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三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书,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杨涟哭泣着控诉之中危险的情形,说:“皇帝一定是一病不起了,这是崔文升进药的缘故,并不是耽误医治,郑、李勾结频繁,实在是居心叵测啊!”朝臣听说了,非常担忧。而皇帝果然催促礼部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杨涟、左光斗在朝廷发表正当的言论,一起责问郑养,命令郑贵妃移,郑贵妃就移到慈宁。杨涟于是弹劾崔文升胡用药,请求追究查办。还说:“外廷谣言传,说陛下生活不节制,受近侍太监的蛊惑。一定是崔文升找借口来掩盖他用药的计,崔文升的羽散布谣言来预防堵外廷的议论。既损害了皇帝的身体,又败坏了皇帝的名誉,其罪当死。至于郑贵妃封皇太后,则尤其违背制度准则。尊为嫡母,那么大行皇后怎么办呢?尊为生母,那么本生皇后怎么办呢?请皇帝尽快收回先前的命令。”奏疏报告上去,过了三天丁卯,皇帝召见大臣,包括杨涟,还将宣布锦衣卫官校。大家以为杨涟的上疏违抗皇帝旨意,一定受到廷杖的处罚,嘱托方从哲为他解围。方从哲劝杨涟认罪,杨涟高声说:“死就死罢,我杨涟有什么罪?”等进后,皇帝说了很多好听的话,好几次拿眼睛看杨涟,说外廷不要相信谣言。于是赶走崔文升、收回封太后的命令。以后召见大臣都有杨涟在内。

杨涟自以为是小臣参予接受皇帝的遗诏,十分,发誓要以死相报。九月初一天刚亮时,皇上去世,朝臣快步进,各大臣周嘉谟、张问达、李汝华等人担心皇太子没有嫡母、生母,势力太孤单,想把他托付给李选侍。杨涟说:“天子难道可以托付给女人吗?况且李选侍昨天在先皇帝召见群臣的时候,强行进,又被推了出来,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把小皇帝托付给她么?请大家赶快拜见皇太子,马上高喊万岁,拥他出乾清,暂时居住慈庆。”话还没说完,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火景、韩火广到,杨涟催促大臣一同前往乾清,太监拿着子不让进,杨涟大骂道:“奴才!皇帝召见我等。现在皇帝已经去世,尔等小人不让我等进去,想干什么?”太监退走,这才进去哭灵。群臣高喊万岁,请求在初六这一天登皇位,而将皇太子接到文华殿,接受群臣三呼万岁。车子刚到中,太监从寝中出来,大声叫喊:“拉小主人到哪里去?主人年纪小怕见人!”有人抓住衣服想夺皇帝回去,杨涟打他并呵斥道:“殿下为群臣的主人,四海九州没有不是他的臣子的,又怕什么人来看!”于是簇拥着到文华殿。行完礼,入慈庆

这时,李选侍居在乾清。刘一火景上奏说:“殿下暂时居住在这里,等李选侍搬出后,才能回到乾清。”群臣于是退出来讨论即位的期,众说纷纭,不能确定。有的请求改在初三,有的请求定在当天午时。杨涟说:“现在国家太平,没有嫡长子与庶子的嫌疑。父亲死了该怎么样?装殓还没有完,就加冕登基,不成体统。”有人说登位可以安定人心,杨涟说:“人心是否安定,不在于登位的早晚。处理得当,即使无为而治,又有什么害呢?”商议完,出来经过文华殿。太仆少卿徐养量、御史左光斗到,斥责杨涟耽误大事,冲着他的脸吐唾沫说:“事情如果不能成,你死了,你的够吃吗?”杨涟到很恐惧。于是和左光斗一起跟着周嘉谟到朝房,说李选侍无恩无德,一定不能和她同居。

第二天,周嘉谟、左光斗各自上疏请李选侍转移室。初四得到皇帝同意。而李选侍听从李进忠的计谋,一定要同皇长子同居。憎恨左光斗奏疏中有“武氏”的话,议论召见皇长子,严厉谴责左光斗。杨涟在麟趾门遇到内太监,太监详细说了这一情况。杨涟很严肃地说:“殿下在东时是太子,现在已经是皇帝,李选侍凭什么召见?况且皇帝已经十六岁了,不久就会对李选侍不怎么样,你们这帮人又在哪里安身呢?”愤怒地看着他,那人退走了。给事中惠世扬、御史张泼进入东,吃惊地告诉说:“李选侍想垂帘听政,处置左光斗,你们这些人怎么还像没事儿一样?”杨涟说:“没有这回事。”走出皇极门,九卿科道议论呈上公疏,未有决定。初五,传说想推迟移期。杨涟和各大臣全部在慈庆内外集合,杨涟告诉方从哲要去催促。方从哲说:“迟一点也没关系。”杨涟说:“昨天以皇帝长子的身份居住在太子中还可以,明天就是皇帝了,反而还居在太子中,是回避中的人吗?即使两皇帝的母亲还健在,丈夫死后也应该听儿子的。李选侍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放肆!”这时宦官们活动频繁,有人说李选侍也是皇帝临终托付遗嘱的人之一,杨涟驳斥说:“各臣受先皇帝的遗诏,先皇帝自然想先照顾他的儿子,莫非先照顾他的宠妾不成?请李选侍在九庙之前对质,尔等难道是吃李家的俸禄吗?能杀死我也就罢了,否则的话,今天不移,到死也不离开。”刘一火景、周嘉谟帮着他说话,言词表情都很严厉,声音高亢,在殿前回响,皇太子派使者宣读告示,才退下来。又上疏说:“李选侍名义上是受托保护皇太子,实际上是在谋篡夺国家大权,非得移不可。臣等议论是在今天,殿下实行各大臣赞成的决定,也只能是在今天。”这一天,李选侍搬出乾清,住进仁寿殿。

第二天庚辰(初六),熹宗即位。自从光宗驾崩,到这时共有六天。杨涟与刘一火景、周嘉谟平定国家的危险和疑难。言官只有左光斗协助他,其余的人都听从杨涟的指挥。杨涟的头发、胡子全都白了。皇帝也多次称他为忠臣。不久,提升兵科都给事中,御史冯三元等人极力诋毁熊廷弼。杨涟上疏议论这事,只有他一个不偏不倚。不久弹劾兵部尚书黄嘉善的八大罪状,黄嘉善罢官离去。

当李选侍移的时候,杨涟就对各大臣说:“李选侍不移,不能表示尊敬天子。移之后,又应当采取措施安抚李选侍。这事在于各位的调停处理,不要让宦官利用这事发私仇。”不久太监果然散布这事的言蜚语。御史贾继于是给内阁上书,说不应当在新皇帝刚登位的时候,首先规劝皇帝违背先皇帝,走庶母,内外勾结,不停地罗织罪名,使先皇帝圣体未寒,就不能保护一个他所的女子。大概在当时,李选侍的奴刘逊、刘朝、田诏等人因盗窃宝物被捕,供词牵连到李选侍的父亲。太监们想不出别的谋,于是就造谣说李选侍投掷绞索,将皇帝的八妹打入井中,以此惑朝臣。贾继凭着这说法,首先发难。于是左光斗上疏陈述移的事情。而皇帝下旨说李选侍生气殴打皇太后,以及要挟皇帝传旨封她为皇后,和当天想垂帘听政的话。又说:“现在哕莺中奉养李氏,尊敬她不敢懈怠。”大学士方从哲封合上谕,把它还给皇帝。皇帝又降旨说李选侍太坏,而自我表白赡养她很优厚,使朝臣知道。不久,哕莺遭火灾,皇帝告知内阁,说李选侍及皇帝八妹不用担忧。而这时,给事中周朝瑞说贾继无事找事。贾继与周朝瑞相互诋毁、欺骗。于是又给内阁上书,其中有:“孤独的皇八妹,落入井中有谁可怜,没有丈夫的未亡人,自缢不能诉说”之类的话。周朝瑞第二次跟他辩驳。杨涟担心贾继的说法会更多,也上奏《敬述移始末疏》,并且说:“李选侍自杀,皇八妹落井,言蜚语来自何方,我不可不说,我宁可今天得罪李选侍,也不愿让移不快点进行,不这样的话,就会使得女后独揽大权,造成垂帘听政的事实。”皇帝下诏褒奖杨涟对安定国家所做的贡献,又降旨详细陈述中的事情。贾继及其羽更加忌恨杨涟,诋毁杨涟勾结王安,企图升官封爵。杨涟非常愤怒,十二月上疏乞求离职,立即到城外等候命令。皇帝又一次褒奖他的忠诚耿直,却同意他回家。天启元年(1621)天,贾继巡按江西回到家中,看见皇帝的各告谕,于是上疏陈述给内阁上书的事实。皇帝痛切地斥责他,罢了他的官。杨涟、贾继先后离职,移的议论也就停息了。

天启二年(1622)起用杨涟为礼科都给事中,不久提拔太常少卿。第二年冬天,授官左佥都御史。又过了一年天,提升为左副都御史。这个时候魏忠贤已经掌权,众小人依附他,忌惮朝都是正直的人,不敢太放肆。杨涟更加跟赵南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制造舆论,评述政事,培植好人,抑制恶的小人。魏忠贤及其羽恨之入骨,于是发起汪文言的案件,想要罗织他们的罪名,事情虽然过去了,然而正人君子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危险。这年六月,杨涟于是上疏弹劾魏忠贤,列举他的二十四条大罪状说:“高祖皇帝制定法令,内太监不许干预外朝的事情,只准洒扫庭院,违者法办不赦。皇帝在上,还有肆无忌惮,扰朝纲的,如东厂太监魏忠贤就是这样的人。我冒昧列举他的罪状,说给陛下听:“魏忠贤原是市井无赖。中年净身,靠关系进入内。刚开始装出一副小忠、小信的样子以获得皇帝的恩宠,然后才敢用大、大恶来扰朝政。祖宗的制度,拟定圣旨专门由内阁负责。自从魏忠贤独揽大权以来,圣旨多出自传奉官,或者直接由内批准。败坏了祖宗二百多年的政治体制,是大罪之一。

“刘一火景、周嘉谟是接受遗命的大臣,魏忠贤叫孙杰将他们判罪,让他们离职。急于翦除忌恨自己的人,使陛下抛弃父皇的大臣,是大罪之二。

“先帝归天,实际上是有遗憾的。孙慎行、邹元标站在公众的立场表达愤怒之情,都被魏忠贤排挤离职了。对维护李选侍的沈翭却很照顾,想尽歪门道,终于让他做了大官。亲近臣贼子而仇视忠诚正直的人,是大罪之三。

“王纪、钟羽正早年在维护国家的本方面立有功勋。等到王纪当司寇,执法如山;钟羽正当司空,清修如鹤。魏忠贤结排斥驱逐他们,竟不能容忍朝中正直的大臣,是大罪之四。

“国家最重要的事没有超过选拔官吏的。魏忠贤一手纵,极力阻止首先被推举的孙慎行、盛以弘,反而用其他借口止他们复出。难道真想找一个听话的门生做丞相吗?是大罪之五。

“朝廷授予爵位,以在朝廷推举最重要。去年南太宰、北少宰都不由朝廷推举,使得一时名士贤臣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颠倒选举的政策,玩国家大权,是大罪之六。

“陛下新立朝政,正需要忠诚正直的人。朝荐、文震孟、熊德、江秉谦、徐大相、士龙、侯震。。等人,上疏稍稍违抗,立即被贬斥废黜,多次被皇帝恩典,竟然被阻止赏赐回朝复职。长安人称皇帝发怒了还容易排解,魏忠贤发怒了却难以调解,是大罪之七。

“如果说是外廷臣子吧,那么去年城南郊祭那一天,传说皇有一个贵人,品坚贞淑静,承皇上恩幸。魏忠贤害怕她自己的骄横,借口她得了急病,而把她处死了。这是使陛下不能保护自己喜的贵人,为大罪之八。

“如果说这是未有封号的人吧,那么裕妃因为怀孕而得到封赏,朝廷内外都为此到高兴。魏忠贤讨厌她不依附自己,假传圣旨勒令她自尽。这是使陛下不能保护自己的嫔妃,为大罪之九。

“如果说这是廷的嫔妃吧,那么中传出皇后有孕的喜讯,已成男形,却忽然传出消息说他又死了,据说是魏忠贤跟奉圣夫人设计陷害的。这是使陛下连儿子都不能保护啊!为大罪之十。

“先帝居住太子已四十年,跟他一起共享孤独危难的只有王安。即使是陛下仓猝即位,在保卫治安方面,王安也不能说没有功劳。魏忠贤为了个人的怨恨,假传圣旨在南苑把他杀害。这不仅是仇恨王安,而且实际上是敢于仇视先皇帝的老奴仆,况且其他没有罪行而被他随意杀死随意驱逐的朝臣,又不知道有几百几千了,为大罪之十一。

“今天受到奖赏的人,明天就为他造祠堂立牌匾,无数的人受到要挟,皇帝的话也多次遭到亵渎,最近又在河间毁坏他人房屋,兴建牌坊,雕龙画凤,耸立云霄,又何止是坟地建制超过制度、拟摹皇帝陵寝呢,这是大罪之十二。

“今天荫庇中书官,明天保护锦衣卫。国家部门都是臭未干之徒,皇帝诏书馆内全为目不识丁之辈。如魏良弼、魏良材、魏良卿、魏希孔以及他的外甥傅应星等人,沿袭了不是荫封给他们的恩典,亵渎扰了朝廷的正常秩序,是大罪之十三。

“运用立枷的刑法,皇亲国戚低头认命,谋陷害皇帝的亲戚,动摇内廷。假若不是内阁大臣极力坚持,言官检举矫正,皇亲国戚又要遭受大狱了,是大罪之十四。

“良乡的生员章士魁,因争夺煤窑定罪,魏忠贤硬说他开矿而将他处死。假使偷了长陵一扌不土,又该如何处理?赵高可以指鹿为马,魏忠贤也可以指煤为矿,是大罪之十五。

“王恩敬等人设置牧场的事情,责任在有关部门。魏忠贤竟然暗设陷阱,随意拷打,草菅人命,是大罪之十六。

“给事中中周士濮负责检举监督,魏忠贤竟敢停止他的升迁,使得吏部不能管理官员升迁任免,言官不敢司职封还驳正,是大罪之十七。

“北镇抚刘侨不肯杀人来谄媚坏人,魏忠贤以缺乏磨练为罪名,于是剥夺他的官籍。这不是说大明的律令可以不遵守么?而魏忠贤的律令不能不遵守,是大罪之十八。

“给事中魏大中遵旨上任,忽然传旨责问他。等到魏大中回报,官府又接连上疏弹劾他,又再次亵渎了皇帝的圣旨。且不说将言官玩于股掌之间,堂堂天子的圣旨,魏忠贤也敢朝令夕改,是大罪之十九。

“设立东厂,原是用来缉拿人。自从魏忠贤掌管东厂,每天都用它来发私人仇恨,危及陷害忠良。放纵他的养子傅应星、陈居恭、傅继教等人,设置陷阱告发忠良。如有一言不合,立即招致罪罚,其阵势是一定要制造同文馆那样的大案才肯罢手,是大罪之二十。

“边疆警报没有解除,朝廷内外戒严,东厂缉查什么事情?先前细韩宗功潜入长安,实际的后台主子是魏忠贤,事情暴才离开。假使上天庇佑他,韩宗功的谋得逞,不知道皇上先祖的九庙将安置在何地,是大罪之二十一。

“祖宗的制度,不养内兵,原是有深意的。魏忠贤与相沈翭创立内兵制,窝藏犯法作的人,怎么知道就没有大盗、刺客隐藏在里面为敌国刺探军情的呢。一旦城近旁发生事变,真叫人担心啊,是大罪之二十二。

“魏忠贤到涿州进香,一路上前呼后拥,声势浩大,飞扬的尘土失了道路,一般人还以为是皇帝大驾光临。等到他返回时,改乘四马大车,用羽装饰仪仗旗帜,用青蓝装饰车盖,两旁夹道护送,层层保卫,俨然是皇帝乘车的模样。一路上进入幕中策划计谋,在马前马后献计的,实在不乏其人。魏忠贤此时自我觉是什么人啊?!这是大罪之二十三。

“宠达到顶点就会骄傲,受恩惠太多就会成怨恨。听说今年天魏忠贤在皇帝车前跑马,陛下死了他的马,饶恕他不死。魏忠贤自己不承认罪行,反而态度傲慢,回去后还腹牢,时刻提防,耿耿于怀。自古以来的臣贼子,若有一念之差不处置他们,就会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怎能把凶狠的敌人一直养在自己身边呢!就是一寸一寸地割魏忠贤的,也不足以抵消他的罪孽,为大罪之二十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