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众叛亲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本无条件投降过程纪实。
关于他跟陈彬龢所谈种种,金雄白还是扼要告诉了周佛海;主要的目的,是让他知道,连陈彬龢都对本绝望了。
“他说,他的情报来源是多方面的;这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金雄白提出他的看法:“所谓多方面,除了重庆应该包括延安在内。延安何能知道本军部的内幕?就这点去推测,是不是意味着左倾分子已渗透了
本军部?”
“那也不是今天的事了。本下级军官在大正末期、昭和初期,对
本农民生活落后,是相当不
的。五一五、二二六都不妨视之为国内的革命;几次起事,没有结果,转变为国外先行论,才有九一八、一二八、七七,对外侵略的胜利,发
了他们不
的情绪;现在失败了,这股不
的情绪,变成左倾思想,是很自然的事。此所以近卫极力主张由皇道派来收拾残局;因为皇道派是反共的。但是,”周佛海很
地说:“从重庆到华府,有谁了解统制派跟皇道派的区分?大家都在讲士官的同学关系;当年外
上曾有过折冲的回忆,实在危险得很。”7月26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兹坦宣言,要求
本无条件投降。同时提出警告,若非如此,
本将遭恐怖的报复。但
本正在活动请苏俄出面调停,并已决定派近卫公爵为赴俄特使,向苏俄征询意见;因而对波兹坦宣言并无反应。
于是10天以后的8月6,第一枚原子弹,投入
本本土;所选定的目标是,
本都市中排名第6位的广岛。
对本军阀来说,这是个有”辉煌”历史,可”引以为傲”的地方。中
甲午之战,
本的大本营即设于广岛;明治天皇亲临坐镇,以战国时代”大名”
利辉元所筑的广岛城为行
;面临濑户内海的宇品港,是甲午战争、
俄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出兵青岛,田中内阁为打击中国北伐统一全国的大业而出兵济南的发兵站。海军有吴镇守府及海军军官养成所的江田岛兵学校;陆军驻有第五师团,为常备陆军中的
粹,好些侵华的要角,当过第五师团长:如板垣征四郎参加台儿庄战役,即由广岛率领第五师团出发——为
本军阀称之为”军都”的广岛,这个地名,充
着侵略的意味;被选定为第一颗原子弹袭击的目标,具有极其深刻的惩罚意义。
本土决战的第二总军司令部,亦设于广岛;在上午8时15分,广岛市中心上空发生爆炸,一瞬间化全市为修罗地狱,通讯网全部破坏,第二总军司令部只好由吴镇守府向东京提出简单的报告,直到第二天8月7,才有比较详细的报告。
于是东乡外相与铃木首相紧急磋商后,决定奏请昭和迅速接受波兹坦宣言的要求;接着,接到来自关东军司令部及库页岛的报告,苏俄已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对宣战了。
从昭和到陆海军,都准备投降了,但陆军不愿接受”无条件”的条件,陆相阿南惟几及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都认为本土决战,尚可以一试。争议未定之际,8月9第二颗原子弹投落长期;全部人口27万之中,死伤了14万之多。
这时是8月9上午11时半;3小时以后,铃木首相召集阁议,经过8小时的反复讨论,仍未能就是否立即投降这一点,达成结论。于是在晚上10时半休会后,铃木与东乡连袂进
,奏陈阁议经过;昭和决定召集御俞会议。
会议于夜午时分在内防空
举行,出席人员除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及作为”大元帅”陆海军幕僚的陆军参谋总长及海军军令部长以外,只有枢密院议长、内阁书记长官、陆海军军务局长及内阁综合计划局局长,连昭和共计12人。
御前会议的形式,实际上是天皇高高在上,听取正反两边的辩论;倘有结果,天皇但作嘉勉之词,如必须裁断,则往往亦留有继续讨论的余地。这为投降而召集的第一次御前会议,质亦与以往无异,首先由内阁书记官长期水久常宣读波兹坦宣言;并报告长达8小时的阁议的主题是:“在7月26
中、美、英三国宣言中所举之条件中,在未包括有要求变更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谅解下,
本政府接受之。”这就是说中、美、英三国要求
本无条件投降;但
本希望在无条件中有一条件,即是仍旧维持
本天皇制度。但提案的主旨虽是如此,阁议中却由于军部的意见,变成了4个条件:第一、”皇室地位之绝对保持与安全”;这当然包括继续维持天皇制度在内。
第二、”在外军队之自主的撤兵复员”还是为了维持”皇军”的体面;亦就是说,投降归投降,但并不被缴械。事实上,这是技术问题,并不难解决,只是本自己须考虑的是,军部会不会在这个条件中,隐藏着”假投降”的
谋?
第三、”战犯由本政府处理”这已是很棘手的问题;而第四个条件:“保障占领之保留”更变为复杂。所谓”保障占领之保留”系指占领
本,非全面的。
而且陆军另有一项意见,是继续维持洲国。中
之战,
本固然惨败;中国的胜利,得来亦是万般凄凉,争来争去就是为了岳武穆的”还我河山”四字,如果”
洲国”可以保留,那里还会有八年抗战?
这四个条件,是不是可以向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中、美、英三国提出;以及提出以后会获得怎样的反应,便是这次御前会议讨论的主题。陆军方面阿南与梅津对铃木颇为不;海军军令部长丰田副武大将,为了面子,亦表示胜负尚在未定。但奉召出席的平沼琪一郎,本是铃木首相与木户内府商量好,用来表达”客观意见”的;此时发言,认为基本上只有一个条件,即是”天皇之国家统治权”这个条件不能不争;其他条件请外相努力
涉。言下之意,争得到最好,争不到亦就算了。
由于平沼的发言,削弱了军部的立场,才得有两小时的反复辩论;最后铃木站起来表示:“既然如此,只有奏请圣断。”昭和平静地说道:“同意外务大臣的见解。”外相东乡的见解,即是平沼的意见,只争天皇制度,他非所问。阿南与梅津,便只有低头不语了。
“陆军策划决谋”昭和的声音低沉,但言句清晰,显得他要说的话,腹稿已打了好几遍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贻误戎机之处,不一而足。以本土作战的九十九里滨的防御工事为例,较预定进度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且新设师团的装备,岂不齐全,何能击溃来犯敌人?”这是昭和亲自视察所得的想。
“九十九里滨”即为东京的海岸线;此处的防御工事,当然是最要紧;但其预定进度大不相符,别有缘故——是战略上敌深入抑或
头痛击,始终还莫衷一是之故。当然,这绝不表示军部不顾皇室的安全;军部在长野县山区中,构筑了极坚固的”地下皇居”昭和随时可以前往避难。
接着昭和表示空袭烈,生灵涂炭,实在于心不忍。但此时此际,必须忍其所不能忍,如忠诚的军队,一旦解除武装,即将沦为战犯,于情何忍。不过为了国家前途计,事非得已。最后他强调,”今
应以明治天皇遭受三国干涉时之心为心。”那是指甲午战争以后,俄德法三国强迫
本,将马关条约中,清朝已割让予
本的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昭和的意思是,一时忍辱,不难复起。
这是作了接受波兹坦宣言的裁定;军部与外方面的争持,应该是结束了。
这是8月10清晨2时半;半小时后,恢复前夜中断的阁议,签署必要的文件,草拟宣示无条件投降意志的电文,在当天上午拍发到瑞士、瑞典两国公使,转致中美英苏四国。
午后再开阁议,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向本国民宣示此一令人无法接受的决定。会中决议,仍须等到天皇有诏令后再宣布;会外由情报局总裁下村与陆、海、外三相协调,采取渐近的方式,使国内空气,逐渐转至不惜重大牺牲结束战争的方向。于是当天晚上7点钟的时事广播中,播出下村的谈话,强调当前局势”恶劣已极”;表示”政府正尽其最善的努力。”但是,同时又播出未经陆相阿南过目,由陆军省军务局一名中佐课员送到电台的”告全军将士书”就苏俄参战一事,呼吁全军将士战斗到底,”实现楠公
神,不余一人”楠公是指楠木正成,南北朝时代,首先参与后醍醐天皇的讨幕计划,号召各地武士勤王,镰仓幕府,终于覆灭。后5年,室町幕府足利尊背叛朝廷,楠木正成与其贞正季奋起抵抗,壮烈殉职。明治维新时,其得力于以”楠公
神”为号召;如今陆相告全军将士的主旨,看不出有半点谋和的企图,将下村谈话的作用,完全抵销了。
到得8月11,意义暧昧的下村谈话与主张强烈的陆相布告,同时见报。
当夜午,也就是8月12
零时稍过,收到广播,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中美英苏答复
本,共计四点;最主要的国体问题,”由
本国国民自由表明之意志决定之。”事实上这应该是
意的答复;如果
本国民都认为应维持天皇制度,盟国决不会违反
本的公意。但是,
本的军部及法西斯蒂的平沼枢府等人,
本不能理解民主政治的尊严;只以为盟国出之虚与委蛇的手段,基本上是反对天皇制度的。因此,军部特别是两统帅部,陆军梅津美治郎与海军丰田副武,利用”帷幄上奏权”向昭和表明了断然拒绝的意向。
上奏的时间是8月12上午8时20分;由于用的是书面,所以昭和不须即时答复。到得10时半,东乡外相与铃木首相见面,正式说明四国答复内容;半小时后,进
面奏;昭和当面指示:“可接受对方的回答,立即采取应有的处置,并转告总理大臣。”11时半阿南陆相通告铃木首相;陆军反对四国答复。越1小时,东乡与铃木第二次见面,转达昭和的指示。20分钟后,枢密院议长期沼往访铃木,表示自国体论的立场,四国答复不能接受,请提出”再照会”于是铃木的态度一变,在午后1时40分访晤木户内府,主张反对接受。木户一方面秉承昭和的意旨;一方面与东乡谈过,知道四国答复的文字,外务省有把握能作最有利的解释,所以率直告诉铃木;决定采取接受的方式。
于是,对于四国答复的态度,很显明地分为两派:东乡、木户及米内海相主张接受;米内在这天上午得知军令部长丰田与陆军参谋总长梅津联合上奏一事以后,曾向丰田及他的副手大西次长提出严厉的责关:如此大事,何以不事先与他商量?
反对接受的是阿南、梅津、丰田、平沼、铃木。两相比较,反对派占优势。但到底接受与否,要看这天下午3时,分别召开的两个重要会议。
一个是阁议,由于铃木态度的改变,使得东乡陷于孤立;因而对铃木颇为不。5时半散会以后,东乡向铃木作了强烈的暗示,将单独上奏;同时准备提出辞呈。他的次官松本俊一极力劝说,在此紧要关头,决不宜有内部分裂的现象。同时建议,请木户劝导铃木,遵从”圣断”东乡接受了。
与阁议同时进行的是,昭和亲自主持的”皇族会议”;在昭和天皇说明情况及他的决定以后,由年龄最长,生于明治7年,曾任陆军元帅,现为伊势神斋主的梨本
代表14家皇族,保证”团结一致,协助陛下,应付国难。”皇族会议与阁议都在傍晚结束。能够决定
本国运的,为数不足20的文武大臣,不论主张瓦全,还是玉碎,心情无不沉重异常;不过至少有一点是轻松的,这晚上不必担心美国”超级空中堡垒”的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