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立足自身苦練內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好!奉孝、文遠果然不會讓孤失望!”曹接到郭嘉和張遼聯名的回信後心中大喜,同時也對自己的部下能如此為自己的大業着想而欣

行事一貫是雷厲風行,如今曹軍雖然佔據天下八州之地,但卻依舊未能掃平諸侯,曹也還沒到鬆懈的時候,對郭嘉、張遼的建議自然是立刻命人執行。

劉、董昭以及夏侯尚和一批軍中調出來的軍官和謀士們迅被集結了起來,他們將提前趕赴幽州,在薊縣為曹未來掌控軍隊的機構樞密院打下基礎。

而曹同時還將已經轉遷為執金吾,但實際依舊留在自己身邊參贊軍務的賈詡也派去薊縣,在還有先期到達的郭嘉,,他們將一併參與到此事中去。

如此的舉動,所有人都明白了曹對樞密院這個機構的重視。曹的幾大謀士中,除了鎮守~陽的荀、程昱以及遠在豫州的陳登之外,就只剩下留在他身邊的荀攸了,其餘人全部被曹送到了薊縣。這讓那些之前就看好樞密院,早早的就將自己的子弟派到薊縣的家族到欣喜。自然也免不了有那些事先未曾重視的家族有些後悔。不過這已經無濟於事,樞密院的建立已經不可阻擋,他們只能再等待機會了。

在曹眼裏,張遼幽州整軍之後的樞密司的結構是最合理的,所以他毫不客氣的原樣照搬,只不過將主管官員的級別統統提了一級。其他人就是有意見也不能隨便説話,畢竟樞密院、樞密司的職能雖然是掌握軍隊,但同時還受到文官在軍需糧草上的制約,又避免了武將直接掌軍有擁兵自重的弊端,如此有利於國家社稷的事情,沒人敢冒大不韙出頭反對。就算是楊彪等人雖到希望不大卻也依舊有藉此來制約曹在軍中實力地期盼,畢竟人多了就好從中謀利,萬人一心這種話在官府機構中本就是不可能出現的奢望。

可惜的是他們這些文人在親身經歷了十餘年的戰亂後雖然對軍權的重要有了深刻的認識,然而卻依舊對武將、對軍隊的特有的氣質絲毫不瞭解。曹對於張遼極力主張以出身軍旅的將領擔任樞密院主官的理由深為贊同,樞密院自成立伊始便徹底歸到了軍方一邊,這也埋下了保皇派未來在決定冒險一搏,軍中卻本無人無人響應地結局。

的這些動靜同樣沒有對外界隱瞞,那些個各自擁兵的諸侯對曹此時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地北方的態度是相當的“欣”再加上曹之前的裁軍行動,這讓那些諸侯頓覺壓力大減,最起碼他們不會在短時間內面臨強大地曹軍。在他們的算計中,北方的胡人是相當難對付的,那來去如風,無影無蹤的騎兵對於以步兵為主戰兵種的漢軍而言無疑是一種折磨。曹能將自己地力量集中的北方,這對於他們在曹回過頭前整合南方勢力,提升自己的實力確實是個機會。

不過人的需要總是沒有止境的,尤其是南方還有兩位進取心相當強烈地諸侯存在,這讓即便已經不願再大動干戈的劉表也不得不命令蔡>等人加強戰備。要知道,江夏郡可是已經被孫權禍害過不止一回了,雖然那裏是黃家的勢力範圍,但大家畢竟還都屬於荊州集團,平時鬧鬧家務沒事,關鍵時刻還需要誠團結。

不過曹地用意也並非無人能看清。至少大部分明白人都知道曹這不過是為了解決北方地邊患。然後便於其騰出力量來揮兵南下。要知道。單單一個幽州就集中了曹軍十一萬主力。若是以強力打擊讓北疆獲得數年平靜。這騰出手來地幽州軍一旦加入南下集團…

可是能瞭解曹裁軍意圖地人就多了。至少在那些巴不得兵力越多越好地諸侯眼中曹這純屬犯傻。也只有韓遂、周瑜這極少數地個別人才能猜到一二。可是韓遂困於涼州。自身也飽受缺糧之苦。他本人也年逾六旬。沒什麼心思折騰了。周瑜卻因為他那特殊地地位。深受繼承了孫策之位地孫權暗中猜忌。只能躲在鄱陽湖練兵避禍。可他通過魯肅提醒孫權也未有結果。

孫權難道真地不清楚周瑜地提醒有多麼重要嗎?能在歷史上在繼承父兄基業後穩定江東並大力展江東。隨後又擊敗了南下曹軍地孫權顯然不會如此短視。他實際上已經接受了周瑜地提示。並着手要在曹軍南下之前讓自己地實力再提升些。鞏固些。但對於周瑜這位自己兄長地左膀右臂。要想建立自己權威地孫權絕不可能輕易向周瑜低頭。何況那謠言雖然沒有讓孫氏分裂。可是已經在孫家勢力中引了裂痕。不但孫氏兄弟之間有個分歧。周瑜對孫權同樣也有猜。只不地壓力太大。而使得孫家還能保持團結。孫權就是力消失或進一步加大之前徹底地解決內部地問題。

為了大大這個目地。孫權地目標只能是他領地兩邊地劉表、劉備這對宗室兄弟。北面地豫州他是沒膽子下手。不説惹得曹直接南下。就是曹仁和陳登也不是好惹地。

挑柿子自然是要挑軟地捏。孫權深得其中道理。劉備地盤不大。可兵將勇。關羽、張飛、太史慈。這三位拉出來放到如今天下所有地將軍中也算是排名前列。孫權沒事不會自找麻煩。只有西邊地荊州。兵力數量是不少。可將是庸才。兵自然也勇不到哪兒去。如今地江夏郡猶如孫權自家開地銀行。被他求與取。人口、錢糧都沒少撈。算是給先天有缺陷地孫家好好地輸了血。

孫權也明白,要想一口併江夏確實有點麻煩,且不説劉表一定會聯絡東面的劉備,但就是荊州全部兵力壓過來,他也會難受。

倒不如如今的小刀子割,一點點給荊州放血並強化自己,爭取在曹南下之前讓自己的力量變得足夠強大。

“父親!”曹昂走進曹的書房。

此時正在翻閲這一年幽州那邊的軍糧儲備情況,聽到曹昂的聲音抬起頭問道:“子修啊!有何事?”

“這…”曹昂有些猶豫。

見狀不由得失笑,那年曹昂大婚時還有些心中不,可是婚後卻和甄宓情極好,兩人琴瑟和諧,好的裏調油,讓曹及丁夫人和曹嵩老夫婦倆真的是老懷大。曹曾不止一次的在心腹重臣面前稱讚甄宓“此真乃吾兒佳婦也!”而曹昂婚後也被曹任命為北軍中侯,常駐~=陽。這次到城,也是曹讓曹昂護送一批物資。看着自己已經成年的長子有些扭捏,曹不覺想起了曹昂兒時那温馨的時刻,也不由得從內心出柔和的笑容。

“子修,有何事便直説就是。”曹知道能讓自己這個已經相當成的兒子為難的事情一定不會太輕鬆,可是他此時還是決定要幫自己的兒子一次。

曹昂也是真刀真槍的見識過的,若非此事涉及親人,他也不會如此為難。但既然已經開口,半途而廢也非曹昂的情。

“啓稟父親,是子桓、子文向去幽州,但又唯恐父親反對,故而便讓孩兒前來探探父親的口風。”話既出口,曹昂也不會拐彎抹角了。

“他們…”曹沒想到是此事,但很快他就決定了該如何做。

“子修你如何看?”曹反問。

“我?”曹昂語氣雖然驚訝,但並沒有驚訝的表情,似乎他早就知道曹會如此詢問“父親如今已經將天下平定大半,威加四海。但我曹家子弟卻依舊需經歷沙場磨練,方能真正體會父親創業之艱難,故而孩兒支持二弟、三弟北上。反正幽州有姑丈在,父親不也會北上,兩個弟弟也不會有什麼危險。倒是在幽州姑丈那邊,他們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才是。”

“呵呵呵!”曹的笑聲中充滿着欣之情,他對曹昂的態度很滿意,曹家子弟不能躺在前人的功業下睡大覺,待到年齡合適時參加歷練是必須得,這也是世家子弟必經的一道程序。能否成才,便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而曹創下的如此基業也是必要有人繼承,雖然曹此時還不是皇帝,可世家、皇室基本上殊途同歸,在繼承權上同樣爭奪烈。唯一不同的是世家在家住的控制下沒有皇室那般勢力糾結,以至於皇子都保不住命。曹也要培養接班人,雖然如今看來長子年齡、閲歷以及能力均十分出眾,又深得自己那班老弟兄的愛護,繼承自己的家業是穩穩當當的。可是曹卻擔心兄弟闔牆,因為這種事而衰落的家族實在太多,曹不得不小心行事。

但曹昂卻非但沒有阻止自己的兄弟去歷練,還欣然贊同,絲毫不擔心自己的兄弟會在軍中拉攏屬於各自的勢力,這至少説明曹昂對自己的兄弟不但沒有戒心,還是相當愛護的。

不過曹也有些疏忽了,曹他們要去的是幽州,那是張遼的地盤。張遼雖然沒有對曹有什麼成見,可是他對待曹和曹彰、曹真、夏侯尚他們一視同仁的態度就足以讓曹昂明白張遼的態度。張遼治軍不但強調實力,也最講究服從,曹他們毫無寸功又如何能夠服眾。

心眼,曹昂不缺,只不過他始終記得張遼曾對他説過的話:“立足自身,苦練內功!”(大郎求票嘍!)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