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平民主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国家的基本是人,没有人就没有国家。

平民生活不好,代表国家的衰弱。

百姓不支持当权著,国家的军队将会崩溃。

要国家强盛,就先要令人民富裕。”这句话摘录自长王朝开国丞相的记录中,这位德智仁勇的丞相,无时无刻不为人民谋福,所有政策的制定,很多都是从百姓的观点和角度出发。

她一手将帝国从君王的专权统治,转变为一个由平民百姓监察著的君主管理国家的概念,她提出的理念,粉碎后世很多手握大权却心术不正的人的谋,直接消弭很多的兵灾,国家内部的分裂,无谓的自相残杀。

不论是几百年或几千年后的大汉子民,都会记得她为大汉作出的贡献。

作为开创民治的先锋,不具备德智仁勇是不能成立的。

冯海琳就是这么一个人,她不能算是忠君,但肯定是国。

她视每一个平民为她的朋友,她每一分的努力都是为广大大汉子民而干,她每一次都从千百张政敌的口中,为人民挣来不少利益。

她一生不畏强权,不为自己利益去做事,不为某一小撮人的利而低头,她的大公无私,她那颗捍卫正义的心,受到千千万万人的拥戴,来自心中的赞赏。

冯海琳的智慧并不太高,但她广集意见,不断虚心接受她不认识的事物。

最后她建立起来,简单而有效的国家运作系统,连她一生最大的政敌清梅皇后,也毫不吝啬的大加赞赏。

她的勇气实在可嘉,很多人怀疑,究竟她是忠于平民百姓,还是忠于思王。

她不断地向思王要求他放下权力,到由平民百姓主导的集团。

她毫不退让地向思王争辩,那怕是一件很少的事,只要对百姓有利,她从没有退缩过。

全个大汉帝国中,只有她够胆向君权挑战,质疑思王判断,反对思王的政策,公然顶撞思王。

俗语说,伴君如伴虎,冯海琳没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一切本不可能发生。

后很多人认为,长王朝的统治模式,就是当时北海商联会和民论会的延伸。

这两所讨论会当时没有任何权力,却稳稳成为北海政策的主导,监察著北海的行政运作,甚至拥有北海官员升迁降职的能力。

“主席。

大会。

下官某甲,我对某梅香城的官员忠诚,有所怀疑。

他动用公款高价向某商人买下物资,而下官知道,同一样东西,其他商人便宜很多。

下官觉得这位官员有收受贿赂嫌疑,促请监察处彻查此事…。。”

“主席。

大会。

下官某乙。

我对某甲的质疑表示反对,那名官员和那商人…”

“主席。

大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