提醒,心思活絡起來就停不下來,沒一會,她了罈子醬蘿蔔乾兒,都沒喊莫氏,自己就提着去了李家——莫氏也有女兒哇,已經九歲,配李青陽也可以嘛。

陳家也不只二舅太太有和青陽年紀相近的女兒。結親嘛,大兩歲小兩歲都沒什麼要緊。二、八、九、十、十二這幾房,女孩兒們從九歲到十三歲不等,還有六個!機會還有,這一次一定要抓住。二舅太太是個行動派,那幾位腦子轉的也不慢,二房醬蘿蔔乾兒醬的好,八房曬的雪裏蕻也不差,九房的醃生薑那是一絕,十房還會泡個臘八蒜呢。

自從芳歌定親之後,孃家弟妹們都不大上李家門,突然又來的勤起來,這是想通了吧。陳夫人收小菜到手軟,很欣,和李大人商量,等州試成績出來,橫豎幾個出來考的都是能考得過的,臘八那放榜,就把親戚們都喊到李宅來,吃頓臘八宴好好熱鬧下。

別州只取四十名,然前官家旨意下來説建新京城打攪到曲池學生備考,曲池府額外多取二十名。臘八放榜,曲池府州試取六十名,在三省草堂備考的取了三十五個!連王翰林和李知府都沒有想到能考出這麼多個,天施藥跑腿的十來個,一個都沒落下,梅四郎和十五郎都取了,王耀祖也取了。連王耀芬都考上了。皆大歡喜啊。

臘八宴上,李陳兩家濟濟一堂,東男西女,坐了足足有十桌。當中一張圓桌坐着李知遠和張文才守義守拙,還有才過童子試初試的李青陽。大家輪番勸酒。九舅太太喝的有點高,借酒蓋住了臉,搖搖晃晃走到當中正席,拉着青陽的手就當眾説:“我們家青陽最有出息,青陽呀,九舅母把你淑媛妹妹許給你,你給九舅母做個小女婿罷。”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