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东京印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谁说不是呢?原本是英国扶持的小弟,打败俄国后和接收德国在远东的利益后,已经成为威胁英国在远东地位的庞然大物了,所以现在英同盟都玩不下去了。”司徒南微微一笑,见何永元有些灰心的样子,又道:“到了美国,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钢铁巨无霸,去伯利恒看看就觉得三菱没什么了。不用灰心,
本有的,我已经有了,而且比他们更大更好更强。将来我们把部分力量转移到亚洲,定叫
本好好看。”
“听你这样一说,我有些迫不及待了。老板你在美国的事业做得很大,钢铁、石油、造船等公司很大,都是数一数二的,能跟你去美国,真是三生有幸了。”何永元想到自己就要走进司徒南的商业帝国了,而且可能是重要一员,他兴奋的同时也到
力。所以一直拼命地
悉威廉财团的情况。
“呵呵。”司徒南笑笑,心里对于本人还是有些忌惮的,
据商业情报,一战期间,
本的贸易出口
增,海运异常繁荣,这些给出口产业、造船工业以及包括矿业在内的基础工业和有关工业创造了发展和繁荣的契机,使得各产业部门都得到飞速扩张。
整个制造业增长30倍以上,化学工业增长96倍以上,1918年下半年主要产业的利润率达到55.2%,其中个别时期更高达191.6%,造船业也达到166.6%。
从效率上看,本工业崛起的速度实在惊人。通过世界大战,
本从明治以来的长期人超国而一跃成为出超国,产业结构也从战前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14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45.1%,工业比重为44.5%,大战结束时农业产值比重降为35.1%,工业产值比重上升为56.8%)。
而本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三菱、三井、住友、富士等财团高度垄断了
本的工商业,和国家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这些财团在中国大量投资的时候,自然得到国家在背后支持,本土作战的中国企业往往竞争不过
企。
1915年,大隈内阁向中国提出21条,要求扩大本从“
蒙”到中国北部、中部以至南部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权益,通过各种手段急剧扩大了对中国的贸易额和投资额,这些都是三菱、三井等财团在背后推动的,因为国内狭小的市场已经不能
足他们的**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本人侵占中国利益还是比西方国家有优势的。不过,三井、三菱、住友、富士等几家财团赚了那么多钱,有机会剪剪他们的羊
也不错人,让他们知道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司徒南手指轻轻地敲在桌面上,自言自语道。他想到了3年后东京大地震,几乎把
本震瘫了。地震、大火、海啸,报应来得如此猛烈!
东京、横滨、横须贺等港口被毁,上万条船只被损,各种工业区毁于一旦,**成以上的房屋倒塌,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从经济上,做空东京股市,打元汇率,套取
本黄金??嗯,应该够他们喝一壶吧!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遭到他们疯狂报复呢?嗯,还是得隐秘些。
想着埋伏本经济,让他们雪上加霜,司徒南异常兴奋。这让他想起当初在纽约疯狂做空股市的情景。
他小声吩咐何永元道:“你找人在东京注册一家金融公司,不用美华的名义,随便什么名义都好,规模不用太大,算是皮包公司吧。然后雇佣一些本地人,让他们出面,从事东京的证券金融业。
这两年时间,先让他们练练手,悉一些业务,同时也考察他们。等他们
练后,再注册多几家类似的公司,我有大用!同时密切留意三菱三井这两家财团的动向,记得注意保密。”
“好的。”何永元掏出本子,记录司徒南的吩咐。他心里有些疑问,美华公司明明在东京有分公司,其实可以打出自己的招牌的。
老板肯定在玩谋了。何永元心想。见司徒南没有解释的意思,也就不问,点点头出去了。他要做的是把司徒南的命令传达下去,自然有相关的人处理了。
想到几年后,可以在本人的伤口上踩上踹上几脚,司徒南心情大好。走出甲板上,看着平静的东京湾,沿岸烟囱耸立,真是漂亮极了。
只是,怎么看都有点像是“虎口”呢?大凶之地啊!
船头甲板上,有个美丽的身影,坐在太伞下,面朝大海,很是闲适的样子。这是威廉号到达
本的第三天了。回程的时候,船上多了位客人,她就是女才人吕碧华,这个女人要周游列国,所以搭上了这趟顺风船。
司徒南和吕碧华不是太,算是一般朋友。上岸溜达的时候,也
上吕碧华。刚刚不久,他们才从说中的银座回到船上。
“吕小姐对东京印象如何?”司徒南问道。他想知道吕碧华这样的“原住民”是如何看待本的。
“很开放,也很固执。他们欣然接受对他们有利的东西,并努力学习,一丝不苟。想那银座就是座完全西化的新城,通、电气、建筑、服饰乃至语言,全都学习欧洲,至少国内除了租界就没有这样的地方。”吕碧华道。
“同时本人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传统,距离银座不远的千代田地区,却保留着
本传统的
殿、街区,还有传统建筑,跟西化的银座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像有些格格不入,但
本人却坦然接受了这样的存在。这样的民族,可敬可怕!”吕碧华道。
司徒南点点头。
吕碧华的态度也代表了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或者上对
本的看法。这个时代的先进人物,特别在军政两界有太多的人有留
背景,他们对
本的开明先进怀有好
,回到中国后和
本人保持密切的联系。
如果不是十几年后的那场生死大战,中不会成为死敌,至少不会让百年后的中国人提起
本如鲠在喉。
看着司徒南微微皱起的眉头,吕碧华突然想起司徒南好像有些担心安全,担心本人对自己一行敌视,所以一路小心翼翼,带足保镖。
她心里觉得好笑。
“司徒先生,觉得这里不太安全?”她问道。
“有点。你知道的,这个国家有不少疯狂的人,谁知道会对我们这些陌生人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呢。”司徒南笑着回道。
以前沙俄太子访问本的时候被旁边冲出来的一名警察砍了一刀,虽然没死,但头上留疤了,还有后遗症。受此待遇的还有李鸿章,这老头千里迢迢地跑来签《马关条约》,结果也中了一刀,可惜没死。
“还好!逛了一圈,总算没遇见传说的忍者武士。”司徒南笑了笑。本人对外国人不友好出了名的,经常有些疯狂的举动,所以有时被称为“披着文明外衣的野兽。”
“这么说司徒先生自比于沙皇和李鸿章了?”吕碧华笑道。司徒南所举的例子她也听说过。
“千万别这么说。我怎么能到他们那样的地步呢?有备无患而已。”司徒南笑了笑“不过要我选的话,我觉得沙皇比李鸿章有骨气过了。”真是个骄傲的家伙!
吕碧华听司徒南口吻中没有半点尊敬,心里想道,她看了司徒南一眼,若有所思,司徒南坦然面对。
吕碧华见识广博,从她口中,司徒南知道本有不少唐人街,除了留学生外,还有很多中国商人在
本。
“早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中国商人远洋到本经商了。像东京附近就要好几千中国商人,他们大多数温州人。”吕碧华介绍道。
“温州人?”司徒南微微一愣,很快释然,笑了句“可惜了。”
“可惜什么?”吕碧华问道。
“没什么!”司徒南道。心想,难道他能告诉吕碧华,在不久后的东京大地震中,朝鲜人和中国人被人大量屠杀,而死者应该就是吕碧华口中的温州商人了吧?
只是可笑的是,中国人还在为屠杀自己同胞的本人捐钱捐物,东京的第一艘物资船就是从上海过来的。
人真是没办法。
司徒南摇摇头。甩开这些荒诞之事。
“谢吕小姐给汉
铁厂写的报道,写得很好,唤起了国人对钢铁工业的信心。”司徒南赞道。尽管他有着比别人多百年的见识,甚至可以说起一些《大国崛起》之类的话题,说道舞笔
文,他远比不上吕碧华。
“司徒先生过誉了。我只不过锦上添花而已,像你这样的实业家才让人钦佩呢。”吕碧华谦虚道。此刻,她突然想起余名钰,那个鲁莽大胆而炙热的工程师。
“本的兴起,让我联想到欧洲近代列强兴衰成败的故事,有些话题希望和吕小姐探讨一二。如果能整理成册就最好不过了。”司徒南期待地看着吕碧华。
想道旅途漫漫,如果能通过吕碧华的妙笔把前世看到的央视版《大国崛起》和自己的受写出来,也是美事。
在接下来的子,司徒南果然和吕碧华相谈甚
,偶尔他的秘书何永元还有劳拉也参与到讨论中。不过,主要还是以司徒南的思想为主。
这项工作让吕碧华很兴趣,听着司徒南述说各大国的故事,她深
这次出来游历欧美再正确不过了。
漫长的旅途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特别是船上有司徒南收集的大量的书籍给吕碧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待他们从旧金山的时候,这本司徒南版的《大国崛起》大体定稿了。
当然,里面加了司徒南的不少私货,比如实业救国。
“司徒先生大才!我想这本《大国崛起》出版后,一定会引起轰动,司徒先生也会扬名立万。”吕碧华道。
走进司徒南威廉号,她才发现司徒南比自己想象中还要??或许只能用天纵英才来形容吧!
“出版?不不不!”司徒南摇摇头,他才不打算让这本书出版,只是让美华公司高层致公内部小范围内
传。
“哦!”吕碧华有些失望。虽然是她代笔的,但司徒南这个原创没有出版公开的意思,她也只得认了。